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岩溶塌陷是山东省临沂市区内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由于研究区人口和工矿企业分布集中,社会结构和基础条件多样,岩溶塌陷一旦发生,可能带来的经济和财产损失较严重,本文尝试采用易损性和期望损失评价确定可能遭受岩溶塌陷灾害的各类承载体空间分布与破坏损失率,依据预测塌陷可能造成的破坏损失程度,确定岩溶塌陷的风险分区,以期通过对风险级别较高的地区适时发布岩溶塌陷预警信息,并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达到降低岩溶塌陷风险和危害的目的,为科学开展岩溶塌陷预警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为国内岩溶塌陷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市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以贵州六盘水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岩溶塌陷是我国岩溶区主要地质灾害.它和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面沉降、地裂缝等构成我国6大地质灾害类型.随着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不同灾种的风险评估已成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城市岩溶塌陷风险评估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塌陷项目组结合多年岩溶塌陷研究的经验,研制开发了基于GIS技术的岩溶塌陷灾害管理与风险评估系统(GMRS).本文以水城盆地为例,全面介绍运用GMRS进行岩溶塌陷风险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最后,对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岩溶塌陷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岩溶区资源的开发日益增强,由此引发的岩溶塌陷问题也日趋频繁、严重,已成为岩溶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有效减轻其造成的危害势在必行。文章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岩溶塌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概述了岩溶塌陷的三大形成条件:一定发育程度的岩溶、上覆盖层、岩溶地下水系统;以及中国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规律,分别举例例证了它的几种成因机制,如重力致塌、潜蚀致塌等。由于其突发性及危害性,有必要对岩溶塌陷的预测防治进行深入研究,做到防灾减灾。基于此,总结了中国岩溶塌陷的监测预报和安全评价等方面的新方法和措施等。针对塌陷的形成条件、塌陷现象或其危情的存在状况及其危害性,归纳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武汉市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给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严重制约了武汉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提出科学合理的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保障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开展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在武汉市岩溶塌陷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相结合,对武汉市主要城区的岩溶塌陷易发性进行了评价,为制定武汉市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贵州安龙县阿油槽岩溶塌陷浅析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分析了阿油槽地区岩溶塌陷的水文地质背景,对该地区产生岩溶塌陷的基本条件、诱发因素及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具体情况提出了岩溶塌陷防治及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岩溶地面塌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罗小杰  沈建 《中国岩溶》2018,37(1):101-111
为了解我国岩溶地面塌陷理论和实践的状况,在讨论了岩溶地面塌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全面总结了岩溶地面塌陷在塌陷机理、预测、监测、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概述了近年来研究的新进展,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岩溶塌陷是西江沿岸(肇庆段)平原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论述研究区内岩溶塌陷的规模及危害,在分析岩溶塌陷时空分布规律、成因的基础上,针对岩溶塌陷特征提出合理规划工程建设及抽水排水、尽量避开易发岩溶塌陷地区等防治措施,为地区地下工程开发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岩溶塌陷类型及形成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凯栋 《贵州地质》1990,7(3):204-215,228
岩溶塌陷是一种地质现象,尤其是近期人为作用所引起的塌陷,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成为地质灾害之一。贵州省岩溶广布,岩溶塌陷常有发生,特别是抽水引起的塌陷。本文在阐述了岩溶塌陷类型后,着重对省内塌陷形成机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岩溶塌陷分布特点及其规律,进而对全省岩溶塌陷进行了预测分区,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为省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基本特征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建平 《矿产与地质》2007,21(2):200-204
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分布主要受地貌因素、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运动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成因类型可分为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人为塌陷主要是由抽取地下水、工业废水排放、加载或振动因素引起。在论述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基本特征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岩溶塌陷监测内容及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塌陷是影响和制约岩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在我国也不例外.岩溶塌陷监测是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中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岩溶塌陷监测,可以掌握溶洞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包括大小、位置、应力强度等,进而为岩溶塌陷预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避免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针对岩溶塌陷问题开展的主要监测工作.从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和形成的3大条件出发,总结出岩溶塌陷监测的内容和相对应的监测技术、方法和手段,为系统性地开展岩溶塌陷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和方法参考,为更深入地研究岩溶塌陷机理等提供基础支撑.最后,文章指出未来岩溶塌陷监测工作的重点是新兴技术手段和传统监测方法相结合,互补优劣.  相似文献   

11.
