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北亚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成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区域是一个资源相对集中,生态环境格局复杂,气候地带性多样,人地关系对比显著的区域。集成该区域的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数据,对于支撑全球变化等前沿科学研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区域数据资源缺乏的现状,研究构建了包括三大体系的东北亚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成系统,即数据资源采集与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数据分类体系、数据应用平台软件体系。其中,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数据采集规范、数据管理规范和综合考察规范3类共23项;数据分类体系包括4个大类、25个小类、128个要素;数据平台软件系统包括数据目录检索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发布与可视化、数据浏览与获取等5个功能模块;鉴此,用地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了东北亚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成原型系统。目前,已集成144个数据集(库),数据量超过2TB,为东北亚综合科学考察数据的深度集成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格网尺度效应是统计型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之一。针对资源环境研究领域和全球变化区域模型对各种尺度的空间型人口数据的需求,人们对人口数据空间化进行了大量研究。综观现有研究成果,缺乏针对具体应用需求的数据源选择方法和对数据产品适宜性的分析。因此,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县市、二、三级流域等尺度上的应用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本文重点研究人口数据空间化的格网尺度效应分析方法。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利用CBERS、IRS-P5卫星影像,提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对乡镇统计人口进行空间化建模,生成20m至1km系列的格网人口数据;通过比较不同格网人口与乡镇统计人口的误差,分析人口数据空间化的格网尺度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BERS数据源进行人口数据空间化,其数据产品即格网人口的适宜尺度是200m,抽样精度为76%;采用P5数据源进行人口数据空间化,其格网人口的适宜尺度是100m,抽样精度为84%。  相似文献   

3.
格网是能够“容纳”自然和人文数据的“第三边界”。资源环境数据格网既是多源信息提供数据融合与集成的容器,同时多种资源环境要素的数据格网化又是地理规律对比和集成分析的重要技术手段。本刊特同绕“资源环境数据格网研究”的主题征稿,研究内容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4.
地理格网系统借助特定方法将地球表面均匀剖分,形成无缝无叠的多分辨率格网层次结构。它既是一个空间框架,又是地理特征表达的一种模型。本文结合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数据管理与共享的需求,深入分析了“地理格网”国家标准,指出其在多分辨率应用中存在孔径过大且不一致的问题。鉴此,将度与分、分与秒之间的进制在逻辑上由六十扩展为六十四,进而实现严格的四叉树剖分,直至秒级以下更高分辨率格网采用2的负指数幂表示。根据剖分特点,设计了兼容国标的编码扩展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多级格网生成与管理原型系统,通过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调查数据三维实时浏览实验,验证了格网剖分编码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数据共享的紧迫性需要一个全新的资源环境研究平台,在该平台上不仅需要实现资源环境数据资源的共享,而且还要实现专业应用系统、计算模型、工具软件的共享。根据上述应用需求,利用数据格网技术,提出了资源环境数据格网的概念。遵循开放式格网服务体系结构构建了三层的资源环境数据格网,探讨了资源环境数据格网构建的关键技术。以1991-2001年环北京地区土地沙化分析为例,阐述了利用资源环境数据格网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格网技术对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发展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格网技术作为新一代的 Web技术 ,必将深刻影响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格网计算为数据密集型空间分析提供了计算资源支持。数据格网为海量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管理、传输、分析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法。格网技术为 VRGIS实时场景渲染和海量场景数据存储以及 GIS互操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利用格网中的智能体组件动态组装应用软件将对 GIS应用开发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建立空间信息格网可以实现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数据空间化,是连接自然和人文要素的重要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以西安地区为例,结合覆盖西安地区的1km、500m、250m尺度矢量格网,采用单位面积建设用地人口数量和GDP产值进行网格赋值方法,对区域内2010年人口和GDP实现空间化,结果表明:(1)格网是实现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空间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2)以人口和GDP为代表的不同类型统计数据在利用格网空间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差异,人口数据空间化准确性随格网尺度的减小而增加,而GDP表现相反;(3)行政边界在人口和GDP数据空间化方面作用较小,可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8.
国家尺度社会经济数据格网化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可将传统关系型社会经济数据转变为空间化的矢量或者格网数据.首先,分析了传统关系型社会经济数据库的不足,并对社会经济数据格网化理论研究及格网数据库建设的历史做了回顾;在明确社会经济数据格网化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经济数据格网化的3个基本要求,即时间可比、空间一致和逻辑自洽;同时提出了一个包括...  相似文献   

