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1985年进行的“清理攻关”,是我国地震预报研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部署。当时的任务要求是:对十多年来地震预报的观测技术、观测资料和预报方法从科学上进行全面的清理。它不是一般的工作总结,而是通过广泛深入地科学研究,作出科学鉴别的评价,所以叫做清理攻关。现在提出的科学攻关,则是在认清现有科学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地震预报研究发展的动态,提出新的科学目标,跨出新的步子,既要研究利用已有  相似文献   

2.
论地电阻率变化作为地震前兆的深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预报在我国已经尝试了20余年,但这是一项世界性科学难题,始终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所以,出现有“前兆”时不一定跟随地震,而地震发生之前也不一定观测到“前兆”,这样就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地震预报。究其原因不外乎客观上要求同时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确实是无比的科学难题,而主观上我们的战略,我们的研究方法和管理体制不能不说存在着尚待改正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震预报要解决三个问题,即地震发生的地点,强度和时间。确定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是尤其重要的一项任务,但科学家们开始认真研究这项任务,相对来说时间并不长,不过在20年前刚开始,目前仅在摸索实用的手段,而且成效甚微。尽管世界各国的,其中包括苏联的许多专家们,在为能够准确回答“什么时候发生地震”这个问题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可以说,目前全世界任何地方也没有解决地震预报问题。至少在必要的程度上发出概率性很高的地震预报是做不到的。因此,如果专家们说,科学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那么我们应当相信这种说法,不过,这只是指在可预见的那段时间内说的。  相似文献   

4.
苏联国家发明和发现事业委员会把一项发现列入国家的清册,这就是塔吉克共和国科学院通讯院士、地球物理和地质学教授奥捷科夫(Oqek Akuaebur Ogekob)的“地震预报方法”。下面就是奥捷科夫讲述的有关地震预报问题以及他本人的这一项发明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1980年5月在美国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象台召开的“地震预报讨论会”上,中国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讲了“中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战略”,引起了与会科学家的重视。这篇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在文中首先评述了两种对待地震预报不同的指导思想:一种观点认为,地震预报的实践必须经过基本研究并在实现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得到突破之后才能进行预报;另  相似文献   

6.
1引言方法论(methodology)就是把某种共同的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为讨论对象的一门学问。各门科学都有方法论,地震预报科学当然也应有自己的方法论。地震预报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减灾需求和地球科学的发展需要,这二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对地震预报科学发展规律的研究,如果抛开地震预报科学的内在因素,那是属于宏观的地震预报方法论范畴。地震预报工作者在研究地震预报课题时,也可以不考虑地震预报发展的外在推动力,专门就地震预报内在体系中的特定问题来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就需要考虑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要懂得…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引言”中指出:地震社会学是主要研究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及其对策的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边缘学科。在“由来及发展”一节中说明,地震社会学是随着破坏性地震的不断发生和地震预测、预报等地震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一名词是1977年1月第五次日美地震预报科学讨论会上提出的;中国从1979年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后,开始较系统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同其他国家那样,当前也是主要集中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及其对策这个中心问题上。在“主要研究任务”一节中阐明,地震社会学主要是探讨组织体制的作用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探索发挥地震预报的积极作用;调研地震虚报、误传和谣言的对策;研讨地震的综合及各项对策;开展震害调查和预测;拟定与地震和地震预报有关的各项法令条例等。最后两节概述了我国开展地震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概况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8.
《地震预报与社会反应》(大22开本,365页)做为研究丛书,由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编辑、东京大学出版社1979年4月出版,执笔者共12人,包括以冈部庆三为首的东大新闻研究所6人、东京大学大学院4人、东京女子大学文理学部和群马大学教养部各1人。该书着重研究探讨了“地震社会学”这一门新兴学科所涉及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地震预报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尽管该书是根据日本国情所做的社会调查与研究,但对于我们国内开展“地震社会学”调查研究工作也是有一定参考和借鉴的。现根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报的"瓶颈"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科技水平,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以及今后开展地震预报研究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击破地震预报“瓶颈”的7条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关于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反应各类问题研究的主要进展,如制定计划、组织机构作用、经济效果、预报与警报的发布等,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一些问题以供讨论研究。紧接着是一篇“编后记”,主要说明了本刊对地震和地震预报当前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今后拟主要采用“地震和地震预报的社会经济反应”这一提法以取代过去沿用的“地震社会学”一词。  相似文献   

