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陕西省行政区划图集正式出版发行,是以近年来全省基础测绘成果、勘界成果和法定行政区域界线资料等最新数据资源为基础编制的。有陕西省政区、地势、水系水利工程、矿产资源、交通、旅游资源、卫星影像图9幅,设区市行政区划图及卫星影像图20幅,县(区、市)行政区划图97幅,全部源自数字陕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成果;行政区域界线,全部采用最新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成果,突出了数据资料的现势性。在制作工艺上,借助数字陕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2.
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图的编制及其电子版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是地图上的主要要素之一。在我国全面勘界以前,地图上省级行政区域界线一直采用的是权宜画法。勘界工作的全面完成,形成了大量科学、法定的行政区域界线成果资料,使地图上省级行政区域界线由权宜画法转为法定画法成为可能。本文结合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图编制的实践,详细总结了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图集》编制的技术指标、编图资料、技术路线、数据的编辑处理和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图》的编制和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图电子版的研制。  相似文献   

3.
MAPGIS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在数据加工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落实行政界线,对各县市面积做控制,是协调各级土地调查工作的依据,因此建立县市级行政界线数据库,保证各县市使用行政界线的一致性。基于项目建设,阐述了界线数据库的建立及控制面积计算的关键技术,探讨了基于MAPGIS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在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4.
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要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准确、翔实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而县(区)级控制面积及标准比例尺接合图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以黑龙江省130个县(区)为目标,基于Umap和ArcGIS进行二次开发,利用第三次国土调查县级调查界线和1∶5 000比例尺标准分幅数据,探索控制面积平差计算及接合图表自动制图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方华 《地图》2002,(6):10-15
地图是向社会公布省级行政区划界线勘界成果的主要形式,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幅表示法定行政区域界线的地图。  相似文献   

6.
李亚  谭磊  李峥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3):128-130
行政区域界线是国家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多尺度、高精度的行政区域界线数据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广。详细介绍了基于高分辨遥感影像的湖北省1∶10 000比例尺行政区域界线测绘的内容和工作流程,并对行政区域界线测绘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分析总结了行政区域界线测绘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今后大比例尺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浙江测绘》1999,(2):43-43,47
勘界:浙江省宁波市各县(市)、区行政区域界线勘界工作全面完成,共勘定界线19条,埋设界桩75个。界线两侧各1公里区域内测绘了1:1万比例尺地形图,面积达584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8.
高斯投影是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具有等角性质,面积与长度均存在一定变形。现选取1∶10 000与1∶2 000比例尺图幅为数据基础,计算椭球梯形面积图幅与高斯投影面面积的差值,分析中央子午线和投影高程面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图幅距离中央子午线越远其面积变形越大;投影面高程越大,其相对于椭球面面积变形越大,呈线性变化;大比例图幅能较好地控制误差。  相似文献   

9.
徐万金  杨涛  孟传平 《四川测绘》2011,34(1):18-20,48
高效科学的管理大量行政区界线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ArcGIS平台,设计了四川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并采用VB.NET编程语言、ArcGIS Engine开发包、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开发实现了具有快速查询浏览乡镇级界线的空间地理信息和属性、勘界成果及行政区域界线更新、制图输出等功能的四川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工作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地图数字化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使用数字地图、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的更新界线变为可能。面向陕西省乡级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工作,对使用多源数据进行行政区域界线变更的工作生产流程以及技术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拓宽GIS技术在界线变更工作中的应用,为实现行政区域界线快速变更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雷达图像对盐类矿产显示的机理,将雷达图像用于大黑山幅1∶25万区域地质填图中,并结合野外调查,圈定了图幅内所有的盐类矿产分布地,其分布范围和圈定边界较其它方法更为正确,还能对盐的含量作半定量判别。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建立小尺度CASA-NPP估算模型,反演及监测草原露天煤矿区草地NPP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煤矿区内部复垦植被的NPP与表层土壤之间的关系。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水体指数等获取CASA模型有效光辐射参数、水分胁迫系数等,从而简化并改进小尺度CASA模型,遥感反演数据与实测样点数据拟合度达到0.94。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高精度地完成小区域NPP估测。从利用CASA模型反演得到的NPP空间格局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的植被退化以采矿、放牧等人类活动为主导,原地貌区域围栏的典型草甸草原NPP在300~400 gC/m2· yr 之间,高于放牧区域 NPP,矿区内 NPP 空间变化显著,矿区内部 NPP 低于100 gC/m2· yr,明显低于周边原地貌地区。对于矿区复垦排土场区域,复垦年限和表土的养分是决定植被生长和NPP的主要因素。研究得出国产高分卫星数据可以高精度地完成小尺度NPP的估测,从而为其在草原地区以及矿山环境中监测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如何对图纸上的区域面积进行计算,尤其是曲边不规则区域的面积计算,是一项基础工作。本文在详细分析了现有区域面积计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图纸上不规则区域的面积计算方法。应用本文提出的不规则区域面积的矩形四等分割计算法逐次将目标区域所在的矩形四等分割,直到满足精度阀值要求为止,将区域内所有有效值相加,得出区域总面积。...  相似文献   

