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1年以来,Anaximander地区的泥火山作用、冷泉烃类气体喷溢现象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情况已经被广泛地开展过调查(MEDINAUT/MEDINETH项目,ANAXIPROBE/TTR6项目),最近的一次调查是ANAXIMANDER(2003—2004)和HERMES(MEDECO2007)项目执行的。  相似文献   

2.
冲绳海槽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富清 《海洋科学》1998,22(6):25-28
1948年,瑞典“信天翁号”调查船在红海发现高温高盐溶液和多金属软泥,至此揭开了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序幕。随着全球范围内大洋调查活动的展开,先后在大洋中脊、断裂活动带、岛弧和弧后扩张盆地发现了众多的海底热液活动区以及颇具经济远景的海底热液多金属矿产资源,从而使海底热液活动的调查与研究成为地区中热点领域。冲绳海槽作为一个年轻的弧后扩张盆地,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构造活动和火山作用频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现象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注意,并从1984年开始在冲绳海槽(主要是中部)发现了多处热液活动区。…  相似文献   

3.
“亚特兰特”号海洋调查船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调查船之一。除在法国管辖海域进行海洋调查活动以外,还在世界各海区与有关国家合作,进行海洋科技调查。该船1996年4月22日至5月20日与我国国家海洋局一所、二所合  相似文献   

4.
海洋调查船是专门进行海洋调查研究的工具,研究内容囊括了海洋气象、水声、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和水文等诸多学科,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以及"一带一路"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海洋调查船按照使用的目的分为综合调查船、渔业调查船和极地调查船等。文章在各类调查船中分别选取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船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国内各类型调查船的优势和不足,对我国各类调查船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同时,文章根据对国内外调查船调查能力的对比,提出了我国调查船发展的建议:(1)完善调查船类型;(2)提高各类型船舶调查能力;(3)增加相应类型船舶数量,达到我国海洋调查需求;(4)推动海洋调查仪器设备的国产化进程;(5)加强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运行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5.
海洋调查船是进行科学调查的平台和必要工具,它的建设、管理与一个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美国调查船以及调查船管理机构的调研,分析其海洋调查船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以及调查船队的管理经验,提出值得我国海洋调查船学习和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12,(3):6-6
2月19日晚,“中国海监”船编队在执行东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过程中,发现并驱离从事非法调查作业活动的日本海上保安厅调查船“昭洋”和“拓洋”号。  相似文献   

7.
前人为研究大陆地壳的演化过程已作过了许多的研究。有人提出,导致陆壳增生的机制之一是岛弧岩浆作用。在Reymer(利迈尔)和Schuert(斯科波特)发表的《构造(第三卷)》(1984)的第63页中指出.他们计算出了因岛弧岩浆作用而导致陆壳增生的附加增生率。结果表明。岛弧岩浆作用正以平均20~40km^3/km/Myr的速度产生物质(沿着岛弧走向每单位宽度的体积)。这次研究工作主要是利用了世界最新的海洋重力资料和一些西太平洋地区洋岛弧经技术改进而获得的地震资料。综合运用这些资料,可获得洋岛弧之下更精确的图像和由岛弧岩浆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壳源体积精确估计值。研究中对洋岛弧的调查后表明,地壳厚度的分布深度为20~30km。根据这一厚度。由此就可以估算每个岛弧的相应地壳体积了。通过岛弧俯冲起初阶段地壳体积的划分.可以得到岛弧岩浆以30~95km^3/km/Myr的附加增生率增长。本文的估计值几乎接近于原先岛弧岩浆附加增生率的两倍。  相似文献   

8.
《海洋科学》1986,10(6):54-54
根据南海西部石油公司技术发展部(以下简称“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签订的并经双方上级机关同意的科研合作协议的规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一号’调查船两次来南海进行区域性工程地质调查。1986年5月2日,“科学一号”调查船胜利完成全部调查任务后靠抵南油码头。 “科学一号”调查船上次作业的主要任务是土质力学调查和局部地球物理调查,本次作业的  相似文献   

