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志伟 《气象》2003,29(1):55-55
关于日最小相对湿度的挑选方法虽然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 ,即 :“1 在一日 (2 0~ 2 0时 )自记迹线中的最低处 ,标出箭头并读数。 2 进行仪器差订正 ,……。 3 若经订正后的最小相对湿度 ,仍大于这一日某次定时观测的记录时 ,应直接挑该定时记录作为日最小相对湿度……。”但是 ,对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记录该如何挑选却未作具体规定。因而 ,对这类记录应怎样正确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处理。2 0 0 1年 1 2月 1 5日 1 4时观测时因更换毛发湿度计 ,使更换前后的自记相…  相似文献   

2.
焦春梅 《贵州气象》2001,25(3):47-47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 ,气象基本数据记录都已科技化 ,如气压、温度、湿度都有仪器的自记记录 (自记纸 ) ,但 2 4小时内的气压极值挑选仍需人工挑选。在挑选过程中 ,我们通常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之规定进行挑选 ,即必须从自记迹线中找出一日 ( 2 0~ 2 0时 )中最高 (最低 )处标一箭头符号 ,读出自记数值并进行订正 ,订正后的数值一般都能代表当天的极值。但在特殊情况下我们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却不能挑选到当天 2 4小时内的真实气压极值。例如 :2 0 0 0年 8月 4日的自记气压最高值是 883.2 - 5 .2 =878.0 ;883.2是当日 ( 2 0 -2 0…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沙尘天气预报服务的需要,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新增了地面状态、最小能见度以及草面(雪面)温度观测等项目。根据新规定,最小能见度观测是我省所有台站均需观测的项目,但并未明确一般站的记录方法,因此一般站如何按照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作好观测记录,就成为广大测报人员在学习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水问题汇编》中一个问题的异议我对《汇编》第8页第13题对“Ci”从天边向测站发展,但没见母体,也不知其是否与母休脱离,云状如何记录?”解答力“视实际情况掌握,如当进未观测到闪电或雷暴,则记Cidens,反之记CbcaP或C...  相似文献   

5.
当风自记仪器有故障时 ,使用 DEM6型轻便风向风速表和目测风向风速时应注意的问题。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1 49页规定 :轻便风向风速表观测风速 :“读出风速示值 (米 /秒 )将此值从该仪器订正曲线上查出实际风速 ,取一位小数。”按此规定往往让人觉得这就可以代替自记风的记录了。实际上《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汇编 2 6页明确指出“在定时观测使用轻便风向风速表时 ,观测记录风速只取整数。”在制作报表时 ,应注意用其代替自记记录输入计算机时需补“0”和加“*”。2 在使用 DEM6型轻便风向风速表时 ,一定要看清它的检定日期 ,如果…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省多数3次观测站已采用1992年1月安徽省气象局业务处研制的地面测报机制月报表程序制作报表。在使用中,发现有如下问题:第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3次站02时风向自记记录缺测而有风速记录时,风速照记,风向记“-”。而使用上述程序打印出的气...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沙尘天气预报服务的需要,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新增了地面状态、最小能见度以及草面(雪面)温度观测等项目。根据新规定,最小能见度观测是我省所有台站均需观测的项目,但并未明确一般站的记录方法,因此一般站如何按照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作好观测记录,就成为广大测报人员在学习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性能也在不断地提高 ,地面测报数据软件由原来的《AHDM4.0》升为现用的《AHDM4.1》,使地面测报资料的报表制作更加快捷、准确。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程序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 年定时风的统计栏不统计如某国家基准气候站 2 0 0 1年 4月 2 5日 1 3时至 2 6日 9时 ,自记风向风速和定时风向风速记录全部缺测 (无目测记录 )。全年 1~ 1 2月份月报表数据文件“D文件”数据格式完全正确 ,年报表经逐月数据自动统计后 ,不作该月风的统计和风的年统计。打印出的年报表 ,4月份的“4”次和“2 4”次定时风…  相似文献   