11.
尽管专家们认为现有的观测网可以对预想在东海近海发生的8级大地震作出临震的短期预报,但就日本地震预报的现状而言,目前还不能预报7级内陆地震。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地圈地球科学技术研究部主任滨田和郎认为,地震预报是一门尚未确立的技术,“对于模糊的前兆,有必要改变一下看法”。以下是他对地震预报研究应有状态等的看法。困难的内陆7级地震预报预想中的东海地震是大约呈西北方向俯冲的菲律宾海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的地震。震源  相似文献   

12.
四十年前的海城地震预报是一次成功预报大地震的创举,也是辽宁地震工作者为地震科学发展谱写的辉煌篇章。海城地震预报经历了从时间上“长、中、短、临”逐步逼近,地域上由面到块、到点逐步缩小的过程。现阶段地震预报还是经验性的,而海城地震预报中,我们获取的地震孕育信息接近或符合了历史经验模式,“个性”符合了”共性”。所以海城地震“幸运”的预报成功了。  相似文献   

13.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自1984年成立以来,已先后资助非线性科学方法应用于地震预报研究的科研课题28项,其内容广泛涉及系统科学方法论、分形几何学、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学、浑沌理论、灰色预测理论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获得一批出色的成果,有些已经在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中获得应用成效,其应用发展前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开拓地震预报的新理论、新思路,发展实用性的地震预报新方法,本期选登了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办公室于1990  相似文献   

14.
日本《科学朝日》1979年2月号刊登原日本气象厅观测部长木村耕三撰写的题为《建立预防震灾的警报系统——对竹内与力武论战的一点看法》的文章,摘译如下:1.也要研究预报的缺点在《科学朝日》1978年9月号上,竹内均曾呼吁:“与其进行地震预报,不如搞水井建设”。在11月号上力武常次以“地震预报并非梦想”为题,对此加以反驳。如果对这两种论  相似文献   

15.
地震科学水平和地震预报的社会实践,形成研究人员不同的“良心”心理活动。积极的“良心”心理活动,有促进地震预报研究发展,相对提高预报成功率的作用,消极的心理活动则干扰地震预报决策,或涣散军心,增加预防失误,为此,在震情严峻的情况下,应减轻预报人员的心理负担,在基层地震部门,更要疏导地震工作者的消极心理,以提高地震预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五年八月八日,美国南加州大学K.Aki教授,向云南省地震局科研人员作了题为“地震预报研究的科学基础” 的报告,现整理如下。 一、科学的地震预报必须考虑地震现象的三个要素 1.构造应力的加载。由地质学家、测地学家从大尺度地质特征、板块构造、水准及三角测量的形变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地震是威胁人类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强震的袭击往往造成巨大的劫难,并使人们在心理上留下了恐惧地震的阴影.这就决定着地震预报工作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与社会、经济关系很密切,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是一项防灾性的社会公益事业.要搞好地震预报预防工作,尽可能减轻地震灾害,首先广大地震工作者必须竭才尽智、奋发进取,努力提高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其次,需要社会各界、广大  相似文献   

18.
“地震社会学”这个新名词是1977年1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五次日、美地震预报科学讨论会上首次提出的。它是研究地震和地震预报对社会影响的一门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边缘学科。世界一些国家已在注意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其中研究较多的有美、日、苏、新西兰、墨西哥等国。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除地震工作者外,还有建筑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律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科研人员以及政府官员等。1979年4月在巴黎联合国教科  相似文献   

19.
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虽然许多科学家为此做了艰辛的努力,也取得过象成功的海城地震预报这样令人鼓舞的成就,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惨痛教训。通过多次教训,全世界大多数地震学家都认识到,解决地震预报这一科学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从经验预报转变为物理预报。自然科学正经历着一场革命,在以非线性动力学为代表的一系列新的学科分支的创立和飞跃发展的同时,“我们对自然的看法正经历着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我们的物理世界已不再以稳定的周期性行星运动为象征了,它是一个非稳定性和涨落的世界”。让我们从这个角度去观察分析地震与地震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地震预报计划开始于1965年。本文想就应该怎样评价迄今为止地震预报计划的实际业绩进行讨论。另外,还想讨论一下今后的预报计划是应该这样继续下去,还是应进行大幅度修改或是废止的问题。在1962年发表的“地震预报现状及其推进计划”(即所谓的地震预报“蓝图”)中曾指出:“通过几年积累观测资料,可以说搞清作为研究目标的地震发生与观测现象之间的关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至于什么时候能实现地震预报实用化现在还无法作出回答,但是,若是从现在开始全面实施这一计划,10年后当可以充满信心的地答复这一问题。”也就是说,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