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直接反应法制备了插入浓度不同的五种FeCl3石墨层间化合物。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指出它们分别为一阶、二阶和三阶石墨层间化合物,IcA)分别为9.39、13.4、14.92。通过循环伏安法对不同插入浓度的一阶层间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 Li~ 、Al~( 3)∥C1~-,OH~-—H_2O 四元交互体系中,证明文献中指出的化合物2LiCl·5[Al(OH)_(2.83)Cl_(0.17)]·nH_2O 在60℃时是介稳化合物。在该温度下,发现一种新的铝锂化合物存在。它的组成是 LiCl·2 Al(OH)_3·nH_2O。对该化合物的性质作了初步研究。从固相的化学分析,X—射线分析和热分析结果证明 X—射线无定型氢氧化铝[下称无定形氢氧化铝]从含锂、镁卤水中提取锂盐时平衡产物主要是 LiCl·2Al(OH)_3·nH_2O 同无定形氢氧化铝的混合物。在氯化锂溶液和含锂、镁卤水中,无定形氢氧化铝同氯化锂的相互作用是固液反应。反应的初始阶段符合一级反应规律。在氢氧化铝表面形成化合物层后,反应总速度由化学反应速度和氯化锂通过产物层的扩散速度共同决定,符合自阻滞规律1/t ln a/(a-x)-β x/t=M。从而证明了该反应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定量地研究了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在卤水中,无定形氢氧化铝同氯化锂在90℃和60℃的一级反应常数分别为 k_(90)=1.42×10~(-1)和 k_(60)=4.17×10~(-3)。  相似文献   

3.
FeCl3—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直接反应法制备了插入浓度不同的五种FeCl3石墨层间化合物。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指出它们分别为一阶、二阶和三阶石墨层间化合物,IcA)分别为9.39、13.4、14.92。通过循环伏安法对不同插入浓度的一阶层间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马福炉中不同加热条件下研究了MgCl_2·6H_2O的热分解。得出的结论是,温度上升到450℃时,形成 MgOHCl;该化合物虽然在此温度下是稳定的,但在550℃时不稳定。已经发现 MgCl_2·6H_2O 热分解形成 MgO 和 HCl 的最好温度范围是在700—750℃,加热时间是90—120分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单阶跃电流法测得了Li_xNiO(0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了5.55 mol·kg~(-1)氯化钙溶液的微观结构特征,尤其是溶液中高配位Ca-Cl离子团簇的结构与性质,探究了温度对于高配位Ca-Cl离子团簇的影响。结果显示,5.55 mol·kg~(-1)氯化钙溶液中,除形成[CaCl]~+、[CaCl_2]~0离子对外,还存在一些高配位[CaCl_x]~(2-)~x(x=3~6)离子团簇。高配位[CaCl_x]~(2-)~x(x=3~6)离子团簇在5.55 mol·kg~(-1)氯化钙溶液中介稳存在,易解离或进一步缔合形成更大Ca-Cl离子团簇,这可能与溶液中大量未完全水合Ca~(2+)对高配位[CaCl_x]~(2-)~x(x=3~6)离子团簇水壳层的扰动破坏有关。温度升高,氯化钙溶液中Ca-Cl离子缔合增强,但高配位Ca-Cl离子团簇的平均存在时间(t_(av))减小,这表示高温下溶液中Ca-Cl离子团簇频繁地解离与缔合,离子团聚趋势更为显著。本工作观测到的高配位[CaCl_x]~(2-)~x(x=3~6)离子团簇可能是浓氯化钙溶液Ca-Cl离子缔合过程中一种热力学不稳定结构,但这些高配位Ca-Cl离子团簇的形成可能对溶液结晶及相关化学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直接反应法制备了C/CuCl2 从 6 .3- 88.2的五种不同的CuCl2 -石墨层间化合物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指出它们分别为一阶、一二混阶、二阶和高阶 (大于二阶 )石墨层间化合物 ,Ic(°A)分别为 9.4 6、9.4 6 /11.6 3、12 .0 99、15.74、18.394 °A。通过循环伏安法对一阶、一二混阶层间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并测试了作为锂电池阴极材料的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8.