9.
李建成 《气象》2000,26(8):57-57
1999年《气象》第 8期在台站园地栏内刊登了“关于一个不完整记录的统计方法的讨论”,该文大意是 :“某基准站因 EN型风仪发生故障 ,造成 1 8、 1 9、 2 0时定时和自记记录缺测。在对该日定时不完整记录的统计时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内找不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我阅读后认为关于 2 4小时定时风速缺测的处理在《规范》中还是有章可循的。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供广大测报工作者参考。不完整记录的统计按《规范》规定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是按记录缺测的次数(天数 )分别处理。《规范》中此方法虽然没有针对 2 4小时…  相似文献   

10.
地面测报工作中,编发的气象报告应真实地反映测站天气实况,与气簿中的正式记录相一致。但若按正常观测程序观测后,在正点前又出现更重要的天气现象,则应进行补测改报(一般指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项目),补测记录记人值班日记中,气簿—1中的原始正式记录不能更改。如:某站某日14时气簿—1中能见度纪录为3.0km,原有扬沙。13:56扬沙发展成沙尘暴,能见度降至0.5km。此时能见度、天气现象均须补测改报。  相似文献   

11.
自 2 0 0 1年 4月 1日起 ,我省所有台站启用新修订的《河南省地面天气加密报告电码 (HNGD— 0 5Ⅲ )》 ,以及新版的地面气象测报程序(AHDM 4 .1 1 )。新的编报规定 ,必须编发 5appp组 ,在非汛期间 ,必须在每日的 1 1时和 1 7时增加气压观测。对这两个时次的气压观测处理 ,有的台站在“湿度 /气压查算”模块中求得本站气压 ,可计算机不能自动储存 ,只供当时使用 ,测报人员需把数值抄下来 ,记在观测簿中一个适当的位置 ,以备求气压变量时使用。这样在 1 4时、2 0时定时观测时次中 ,还需把前 3小时的本站气压值重新人工输入。我认…  相似文献   

12.
1透光和蔽光云的云量记录在日常观测工作中,常常有个误区,就是:蔽光云的云量必须记成10成,透光的云量不能记成10成。以Actra云为例:《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其描述为“云缝可见蓝天,即使没有云缝,云层薄的部分也比较明亮。”故只要观测到全天的高积云,且可看到蓝天,云块衔接部分比较明亮,就可以记录10-成的透光Actra。而实际工作中有时高积云没有布满全天,但覆盖天空部分云块比较厚,个体密集且不透光,这时观测就可按可见云量记为Acop。有时Acop和Actra同时存在,观测时应按照云量所占天空的多少为序同时记录,以上观点同样适用于Sctra和Scop。在实际观测工作中云状和云量的记录要根据实际情况记录,能尽量反映当时天空云的实际情况。2层状云的记录在观测中也常常遇到识别层状云时以日光能否透过来判断是透光还是蔽光,通常有这样的错误观点:完全依据透过云层是否可见日月来判断As的透蔽;以绕日月周围是否有晕来断定Cs的记录;出现层状云时云量必须记10成。就Astra为例,《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其描述为:云层较厚,且厚度变化大,厚的部分隔着云层看不见日月,薄的部分比较明亮一些。但在实际当中,还存在这样一种情况,As在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新版)自2004年1月1日正式执行以来,从事地面测报相关工作的同志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新版)中的一些技术细节掌握理解程度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规范地面测报工作,提高地面观测水平,本文对新《规范》的学习谈一些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3次站 0 2时地面温度用 1 / 2 (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前 1天 2 0时地面温度 )求得。一般情况下 ,该公式毫无疑问 ,但 0 8时观测后气温下降 ,用上述公式求算就会存在一定误差。一般来说 ,0 2时地温不会比 0 8时观测的地面最低值低。但在 0 8时观测后 ,测站若受强冷空气或强降水等降温因素的影响 ,温度会急剧下降 ,2 0时观测的最低值就会低于当日 0 8时的极值。也就是说 ,当地温最低值出现在 0 8时至 2 0时之间而不在 2 0时 (前 1日 )至 0 8时之间时 ,用该公式求算 0 2时地面温度值 ,与实际温度就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王宗海  陆剑红  刘晋生 《气象》2003,29(2):56-57
云是由悬浮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云的观测主要是判断云状、估计云量和测定云高 ,观测云的方式以目测法为主 ,但目力观测是极其粗糙的 ,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目测水平 ,尽可能将全部天空所见云状和云量记录准确。1 透光和蔽光云的云量记录错误观点 :蔽光的云量必须记录 1 0成 ,透光的云量则不能记 1 0成。以透光高积云为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其描述为 :云缝可见蓝天 ,即使没有云缝 ,云层薄的部分也比较明亮。故只要观测到全天的高积云 ,且看不见蓝天 ,云块衔接部分比较明亮 ,就可记录 1 0成的透光高积云。有…  相似文献   