9.
海洋调查船是了解认知与开发利用海洋的关键基础设施。欧洲海洋调查船运作组织(ERVO)推动这一关键基础设施协同的努力颇具代表性。它面对欧洲海洋调查船多元化且无权威主体的境地,通过会员制构建协同平台,明晰了业务主导、可持续发展的协作目标;它通过年会聚焦海洋调查船及相关仪器装备,交流运行管理,研讨技术创新、改造更新以及与海洋调查船相关的共性话题,以促进欧洲海洋调查船和相关装备具有最佳的运行成效;它与相关海洋调查与研究组织机构联动,跻身于欧洲海洋调查船发展战略层,推动欧洲海洋调查船在项目层面组队共享。文章解析了欧洲海洋调查船运作组织的背景和运作模式,同时针对我国海洋调查船协作多头发力缺乏合纵连横的状况,提议发起中国海洋调查船协同论坛,组建联合工作组做好长期务实的基础性工作,筹划中国及关系国调查船协调计划,以建立我国海洋调查船协同机制并逐步跻身国际海洋调查船战略协同层。  相似文献   

10.
日宣布1996年度深海调查计划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不久前宣布了1996年度“深海2000”和“深海6500”两艘深海调查船关于调查地球板块边缘地区的潜航调查计划。据日本报纸报道,“深海2000”调查船在这一年间将实施75次研究性潜航。具体来说,关于地...  相似文献   

11.
海洋科学的发展和海洋战略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对海洋调查船的业务化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国内外海洋调查船运行和关键技术两方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出发,提出了我国"十三五"期间海洋调查船业务化运行保障关键技术的发展建议。为解决海洋调查船需求不断增大与船舶建造运行成本限制的矛盾,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均采取措施提高调查船的使用效率,组建海洋调查船队,实行船时统一调配。另一方面,多学科多任务的海洋调查方式的发展,以及新型调查观测设备的应用,促使调查船运行保障关键技术趋向于普适性和更强的现场支持功能。据此,在我国海洋调查船业务化运行发展原则、关键技术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冷泉是继洋中脊热液之后,在海底发现的又一种流体渗漏类型,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地质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北印度洋欧亚大陆边缘构造活跃,印度东西两侧发育巨厚沉积层,极易孕育冷泉活动。目前,已在莫克兰和孟加拉湾地区海底观测到多处活动冷泉,对它们的研究为深入了解海底冷泉流体活动的资源环境效应打开了新的窗口。文章以北印度洋典型冷泉区——莫克兰和孟加拉湾地区为例,综述了该区海底冷泉流体来源、相关沉积环境和触发机制,着重阐述了:1)莫克兰地区最小含氧带内外冷泉活动的沉积记录和地震触发冷泉的机制及环境响应;2)孟加拉湾地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在碳酸盐岩中的记录。进一步指出了北印度洋海底冷泉活动研究中遇到的挑战和未来工作中需给予重视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海底沉积物-水界面作为冷泉跨圈层活动最关键的界面,近年来已成为冷泉区碳循环研究调查的重点目标。为准确获取海洋沉积物-水界面的流体通量,客观重建界面环境过程,评估环境效应,必须发展一整套精确、高效、科学的水下原位甲烷通量测量技术。综述了当前海洋冷泉区沉积物-水界面甲烷通量研究的意义与价值,详细介绍了多种较为成熟的海洋沉积物-水界面甲烷原位通量测试技术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优缺点等,如测试游离气泡态甲烷通量的渗漏帐篷、声学反射、时序影像等技术方法,原位溶解态甲烷膜脱气技术的甲烷传感器、激光拉曼光谱测量方法等,同时对全球该领域已经调查的地区、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从技术层面对这一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国内海洋冷泉区沉积物-水界面甲烷通量原位观测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冷泉调查研究中,多波束系统因其快速高效、成本较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本文靶定南海北部陆坡琼东南盆地冷泉发育区,介绍了SeaBeam 3030多波束系统在冷泉发育区中的调查应用实例.通过分析多波束水深数据和水体数据,确定了调查区海底地形地貌以及水体羽状流特征,同时对该冷泉区开展综合调查的必要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调...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12,(3):6-7
■中国海监巡航执法制止日本船只非法调查作业活动2月19日晚,"中国海监"船编队在执行东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过程中,发现并驱离从事非法调查作业活动的日本海上保安厅调查船"昭洋"和"拓洋"号。"中国海  相似文献   

