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河南省煤系沉积型硫铁矿资源较丰富,主要分布于豫中西部和豫北地区的10个矿田范围内。该类型硫铁矿产于石炭纪海侵初期,属泻湖沉积相黄铁矿床,成矿物质为古风化壳和铝土质岩系两种来源。矿层赋存于石炭系本溪组沉积建造底部的铝铁质粘土岩建造中,在氧化带内形成山西式铁矿,原生带保留为硫铁矿。  相似文献   

2.
晚二叠世煤系中的沉积型硫铁矿床在我国已知各类硫铁矿床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更是我省硫铁矿床的主要类型。阿东-扯土硫铁矿位于云南省东部罗平县境,包括阿东、史家寨、扯土、色戈等产地。矿床产于峨嵋山玄武岩的古侵蚀面上,是滨海泥炭沼泽相强还原环境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正>锰、铬、铝土矿、钨、钼、硫铁矿、石墨和石棉等8个矿种的"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最低指标要求近日发布实施。其中,硫铁矿"三率"指标如下:1.开采回采率(1)露天开采:硫铁矿露天矿山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2%。(2)地下开采:煤系沉积硫铁矿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不低于65%;非煤系沉积硫铁矿的地下矿山开采回采率不低于80%。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煤系硫铁矿资源丰富,储量居各类型之冠。据1985年底的数字统计,全国保有储量约占硫铁矿总储量的40.3%。且此类矿床分布较集中,为此,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一、资源概况煤系硫铁矿主要分布于地台区,为赋存于煤系之中大体上于煤同期生成的沉积矿床。矿层往往产于煤系底部,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少数出现于煤系中部。硫铁  相似文献   

5.
<正> 山西煤系硫铁矿资源丰富,近年来日益被人们重视。如何合理部署煤系硫铁矿的勘探工作,对开发、利用山西的煤系硫铁矿资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依据山西阳泉硫铁矿勘探工作的现状及矿床地质特征等实际资料,对其勘探工作中尚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谈点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李意  王炜 《化工矿产地质》2001,23(1):49-52,58
山西煤系沉积型“阳泉式”硫铁矿床是山西的主要矿床类型。其分布广、储量大 ,且伴生、共生有多种稀有、稀土元素。通过综合回收利用 ,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资源使用范围、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增强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使山西化工矿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四川省南部地区二叠系煤系中的沉积硫铁矿矿床分布十分广泛,蕴藏量极为丰富,是我国一个拥有巨大资源潜力、建设大型硫铁矿矿山基地的远景地区。然而,区内硫铁矿地质勘探工作程度却不能满足国家建设规划的要求。为加速硫铁矿矿产资源勘探评价,正确划分矿床勘探类型,选用合理的工程间距,无疑是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在这方面各家意见纷纭,认识难以统一,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对硫铁矿矿体变化性质缺乏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硫是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本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化肥。我国硫矿资源工业开发利用的主要为硫铁矿和伴生硫。2007-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了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完成了全国硫矿成矿规律及预测研究,编制了相关图件,建设了数据库,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文章在以往研究和省级硫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全国硫矿时空分布特征,划分了成矿区带和成矿类型,建立了典型矿床和预测工作区的预测模型,最后对全国硫矿资源潜力进行了分类评价汇总。结果表明,全国共有硫矿床、矿点、矿化点共1 437处,其中硫铁矿1 418处,自然硫矿19处。成矿时代跨度为太古宙晚期-新生代,以元古宙硫矿储量最大。全国共划分为46个Ⅲ级硫矿成矿区带和17个矿集区;划分了沉积变质型、沉积型(海相、煤系)、岩浆热液型、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自然硫型6种预测类型和17个矿床式;梳理了6种预测类型典型硫矿床的预测要素和预测模型。全国共划分沉积变质型硫铁矿预测工作区20个,沉积型硫铁矿58个,岩浆热液型68个,海相火山岩型12个,陆相火山岩型9个,自然硫矿5个。全国共圈定硫矿3级预测区274个,其中硫铁矿268个,自然硫矿6个。全国硫铁矿硫铁矿和自然硫资源总量分别为241.35亿t和5.67亿t,其中预测资源量分别为184.57亿t和2.32亿t。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矿石选冶性能、资源量可靠程度,文中遴选出21个硫矿优先勘查区,预测自然硫资源量2 229.3万t(S),硫铁矿50.58亿t(矿石)。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好,找矿潜力大,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已知矿床深边部等近期可优先安排勘查工作的预测区,远景好时可作为整装勘查基地。  相似文献   

9.
