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结回顾了二十年来古气候研究的进展,着重揭示古气候变化的事实.共分析了10个问题:(1)威尔逊旋回,(2)冰河时代,(3)生物大灭绝,(4)人类走出非洲,(5)第四纪冰期一间冰期旋回,(6)下一个冰期何时到来,(7)末次冰期冰盛期,(8)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9)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10)全新世气候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古气候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武  黄建斌  闻新宇 《气象》2012,38(3):257-265
回顾了近20~30年古气候的研究进展,包括下列问题:雪球和热力极大期、冰期-间冰期旋回、古季风、D/O循环和H事件、全新世季风、全新世气候突变、气候变化与古文明、近2000年的气候。研究表明,第四纪前的气候变化中CO_2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CO_2变化落后于温度变化。这说明虽然影响机制不同,但是温室气体和气候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这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地球目前处于间冰期,面临着冰期来临的威胁。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暖有可能推迟下一次冰期的到来。21世纪全球变暖仍将继续,人们可能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是尽可能地降低变暖的速率,以及可能达到的变暖峰值。  相似文献   

3.
从位于中低纬度的敦德冰帽顶部得到的冰芯记录揭示了末次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气候和环境变化特征.主要气候事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其它地区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映,表明敦德冰芯记录将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不但有以万年计算的地质时代冰期与间冰期的变化,也有几千年来历史时期的变化。但是,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还是周期为几十年到百年左右的气候振动。对于几年到十几年时间的气候变化,我们可以称为气候变动。这种气候变动往往是长期气候振动的一个片断,因此从气候振动角度来研究气候变动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多数气象台站是在解放后建立的,一般只有二十几年的资料,因此就要求我们从较长时期的气候振动来了解这二十几年的气候特点,这样才能正确运用二十几年的资料,来作长期预报和超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5.
我们居住的地球大约诞生于50亿年前,先后经历了前寒武纪、击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漫长的地质时期。新生代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第四纪约始于200万年前,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我国青藏高原的喜玛拉雅山脉就隆起于第三纪末的中新世和第四纪。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的气候曾经历过一些较为寒冷的时期,称之为冰期。冰期大约占地球历史的卜5-10%,二三百万年前,地球的气候进入7最近的一次冰期,称为第四纪冰期。虽然未次大冰期已于一万年前结束,但至今地球上的一些地方仍存留有它的痕迹。例如在我国著名的庐山就存在第四纪冰川擦过的…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近50年气候变化及未来10~20年趋势展望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利用 195 0~ 1999年内蒙古 4 0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资料 ,对全区及十个区域近 5 0年年、季气候变化 ,特别是近 10年的气候变化做较全面的分析。并从历史气候序列入手对未来 10~ 2 0年气候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 ,近 5 0年内蒙古气候明显变暖 ,表现为四季气温均在升高 ,并以冬季升温幅度最大。近 4 0年全区大部地区降水量有增加趋势 ,且雨量较多的地区增幅也大。90年代全区夏季降水变幅较前 30年增大 ,旱涝灾害增加。未来全区大部地区暖干气候背景将持续到 2 0 10年前后 ,而东北部地区未来 10~ 2 0年将以暖湿气候为主。  相似文献   

7.
对气候的大尺度图解和预报(Clamite Long-Range Investigation、Mapping and prediction,缩写为:CLIMAP)研究的目的,是对于过去几百万年间全球气候发生的主要变迁进行描述和解释.这些变化包括了全球气候的两种稳定状态的交替,即冰期和温暖期的交替.其基本任务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引起大气、海洋和冰原发生这种变化的物理机制.因为这种变化具有比较简单的地理分布模型,并且比以每年或每十年为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要缓慢得多,所以对它们的了解比对频繁发生的气候变化的了解要容易一些. CLIMAP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把自然界作为一个巨大的实验场地,通过对循环出现的冰期遗留下的地理遗痕的研究,建立新的气候学观点.这将对人类有  相似文献   

8.
地质气候主要是指10~6一10~9年时段的气候变化。研究地质时代气候能帮助我们弄清气候变化机理,认识当代气候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为气候预测提供背景材料。地球的原始地核约形成于45亿年前。在30多亿年前开始出现海洋,地表面布满液态水,大气圈中CO_2很多,气候比现代温暖潮湿的多.气候分布均匀,温度梯度很小。由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发生变化和地形构造运动,气候逐渐变冷,由简单变为复杂。  相似文献   

9.
作者以怀疑的眼光回顾了有关大气中CO_2增加引起的可能气候效应的争论。对一般认为的十种谬误或未经证实的论点进行了讨论,它们是: 1.模式比数据好; 2.政府认可即等于科学证实; 3.气候变化将表现出不连续性; 4.随气候变率气候变化的增加; 5.过去100年的变暖趋势清楚证明CO_2增加引起气候变暖正在来临; 6.破记录的高温表明CO_2增加引起升温,破记录的低温表明临近一个冰期; 7.CO_2的间接的气候效应比直接效应更重要; 8.即使许多模式建立者不能预测下一年度的气候,农民制定农业生产计划时仍使用气候变暖的预测; 9.由于树的生长期很长,森林尤其易受气候变暖的危害; 10.砍伐森林相当于使土地沙漠化。  相似文献   

