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种自适应快速曝光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在快速运动中连续高速地获取高质量的图像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圈优先的自动曝光控制方法。通过对初始图像的评估,确定当前景物亮度下最佳光圈大小,进而获得此光圈下不同景物亮度的曝光时间,由此建立景物亮度与曝光时间的关系模型。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关系模型,通过跟踪当前景物亮度动态调整曝光时间以达到获取最佳曝光量的目的。该方法具有实时、快速、成像质量高和控制精确可靠的特点,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詹翟娥 《测绘通报》1992,(5):12-15,30
一、前言航空像片是航空摄影测量全过程的原始信息源。在摄影飞行和摄影处理阶段影像的任何损失都是以后不能弥补的。因此,航空底片的最佳曝光和最佳处理是航空摄影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航空摄影中,可靠的曝光控制是一个非  相似文献   

3.
最佳曝光是航空摄影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一些基本原理,运用分析法讨论了像差、衍射、曝光量及影像前移对摄影分辨率的影响。从控制动态分辨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实现最佳曝光的方法及数学模型。借助于这种方法,可以对系统输出影像的质量进行预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POS系统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在航空摄影的同时直接获取曝光瞬间航摄仪的空间位置和姿态参数,通过对集成系 统误差进行检校与改正,即可获得用于正射影像图制作的高精度外方位元素。本文结合实际生产试验,较系统地介绍了采用该技术 进行正射影像图快速制作的方法,并对关键技术环节进行分析,总结了基于POS系统直接地理定位快速制作DOM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5.
以下是国家土地测量局在航空摄影方面GPS技术的应用目标:-为飞行员提供飞机在计划航线中的位置信息以便导航。-实现在预定的位置上自动曝光。-确定在预定的位置上自动曝光。-确定空中摄影机在曝光时的坐标。在1989年,1990年和1992年,用Ashtech接收机做实验,以期获得GPS在这方面应用潜能的一种概念。开发了用于导航和实现预定位置自动曝光的微机程序。在1991年航摄期,使用的飞机就装备了GPS  相似文献   

6.
吴俊  许斌 《测绘科学与工程》2006,26(1):12-14,19
GPS/INS组合系统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时可以直接给出相机曝光瞬间的外方位元素,从而部分乃至全部地摆脱传统摄影测量对地面控制点的依赖。本文主要介绍GPS/INS组合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以及GPS/INS组合系统辅助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
航线设计是根据所用传感器、任务技术指标、摄区地形等因素,来计算航线和曝光点的坐标,为航空摄影外业提供依据和准则,使摄影成果满足质量要求。本文针对航空遥感任务的需要,开发了航线设计系统,并详细介绍了系统主要功能、航线和曝光点计算算法,以及系统实现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海底视像图像的灰度不均匀校正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点光源照射的亮度不均匀使获得的海底视像图象的灰度分布极不均匀,给海底多金属结核矿物的颗粒自动识别、粒径测量、储量的计算带来误差。本针对点光源照射的多金属结核海底视像图象,提出了3种方法进行灰度不均匀校正,并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统计原图灰度值的二维分布特性,用二阶三次多项式函数拟合此灰度分布,再逐像元进行灰度拉伸的方法能更有效地消除点光源对海底视像图像灰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综述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李学友 《测绘科学》2005,30(5):110-113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是目前国际上新兴技术,能实现直接获取航摄仪曝光时刻外方位元素数据,使航空摄影测量作业可大量减少或完全免除地面控制点,甚至无需空中三角测量即可测图,从而大大缩短作业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本文主要将对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的原理、概念、技术流程进行阐述,并简要介绍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应用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苏国中  林宗坚 《测绘科学》2019,44(6):138-144
针对影响航空摄影测量精度、作业效率和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该文提出了内外方位元素可清晰分离的航摄仪检校场建设方法,实现了航摄仪内方位元素的高精度检校。以此为基础,设计和实践了一种满足现有航测生产要求的高性能宽角航摄仪,该设备具有旁向视场角超过80°、稳定曝光频率2Hz、自动感知飞行速度和地形高、依摄影测量规则自动决定曝光间隔等能力。数万平方千米的生产实践表明:宽角航摄仪影像色彩自然,全局纹理清晰,支持在大速高比环境下航空摄影,其综合作业效率超过当今国际品牌航摄仪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相关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和非量测数码相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尤其是在应急救灾等特殊情况下,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基于Pixel Grid软件系统,针对某应急项目进行生产试验,阐述了无人机航摄数据的快速后续处理方法,并进行了精度分析和效率统计,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且高效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航测遥感发展对摄影处理提出的要求出发,阐述了使用自动冲洗机的优点、动态感光测定及质量控制原理和方法、自动冲洗机在航空摄影及图象复制中的初步运用。通过实际例子说明控制摄影处理过程对提高影像质量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不同扫描孔径对航摄底片进行数字化并回放成硬拷贝影像的试验,分析了回放片影像分辨率下降的原因,并提出,要使回放片的影像质量满足航测成图精度的要求,应采用高分辩率的航空胶片进行摄影,以便得到高质量的原始片,或采用更小的扫描孔径进行数字化,在回放时使用高分辩率的胶片,以使影像质量少受损失。  相似文献   