柳江水源地岩溶地面塌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秦皇岛市柳江水源地开采岩溶地下水,出现地面沉降、开裂与塌陷。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总结了本区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地面塌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龙岗岩溶塌陷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维国 《广东地质》2002,17(4):42-49
通过对深圳市龙岗区岩溶塌陷灾害的综合地质勘查,查明了岩溶发育特征及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同控制岩溶塌陷的6个主要因素为岩溶地下水作用、降雨和地表水、振动作用、重力与荷载、抽排地下水及坑道突水,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危害性,对潜在塌陷区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塌陷灾害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开展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对凤台县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调查,结合以往成果资料分析研究,总结出区内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塌陷成因和形成机理,选取地层岩溶发育情况、松散厚度、构造、岩溶水开采量、建筑物、人口等为评价因子,并将评价因子进行量化,对凤台县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性进行评价,将凤台县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划分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14.
广州花都区赤坭镇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未以来,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一带多次出现严重的岩溶地面塌陷活动。本文依据实地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勘查资料,系统分析了赤坭镇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模和危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赤坭镇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工开挖形成负地形采石场和过量抽排地下水造成。在此基础上,针对赤坭镇岩溶地面塌陷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华  魏俊 《四川地质学报》2010,30(3):316-318
四川省江油地区的岩溶分布较广,形成的地下洞穴,常造成地表建筑物塌陷、水库渗漏、交通损毁,对该地区厂矿建筑、水库坝体、交通线路等构成威胁。研究岩溶塌陷形成机理,对于岩溶塌陷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立刚  陈梁  刘建芳 《中国岩溶》2019,38(6):910-915
武汉地区在近东西向的多个褶皱构造中分布有6条石灰岩条带是岩溶地面塌陷多发区。其岩溶地面塌陷可分为砂漏型、土洞型、真空吸蚀型等三种基本类型,每种类型有其特定的地质条件及对应的塌陷机理。文章重点对灾害后果最严重、防治难度最大的砂漏型塌陷的地质条件及塌陷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地下水(岩溶水和孔隙水)渗流是导致砂漏发生的关键因素,其中岩溶水渗流是原始动力。基于此,认为设置帷幕截断岩溶水渗流是防治砂漏型塌陷的根治措施,并提出地铁车站和区间盾构防治砂漏型塌陷的原则和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岩溶塌陷是近年来濒发的主要地质灾害。其发生、发展、主要受岩溶水不合理开采所致。地下水位是影响岩溶塌陷的重要因素。论文以临沂市城区岩溶塌陷为例,在完善的监测网络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了可行的地下水开采方案,并模拟城区岩溶塌陷区水位与基岩顶板的变化关系。研究建立了岩溶塌陷动力预警系统。该系统为减少或避免岩溶塌陷的发生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临武某地于2019年12月19日发生岩溶地面塌陷,塌陷前后有大量因地面变形所致建筑物损坏,利用地表调查、高密度电法、钻探等手段查明了岩溶地面塌陷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岩溶发育和分布特征、建构筑物变形特征、影响范围等。本文从上部覆盖层、淤泥质粘土层特征、下部灰岩的岩溶发育情况等结合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条件的综合研究,提出本区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成因机理,并对岩溶地面塌陷进行了分析预判,提出了相应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9.
泰安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文章介绍了山东省泰安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历史及现状,从地下水动态与地质环境监测结果入手,讨论了泰安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并根据当地的防治实践,提出了岩溶塌陷防治的对策建议。即①减少岩溶水开采量以保持岩溶水水位的基本稳定;②被动避让;③加固建筑设施地基。  相似文献   

20.
唐山是我国北方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多发地,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岩溶塌陷已发生多起。在分析岩溶发育现状的基础上,描述了该区的岩溶发育特征,进而研究了岩溶塌陷的成因机理。研究认为,采矿活动和过量开采岩溶地下水是造成岩溶塌陷的直接诱因,它直接改变了地下水动力条件,局部形成了水位漏斗;地面建筑物的重力荷载、煤矿透水灾害和地震等将直接导致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发生。据此提出了较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