9.
地理格网互操作增强了地理格网信息资源的融合能力,促进了地理格网信息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然而,地理格网互操作解决方案复杂,通用Web协议没有针对具体地理格网互操作的定义,需研究通用Web协议与地理格网互操作的藕合。OGC WCPS是比较好的地理格网互操作语言规范。本研究在剖析WCPS语言主要特点基础上,归纳了标准的地理格网及其互操作的函数模型,分析了地理格网互操作Web实现的相关协议与标准规范,创造性地提出WCPS与Web传输协议的地理格网互操作耦合模型,针对地理格网分析的Web实现展开快速原型研究,结果表明,WCPS与Web应用协议的耦合可有效提高地理格网分析的互操作性,增强GIS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为WCS Processing扩展标准的制定与更新提供了科学判据,从而为国家区域数字化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已知密度值出现频率最大的尺度生成最佳尺度地理格网和自然间断法分类分级可视化的方法,对研究区道路分类数据做叠加分析与汇总统计并获取道路密度栅格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15年至2018年道路密度的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道路的分布逐渐分散,中心区域的路网密度与郊区的路网密度差距变大,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机构改革和规划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理清地理国情监测与其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的差异,发挥其客观、精细等优势特征,促进其更好地服务于自然资源调查监管和国土空间开发管控显得迫切需要。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理国情内容指标与“两规”用地分类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并选取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与“两规”用地数据进行对接试验,综合考虑不同数据之间的一致性特征以及地理国情监测在国土空间开发管控中的适用性,提出新时期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优化建议。研究表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与“两规”用地数据在分类指导思想、分类构成体系、数据技术标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差异,导致其直接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尚且较难;今后地理国情监测应明确其作为专题监测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中的作用和定位,进一步完善监测内容、优化分类体系、统一技术标准,促进其更好地应用于自然资源调查监管和国土空间开发管控。  相似文献   

12.
六大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支柱,该区域横跨亚、欧、非大陆,涉及国家众多,地理条件千差万别,资源环境本底复杂。通过对沿线区域资源环境信息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揭示,能够为科学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至关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本文提出了面向协同创新的“一带一路”空间信息服务系统框架,综述了“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地区在资源环境信息开发利用进展,具体包括资源环境格局与时空演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与评价、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关键技术应用、资源环境信息集成与共享、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进而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和潜在的研究方向,为“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周边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是气候变化背景下资源环境问题研究和地缘关系宏观决策的基础性任务。我国地缘关系复杂,周边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的研究工作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滞后。然而近2-3年来,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开发银行及各个部委先后开展了大洲尺度资源环境数据库构建工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国家战略的提出,对周边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针对目前我国的基础和需求,我国周边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在内容上,应当加强面向地缘问题研究和宏观决策的针对性,构建涵盖自然-人文要求的多尺度科学数据库;在信息处理和服务模式上,运用先进成熟的空间信息技术,全方位提升数据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然资源实行分头管理,导致其调查成果存在交叉重叠,不利于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治理。通过建立三调工作分类与现有各类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地类分类对照表和不同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数据空间整合规则,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整合关联森林、草原、湿地、水流等现有专项调查成果,形成自然资源本底数据,为实施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智慧自然资源监管是当前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基于遥感卫星动态监测、无人机航测、视频监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感知、大数据分析应用的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体系的发展为智慧监管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耕地保护执法监管平台为例,探索空天地网一体化智慧监测体系在自然资源监管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监测监管的工作效率,为相关决策提供智能化和科学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第三次国土调查主体成果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已经通过国家验收,并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1]o然而,如何正确有效利用“三调”数据以及如何与其它专题数据相结合,获得最佳的应用效果是后期工作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利用“三调”数据与自然资源、林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专题数据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开展武陵源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从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工作流程、技术标准、检查验收等全方位总结了“三调”成果的应用方法、经验与教训。通过调查的结果对比分析,认为全面收集资料、充分利用资料、严守工作程序、执行科学标准、多方协同验收等是高效利用“三调”数据和高质量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意义重大。将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依据多层次指标体系结构,建立了以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为目标层的集成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集成性指标对准则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对目标层的作用,构建了若干个集成指标模型、3个准则层指标模型,以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模型。运用GIS技术,形成了系统化、定量化的分析方法体系,实现了模型在网格单元的运算。研究结果反映了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的连续性和渐变性,克服了以行政区域为分析单元的突变性。以山西省阳高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应技术方法进行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验证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了所建立模型和技术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