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三角测量中,一般都采用菲列罗公式来检查测角的质量。从实践证明,根据菲列罗公式估计的观测质量有相当的准确性。为了便于讨论问题,我们把公式的推导在这里重复一下,按误差的性质,三角形闭合差可以认为是真误差,因此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可以写成下式:m_Δ=(〔ΔΔ〕/n)~(1/2)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误差等值线图对矿井定向测量连接三角形法的计算公式、精度与平差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误差等值线图明显地表明了误差分布的规律,以及和三角形形状的关系。研究中得出以下结果:1.连接三角形中以延伸形精度最高,在生产实践中应尽可能这样布置,并用正弦公式解算。2.当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精度稍差的近于等腰或直角三角形,并用边公式解算。其它中间形式是不合适的。3.连接三角形平差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而测角的测站平差还有一定作用。4.误差等值线图是研究分析及误差计算的一个好工具。  相似文献   

3.
按史赖伯测角法或全组合测角法,在测站平差后理应得到一组独立的方向观测值,但由于旁折光等系统误差的影响,使方向实际不独立。根据误差源的物理几何性质及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得出相邻方向间的相关系数为ρ_(i,j)=cos(i,j)/(1+K),测角中误差为m_=0.″55(1-(1)/(1+k))cosα/(1-(1)/2(1+k))~(1/2)。其中α为该角的大小,K为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均方值之比。对我国K为0.9左右。这一系统误差的存在,使测角中误差与角的大小有关,使大角中误差大,这也正是导线测角中误差大于三角网(锁)测角中误差的原因。这个系统误差也正是地面经典光学测角法精度难以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角度(及方向)的相关权矩阵模型。从模型知,以角度或方向作为独立量进行平差都是真实情况的近似。  相似文献   

4.
附合导线是工程测量中最常见的布网形式。结合附合导线平差过程,文中用真误差分析方法推导了起始方位角误差对附合导线平差结果的影响公式;通过分析与数据计算,得到了起始方位角误差对平差后导线点坐标和导线边方位角的影响规律;并与测角误差影响进行比较,得出了起始方位角误差影响可忽略的条件,对导线测量的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起始方位角误差对附合导线平差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合导线是工程测量中最常见的布网形式.结合附合导线平差过程,文中用真误差分析方法推导了起始方位角误差对附合导线平差结果的影响公式;通过分析与数据计算,得到了起始方位角误差对平差后导线点坐标和导线边方位角的影响规律;并与测角误差影响进行比较,得出了起始方位角误差影响可忽略的条件,对导线测量的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实例阐述了一、二级导线测量严密平差后,测角中误差超限问题,根据《规范》精度指标,分析了测角中误差超限的原因;提出一、二级导线测量严密平差后,没边、测角中误差限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边角测量前方交会定点中(如图),如果边长与角度的观测精度配合适当,则平差计算可以非常简单,较之单用测角交会更为简便。兹将其平差方法分述于后。一、一般短程红外测距仪在1~2公里以内,它的测距中误差为一常数,例如m_s=1厘米。如果我们将测量方向的中误差配合为m_(ai)  相似文献   

8.
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了在各种平差方法的情况下,考虑原始数据误差的影响时,平差量函数中误差的计算方法。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不同的平差方法计有:(1)条件观测平差,(2)间接观测平差,(3)克吕格两组平差,(4)附有条件方程式之间接观测平差,(5)普兰尼斯-普兰(氵臼工)维奇多组平差,(6)各级控制网按不同方法平差时的复杂情况。此外,推导了原始数据误差对平差量函数精度影响的理论分析式,并作了相应的分析。还讨论了平差量函数中误差本身的精度问题,推导了计算此精度的相应公式。并讨论了计算平差量函数中误差时,允许不考虑原始数据误差影响的条件式。在第一部分中还分析了在计算平差量函数中误差时,考虑原始数据误差的影响与不考虑此影响在本质上的差别。本文第二部分中作者讨论了现有的分析原始数据误差影响的各种方法,并提出了认为更合理的方法。作者根据建议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原始数据误差对城市典型三角网和导线精度的影响,并作了相应的建议,提供建网工作时的参考。本文第三部分中根据对原始数据误差影响过程的详细研究,提出了对平面控制网的边长、方向角和相对点位误差的预估公式(考虑原始数据误差的影响),作为完整的一组解决城市平面控制网或其他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  相似文献   

9.
在高精度的三角测量中,为了减弱测角误差对推算方位角的影响,必须按方向进行平差计算。在这种情况下,来推导估算三角测量精度的公式是比较繁复的。在本文中,我们不用高斯约化系数,而采用博尔兹级数来推导三角形单锁在各种情况下估算过长中误差和方位角中误差的公式,以及估算规律四边形锁边长中误差的公式。推导似乎采取了较“土”的办法,但是既然能简易清楚地解决问题,并且还能给出可靠的结果,那又有什么理由不采用它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方差分量估计理论运用于三维网平差中,推导出了含定向角未知数及消去定向角未知数的方差分量估计公式,并进行了模拟和实例计算,从而建立了合理的三维网平差随机模型。  相似文献   

