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探讨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辨证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控制人口增长、建立综合决策机制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知识经济和知识产业的特点。从知识产业的零排放概念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信息产业发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生物工程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微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知识产业的发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福建省是我国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的省区之一。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跨世纪的基本战略,对21世纪福建省经济和社会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影响福建省今后20年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投资环境建设与扩大对外开放、城镇化与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以及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毛汉英 《地理研究》1997,16(3):12-22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对今后20年~30年西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对影响西北地区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投资环境,重点开发地区的选择,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河源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车秀珍 《热带地理》2004,24(2):182-186
河源市是典型的山区,地处东江上游,是香港、深圳、广州东部、东莞和惠州等城市和地区供水、涵养水源的重要生态林区,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保护好东江水资源、山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促进河源市及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河源市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河源市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原则及生态建设思路与对策,为当地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环境剥夺与环境补偿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国内外环境保护研究与实践,普遍存在环境至上论倾向,忽略了环境保护区居民的传统权利,出现假借环境保护剥夺环境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传统支持作用,致使他们的发展受到限制。对此,应该引进环境补偿制度,投资生态环境重建的同时,承认环境保护区居民具有的主体优先发展权利,对环境保护区居民因环境保护而开发环境资源的传统权利受到约束给予补偿,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公平原则与发展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探讨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明确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及人口、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保护等领域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东乌珠穆沁草原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的东翼,是全国四大天然草原组成之一,对于整个华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人为原因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东乌珠穆沁旗近几十年来草原生态系统不断恶化,主要表现为草地退化、沙化和盐渍化现象日趋加重。维护草地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东乌珠穆沁旗面临的重要任务。天然草原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牧民稳定增收的基本保障,如何在草原生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建设草原的问题日趋重要。本文提出了东乌旗草地退化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对于东乌珠穆沁旗草地的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做好云南的环境保护不仅事关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区域性乃至国际性的意义.尽管"十一五"期间 云南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面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污染减排和东部污染转移以及跨境环境保护压力等严峻挑战;面临着严重的水环境、土壤重金属和农村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与外来物种侵入以及环境监管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疆除额尔齐斯河为最终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水系外,其他河流均为典型内陆河流域。长期以来,由于灌溉农业大规模发展,人工绿洲不断扩大,用水量不断增加,绝大多数内陆河流都处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状态,对自然绿洲及水生态安全已构成严重破坏和威胁,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瓶颈制约。系统分析了新疆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特征、水资源利用情况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并对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分析预测;针对涉水的水源涵养区及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大坝建设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土壤盐碱化改良与灌排调控保障、地下水资源超采区治理及开发利用与保护、乌伦古湖和额尔齐斯河河谷林生态环境保护、库鲁斯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艾比湖等其他重要湖泊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10大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提出了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对策措施。认为,在当前贯彻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调控新疆灌溉农业发展规模,破解用水结构与方式不合理、用水效率效益低、生态用水被挤占、地下水超采、农业用水不断增长等问题是核心;经济社会总用水量的持续增加对新疆水生态环境已造成了严重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旅游业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必要性,阐述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和旅游地域综合体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旅游业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必要性,阐述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和旅游地域综合体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对矛盾。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代价,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而要把两者统一到可持续发展上来。为正确处理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们始终面临着经济大开发与环境大保护的两难矛盾。一方面,我国的西部既是生态屏障地区,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地区和环境敏感地区,最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对有限的水资源竞争和水冲突的增加,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建立在生态系统良好的基础上,湿地公园的建立是统一保护与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方式之一。湿地公园内的水环境保护与湿地公园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以山东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探讨了水环境保护理念下的湿地公园规划方法及内容,包括水资源、水岸、栖息地的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方法。由于湿地水环境保护标准尚未确定,基于水环境保护前提下的湿地公园规划还需完善。  相似文献   

16.
衡阳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改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衡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衡阳乃至湖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衡阳市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j探讨了在资源开发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措施,指出了要发展生态产业、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必须大力实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能源、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工程,从而为衡阳市经济建设莫定坚实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现行使用的高中地理新教材处处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而环境问题又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中学地理中渗透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阐明地球大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资源和环境保护等观念,为保护整个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其意义是十分重要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问题及我国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认为二者应统一于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中;分析了在世界保浪潮中蕴育的国际环保法规对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形成的挑战;提出了中国在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地协调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在经历和借鉴无数的惨痛教训后,人类认识到区域的开发应尊重自然规律,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近年来各省高考试卷涉及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多,也体现了当前人类追求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背景。必修III"区域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四个板块的内容,课程标准对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管理对策——以庆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智全  张军  黄高宝 《中国沙漠》2010,30(3):614-619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而干旱、半干旱区更是面临生态环境恶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不同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对策,以庆阳市为例,对土壤侵蚀敏感性、土壤沙漠化敏感性、水环境敏感性和生境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并计算了生态敏感性综合指数,将庆阳市划分为生态环境不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4个等级。并提出了不同敏感性区域的环境保护对策和产业调整方向,以作为庆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