16.
地面观测中自记纸订正的几个问题的技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测报工作中,碰到自记纸订正有争议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处理方法。1自记最小相对湿度读数值相同时,挑取曲线最低点,还是考虑曲线最低和次低点的订正值,挑取订正后最小值?例:某日在自记相对湿度迹线上有最低和次低点,其记录分别是59.7%和60.3%(均读数为60%),订正值分别是十3和十l,订正后的值为63%和问%,该是最小相对湿度取63%还是门%?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户从自记迹钱找出一日(ZO~20时)中最高(最低)处,标一箭头,读出自记数值并进行订正”的极值挑选和订正规定,在挑取最小相对湿度时,操作顺序是从…  相似文献   

17.
早晨.在观测场内个别干草上有霜,而观测场内大部分草坪上、观测场周围的菜叶上及测站四周的麦苗上却不见霜,只见露.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在1℃以上.这时观测场内个别干草上的霜是否应记录呢?我站有的同志认为,只要看到霜.不论在哪里看到或者范围大小均应记录。但我认为观测场内个别干草上的霜不应记录。原因是:《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上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8.
去年12月份,我先后参加了六个县站测报质量和观测记录的检查,现将一些偶见易错的技术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使用.一、02时自记风缺测时.定时栏风速如何填写?因仪器故障造成风向风速缺测时,据《规范》122页第9条规定:三次站02时风速用自记记录代替者,若遇自记记录缺测时,该日02时栏应空白(不能划"—"),按三次记录作日合计、日平均.另据《规范》118页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方法(二)条  相似文献   

19.
测报时间概念混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艺 《广东气象》2008,30(3):53-54
通过学习和比较业务规范与指导文件,参考相关学术论文,并结合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经验,发现在测报业务上存在对“时段”和“时刻”两个概念混淆的情况,以至影响天气现象起止时间的记录和编报不统一。原因是部分测报工作者曲解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地面气象电码手册》的某些表述,使用“自创”的时间概念去指导天气现象出现时间的记录和编报。进而指出在时间的表示与解释、时间误差处理、探测自动化编程等方面厘清“时段”和“时刻”概念的必要性和方法,并提出了对测报业务及管理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谢小康 《贵州气象》2003,27(5):43-43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 33页“日最高、最低值的挑选和订正”方法 ,从自记迹线中找出一日 ( 2 0~ 2 0时 )中最高 (最低 )处 ,标一箭头 ,读出自记数值并进行订正。订正方法 :根据自记迹线最高 (最低 )点两边相邻的定时观测记录所计算的仪器差 ,用内插法求出各正点的器差值 ,然后取该最高 (最低 )点靠近的那个正点的器差值进行订正 ,即得该日最大 (最低 )值。按上述订正后的最高 (最低 )值如果比同日定时观测实测值还低 (高 )时 ,则直接挑选该定时实测值作为最高 (低 )值。在实际工作中 ,当 1 4时换仪器或换纸后 ,有时自记记录跳跃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