16.
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院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部实施了从1989年到1993年5年的调查计划,对新泻县至青森县岸外日本海沿岸大陆坡海域进行了海底地质调查.租用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海洋地质调查船“白岭丸”号,于每年6月下旬至7月末实行40天海上调查作业,旨在绘制该海域海底地质图、海底沉积图,以及阐明地震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冲绳海槽宫古段中央地堑中的火山分布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1号”调查船及国家海洋局“向阳红9号”调查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冲绳海槽宫古段进行海底地形及反射地震调查,所取得的数据,首次详细展示了冲绳海槽宫古段南北长约200km区域内海底火山的形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在本段冲绳海槽发育的中轴火山和岛弧火山,分别位于中央地堑和海槽盆地东部边缘紧靠琉球岛弧的西侧。岛弧火山连续性强,总体上自东北而西南都有分布;中轴火山不如岛弧火山的连续性强,只在崂山段、黄岛段、胶南段、莱西段、城阳段和李沧段分布。中轴火山是在中央地堑之后发育的。中轴火山的发育不仅改变了原来中央地堑的位置,也改变了原来中央地堑的形态。中央地堑的左旋雁行排列,以及其形态的改变都是由于中轴火山发育的结果。中央地堑的右旋展布以及海底火山对中央地堑的改造,标志着冲绳海槽的演化已经在拉张和沉降的基础上进入到一个更高级的演化阶段(海底扩张),在岩浆供应不太充足的条件下,海底火山活动是冲绳海槽低速扩张的一种形式,海底扩张沿中央地堑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8.
海底冷泉泄漏是全球碳循环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该系统分布的广泛性、机制的复杂性、与水合物资源的关联性及相关科学问题的重要性,使之成为海洋科学调查和研究的前沿领域.本研究评述了冷泉泄漏活动涉及到的几个碳循环问题,包括作为甲烷厌氧氧化反应(AOM)产物的碳酸盐在碳循环中的地位、大陆坡深源碳在冷泉泄漏中的贡献以及冷泉泄漏与金属矿产资源的关系等,藉此加深人们对该系统的理解.同时,本研究还介绍了在当前关于碳循环研究过程中,对海底冷泉探测常用的几种重要方法,包括以多波束探测气泡羽流,以坐底式探测器对冷泉泄漏活动进行原位、实时、持续地观测以及一系列近期开展的海底观测网计划.最后讨论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及相关的重点问题,以期给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华志励  刘波 《海洋科学》2019,43(9):94-103
为了准确理解冷泉水体中甲烷气体的分布规律,综合运用单波束测深数据和冷泉水体流场数据,建立了冷泉气泡上升、溶解速率的定量反演方法,利用现场海试资料对反演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海试区域的冷泉气体溢出、溶解通量以及冷泉水体的甲烷浓度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考察船航向与冷泉水体流向的差异会对声学探测结果产生影响,当航向与流向的夹角大于±60°时,声学成像中冷泉倾角的误差将超过50%。同时,冷泉气泡上升速率的衰减与溢出口水深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可达0.9,并且冷泉上升流对上升速率的提升效果明显。水合物稳定带的分布对冷泉气泡的收缩速率影响显著,稳定带内、外收缩速率的差异可达3~4倍。冷泉气体通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冷泉的溢出强度整体较大,同时溶解通量与水深之间呈现明显的分段效应。根据冷泉气体溶解通量估算的冷泉水体甲烷浓度与色谱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研究有助于实现对冷泉水体中甲烷气体分布的定量评估,为潜在海底冷泉区的圈划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美国海军T-AGS60级新型多功能海洋调查船张勐宁译郭纪捷校美国海军对海洋调查的要求不断变化,以及传感器、处理器、数据库和数字成果制作系统等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给美国海军海洋调查船队带来了新的局面。美国海军最新的海洋调查船T-AGOS60“探索者”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