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与时俱进,发展中国大地构造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黄汲清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深远影响。它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奠基之作和经典著作 ,其基本内容和主要论点已为实践所证实 ,并为国内外地质界所认同。这部著作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过去 ,而且对一些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科学预测 ,为后人指出了研究的方向。它是一部你什么时候读都有味道 ,都会受到新的启发的著作。黄汲清的学术思想是民主的、开放的 ,与时俱进的。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中 ,他运用阿尔冈活动论的思想 ,阐述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动力演化过程。之后 ,他又吸收了裴伟深断裂的思想 ,深入研究了中国的深断裂。 2 0世纪 70年代 ,他指导他的学生将多旋回思想与板块构造结合 ,在中国大地构造图上首次详细标绘了中国境内的板块缝合带 ,从全球动力学角度 ,将他 1 94 5年提出的亚洲三种构造型式发展为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黄汲清的研究始终是从东亚地质的实际情况出发 ,他曾多次指出 :中国是全球构造研究中的一块宝地 ,中国人应该为世界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多旋回构造运动与含油气盆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夏 《地球学报》1984,6(2):197-210
<正> 四十年代初期,黄汲清先生完成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以下简称“单位”)的重要著作,为多旋回地壳运动理论奠定了基础。1981年都城秋穗在回顾中称之为“关于东亚构造研究的历史上最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理论又不断有了新的发展。继“多轮回的造山运动是中国大地构造的特征”这一著名论断之后,黄汲清先生在一系列论文中又强调指出:“地槽发育的多旋回性不是像某些人所设想的那种地质作用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些具有规律性序次的有方向性的螺旋式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黄汲清的中国大地构造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基本内容和写作基础;阐述了黄汲清及其科学集体的治学风格和工作方法,强调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性,突出用新的科学理念和事实,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大地构造学。指出大地构造学已从研究地球表层地壳构造、岩石圈构造,进入用地球系统观研究地球整体多圈层构造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著名中国地质家黄汲清的这部著作,无论从区域构造地质的观点还是从一般大地构造的观点来看,都是有很大意义的。虽然这部著作的份量不大,但由于叙述的紧凑,对于极其复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个疆域的地质构造以及一部份与中  相似文献   

5.
李继亮  王宗起 《岩石学报》2018,34(7):1863-1866
正1945年2月,黄汲清先生在重庆用英文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大地构造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元》,这是中国人自己人写的自己祖国的大地构造著作,代表了中国大地构造学的起源。由于当时处于抗日战争即将结束、解放战争正在酝酿中的战乱时期,没有一个平和的环境对此学术著作的意义给予广泛讨论与评估。20世纪50年代初期,前苏联大地构造学者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译成俄文出版;后由俄文版译为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板块构造的轮廓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正> 一、前言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早在四十年代中期黄汲清发表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其后又有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中国大地构造文献问世。但从板块构造观点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则开展的很晚,不过为近数年间之事。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构造复杂,以往的地质资料又缺乏有关板块构造的记载,因而现在要论述全国的板块构造,很感资料的不足。这里只能讲一个大致的轮廓,有些地方也还只是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的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限于篇幅,本刊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中国大地构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早在四十年代中期黄汲清发表了“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其后又有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中国大地构造文献问世.但从板块构造观点研究中国大地构造则开展的很晚,不过为近数年间之事.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构造复杂,以往的地质资料又缺乏有关板块构造的记载,因而现在要论述全国的板块构造,很感资料不足.这里只能讲一个大致轮廓,有些地方也还只是一些设想. 首先谈几点对板块构造概念的认识.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124,自引:18,他引:10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有不同的方案.以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昱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在全国起指导作用,影响既广泛且深远.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在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个一级构造单元,以及相应的56个二级构造单元.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1979,25(1):81-82
第二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在“双百”方针指引下,发扬了学术民主。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黄汲清、尹赞勋、张文佑、孙殿卿、陈国达、马杏垣、张伯声、李春昱、郭令智、王鸿桢在3月14日大会上各抒己见,宣讲了自己论文或报告。黄汲清首先在会上作了“试论地槽褶皱带的多旋回发展”的报告。他指出“欧州及苏联地质学家在论述地槽发展时,是单旋回观点。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实  相似文献   

