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怀来4井水化学异常变化分析流体在孕震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流体在地震孕育与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就已受到研究者关注。如Evans(1966)发现美国洛基山兵工厂周围地震活动与深井注入废液有关。在我国的地壳流体活动与诱发地震关系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针对上地壳流体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前人在辽东半岛、东南沿海、红河断裂带、京津地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地壳热流体活动区的地震活动多,但多为中小地震;而地壳热流体活动弱的地区地震活动数量相对少,但以大震活动为主。近年来,地下流体在孕震过程与构造活动中的作用的研究已有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在美国,很多长期以来被认为地质构造稳定、极少或没有监测到地震活动的区域,最近以来地震却非常活跃。这种地震活跃始于2001年的美国中部,并且这一趋势仍在持续增强(1)。2014年,俄克拉何马州M≥3地震的发生率超过了加利福尼亚州(见图1)。此外,这种地震增强活动还包含了几次引起显著破坏的M5较大地震(2,3)。很  相似文献   

3.
刘翔 《高原地震》2000,12(4):12-18
把研究区划分为孕震区和外围区 ,按层次分析地震前兆异常动态演变的方法 ,分析研究 2 0 0 0年 1月 1 5日云南省姚安 6 5级地震前 ,震源区及其周围中等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小震群活动、地震危险度D及地下流体、地磁、地电、地形变等前兆手段异常变化 ,得出了姚安 6 5级地震孕育过程前兆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其主要特征为 :1 .孕震区地震活动演变方式为活动增强 -异常平静 -发震 ;2 .孕震区外围附近地区地震活动表现为平静 -活动增强 ,当地震孕育进入中期阶段 ,地震活动形成地震密集区 ;3.地震孕育发展中短期阶段 ,地下流体、地磁、地电、地形变等多项前兆手段出现同步异常变化 ,至短临阶段 ,这些异常大多出现转折或恢复  相似文献   

4.
2005年8月,瑞士中部在12小时时段内出现了包含47次事件的异常地震序列。这些地震出现在降雨量超过300mm的持续3天暴雨结束的时候,最强的地震活动分别丛集在瑞士穆奥塔塔尔和里曼斯塔登地区,它们都是降雨量特别大的著名喀斯特地貌地区。与背景活动相比明显增加的地震活动,以及在突降暴雨与地震活动之间的短时延迟,有力地证明了地震是由降雨所触发。在我们的模型中,由大量降雨引起的地表流体压力的增加,导致深处局部孔隙压的增加。孔隙流体压力的增加会通过抵消正应力来减少渗水介质的剪应力,最终引发地震。瑞士中部的触发地震序列出现在以往地震活跃的地区,显示了相似的震中位置和震级。这表明这些地震发生在处于临界应力状态的已有断层上。我们将降雨模拟为地表流体压力逐步递增,且向深部传播满足均匀无限半空间一维扩散的过程。这使得我们可以依据触发地震震源深度的时间变化估计水压扩散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水压扩散率数值在0.01~0.5m^2S^-1范围内。这些数值很好地吻合了前人流体触发地震的研究结果,并支持已观测到的地震序列由大量降雨所触发这一认识。  相似文献   

5.
不同构造环境中地震活动对新疆地震形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构造运动差异较大的柯坪块体和天山中部地区地震活动研究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这两个不同构造单元的中强地震活动对整体新疆地震形势的影响。不同构造环境下不同构造单元地震活动差异性很大。柯坪块体内构造运动强烈,它是新疆6级地震主要活动区之一。6级地震发生后的1年内,天山地震带是中强地震的主要响应区,在时间上具有短期预测意义。位于特殊构造环境的中天山地区地震少,地震强度低。4次5级地震后的1~3年,新疆地震活动呈明显增强趋势,中天山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对周边地区中强地震活动会产生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8版《美国地震危险性图》对地震动模型美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地震动场地效应模型及西部地区沉积盆地放大等进行了更新,改善了对美国各地地震灾害的描述,并增强了对美国中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地震动差异的理解。本文分析并论述了2018版《美国地震危险性图》中美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地震动场地效应模型及西部地区沉积盆地效应模型的主要特征,对我国新一代地震动区划图的编制、修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在美国中部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过程中,由于废水的注入而引发了数以百计的小型地震,因此,有人将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诱发的地震归因于废水注入。但是,在加拿大西部开展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震是由生产过程中的水压致裂所致。2016年3月30日,《地震研究通讯》(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刊发的文章《水压致裂与加拿大西部沉积盆地的地震活动》(Hydraulic fracturing and seismicity in the Western Canada sedimentary basin)报道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洛泽河一带5.7、5.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及地震活动特征、流体和形变动态变化和预测指标分析发现:地震前4级地震活动水平增强、出现小震活动空区;前兆异常开始于震前1年左右;短期异常有由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现象;临震异常出现的时间较为集中,在震前一周内。对该地区5.0级以上强震的预报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绝大多数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有赖于向地下注入大量的液体,这可能使附近断层活动从而诱发地震。在过去5年里,加速的油田注水已经导致北美部分地区的地震频率急剧增加。在美国中部,大多数诱发地震起因于与油气开采相伴生的废水的排放。形成对比的是,在加拿大西部,大多数最近的诱发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水力压裂高度相关,在水力压裂过程中,为诱发局部岩石破裂,在钻井结束的过程中,高压液体被注入。并且,与水力压裂相关的观测到的最大地震震级似乎超越了预测的、经常引用的注入液体体积与最大期望震级之间的关系。这些发现对评估诱发地震危害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过去6年,美国中部的地震活动急剧增加。1973~2008年,每年发生的3级或以上地震平均为24次,而2009~2014年,这一比率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每年平均发生地震193次,其中2014年达到峰值,为688次。截至5月底,2015年美国中部地区已经发生了430次这种规模的地震(图1)。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地下流体前兆资料,研究了水化学、水物理前兆所表现的异常特征。认为在8.1级地震前,流体前兆的响应范围大,异常持续时间长,异常的同步性好;8.1级地震后,流体前兆出现大幅度调整,伴随着这一地区的一系列中强以上地震的连发,表明了青藏块体整体活动水平在逐步增强。通过对比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跨断层形变测量、重力和地磁等观测结果,对这种类型异常产生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以新马德里地震带(以下简称NMSZ,图1)而知名的美国大陆中部地区,尽管远离板块边界,但却频繁发生特大地震,其发震机制一直是个未解之谜。NMSZ地区并没有大多数活动形变地区构造运动特征的显著地形起伏,但当面对该整个地区地震危险性在某些概率水平上可以与旧金山湾地区相比的证据时,我们多数人感到需要“拧自已一下以看看我们是否在做梦”。尽管在很多方面,评估NMSZ地区的危险性比评价美国西部地区更具挑战性,不确定性更大,但经过细致地科学研究,已经在地震危险性评估的最关键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这里给出的一致性看法反映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中部地震中心(一个由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大学协会组织)2000年1月主办的一次讨论会上与会的二十几位科学家在会上及会后在国际互联网和专业会议上公开发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2001年7月首都圈地区(38.0°~41.0 °N,113.0°~120.0°E)共发生ML≥2.0地震17次,其中ML≥3.0地震有3次(见表1).16日12时21分发生在献县的ML 4.1地震为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地区本月地震活动强度较上 2个月有所回升,频度与3月相当,能量释放略低于3月.本月地震的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部地区(唐山地区 ),东部地区小震活动频次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但中部地区本月地震能量释放有较明显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7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7次 ,其中 ML≥ 3 .0地震有 3次 (见表 1 )。 1 6日 1 2时 2 1分发生在献县的 ML 4.1地震为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地区本月地震活动强度较上 2个月有所回升 ,频度与 3月相当 ,能量释放略低于 3月。本月地震的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部地区 (唐山地区 ) ,东部地区小震活动频次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但中部地区本月地震能量释放有较明显的增强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  相似文献   

