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中国地壳波浪对于成矿的两个特点。一是不同系统的地壳波浪交织所形成的成矿特点,即“编织构造的成矿性”,这种成矿有“叠峰型”、“叠谷型”及“峰谷型”地壳波浪的三种成矿构造类型;二是同级的地壳波浪与成矿具有明显的等间距性。本文还探讨了它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条山大陆裂谷发育于晚太古—早元古代,其构造演化完全受制于两大地壳波系的波浪状运动。本文提供了五个方面的证据:①业已从绛县群—中条群及邻区相应地层中,获得大量的2700~2300Ma的同位素年龄数据;②构造变形、岩浆活动等显示了两大地壳波浪的交替作用;③地层剖面结构显示出典型的大陆裂谷建造特征;④岩石地球化学表明绛县群火山岩为“双峰式”,火山岩稀土曲线与世界其它典型的前寒武大陆裂谷一致;⑤花岗岩可分两期,绛县期末为挤压环境,中条期为张裂环境。  相似文献   

3.
镶嵌构造波浪运动学说又称波浪状镶嵌构造说,简称“波浪镶嵌说”。它是由西安地质学院名誉院长张伯声教授创立的关于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一种假说。这一学说的思想萌芽于1959年。在《从陕西大地构造单位的划分提出一种有关大地构造发展的看法,》(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9年,第2期)一文中,张伯声教授首次提出了“天平式运动”的观念。他通过对陕西及其邻区地质构造发展的分析,认为我国华北和华南两大地壳块体在地史时期的演化就像天平的两个盘子一样,在不同地史阶段进行着此起彼伏的运动。也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三千年来历史地震及近二十年来强震前形变资料,以鄂尔多斯地块周边地区为样本进行空间扫描及转移概率统计,发现地震在时、空、强方面存在明显的波浪特征,并观察到地壳纵、横波的传递,迭加,干涉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机理是:被不同断裂切割的块状地壳互相简支,各地块三维弹性应变是地壳波浪运动的形成原因。中国存在着以地中海波浪为主和以环太波浪为次的两个波系,二者的消长,就引起了中国地震波浪状的发展总过程。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在西藏当雄地区活动断裂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数据、地震资料以及震源机制解为基础,对西藏当雄地区亚东-谷露断裂以及嘉黎断裂进行遥感解译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亚东-谷露断裂北段地貌特征为正断拉张及右旋走滑综合作用的结果;中段存在拉张运动与左旋走滑运动,并发育地堑,冲沟位错显示该处具有6~66 m的水平位移量,其中1411年当雄南8级地震在该处产生6~12 m的水平位移;南段次级断层充分发育,北端表现为右旋运动,往南开始表现出左旋运动特征,同时地堑充分发育。结合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推测走滑断层控制该区地壳浅部(8 km以上)以走滑型为主的地震事件的发生,而该处的地堑形成于地壳深部(8 km以下)的正断型应力机制,并控制地壳深部正断型地震事件的发生。嘉黎断裂整体断层隐伏,西段存在右旋运动,往东南则开始出现左旋运动,该处地震事件和应力机制均为走滑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沉积建造及其接触关系、分布和厚度变化,分析了下场子区震旦纪以来地壳波浪运动以及与矿产之关系。地壳波浪运动经历了波状运动(Z—J_(1-2))→波褶运动(J_2)→波断运动(K-E)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不同矿产。波浪运动的特点是具有继承性、迁移性、新生性阶段性。  相似文献   

7.
1984年 第1期(全国首届地亮波浪运动及镶嵌构造学术讨论论文专辑)辩证的地质学…………………………………………………………………张伯声论地壳的波浪运动…………………………………………………张伯声、王战中国大陆边缘海区的地壳波}良状镶嵌构造初探……………………………吕炳全福建中段海岸带的新构造及其波浪运动的基本特征………………………毕福志山西的前寒武纪与地壳的波浪运动………………………………………徐朝雷等对地壳波浪与地震关系的初步探讨………………………………………何安明等鄂尔多斯地块周邻地震活动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地壳波浪运动形成的机制及其效应 ,并为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提供了初步的数理模型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渭河盆地发育着几个活动断裂系统。近东西向弧形断裂系由七条近东西向的弧形断裂组成,它们纵贯全区,控制了渭河盆地的基本轮廓,构成了渭河地堑构造的主体,决定了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导致盆地内6级以上强震沿其分布。东西向和北西西向两断裂带是盆地内的重要成员,前者可能表现为蠕动横移,后者控制渭河水系流向,可能是2次强震的发震构造。北北东向断裂系积极改造水系控制现今中小地震译动;北西向弧形断裂系决定了盆地西端的地震活动。南北向破裂形迹微弱似乎不足以发震。  相似文献   

10.
地壳的运动同自然界其它各种物质的运动一样具有波浪性质。地质发展和地质构造在时、空上的等距性及其可次分性,说明地壳运动具有级级相套的波浪性;任一地区构造方向的有限性和稳定性,说明地壳波浪运动波源的有限性和稳定性;而导致地壳作波浪运动的根源在于地球的脉动性。  相似文献   