用直接反应法制备了C/CuCl2 从 6 .3- 88.2的五种不同的CuCl2 -石墨层间化合物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指出它们分别为一阶、一二混阶、二阶和高阶 (大于二阶 )石墨层间化合物 ,Ic(°A)分别为 9.4 6、9.4 6 /11.6 3、12 .0 99、15.74、18.394 °A。通过循环伏安法对一阶、一二混阶层间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并测试了作为锂电池阴极材料的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哈密境内的噶顺戈壁选取样地,采集不同粒径砾石的光谱数据,分析光谱吸收特征,并利用光谱混合分析技术,以地物光谱为端元从EO-1 Hyperion 高光谱影像中提取了不同粒径的丰度图,分析戈壁表面砾石与高光谱影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获取的地物光谱特征显示出粒径的差异对光谱具有明显的影响。所有光谱都展现出在2 250 nm处具有Al–OH 的吸收特性,而且粒径d=41 cm的吸收特性比其他粒径都更显著。而与更小粒径相比,粒径d=53 cm和d=83 cm在480 nm和920 nm处具有较弱的Fe3+ 吸收特性。粒径d=0.8 cm(R2=0.637)、d=3.4 cm(R2=0.687)、d=16.3 cm(R2 =0.644)及d=41 cm(R2=0.622) 与相应的丰度影像具有显著相关性,而粒径d=53 cm(R2=0.181)和d=83 cm(R2=0.167)与相应的丰度影像相关性不显著。EO-1高光谱影像适用于对戈壁区砾石分布特征的确定,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将高分辨率影像与高光谱影像相结合,可以提高判别精度。  相似文献   

10.
室温下,于CH3OH和H2O的混合溶剂中,钨酸钠存在下邻苯二胺和盐酸反应合成了棕色和红色两种不同颜色的C6H4(NH2)2.2HCl晶体,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0.7339(2)nm,b=1.4535(5)nm,c=0.8009(3)nm,β=94.041(5)°,V=0.8522(5)nm3,z=4,R1=0.0247,WR2=0.0684。奇特的是棕色晶体与红色晶体均为邻苯二胺盐酸盐,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和IR光谱,但UV光谱呈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 TG- DTG- 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 N,N’-双 (3-氨丙基 )草酰胺合胴 ( )配合物在动态空气气氛中的热行为 ;用微分法 (Achar法 )和积分法 (Coats- Redfen法 )协同处理非等温 TG数据 ,通过对比热分解动力学参数 E和 ln A,提出了配合物第一阶段热分解动力学方程 :dα/ dt =Ae- E/ RT (1-α ) 2 及第二阶段热分解动力学方程 :dα/ dt=Ae- E/ RT(1-α) ;并由动力学补偿效应获得了 E和 ln A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L i Mx Mn2 - x O4( M=Cr、Al;x≤ 0 .2 )尖晶石相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SEM表面观测显示材料的晶形好 ,粒度均匀 ,粒径小于 0 .5微米。电化学测试表明 ,低水平量 ( 0 .0 2≤ x≤ 0 .0 5 )的 Cr、Al掺杂材料初始容量稍有降低 ,但却较大地改善了循环性能。在 L i Mx Mn2 - x O4中 ,掺 Al降低了 L i+、Mn3+占位的无序度 ;Cr3+和 Al3+取代了其中的部分 Mn3+ ,占据八面体位 ( 16 d) ,抑制了 Jahn-Teller效应 ,增强了尖晶石骨架的稳定性 ,提高了其电化学性能。在 3.0~ 4.3V的充放电过程中 ,材料中的 Cr、Al都保持 +3价不变 ,不发生氧化还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城市规模分布的Davis 二倍数规律(2n 规律:ai= ai+ n·2n,fi= fi+ n·2- n)中推导出具有一般意义的三参数Zipf模型:P(r)= C(r- α)- dz,揭示了2n 规律隐含的分形几何性质, 论证了2n 法则为Zipf维数dz= 1 时的特殊情形, 并将2n 规律推广到具有普遍意义的δn 规律, 给出了Zipf维数及分维与邻级倍数δ的数值关系:dz= 1/D= ln2/lnδ。最后从三个方面对文中的理论成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三元体系RECl3(RE=Dy,Yb)-HOAc-H2O(30℃)的平衡态的溶度数据并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在两个体系中分别得到了DyCl3·6H2O和YbCl3·6H2O两种固相。依据HOAc对DyCl3·6H2O和YbCl3·6H2O有盐抗作用这一结论得到了一种制备DyCl3·6H2O和YbCl3·6H2O的HCl—HOAc法。同时,在分析测定酸的重量百分浓度时,利用“差减法”得到了H+的准确含量。  相似文献   

15.