15.
1992年6月28日7.3级兰德斯地震在美国西部大部分地区触发了地震活动的异常迅速而广泛的增强。所触发的地震发生在距兰德斯主震1250km(震源尺度的17倍)处,范围局限于具有持久地震活动性的地区,并呈走滑到正断层机制。其中许多还是地热和近代火山活动场所。根据计算的地震弹性模型的静应力变化似乎很小,并不足以导致触发。最有可能的解释是,伴随主震地震波的大的动应变和地壳流体(或许还包括地壳岩浆)之间的  相似文献   

16.
杨芬 《四川地震》2013,(4):37-40,45
2012年6月24日宁蒗5.7级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性存在中期异常,地下流体存在中短临异常。地震活动性方面存在滇西地区5级以上地震东西迁移规律性活动、滇西地区4级以上地震成条带分布和程海断裂发生4级窗口地震等中期震兆异常。水氡、固体二氧化碳、水温和流量存在中短临前兆异常。地下流体前兆中期、短期和短临阶段都出现同步性异常。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北天山地区泥火山与地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道 《内陆地震》2000,14(4):350-353
泥火山是特定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下的一种构造流体地质现象,在世界上的分布较熔岩火山少。泥火山的出现通常与生油气带有关。据报道,在阿塞拜疆共和国、格鲁吉亚共和国、土库曼斯坦共和国及俄罗斯的塔曼半岛和肯切半岛等地都有泥火山广泛分布[1]。1948年10月5日土库曼斯坦共和国首都阿什哈巴德市发生7.3级地震时,在极震区引起泥火山重新活动;1959年12月17日巴库泥火山突然喷发时,又有有感地震伴随发生[1],可见,泥火山活动与地震活动有一定的成因联系。本文将对新疆北天山地区泥火山的动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作一分析。1 北天山地区泥…  相似文献   

18.
辽宁地区ML≥5.0地震前中等地震集中活动的震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义了描述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3个参量E、T和R,通过对辽宁地区13次ML≥5.0地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辽宁地区Mi≥5.0地震前确实存在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现象,且主震77%发生在中等地震增强活动中的最后一次中等地震后3个月内,震中距离第一次或最后一次中等地震震中约5~70km,概率80%。震级与中等地震增强活动参数E,T,R有关。  相似文献   

19.
喜马拉雅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与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50—1975年的地震资料,用地震迭加法绘制了喜马拉雅中、东部地区地震活动性图。并与该地区均衡重力异常进行定量比较。结果表明:在喜马拉雅地区地震活动性随均衡重力异常下降(上升)而增强(减弱),大的负均衡重力异常往往与高地震活动性有关。较强的地震活动通常出现在均衡重力异常水平梯度变化较大的地区,缅甸西北地区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喜马拉雅中部地区的二倍,结合该地区大地构造,探讨了造成高地震活动性和均衡重力异常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0.
定义了描述东北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3个参量E、T和R,并对东北地区11次M≥5.0地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辽宁地区和嫩江断裂以西地区M≥5.0地震前均存在4级地震集中活动的现象,且预期的5级以上地震大部分发生在最近1次4级地震后的半年内;嫩江断裂以东地区5级地震前没有中等地震集中活动的特征.ETR方法在中等地震活跃后判定未来5级地震的震中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