14.
CORS站在POS辅助航空摄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摄区为例,介绍了CORS站在PO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应用,并对检校场空三精度、IMU和GPS数据联合解算精度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CORS站可以应用在航摄中,精度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从省级基础测绘项目的实践出发,以临夏测区为例,对复杂航摄资料的ADS80影像数据空三加密处理技术进行论述,对不同加密方法的精度情况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GPS辅助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在简要介绍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和全数字自动空中三有测量的基础上,祥述GPS与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综合的产物-GPS辅助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作业流程。介绍几个用到的软件系统。分析讨论哈尔滨测区的试验结果及新方法与常规方法在精度和效率上的对比,试验充分证明了GPS辅助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的先进性和在航空遥感定位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大坡度水下地形的SAR遥感模拟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成像机理,建立了浅海水下地形的数学物理模型,提出了利用该模型进行水下地形计算的数值方法.利用该模型和方法对大坡度水下地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大坡度水下地形的地形坡度与SAR探测程度的关系,发现在水下地形坡度较大的情况下,SAR可测量水深达100~200 m.通过对曾文溪附近海域水下地形的数值模拟,证明了SAR对大坡度水下地形的探测深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方法在侧扫声呐水柱区图像受发射脉冲、海面回波、尾流及大面积悬浮物等干扰情况下海底线无法自动准确检测和提取,造成斜距改正后目标图像严重畸变和错位等问题,基于侧扫声呐成像机理以及图像特点,提出了海底线最后峰值检测法和基于海底变化渐进性和海底线对称性的海底线修复方法。结合Kalman滤波以及上述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对象,提出了一种海底线自适应综合检测和提取的方法,并给出了完整的数据处理流程。该方法应用于烟台水域,消除了海况差、悬浮物遮挡等问题的影响,实现了复杂海洋噪声影响下海底线的自动跟踪。与外部测深数据比较,取得了均方根为±0.17 m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9.
The contribution of bathymetry to the prediction of quantities related to the gravity field (e.g., gravity anomalies, geoid heights) is discussed in an extended test area of the central Mediterranean Sea. Sea gravity anomalies and a priori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pths are used in a least-squares collocation procedure in order to produce new depths, giving a better smoothing of the gravity field when using a remove-restore procedure. The effect of the bottom topography on gravity-field modeling is studied using both the original and the new depths through a residual terrain modeling reduction. The numerical tests show a considerable smoothing of the sea gravity anomalies and the available altimeter heights when the new depth informat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 according to the covariance analysis performed. Moreover, geoid heights are computed by combining the sea gravity anomalies either with the original depths or with the new ones, using as a reference surface the OSU91A geopotential model. Comparing the computed geoid heights with adjusted altimeter sea-surface heights (SSHs), better results are obtained when subtracting the attraction of the new depth information. Similar results are obtained when predicting gravity anomalies from altimeter SSHs where the terrain effect on altimetry is based on the new bottom topography. Received: 10 September 1996 / Accepted: 4 August 1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