温和水热法制备MZr2(PO4)3(M=Na,K,R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温和的水热条件下分别制备出纯净的磷酸锆钠 [NaZr2 (PO4) 3 ]、磷酸锆钾 [KZr2 (PO4) 3 ]和磷酸锆铷 [RbZr2 (PO4) 3 ]。研究了原料配比、矿化剂 (氟离子 )、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水热晶化条件对产物生成的影响。发现在较宽的温和水热条件下可以制得这三种磷酸锆盐 ;随着碱金属离子的增大 ,产物的生成条件越来越窄 ;最佳制备条件是 :F- ZrO2 =2、P2 O5 ZrO2 =3 (均为摩尔比 )、[ZrOCl2 ]=0 6mol L、反应温度 1 5 0℃、反应时间 2天。用水热法没有制备出同一系列磷酸锆盐中的磷酸锆锂 [LiZr2 (PO4) 3 ]和磷酸锆铯 [CsZr2 (PO4) 3 ]。采用XRD、SEM、IR、Raman和XPS等现代物化仪器对产物的结构与物相纯度进行了测定与表征  相似文献   

16.
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的商榷之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韩同林  劳雄  郭克毅 《热带地理》2001,21(2):189-194,F003
南国冰臼群分布区大量冰川堆积、冰川条痕石及变形砾石的发现,再次有力地证明是“冰臼”不是“壶穴”的正确结论,由冰川漂砾经融冻作用形成的“石海”,与化学风化作用产生的花岗岩“石蛋”地貌特征,有天渊之别,不应混为一谈;边滩是由河流冲积物组成,不能与基岩冰床相提并论;圆滚水钻与急流旋涡及风蚀作用,形成的动力学性质、方向和方式完全不同,不该阴错阳差;节理、构造只影响冰臼的形态和发育程度,不是控制形成的动力学性质、方向和方式完全不同,不该阴错阳差;节理、构造只影响冰臼的形态和发育程度,不是控制冰臼的发育部位,不致于是非不辨,南国地区古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证明距今约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确实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古冰川运动,为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有无第四纪冰川问题,从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7.
汪德根  范子祺  赵美风 《地理研究》2022,41(5):1388-1406
城市群作为城镇化高级阶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空间载体,良好的交通通达性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城市群2h通达目标为研究视角,以长江经济带3个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加权平均出行时间作为测度指标并引入场强和引力模型,对比分析3个城市群所有城市与中心城市两个层级2h出行交通圈格局特征。研究发现:① 3个城市群出行交通圈均表现为从中心向外围地区呈现出由低到高连续扩大的“圈层式”空间格局特征,且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分别形成了“>”字型和“十”字型2h出行廊道,但长江中游城市群尚未形成2h出行廊道。② 城市群中心城市2h出行交通圈的空间分布受区位条件影响较大,越接近区域几何中心则2h出行交通圈覆盖范围越大,而影响腹地受中心城市综合规模的作用明显,3个城市群各中心城市2h出行交通圈和影响腹地的空间分异显著。③ 不同城市群中心城市2h出行交通圈衔接联系水平差异显著,表现出多元的圈层叠加的经济联系格局。④ 高密度高速公路路网在提高城市群中心城市2h出行交通圈衔接联系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按衔接联系模式特征可将各城市群总结为多中心网络型、多中心组团型与双中心轴辐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定了三元系RECl3(RE=La,Pr,Sm)-HOAc-H2O(30℃)的平衡态的溶度数据并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在三个体系中分别形成LaCl3·7H2O,PrCl3·6H2O,SmCl3·6H2O三种物质.HOAc对LsCl3·7H2O,PrCl3·6H2O,SmCl3·6H2O盐析作用程度的不同,表明了轻稀土元素的“一分组效应”,同时依据HOAc对LaCl3·7H2O,PrCl3·6H2O,SmCl3·6H2O有盐折作用这一结论,提出了一种制备LaCl3·7H2O,PrCl3·6H2O,SmCl3·6H2O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报道了用 4 0 Ar/3 9Ar定年法测定的二个黑云母样品的数据结果。样品来自拉斯曼丘陵米洛岛北部中国南极中山站附近。一个取自正长花岗岩 ,另一个取自侵入正长花岗岩的花岗伟晶岩脉。正长花岗岩的 4 0 Ar/3 9Ar坪年龄为 494.4± 1 .4Ma,花岗伟晶岩脉的 4 0 Ar/3 9Ar坪年龄为 485 .8± 0 .6 Ma。两者为区域泛非热事件晚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