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苏省苏北岸外辐射沙脊群是由潮流沙脊组成的大型砂质堆积体,其海区水动力环境及地质地貌复杂多变,难以开展实地调查。根据遥感图像反映的色调、纹理信息,结合实测地形数据以及历史海图、历史地貌图等,进行了辐射沙脊群地貌遥感制图,并对辐射沙脊群地貌进行了空间特征分析。利用遥感图像绘制辐射沙脊群地貌图,对研究辐射沙脊群的地貌结构及辐射沙脊群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都能提供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MSS/ETM影像辐射沙脊群沙脊地貌遥感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分析方法,基于MSS/ETM影像,研究辐射沙脊群演变情况,实现复杂多变辐射沙脊群沙脊地貌的动态检测。重点选用了1973~2011年近40 a的10期低潮位遥感影像,研究了沙脊主轴结构走向、二分水演变和沙洲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辐射沙脊群以南北分界点为中心轴顺时针转动,主体沙脊东沙、高泥向远离海岸方向摆动;条子泥总体稳定,先北后南摆动。沙脊结构以大丰、如东一带海岸带为中心,辐射沙脊群主体沙脊向北、东北、东、东南方向呈辐射状发散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江苏沿海尤其是辐射沙脊群海域水沙动力环境复杂,难以实时更新实地海洋流场调查数据的问题,根据2014年1月韩国高分遥感影像GOCI与现场同步潮汐数据资料,运用最大交叉相关系数法,遥感模拟分析了辐射沙脊群海表瞬时流场。结果表明,在辐射沙脊群海域琼港-洋口港一带,近岸海流场变化明显,海流自沿岸滩涂带流向外海;同时远岸瞬时流场的涡旋及流场瞬时方向变化亦较清晰。通过遥感分析法观测海表流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础资料更新难的问题,实现了实时检测辐射沙脊群海表流场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辐射沙脊群海域悬沙场遥感反演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6年江苏908调查水文泥沙测验数据和同期MODIS影像建立遥感定量反演模式,获取了半个潮周期的悬沙场以及全潮平均悬沙场,进行了辐射沙脊群海域悬沙场遥感反演方法的研究,并结合悬沙数学模型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在辐射沙脊群海域,敏感参数(B1-B4)/(B1+B4)的对数模式反演悬沙场精度较高;遥感反演结果在总体上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相似,悬沙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弶港、废黄河口和长江口附近;在细节上比数学模型表现得更精细,能清晰地反映河口、沙洲、水道等地貌对悬沙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独特地理、水文条件下水深测量的现实困难,提高测量精度,本文将GPS动态后处理技术(GPS-PPK)运用于该海域的水下地形测量工作中。GPS-PPK技术具有控制距离远、无需实时数据传输的优点,是船载一体化水深测量时三维精确定位的理想选择。本文在数据结构、GPS-PPK信号频谱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GPS-PPK截频滤波及数据匹配方案,使其适用于该海区水深测量并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实验表明,整套方案操作便捷、有效可靠,测量精度较传统验潮方案更高。同时,远距离无验潮测量,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非常值得在广阔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浅水环境下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影像与同期大丰港实测潮位数据以及2006年江苏908调查流向实测资料,建立辐射沙脊群海域流场线与流向之间的关系。以西洋海域为例,采用纹理分析和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提取大潮、小潮、涨潮和落潮成像时刻影像的流场线信息,生成流场线分布图,然后与实测流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提取的流场线分布走向与实测流向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
王书芳  徐向舟  徐飞龙 《测绘科学》2012,(2):149-151,178
实验地貌观测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试验观测的精度和效率。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具有较高的观测精度和效率,其设备简单易操作且成本相对较低,但观测精度仍需结合传统手段进行率定和校核;点云式激光扫描技术使用范围广、精度高,但设备制作成本高、数据处理量大,等值线式激光扫描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超声波地形仪多用于水下地形观测,应用范围及效率精度有待改进。实验地貌观测技术未来的研究趋势应朝着高精度、高效率、操作简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被动微波辐射特征地形效应模拟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地形对被动微波辐射的影响机理研究, 利用AIEM 模型模拟微波辐射的地形效应, 建立实验地貌微 缩景观, 由车载微波辐射计进行观测, 探索影响被动微波辐射特征的地形因子。地基实验表明, 在低频波段本地入 射角对山地倾斜表面的微波辐射有10 K—15 K 的影响, 小于10GHz 的观测频率可以消除地形高度对微波辐射的影响。 同时, 实验验证微波极化受地表形态属性——山体坡向和山体形状的影响显著, 地形坡度对极化信息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河槽边坡地形的观测是河流边坡侵蚀和稳定性研究的基础。2016年洪季,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多波束测深系统、RTK、差分GPS等仪器组成的多模态传感器系统,对长江下游铜陵段窝崩边坡和马鞍山段侵蚀型河漫滩边坡进行了联合地貌测量,对边坡陆上、水下高精度三维地形点云数据进行了融合研究,成功实现了边坡陆上水下三维地形的一体化和可视化。结果表明,多模态联合测量手段及三维点云融合方法能够获取较高分辨率的河流边坡陆上与水下一体化三维地貌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对边坡整体地貌特征进行定量计算分析,实现对河流险段的监测与稳定性评估,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保留等高线群简化过程中的地形特征信息,研究了一种等高线群渐进式简化方法。首先,从等高线数据中提取地形特征点及地形特征线;将提取的地形特征点和特征线作为约束条件予以量化,并作为控制变量;再依据渐进式图形简化的思想,利用控制变量对等高线上的非特征点、特征点、特征线及其关联的弯曲进行渐进式取舍,从而实现等高线群的动态简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持地貌形态特征,同时提高了简化过程的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