11.
毛景文 《地质论评》2015,61(5):1001-1006
将今论古地探索和推测在地质历史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成矿作用;从科学和社会发展历史视角叙述对于矿床类型认知的历史变迁,回顾科学论文引文的过去与现在;客观对待一些新发现和新认识,崛起的中国将有更多新认识和新发现,鼓励国人进入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纪念黄汲清先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彦英 《地质论评》2004,50(3):227-229
今年,黄汲清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们深切怀念他!  相似文献   

13.
《地质论评》2002,48(6):611
黄汲清先生是我国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地质学家,是地质界的一代宗师,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为纪念黄汲清先生对我国科学事业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建设需要出发,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青年地质工作者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中国地质学会在黄先生捐赠的基础上,设立了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第一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评奖工作得到广大野外地质工作者、地质科研工作者、地质教育工作者和各地质部门的大力支持。经专家评审,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终评,决定授予下列十位同志第一届黄汲清青年地  相似文献   

14.
《地质论评》2002,48(2):220
第一条 总则 按照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章程的宗旨,制定本条例,奖励在地质科学领域里做出创造性的科学成就或在地质勘查及地质教育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地质工作者。 第二条 奖励条件 本奖项的申请人必须热爱祖国、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热爱地质工作、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在本职工作中业绩显著。 年龄在45周岁(含45周岁)以下并具下述条件之一者,可被推荐为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候选人。①地质科学技术研究中,有重要发现或创新性见解,为地质科学研究做出突出贡献者。②在野外地质调查、资源勘查中有突出贡献并直接或间接获重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吴凤鸣 《地质论评》2004,50(3):248-251
黄汲清院士不仅在地质学的学术研究中有很深造诣,对中国地质学史研究和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会的建设也有突出的贡献。黄先生1945年发表的《三十年来中国地质学》是中国地质学史研究的珍贵文献;198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北戴河庆典上,黄老作为第32届理事长所作专题学术报告——《略论六十年来中国地质科学的成就及今后努力方向》,史料上搜集宏富,记载精准,取材上撮精删芜,潜心设计,是研究中国近代地质学发展史的范本。黄老指出中国地质学史研究的目的,应防止单纯资料的考证,要做到“古为今用”;关于中国近代地质史,要以学术思想为主线,涉及历史人物,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关于世界地质学史研究,他认为:一个学科的发展,浸透着几代各国地质学家的心血和智慧,通过研究,了解各国地质学发展的概貌,从中汲取各自的长处、经验和教训,取长补短,才能真正做到“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16.
禹启仁 《地质论评》2004,50(4):425-425
20 0 4年 6月 7日 ,在黄汲清先生诞辰 10 0周年纪念大会上 ,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宣布了《关于颁发第二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决定》,并由曾培炎副总理等向获奖者颁奖。大会由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代理事长孙文盛同志主持。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孙枢院士宣读了《关于颁发第二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决定》。决定说 ,本次评奖工作得到广大野外地质工作者、地质科研工作者、地质教育工作者和各地质部门的大力支持。经专家评审 ,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李廷栋 《地质论评》2004,50(3):240-242
内容提要黄汲清先生历来也十分重视地质编图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他不但多次强调地质编图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亲自组织、领导或指导了多项编图工作,主笔或领导制定了一些编图规范、编图技术方法等指导性文件。他1936年发表的《中国地质图着色及符号问题》,开创了统一中国地质图着色和符号使用的先河,对尔后60多年中国综合地质编图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59年他发表了《编制中国大地构造图的若干意见(节要)提出编制1:100万大地构造图的原则、技术方法和图例制作,对指导中国大地构造图的编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我国地质编图工作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不愧为中国综合地质编图的先驱。  相似文献   

18.
19.
1904年3月30日 生于四川省仁寿县青岗场,原名黄德淦。1911~1924年 1911年人私塾学习。1912~1914年在青岗场初等小学学习。1914~1917年在青岗场同化小学学习。1917~1921年在四川省立成都第一中学学习。1921~1924年在天津北洋大学预科学习。1924~1928年 北京,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期间,于1927年随李四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