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付程  徐胜华  杨毅  卢霞 《测绘科学》2019,44(11):81-87
针对高校生源基地建设和招生宣传策略制订的问题,该文以淮海工学院近3年的省内生源数据为基础,运用核密度估计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其生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表达和热点识别,并据此开展生源分区。结果表明,连云港、徐州、宿迁及长江沿岸县市是淮海工学院生源的高密度分布区,淮安南部、扬州和泰州北部以及盐城市全境则为低密度分布区;生源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根据生源密度热点和冷点分布的统计显著性(p0.05)可将全省划分为3类生源区,且各类生源区均有着各自的生源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基于生源核密度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可获得连续性较好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生源热点和冷点分布区,其结果可为生源分区提供坚实的数理统计基础。  相似文献   

2.
城镇体系是人口、经济、资源等集聚的空间载体,在城镇收缩背景下,对区域规模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进行探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基于2012—2019年校正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利用首位度指数、Zipf位序-规模法则等方法探究收缩背景下县级城镇规模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省内县级城镇规模分布处于相对集中、稳定的状态.从演变趋势上看,城镇体系朝着合理缓慢转变.2)哈尔滨市自身规模的上涨以及省内第二大城市大庆的明显收缩,导致省内首位度指数占比已远超于理想状态,进入剥夺周边城镇资源、自身无序扩张的恶性循环.3)哈尔滨市外的高位序城市,与中、低位序城镇间规模差距正在减小,但大、中、小城镇规模差距依旧明显,短期内无法缩小,省内同时还存在中等规模过度城镇数量断层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阜阳师范学院2014-2017届毕业生生源地与就业地统计数据,利用地理集中指数模型和吸引半径模型分析该校毕业生的生源地和就业地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GIS技术,制作全国范围地图和安徽省地图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结合其他定量化数据提出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研究对象总体上呈现"生源地集聚、就业地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提供结局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为研究区,采用GIS技术、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湘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规模、空间形态、空间分布等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对2004年和2009年2个时段不同海拔高度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在地形低缓处集聚;从2004年到2009年,北湖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了168.7hm2;5年来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平均规模增长了5.57%;在空间形态上,斑块分维数和形状指数2009年比2004年分别增加了0.031、0.189,农村居民点越来越破碎;在空间分布上,斑块间邻近距离不断缩短,平均最邻近距离缩短了13.29%,呈现出集中、连片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堆放点分布零散、位置隐蔽等特点,传统调查工作量大、工作周期较长等问题,本文基于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快速、准确获取了全省102个涉农县(市、区)200 m2以上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位、数量、规模和分布情况。通过两期卫星监测核查与整治,结果表明: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从2021年第四季度的4 164个减少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1 150个,总体下降72%,乱堆乱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同时验证卫星遥感技术在开展垃圾监测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王秋龙 《测绘工程》2014,23(11):19-24
利用安徽省内15个和周边17个气象台站1957-2008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从1957-2008年安徽省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和长期变化趋势,并选取900mm,1200mm,1500mm为特定等值线,通过对特定等值线的变化来分析不同年代降水量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近50余年来降水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省内各区域降水差异较大,呈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从各区域降水的变化趋势来看,南方山区逐步减少,而北方平原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南北降水差距在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7.
三生空间协调度的中泉镇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中分类推进乡村发展的问题,基于三生空间协调度模型,该文选取甘肃省景泰县中泉镇为研究区,开展三生空间协调度计算与分析,并结合居民点布局优化方向,将中泉镇居民点优化类型划分为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规模管控型和搬迁撤并型4类。实验表明:中泉镇城郊融合型居民点共有21个,占比2.73%,主要分布在中庄村;集聚提升型居民点392个,占比52.84%,分布在龙湾村、腰水村、三合村、尾泉村、胡麻水村和长生村;规模管控型居民点共有365个,占比32.16%,分布在红砚台村和大水村;搬迁撤并型居民点共有95个,占比12.26%,分布在崇华村和白水村。该研究可为乡镇尺度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Zipf法则和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技术,并结合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分别对浙江省的城市规模分布和城市化水平的发展速度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不同时期浙江省城市规模的分布情况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浙江省内不同区域城市规模分布差异明显,浙北和浙东南地区城市规模集中性强、城市首位度高、城市化水平发展迅速,而浙西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和城市化水平的发展都较平稳、城市首位度低,显示出了明显的整体两极分化、区域空间收敛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李文光 《地图》2000,(1):41-41
我国磷矿资源丰富 ,资源总量约 5 0 0亿吨 ,探明保有储量 1 5 7亿吨 ,分布在 2 6个省(区 )。相对集中云、贵、川、鄂、湘 5个省之内 ,约占全国总储量的 4/ 5。特别是P2 O5 品位>30 %的富矿石储量几乎全都集中在上述 5个省内 (资料来源 :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主编 ,《中国矿产》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 993年 7月 )。中国磷矿资源在地理分布上极不平衡。探明储量北少南多 ,东少西多。形成南磷北运 ,西调东运的格局。迄今国内共有 1 4个省(区 )开采磷矿 ,但是磷矿产集中在鄂、滇、黔、川、湘 5个省 ,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5 % ,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岷江流域映秀—茂县段极为严重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利用震后多期高分辨率航空遥感数据并结合解译标志,快速、准确地分析研究区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对科学指导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1滑坡、崩塌及其过渡类型——崩滑为主要的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占90%以上);2次生地质灾害广泛分布在岷江两岸山坡,但在映秀—汶川段的发育程度和规模比汶川—茂县段大得多。研究区次生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地震形成的滑坡体趋于稳定,但解译的21个潜在滑坡体中部分已出现活动迹象,其中斗簇和沏底关2个潜在滑坡群更为明显,应对其进行遥感连续动态监测;2泥石流为研究区今后最主要的灾害类型,其中映秀—汶川段为最主要的发生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