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黑龙江(漠河江段)的1971~2004年开、封江日期资料,分析黑龙江开、封江日期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通过分析表明,黑龙江开江日期1971~1987年呈偏晚趋势,1987~2000年呈偏早趋势,并存在3~5年的周期;黑龙江封江日期1971~1982年呈偏早趋势,1982~2000年呈偏晚趋势,并存在5~7年的周期。由影响因子分析知,3月欧亚纬向环流平直时,开江日期易偏早;10月副高西伸脊点偏东、副高面积小、副高脊线位置偏北时,封江日期易偏早。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
青藏、伊朗高原地区300hPa温度场异常与我国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毕云  许利  钱永甫 《高原气象》2004,23(4):465-471
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地区下垫面的热力异常在300hPa温度场上有明显的特征,本文利用SVD诊断方法分析了300hPa温度场异常与我国区域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1)伊朗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4月份300hPa温度与我国黄河上游以南地区5月份降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高原大部特别是其南部地区4~6月300hPa温度与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区7月份降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3)高原大部特别是其南部地区4~8月300hPa温度与我国黄河下游以南部分地区9月份降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高原中部前一年6~10月300hPa温度与当年我国1月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大部分地区降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5)伊朗高原特别是伊朗高原中南部前一年6~10月300hPa温度与当年我国4~5月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降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6)高原中南部9~10月300hPa温度与我国11月份长江中下游以南部部分地区降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印度洋地区异常海温的偶极振荡与青海温度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1年40a的印度洋海温距平场资料及青海地区1961—2002年41个站的降水与温度资料,通过相关普查得出,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振荡与青海地区温度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前期6月份、10月份的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青海地区6-8月、9-11月温度相关明显。分析1961-2002年NCEP 500hPa北半球高度场资料发现,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高度场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并通过季风的强弱来影响青海地区温度。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为研究区,分析2002—2008年MODIS植被指数(NDVI)及气象因子(温度、降水和日照)的时间序列特征、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响应范围分析,还有时间滞后分析等。结果表明:新疆植被指数和各气象因子7 a来呈增长趋势,新疆MODIS植被指数与温度和降水量相关关系显著,并有时间滞后差,而与日照时数相关关系不大。气象因子与以气象站点为中心半径60 km范围的植被指数相关关系最大。新疆气象因子与植被指数响应强度为降水最强,温度次之,日照最弱。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0——1999年14个市地测站的自记降水资料,计算了辽宁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多年平均变化值。结果表明,实施飞机人工增雨后,沈阳以西地区5~7月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多年平均值明显增加。而8~10月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多年平均值没有明显变化;其他地区相应各月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多年平均值也有类似的变化,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GIMMS/NDVI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在年内、年际尺度上研究了1982—2006年我国东北区域地表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区域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特征显著,总体上珋INDV(描述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年际尺度平均状况)沿东北—西南方向递减,其中林地珋INDV及ΔINDV(描述NDVI年内变化)最大,分别为0.41和0.70,草地最小;草地区域珋INDV平均增加6.21%,耕地珋INDV有小幅增加,林地有所减小。温度、降水是影响地表植被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总体上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大于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年内尺度的相关系数大于年际尺度的相关系数;在年际尺度上,NDVI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以耕地最大,平均为0.60,耕地和林地区域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显著;在年内尺度上,NDVI与温度、降水的相关系数以林地最大,分别为0.90和0.75;滞后相关分析表明,在年际尺度上,温度对地表植被的影响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以近似线性的趋势降低;在年内尺度上,温度、降水的影响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而加速减小,温度和降水对林地的影响均较快;降水的影响较温度的持续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7.
对经过二步过滤筛选出的可能最佳人工影响天气样本集,对应的历史降水天气日历云场分析结果表明,降水过程平均开始时间,白城较松原一般早2小时8分左右,经1980年以后降水当日主要降水时段,白城与前郭1月份和4至10月份云场相关系数计算,两地云状相关密切,信度均超过0.001信度检验。总云量计算结果也基本类似。说明两地虽然直线距离间隔162.5km,但云种出现非常相似,这是大型明显降水天气过程中,两地受同一天气系统影响所致。其它统计分析表明,春秋两季进行飞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8.