14.
基于D-InSAR三轨法的北京平原区地表形变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赵文吉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2):146-148,154
首先阐述了D-InSAR三轨法提取地表形变的基本原理,以北京平原区为实验区域,利用2009年9月到2010年4月间时隔210 d的三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解算,获取了该时间段内北京市城区范围内的整体地表形变,并将其与常规水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区监测结果范围与传统测量方法累计沉降量等值线吻合较好,D-InSAR三轨法能很好地反映实验区域的地面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15.
空间数据库是分析和挖掘区域复杂时空体系中的聚落分布和传承规律的基础。选取了对研究中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起源具有代表意义的环嵩山地区,从该区域聚落空间数据特点、研究需求入手,分析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数据库的建设思路和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提出了聚落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方案,为该区域聚落考古研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2002年——2011年北极海冰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2002年-2011年AMSR-E海冰密集度数据, 分析了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海冰外缘线面积每年减小8.28×104 km2, 下降趋势最快的季节为夏季, 下降速度是1979年-2006年的两倍多, 而且海冰密集度也在降低。2003年、2004年的冰情相对较重, 2007年海冰面积最小。长期冰在2002年-2010年间减少了近30%, 减少的区域主要在波弗特海、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贴夫海、喀拉海以及由这些边缘海向北极方向延伸的北冰洋的广大区域, 长期冰减少的地方大部分为季节性海冰增加的地方。海冰面积与年平均气温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 这种减小趋势将会持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城市地表形变造成的损失备受关注。而基于点的传统大地测量监测技术,在区域性的地表形变监测方面存在局限性。本文提出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监测城市地表形变。联合时序InSAR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对深圳和香港海岸线的地表形变场进行监测,同时生成香港网络参考站三维变化的时间序列。由结果可知,位于填海区的地铁建筑区和地基较浅的建筑物,存在明显的沉降现象。  相似文献   

18.
运用分形理论建立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镶嵌体的分形结构模型,对各种景观的分维值进行了计算,讨论了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及三峡工程实施十年间其稳定性和复杂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分维值是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覆被镶嵌体景观格局的一种综合性定量指标,通过对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分维值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其形态的复杂性、稳定性信息。1992年和2002年两个时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斑块形态复杂性和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依次为: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灌木林、森林、水田、旱地。十年间研究区旱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斑块形态变得愈加不规则,草地、灌木林、森林和水田的斑块形状变得愈加规则;十年间研究区旱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形态稳定性变弱,草地、森林、灌木林和水田的形态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顾及城乡差异的大区域人口密度估算——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有大区域人口密度估算结果大多是在千米级尺度上,仅能宏观地反映城乡人口分布的范围,无法准确地刻画城乡人口空间分布的细节特征。本文将首套30m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引入城乡人口密度估算中,基于实现城乡划分的GlobeLand30人造地表数据,在城镇区域运用夜间灯光强度与人口的相关性将城镇人口细划到30m尺度上来估算城镇人口密度;在乡村区域引入样方估算的方法修正乡村居民地面积以估算乡村人口密度。以山东省为试验区的研究表明,本文方法无论在城乡居民地刻画还是人口空间分布的表达上均优于参考数据,所使用的GlobeLand30的全球性也保证了该方法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Understand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burned areas at regional scales, provides a long-term perspective of fire processes and its effects on ecosystems and vegetation recovery patterns, and it is a key factor to design prevention and post-fire restoration plans and strategies. Remote sensing has become the most widely used tool to detect fire affected areas over large tracts of land (e.g., ecosystem, regional and global levels). Standard satellite burned area and active fire products derived from the 500-m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and the Satellite Pour l’Observation de la Terre (SPOT) are available to this end. However, prior research caution on the use of these global-scale products for regional and sub-regional applications. Consequently, we propose a novel semi-automated algorithm for identification and mapping of burned areas at regional scale. The semi-arid Monte shrublands, a biome covering 240,000 km2 in the western part of Argentina, and exposed to seasonal bushfires was selected as the test area. The algorithm uses a set of the normalized burned ratio index products derived from MODIS time series; using a two-phased cycle, it firstly detects potentially burned pixels while keeping a low commission error (false detection of burned areas), and subsequently labels them as seed patches. Region growing image segmentation algorithms are applied to the seed patches in the second-phase, to define the perimeter of fire affected areas while decreasing omission errors (missing real burned areas). Independently-derived Landsat ETM+ burned-area reference data was used for validation purposes. Additional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daptive algorithm was assessed against standard global fire products derived from MODIS Aqua and Terra satellites, total burned area (MCD45A1), the active fire algorithm (MOD14); and the L3JRC SPOT VEGETATION 1 km GLOBCARBON produc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ze of burned areas detected by the global fire products and independently-derived Landsat reference data ranged from R2 = 0.01–0.28, while our algorithm performed showed a strong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 0.96). Our findings confirm prior research calling for caution when using the global fire products locally or region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