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质灾害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经济建设顺利开展,影响社会稳定,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成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努力抓好上下两头,上头即政府及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五条线”建设,即地质灾害行政管理一条线、防治技术支撑一条线、应急处置一条线、专家咨询一条线和中介服务一条线的建设;下头即基层国土资源所,要认真抓好“五到位”建设,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到位、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到位、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到位、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到位、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人员到位。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丽水市多阴雨天气,截至3月9日全市降雨量近400毫米,位居历史同期前列,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连续降雨在全市引发多起地质灾害,据统计。全市已发生较大地质灾害灾险情11起,由于预防措施到位,未造成人员伤亡。其主要做法是:一是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将地质灾害作为头等大事。主要领导到岗到位.分管领导抓好落实,值班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坚守工作岗位。二是全市国土资源系统齐心协力,全面动员,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防灾效果。全市已监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没有发生一起地质灾害灾情,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起,避免了31户73人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河南地质》2010,(6):52-52
5月26日,平顶山市石龙区国土资源局举办了第一届石龙区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培训班,各乡(镇)国土资源所所长、行政村村委会主任和居委会主任共80余人接受了培训。本次培训是根据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实施方案,结合第二个“防灾减灾日”活动举办的,以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五个到位)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省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特别是2009年以来,省厅在全省部署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建设工作后,各地严格按照省厅要求,把创建地质灾害“十有县”和“五到位”国土资源所作为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抓手,找差距、查问题,以创建促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是领导到位。各级领导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主要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亲自过问,亲自安排和部署,在工作中抓住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二是责任到位。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切实担负起责任,履行好职责,在汛前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防、监测工作落实下去,制定落实岗位责任制。三是资金到位。县政府将逐步增加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投入,对地质灾害防治、搬迁避险项目的资金缺口进行补助,同时坚决克服“等、靠、要”和无所作为的思想,统筹做好项目包装。四是宣传到位。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认真组织人员培训,学习和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通过社会性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运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方法,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地质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老百姓对政府的避险救灾工作的理解。五是预报预警到位。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预报预警体系,提高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6.
《浙江地质》2009,(5):23-23
日前,广西地质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广西国土资源厅下发《广西壮族自治区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有关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到领导到位、任务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切实做好地灾防治工作。为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提高防治工作水平,广西国土资源厅要求各地于5月1日至7月30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巡查互检。首先各市县国土资源局对各自辖区开展巡查;其次巡查组进行抽检,抽检的县(市)不少于3个;  相似文献   

7.
《浙江地质》2008,(2):9-9
1月31日晚至2月2日上午,开化县普降暴雪,在全县境内造成多处地质灾害。开化县国土资源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全体同志马上进岗到位,将抗灾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抓,同时,迅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抢险救灾工作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8.
莱芜市莱城区方下镇公清一带地质构造复杂、岩溶塌陷极易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受岩溶塌陷威胁的居民越来越多,方下国土所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做到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  相似文献   

9.
在1月28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谈到2010年国土资源重点工作时强调指出:"加大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继续做好地震灾区、三峡库区、西南山区、台风影响区等重点地区和汛期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开展地质灾害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确保地质灾害评估、巡查、宣传、预案和人员的全面到位."  相似文献   

10.
赵旭 《浙江地质》2012,(5):52-52
近年来,随着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责任机制的不断完善,我省地质灾害防治水平逐年提升。根据我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的统一部署,各地纷纷着力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基层仍在群测群防队伍、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地质灾害隐患巡查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如何消除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成了各级部门工作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4月27日,娄底市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2010年娄底市将全面推行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强化目标管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阜新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年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近期会同辽宁工程勘察院和辽宁一程技术大学对全市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系统排查。对辖区内海州露天矿边坡、新邱区矸子山、海州区韩家店八组矸子山、清河门矸子山、阜蒙县尾矿库、国华乡梨树营村等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进行了排查,并对周边群众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同时,进一步落实防灾责任人及县、区监测预警人员工作职责,及时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宣传地质灾害预防避险知识,并在危险区域竖立警示牌,将防灾措施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3.
孙斌 《辽宁地质》2010,(7):62-62
日前,凤城市国土资源局对全市国土资源所所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和重点镇(区)村委会干部、群测群防员共44人进行了“五到位”培训。  相似文献   

14.
桂林市属地质灾害高发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2010年4月份以来,桂林全市所辖区域屡遭强降雨袭击,桂北城乡灾情迭报,全市共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50余起。面对突袭而来的灾难,桂林市国土资源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采取强有力措施——“三强化、三到位”,为全市地灾防治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5.
《河南地质》2011,(8):47-47
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近年来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灾防治“五到位”建设,地灾防治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6月25~26日,广西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肖建刚在厅总工程师郑杰忠陪同下,带队赴来宾、柳州市,检查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近期的两次强降雨,导致广西部分地方频发地质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进入主汛期后,各地防范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地灾隐患点的群测群防是否得到落实,这是肖建刚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汛期已经进入,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否全部到位?乡镇和国土所是否坚持24小时值班?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告示牌树了没有?警戒线划了没有?避险明白卡是否已发到受威胁的群众?监测人、守护人是否落实到人?带着这些疑问,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淳安县国土资源局于5月6日至8日专门指派局纪检书记王百明带领有关人员对全县6个国土所、23个乡镇的10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明察暗访。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约29万处隐患点分布在重大工程区、400多个城镇和上万个村庄,直接威胁和影响人口约8000多万,防治任务十分艰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级财政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资金投入每年超过200亿元。全国共有近3500余家地质灾害防治行业资质单位,20多万名专业人员在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实施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确立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同时,  相似文献   

19.
眉山市地质灾害隐患数量多,分布广泛,险情较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以滑坡、不稳定斜坡和崩塌为主.主要分在市境内的中山、低山和深丘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中易发地区.发生时间多集中每年在6~9月的雨季高易发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岩性组合的控制,而降雨和人类不合理工程经济活动则是眉山市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引发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江西省近年来致死性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利用2013~2022年江西省致死性地质灾害调查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45起致死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承灾体特征。江西省地质灾害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危害大、多由暴雨引发的特点;地质灾害多发育于土质斜坡中,工程切坡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引发因素;致死性地质灾害造成房屋全毁的少,多数情况下仅造成房屋后墙倒塌或局部受损;个人能力在躲避地质灾害时的作用不明显;睡眠状态时受灾人员最容易死亡,房屋局部受损就可能造成人员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