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实行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小城镇的崛起,又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的小城镇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发展小城镇力度,为小城镇区域布局和小城镇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必要对小城镇区域布局和建设及其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一、辽宁省小城镇…  相似文献   

2.
城镇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肯定怀远县城镇化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提出目前怀远县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城镇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发展滞后、高素质人才匮乏等。通过建立城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怀远县的城镇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认为怀远县小城镇发展目前处于由初级城镇化的前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为促进怀远县小城镇的发展,作者选择了12个指标对怀远县各个乡镇的辐射力、潜力进行分析,并选取了8个中心镇进行重点建设。最后,作者就如何加快怀远县小城镇建设提出若干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城镇环境规划的编制在我国刚刚兴起,它是建设环境优美小城镇、促进我国城镇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文章就小城镇环境规划基本概念、指导思想与原则、基本程序与理论方法、主要规划内容、指标体系与目标确定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小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安徽省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偏小;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用地增长过快,且其发展是以牺牲耕地为代价;用地结构不尽合理且浪费严重,土地利用效率低;同时小城镇的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小城镇发展动力匮乏;(2)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科学、全面规划;(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4)传统的二元制户籍制度和进镇代价大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5)固有的土地政策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小城镇土地市场难以培育;(6)耕地占补注重“量”忽视“质”;(7)小城镇建设中违法用地突出;(8)小城镇土地管理薄弱。要实现安徽省小城镇土地持续利用,必需完善小城镇体系规划,进行科学定位、梯度发展小城镇;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提高小城镇土地利用率;积极开展相关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培育小城镇土地市场;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鹏军  刘迪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9):1245-1256
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城乡规划学和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理论研究议题,也是科学制定促进小城镇发展政策、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关键。学术界普遍认为基础设施缺乏是制约中国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支撑这一论断的一手调查研究仍属空白。本文采用全国121个镇的调查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度整体水平及其地域性差异和规模类型差异性,以及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作用,但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较强,而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②两者之间的关联度存在地域差异,东北地区的小城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比其他地区更加紧密;在远离大城市的小城镇,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度要比距离大城市较近的镇更强;③不同人口规模和功能类型的镇二者相互作用强度也有所不同,人口规模较小和较大的镇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联系比人口规模中等的镇更加紧密;商贸主导型镇二者相互关联强度较高,而工业主导型镇较弱;④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中低发展水平的协调,即低发展水平的基础设施和低发展水平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存;但高发展水平协调发展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到特大城市距离适中的镇;距离特大城市较近或者较远都会导致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低发展水平的协调;⑤在导致低发展水平协调的机制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所产生的作用要强于社会经济发展不足所产生的作用,这在东部地区小城镇和大城市近郊小城镇表现得较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指导小城镇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理探测器和GWR模型的中国重点镇布局定量归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静  芮旸  杨坤  刘薇  马滕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0):1687-1697
重点镇是小城镇发展的龙头,形成科学合理的重点镇布局对优化中国城市化战略格局有重要意义。论文以2004年和2014年分别公布的1887个和3675个全国重点镇为样本,对其分布及效应的变动特征进行探究,进而在地级尺度对重点镇布局的影响因子及其作用进行地理探测和局部空间回归。结果表明:① 经增补调整,中国重点镇布局及建设效应的均衡性增强,主要集聚区西移北扩,冷热点的分布突破“胡焕庸线”,经济辐射效应的分化程度减弱,体现出政策因素的有力影响。除县际均衡和区域倾斜政策外,重点镇的分布还受到海拔高度、公路网密度、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因子的显著作用。② 因子探测器、GWR模型和交互作用探测器的结合能更精准地刻画影响因子的作用方式、方向、路径和强度。中国重点镇的布局不是5个显著性因子均匀、独立、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影响均具空间异质性的各因子两两交互作用后增效的产物。③ 县际均衡政策与其他因子的协同作用是形成现有重点镇分布格局的主导力量;区域倾斜政策的效果总体较好,但目标区域还需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信息图谱初探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周俊  徐建刚 《地理科学》2002,22(3):324-330
小城镇建设将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为了引导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小城镇演变的内在规律作深入研究。运用“图谱”的表达方式和GIS分析工具,从小城镇图谱的基本构成要素入手,对小城镇的群体空间、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并以泰州市城镇群、兰溪市永昌镇为例,作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图谱的表达方式有助于我们对城镇发展进行了历史总结、规律挖掘,客观地把握城镇的发展阶段,从而了解不同时期城镇工作的重点,以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部署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8.