根据汉中地区硫铁矿成矿特征可将其划分为沉积成因和火山成因两大类型。火山成因的主要分布于勉县、略阳、宁强三角区,沉积型分布于扬子区和南秦岭区。板块多次俯冲、碰撞与深大断裂系在火山型硫铁矿成矿成岩中占有重要地位,沉积型硫铁矿的形成则与陆源物质、有机质和造海运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川南煤系硫铁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当前川南煤系硫铁矿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以及硫铁矿山普遍存在的一些地质环境问题,旨在引起社会各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西藏煤系分布广泛,本文通过对西藏煤系的初步研究,主要从煤系地层、岩石组成以及煤系沉积特点三个方面对马查拉煤系、妥坝煤系、土门煤系、多尼煤系四个主要的西藏煤系进行初步探讨。认为马查拉煤系的沉积环境属浅海-海陆交互相沉积,妥坝煤系不仅具有海陆过渡相之滨岸三角洲带-碎屑潮坪-潮坪泻湖相沉积,还具有滨岸碳酸盐潮坪-碳酸盐台地的滨海-浅海清水沉积的特征,土门煤系则是下部以浅海相沉积为主,中部以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上部以陆相沉积为主,多尼煤系则是滨海与海陆过渡相沉积。  相似文献   

12.
王仲学 《甘肃地质》2009,18(4):45-49
甘肃省灵台县邵寨南井田为黄陇侏罗纪煤田彬长矿区的南西延伸部分。井田内延安组为一套河沼型沉积的陆相含煤岩系。以大量钻孔资料为基础,对井田内煤系沉积、井田构造、煤系及主可采煤层与构造的关系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井田内煤系沉积规律,对以后矿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贵州三岔河硫铁矿矿床中假象黄铁矿的发现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三岔河硫铁矿矿床是西南硫矿带内大型矿床之一。矿床产在二叠系龙潭煤系底部,矿体呈层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在矿床的下部发现一层由假象黄铁矿组成的矿石。柱状假象黄铁矿的特点是:As含量高,CO/Ni值>1,S/Se值<20000,且交代结构明显。通过假象黄铁矿物性特征、主微量元素、硫同位素的研究,证明它系成岩过程中H2S交代火山物质中的辉石或间石类矿物的产物。西南硫矿带煤系硫铁矿的形成与火山作用有关。成矿物质源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后气液,经沉积-成岩作用形成黄铁矿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们发现硫化亚铁清除含镍工业废水效果很好,而煤系中硫铁矿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可为含镍工业废水治理开辟新途径。以煤系中硫铁矿和还原铁粉为原料,制备含镍废水净化剂——硫化亚铁,当原料的比例为100:10,加热温度为200℃,加热时间为10min时对工业废水中的镍去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吉林伊通放牛沟硫铁矿是吉林省三大硫铁矿之一,规模中型。伊通放牛沟多金属硫铁矿产于以海相火山-沉积为主的地层中。属于海底火山-沉积型热水喷流型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在奥陶系上统石缝组中;矿床成因主要特点是:①层控矿;②海相火山活动与成矿物质来源关系密切;③硫同位素测定资料接近陨石硫,与日本黒矿相近;④Co/Ni比值>1,亦与日本黒矿相近,具有海底热流沉积的块状硫化物矿床面貌;⑤包体测温为320~370℃,PH值为7.5~7.7,Eh值为140~225 mv。为中温弱碱性环境下形成。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主要煤系地层是下二叠统“梁山煤系”、上二叠统“龙潭煤系”和上三叠统-下侏罗统“香溪煤系”。“粱山煤系”和“龙潭煤系”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西南地区,“香溪煤系”零星分布在鄂州-赤壁、远安-当阳、巴东-兴山、利川等地。研究认为:二叠纪成煤环境属近海型,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属于内陆型。控制聚煤作用的主要因素有:①成煤环境为滨岸沼泽相区,沼泽发育之前沉积物若为砂质、粉砂质岩类,则含煤性好,反之若为泥质或粘土质岩类,则含煤性差;(爹煤系沉积的早期沉积基底剥蚀夷平为坳陷地带,到中晚期坳陷逐渐增大,能形成宽阔的聚煤(盆地)带;⑧地壳沉降幅度大,升降速度乎稳,泥炭沼泽发育时间长;④地壳振荡次数频繁,沉积旋回多,煤层厚度较大,含煤性好,反之.沉积旋回少或不完整,煤层少,且薄,含煤性差。通过分析有利的聚煤因素,提出了各煤系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7.