10.
冰期-间冰期旋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2.5 Ma BP)气候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冰期-间冰期旋回.目前我们正处于间冰期中,气候温暖.这个间冰期地质学家称为全新世,是从11.5 kaBP开始的,至今已延续了1万年以上.而在此之前是距我们最近的一次冰期,称为末次冰期.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中国极端气候变化格局   总被引:86,自引:8,他引:78  
以1951~1997年间61站的逐日气象观测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区域气候要素极值的变化格局.北方极端最低温普遍上升5~l0℃,是冬季寒潮减弱的数值化标志;极端最高温在很多地区都有所降低,但在高原却普遍上升,原因待考;引人注目的北方干旱化问题主要反映在微量降水事件的显著减少,而在降水量上并无显著反映;极端风速普遍减弱1~3m/s,反映了剧烈天气活动(如寒潮、台风)强度的减弱.在很多情形下,极端气候变化可达平均气候变化的5~10倍,而另一些情形下,极端气候完全逆平均气候而变化,说明了极端气候独特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亟需构建与之匹配的气候投融资体系.气候投融资监测、报告与核证(M RV)是气候投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能够有效地监督报告资金来源、使用及效果,另一方面能够统筹利用现有资金充分发挥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作用,并撬动更多资金流向气候变化领域.本文通过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气候瞬变模拟试验TraCE21k分析了末次冰消期南极底层水(Antarctic Bottom Water,AABW)的演变特征及物理机制.TraCE21k的全强迫试验复现了观测记录里现代大西洋AABW相对于冰期时变薄的特征,其强迫敏感性试验进一步指出冰期-现代AABW的差异主要由大气温室气体的升高及大陆冰川的退缩二者共同驱动.冰消期气候强迫下海洋和大气温度升高,南大洋海冰逐渐消融,后者直接调控了AABW强度和形态的演变.本文还从绝热翻转环流的观点出发,认为冰消期南大洋的气候变化潜在影响了北大西洋深层水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丹东市10年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引言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很大,丹东市的气候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气候角度来看,温度的升高、降水量的减少以及异常气候的增加,对人们的生活及各行各业都有着密切的影响,尤其对农业的影响更大。现将丹东10年(1981~1990)气候的变化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自50年代以来,营口市气候呈明显变暖趋势。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气候变暖趋势加快。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尤其对作物生长季(3~10月)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本文以3~5月作为春季、6~8月作为夏季、9~10月作为秋季,以1951~1980年30年各气候要素的平均值作为气候值,对营口市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质学考察材料分析,西北地质气候变迁的基本特征是非常寒冷的大冰期与温暖的大间冰期反复交替出现,以温暖气候为主。第一次大冰期为震旦纪大冰期,第二次为第四纪大冰期  相似文献   

17.
珠海市1962~2010年降水量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晓红  王东 《广东气象》2012,34(2):35-37
利用珠海市地面气象观测站1962—2010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通过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珠海市(近49年)年、季、月降水量气候变化特征(和年降水量突变检验)。结果表明:珠海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52.1mm。夏季、春季、冬季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气候倾向率最大,为每10年51.9mm;秋季为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达每10年-19.0mm。在1975、1991年前后年降水量各存在一次突变,1976~1990年为持续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8.
日本气候学家田家康原来是学经济的,后来转入研究气候,2010年出版了《气候文明史:改变世界的8万年气候变迁》,2012年由范春飚译,东方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这本书共22万字,讲述了从8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到现在气候变暖的过程中,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特别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共  相似文献   

19.
近40年中国东北地区平均风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1961—2000年近40年地面平均风速的气候变率、气候趋势、气候突变等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近40年平均风速呈整体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23m/(s.10a)。东北地区东北部和西南渤海海边附近风速减弱最明显。个剐测站平均风速变化趋势与全区整体气候趋势不一致,呈现出周期性震荡特征。各季节风述变化均呈减弱趋势,冬、春季风速减弱比夏、秋季明显,冬、春季风速由强转弱年份比夏、秋季早5年左右。东北地区平均风速在1981年前后出现了气候跃变,由偏强转为偏弱。  相似文献   

20.
遵义县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天虎 《贵州气象》2001,25(1):41-43
1 引言气候变化是复杂多样的 ,林学椿等研究近 40年我国气候趋势指出 :我国年平均气温以 0 0 4℃ / 1 0年的倾向率上升 ,年降水量以1 2 .6 6mm/ 1 0年速度减少 ,而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不但没有增加 ,反而呈下降趋势[1] 。现根据气候资源分布及其变化特点 ,通过对光温水等几个主要气象因子的统计及其变化 ,以近 1 0年 (1 990~ 1 999年 )同前 30年 (1 96 0~ 1 989年 )比较分析 ,得出遵义县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2 气候变化分析气候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是用气象要素多年的综合状况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