新疆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投资趋向与重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分析国内外小城镇投资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新疆146个小城镇投资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及典型调查研究,分析了新疆大部分小城镇的投资效益,指出了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5年新疆小城镇经济发展投资的总体思路:以国家和自治区财政资金为引导资金,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小城镇各自的实际,吸引民间投资、银行贷款、国外投资等各种社会资金来促进小城镇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疆干旱区绿洲环境条件下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小城镇经济发展投资模式。并首次提出农、林、水、牧业投资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农业资金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小城填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程久苗  严登华  俞华 《地理科学》2003,23(1):122-128
安徽省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偏小;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用地增长过快,且其发展是以牺牲耕地为代价;用地结构不尽合理且浪费严重,土地利用效率低;同时小城镇的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小城镇发展动力匮乏;(2)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科学、全面规划;(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4)传统的二元制户籍制度和进镇代价大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5)固有的土地政策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小城镇土地市场难以培育;(6)耕地占补注重"量"忽视"质";(7)小城镇建设中违法用地突出;(8)小城镇土地管理薄弱。要实现安徽省小城镇土地持续利用,必需完善小城镇体系规划,进行科学定位、梯度发展小城镇;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提高小城镇土地利用率;积极开展相关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培育小城镇土地市场;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0.
农村的小城镇建设和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两大发展方向。小城镇是农村中农业经济要素最活跃的场所它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文章通过分析辽宁省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剖析了城镇化进程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并研究在农村应当着重发展乡镇企业和专业化经营市场,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道路与河南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在中国和河南省的城镇化道路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城值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城乡结合、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相结合的多途径综合模式来提高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并进一步提出了河南省小城镇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在农村实施小城镇 动战略,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根据城镇化类型确定小城镇发展途径,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中布局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2.
樊杰 《地理科学》1998,18(2):99-105
基于对我国6省7个建制镇的实地调查研究,本文侧重于从就业结构变化、人口迁移、小城镇建设和资金来源、小城镇工业布局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农村工业化在城镇化中的作用,作者认为,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实现城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重新认识现阶段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小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其政策意义,深化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及其对发展重点小城镇战略的支持和贡献能力的认识,文章结合洞庭地区移民建镇工程实施的具体经验,基于对当地乡镇企业和移民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案例地区农村工业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前景,从企业联系和劳动力就业空间行为和区位选择角度,论述了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和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动态特征,进而探讨不同类型小城镇的社会经济空间集聚潜力,并为地方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应着力做好乡、镇政府驻地的集镇规划王锦湘世界发达国家的各级政权所在地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且有较科学的发展规划。我国乡镇人民政府是我国基层政权,其驻地一般已形成了自然集镇,成为我国农村小城镇的主体。它遍及各地,分布也比较均匀。但这些年由于注重发展经...  相似文献   

15.
东莞城市化过程中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积极吸纳海外资本与技术,通过“三来一补”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非农产业和小城镇的迅速发展。然而,受我国分散的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政策体制的影响,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该文基于实地考察与问卷访谈,重点分析了土地利用效率低、外来人口集中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等问题,并提出协调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鹏军  吕迪 《地理学报》2019,74(5):1011-1024
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结构是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空间映射,是小城镇规划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合理的空间结构能够促进小城镇功能的发挥和用地效益的提升。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侧重某一区域或者某一类型的研究,全国层面的调查研究较少,造成当前理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较低。采用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121个镇的调查数据,对中国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揭示其特征形成机制。研究发现:①由于镇区人口少、规模差异小,不同人口规模小城镇之间的土地利用结构有差异,但是不突出。②多数小城镇受镇区产业空心化影响,用地结构的居住服务功能较为显著。③小城镇镇区用地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工业用地占比高。④受大城市辐射和虹吸作用影响,近郊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城市化现象明显。⑤土地所有制与用地结构密切相关,国有土地占比高的镇,公共设施用地比例高。本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小城镇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指导小城镇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是全国重工业基地,”城镇密度居全国前列,充分激活身处市场经济最前沿的建制镇,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1996年全省居住在县以上城市人口约1600万,建制镇区人口329.7万,村庄农业人口约占1900万,形成了“4:1:5”哑铃型人口格局。从布局上看,在沈大。沈山公路沿线形成了密集的城镇带,省经济百强镇的90%分布在这两条城镇带上。“八五 以来,辽宁省建制镇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已经到来。建制镇的建设和发展,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农村经济、文化、科技中的中心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因此,加速东北地区的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工业园区与小城镇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作用机制。文章以东北地区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镇为例,探讨了工业园区与小城镇发展的互动机制,具体分析了其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工业园区建设与小城镇发展良性互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西部小城镇比较研究--以甘肃与江苏为例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王跃  史守正 《干旱区地理》2003,26(4):391-395
以江苏、甘肃两省56个中心小城镇的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定量揭示了我国东、西部小城镇的一些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差异,探讨了造成差异的原因。指出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要缩小城、乡差异和东、西部差异以及要顺利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西部小城镇的加速发展是必要条件。西部有大量相对贫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只靠大中城市是无法吸纳他们的。由于多种条件所限,西部不可能发展建设东部那样许多大中城市,城市的规模应该小一些。西部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更多、更有活力的小城镇。西部小城镇发展虽然在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上不如东部,但只要在小城镇建设中注重地方特色、规划管理以及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就有可能逐步缩小与东部小城镇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小城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大多数建制镇和集镇已经或者正在进行规划,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就镇论镇,或囿于其所辖行政区域论镇,缺少宏观规划指导,本文拟以湖南省攸县为例对县域小城镇体系规划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