11.
曲堤断鼻是济阳坳陷一个大型中浅层富油断鼻构造,受张、扭、拱应力复合作用形成。古近纪以来NW向拉张应力和NE向右旋走滑扭应力持续作用使其在基底鼻形背景上形成NE走向的“两阶两垒夹一堑”构造格局,古近纪晚期以来叠加的基底块体差异性拱张又使其形成NW向地垒型“鼻脊带”。不同应力机制对油气有不同控制作用,张应力作用下断鼻主体区断层活动弱但油气丰度高,东西两翼断层活动强但油气丰度低;扭应力作用下断层压扭段附近油气富集,张扭段附近含油性变差;拱张应力作用使油气作垂向大幅疏导从而形成系列新断块圈闭并形成“鼻脊区”最有利聚油场所。断鼻内不同构造部位因应力作用不同从而形成不同构造单元并具有不同含油气丰度特征,约95%已探明储量赋存于张扭形成的“两垒夹一堑”断鼻主体区内,其中近60%已探明储量又富集于基底上拱“鼻脊区”,显示构造高部位是控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中论述了新构造时期的各种波浪构造,特别是中、晚全新世以来,断块差异升降和地震活动所显现的地壳波浪运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唯物辩证的方法,说明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在波浪运动中发展的。中国的地势和水文网的特征,都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大陆与海洋地壳的演化都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地质变化在时空上都具有波浪性。地质学本身的发展也是具有波浪性的。  相似文献   

14.
地壳形变测量学之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首先简述了当代地学前沿交叉新学科--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的形成和内涵。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开拓了现今地壳运动与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新领域,使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促进地球动力学等地学基础研究,证实地壳动力学的基本状态不是“SOC”而是“SO”,因而地震是可能预报的,有助于击破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从根本上推进地震预报。然后对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7项建议,包括:将地壳形变监测系统建设为真正的“四维”快速测地系统,加速推进形变和重力的结合,地表与深部研究的结合,推进地壳运动“暂态信号”和“暂态过程”研究,研制和发布“数字形变信息产品”,深化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速推进地震动力学和地震预报研究等。最后提出了对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现今地壳运动、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报未来发展的预测。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正有力地推进地球科学创新和地震预报破关,激动人心的研究还仅仅是开始。  相似文献   

15.
在漫长的前寒武纪地史中,地壳的波浪运动在地层的旋回性、沉积盆地的迁移及褶皱特征诸方面均留下了印迹。本文概略地介绍了山西前寒武五套地层所记录的地壳波浪运动迹象。  相似文献   

16.
甘南在加里东运动后,地壳的波浪凹陷转移到加里东褶皱带以北,形成了从中泥盆世到中三叠世的沉积坳陷带。甘肃的铅锌矿的基础是中泥盆统地层的沉积作用。波浪状镶嵌构造又是铅锌矿形成的构造条件,它决定着铅锌矿的迁移,也控制着矿的富集。而沉积地层的形成及其与构造运动发展的统一和相辅相成正是今后找矿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叙述我国地壳波浪成矿的某些特点。地壳波浪的能量积累与激发的地壳波浪强度(振幅、波长)成正比。波浪成矿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及其独立的阶段性,各个阶段的成矿作用又不断演化前进。斜向与正向构造的控矿作用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扬子地块东南缘是我国南华纪“大塘坡式”沉积型锰矿的重要富集区,南华纪大规模锰矿成矿作用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形成的裂谷盆地、Sturtian冰期-间冰期的气候事件具有密切关系。南华纪裂谷盆地呈北东东向展布,可分为地垒、地堑和次级地垒、地堑,锰矿主要形成于裂谷盆地的地堑区的次级地堑中。Sturtian冰期之后,冰后期经历了小冰期和小间冰期的气候波动,锰矿受这种气候波动影响,推测小冰期的富氧的寒冷海水受温度-密度环流影响进入海底,促使原生氧化锰矿的形成,之后准同生交代形成菱锰矿。冰期(或小冰期)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在冰后期(小间冰期)的泄漏促使了菱锰矿的形成。因此华南扬子地块东南缘大规模锰矿成矿作用受原型裂谷盆地和冰期-冰后期气候波动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辽东早元古宙拗拉槽中的铅锌矿床,可划分为层状矿床和脉状矿床两大类。本文论述了后一种类型的典型代表——东胜式铅锌矿床的控矿因素和矿床特征。依据大量地质事实,作者认为:东胜式铅锌矿床的控矿构造是与基底花岗岩活动密切相关的中生代半地堑系;矿质来源于地壳深部液态矿源层;中生代岩浆活动是矿液上升的热动力。综合这三大因素,建立了东胜式矿床的成矿模式。由此,期望对进一步找矿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中国强震迁移与现代地壳波浪运动间的关系,指出了中国强震时空分布上的波浪性、方向性及丛集性特征,并将中国强震运动划分为天平式运动、单波系波浪运动、双波系波浪运动、多波系波浪运动等类型,进而对强震机制进行了探讨,指出强震波带和强震丛集区仍是今后强震活动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