11.
卫星摄影测量中偏流角修正余差改正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荣  王任享  胡莘 《测绘学报》2014,43(9):954-959
本文基于立体影像摄影机理,对偏流角修正的剩余误差导致的上下视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立体相机偏流角余差改正的数学模型,推导出偏流角余差影响上下视差的误差方程,并重点从相机参数在轨标定和光束法平差中低频误差补偿两方面提出解决措施。理论分析与实际卫星影像试验表明,偏流角改正余差对上下视差影响较大,必须通过相机参数在轨标定和低频误差补偿两方面予以改正,才能保证全球范围无地面控制点目标定位精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相关平差理论,将克吕格两组平差法推广到统计相关的情形——相关分组平差法,并在这个基础上证明了以角度为平差元素,顾及各角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同样可以利用博尔茨展开式作两组平差。所得到的结果与方向平差结果完全一致,二者平差后的单位权中误差严格满足关系式:μ_(角度)=μ_(方向)(2~(1/2))。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于测距仪的发展,平面控制测量由测角三角网发展为量边测角网,在平差计算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计算角(或方向)和边长的权P_β(或P_α)及P_s的问题,这个问题过去在导线测量平差及量边测角三角形平差中,已得到  相似文献   

14.
根据[1]模型编写的监测网拟稳平差程序,可广泛应用于水准网、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平差。本程序为水准网部分。输入点号、近似高程、高差及以公里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输出权逆阵Q_(xx)(上三角阵)、高程改正数X_i、观测值改正数V_i、平差后高程H_i及单位权中误差m_h、各点高程中误差M_i。  相似文献   

15.
方差分析可以用来检验测量成果中是否有显著的系统误差。本文认为,在应用方差分析检验三角网的测角误差时,只能检验出某个或某些三角形各个测回(或“测套”)的闭合差之间是否有显著的系统误差,或检验出复测三角网各期闭合差是否有显著的系统误差;但不可能检验出在三角网中经测站平差之后的方向或角度是否有显著的系统误差,因而,也不能根据方差分析的检验结果得出“三角测量的测角误差主要来自系统误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方差分量估计理论运用于三维网平差中,推导出了含定向角未知数及消去定向角未知数的方差分量估计公式,并进行了模拟和实例计算,从而建立了合理的三维网平差随机模型。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电子速测仪坐标导线平差计算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第5期《测绘通报》刊载了《电子速测仪坐标导线平差计算方法》(以下简称《方法》)一文,提出了一种直接利用实测坐标进行平差计算的方法。本文对该方法有不同见解,并提出了另一种平差计算方法,供参考。 一、几点讨论 1. 《方法》一文作者认为,其平差方法是将角度误差与边长误差综合考虑进行平差的,比普通简易平差(将角度误差与边长误差分别进行分配)更为合理。笔者认为这两者是不可以比较的。因为在电子速测仪导线中仅仅测算出了坐标闭合差Fx和Fy,并没有测算出方位角闭合差Fα,只有2个多余观测,也就只能列出2个条件方程式(即就是测算出了Fα,《方法》中也未考虑)。普通简易平差用于普通导线测量中,要测算出方位角闭合差Fα,有3个多余观测,即有3个条件方程式。显然普通简易平差是将方位角闭合差Fα和坐标闭合差Fx与Fy绝对分成两步进行的,但其平差结果的精度肯定要比《方法》平差结果的精度高。  相似文献   

18.
郑崇启 《河南测绘》2000,(4):2-5,23
在许多三角控制网平差中,发现平差后测角中误差(单位权中误差)超过《规程》规定的限差,这就绘测量工作造成返工或许多其它麻烦;本文以起始数据误差为例,利用数理统计理论,分析了其超限原因,提出了处理论,分析了其超限原因,提出了处理办法,这对提高三角网络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避免了外业返工的麻醉,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等价观测理论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基于等价观测理论的序贯平差模型。推导过程主要分两步进行:先将前期平差求出的参数估值看成虚拟观测值,参数估值的协因数阵视为观测值的权逆阵,列出虚拟观测方程;后将虚拟观测方程和后期的误差方程一起进行平差,求出参数的估值,从而得到了和传统序贯平差模型等价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卫星网与地面网联合平差的理论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星网与地面网联合平差的研究主要包括:(1)卫星系统与地面系统之间的转换模型;(2)联合平差的实施方案;(3)联合平差的误差分析;(4)联合平差程序的研制和实际应用。 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联合平差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我们也对上述问题作了较系统的探讨,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已在[1]~[4]中论述过,本文仅对上述问题作必要的补充和综合,从而进一步说明联合平差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