煤系叠合型气藏是含煤地层煤系气特有的关键成藏类型,煤系叠合型气藏的发现、勘探开发实践与研究探索为我国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新领域和新思路。提出并阐述煤系叠合型气藏的概念、主要类型、发育特征和赋存分布,探讨煤系叠合型气藏的形成条件、成藏过程、成藏模式,揭示其形成机理,重点讨论2种主要类型煤系叠合型气藏的地质适配性勘探开发技术模式,分析前瞻了煤系叠合型气藏在煤系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表明:我国发育(分流)河道砂体与煤层接触型(华北型)、煤层?砂岩–泥岩互层型(华南型)、煤层–砂岩–泥岩互层夹砂砾岩型(东北型)3类煤系叠合型气藏,分布赋存分别以华北地区山西组、华南地区龙潭组和东北地区城子河组为代表;沉积作用是煤系叠合型气藏的关键主控地质因素,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泥炭沼泽、分流河道、支流间湾的沉积微相组合为煤系叠合型气藏的有利沉积相序组合;煤层为主的叠置复合储层结构和岩性圈闭是煤系叠合型气藏的重要特征,统一的含气系统和压力梯度一致是其本质特征;含煤段煤层/砂岩/页岩不同类型储层间发生能量物质传递和平衡、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间运移和相态转化是煤系叠合型气藏形成的主要机理,喜马拉雅期是华北地区山西组煤系叠合型气藏成藏关键期;高分辨率地震岩相解释识别气藏与虚拟产气层合层开发是华北型煤系叠合型气藏勘探开发技术模式的关键特征,“层段优选、小层射孔、分段压裂、投球分压、合层排采”构成华南型煤系叠合型气藏勘探开发技术模式的核心内涵。这些技术模式已得到应用并将为我国煤系气共探共采和深层煤层气高效开发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8.
江西德兴分布的二叠纪地层,已有资料认为是乐平煤系。作者通过实测剖面、取样鉴定,确认不是乐平煤系,而与饶南的上饶组向为一个沉积类型,属于东南区“翠屏山型”沉积。这一发现为研究江西省二叠世古地理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河南某矿床岩浆热液成因菱铁矿的标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菱铁矿有产于伟晶岩脉、热液矿床及沉积矿床中等多种产状。目前,我国对许多矿床内菱铁矿的成因有沉积论、热液论和沉积热液改造论等不同观点的争议。本文对河南某斑岩型钼-多金属硫铁矿床中菱铁矿的成因标型特征研究初步成果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20.
基于煤系气共采试验,分析了林华矿龙潭组煤系气储层沉积组合、含气性、有机质类型及矿物组分等赋存特征。研究表明:煤系气赋存于多个沉积单元体中,除煤层及直接顶底板外,还存在多个独立的泥(页)岩、砂岩含气层段;研究区泥(页)岩、致密砂岩含气层沉积厚度大,占煤系总厚60%以上;含气量高,平均2.76m~3/t以上,最高达4.46m~3/t;有机成熟度高,镜质体反射率(Ro)平均2.46%,近90%泥页岩大于2%,处于过成熟早期生干气阶段;有机质含量高,TOC含量平均3.97%,68%样品大于2%,有机质类型均属于Ⅲ型;脆性指数较高,平均56%;研究区煤系气储层基本类型可划分为2类7型,煤系至少含有两套独立含气系统,即4#-10#煤层、11#-15#煤层段分别为同一含气系统;基于多煤层煤系储层组合类型和含煤系气系统探讨并划分了煤系气合层共采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