印度洋地区异常海温的偶极振荡与中国降水及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42,自引:15,他引:42  
利用1951-1997年近47年的印度洋海温距平场资料以及相应中国160站降水资料,通过相关普查得出,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振荡与中国6-8月汛期的降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前期3-5月份的印度洋地区东西海温的偶极指数与中国6-8月降水的相关较好。分析1958-1995年NCEP 500hPa北半球高度场资料发现,印度洋偶极指数与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的高度场异常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印度洋偶极指数IODI负位相年有明显的PJ波列存在,印度洋偶极海湿异常很可能是通过PJ波列来影响中国的降水。同时,对印度洋地区海温偶极指数和中国地区温度的相关分析表明,印度洋地区海温偶极指数与冬季中国南部地区的温度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交叉小波变换在河南降水时频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利用Marr小波对时间序列进行连续小波变换的基础上,采用交叉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河南省近50a降水与ENSO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降水距平(ΔR)、海面温度距平(ΔTss)以及南方涛动指数距平(ΔISO)序列中都存在着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分量,并且各周期分量的强度是不同的。同时研究了ΔR与ΔTSS,ΔISO之间2-4a和5-7a周期尺度的相关振荡及各尺度上的时频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利用秦巴山区安康市十个地面观测站1963-2015年共计52年时间的汛期(5-10月)逐月降水量数据、汛期暴雨日数据及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的海温资料,研究安康汛期降水和暴雨与ENSO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INO3.4区海温与安康汛期降水6月份呈负相关,7月份呈正相关;El Ni? o衰减年对安康汛期降水异常影响显著,特别是6月安康降水异常偏少,7月、8月、10月安康降水异常偏多;La Ni? a发展年,安康6月降水异常偏少,7月、9月和10月较常年略偏多;在El Ni?o衰减年和La Ni? a发展年,安康出现暴雨的概率较大,同时也容易产生极端偏多的暴雨事件。  相似文献   

11.
应用小波变换方法,对1980~1997年逐日TBB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南海地区TBB年时间尺度(约6~15个月)和年际时间尺度(2~5年)变化显著.年时间尺度变化,在纬向上东传特征明显,在经向上具有赤道反对称的分布特征.南海地区TBB年时间尺度变化振幅与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存在调制作用.TBB年际时间尺度变化具有10年际变化特征,1980年代年际时间尺度变化显著,1990年代明显减弱.该时间尺度变化与Ni(n)o3区海温异常有非常显著的关系,El Ni(n)o期间,南海地区TBB较高,对流相对较弱;La Ni(n)a期间,南海地区TBB较低,对流较强,表明南海地区大气环流对太平洋海温异常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基于Hurst指数的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降水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龙江省78个气象站197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综合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分析、Hurst指数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5—9月)降水量变化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1971—2016年,黑龙江省生长季、5月、6月降水量存在7 a、14 a、7 a左右的主周期,7月、8月、9月降水量存在2 a、3 a、7 a左右的第1主周期及6 a、11 a、21 a左右的第2主周期,各月均存在最近几年降水偏多的趋势;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年际间为波动式振荡变化,7月、8月振荡幅度相对较大。年代际变化总体存在增加—减少—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降水量普遍偏多,2010年以来出现急转升高变化;单站各月Hurst指数均在0.5以上,降水存在比较明显的赫斯特现象;降水主要出现在夏季且以7月最为集中,最近几年降水偏多、7月异常降水集中以及主要流域未来7月降水的持续增加趋势在农业防灾减灾上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华北降水时间序列资料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利用小波变换时域局部性特点,对华北地区降水时间序列资料作了多时间尺度小波分析.在对华北地区降水100年资料的分析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时间尺度分别得到6~7年、21~22年和35~36年的时间周期规律.这些结果为探讨华北地区长期旱涝趋势的可预报性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此外,还对这些特征尺度下的小波分析曲线进行了重构,得到的重构曲线与用原始数据作十年滑动平均所得曲线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近50年来旱涝变化的多时间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河南省近50年来月降水量距平序列的多时间尺度结构,对河南省旱、涝的时频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河南降水降了具有6~9个月的自然周期变化外,还存在准2a、4~8a的中小时间尺度和20a左右的大时间尺度周期变化,且小时间尺度周期变化在所讨论的时间域中呈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5.
子波变换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增臻  石伟 《大气科学》1997,21(1):58-72
子波变换是在80年代初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崭新的数学分析方法。它适宜于分析研究信号的局部性质。子波变换在地震资料分析、图像处理、声音信号分析、分形、抽样、湍流以及大气和海洋科学的诸多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数学方法相比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本文在简要介绍子波变换的定义和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实例给出子波变换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研究。最后,讨论了使用子波变换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展望了它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Marr小波变换和交叉小波变换,对河南省近50年气温、Nin。海区KSTA、南方涛动指数SOI月平均距平序列进行了时频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气温距平(△T)、海面温度距平(△Tss)以及南方涛动指数距平(△Iso)序列中都存在着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分量,并且各周期分量具有不同的强度;河南省气温变化与ENSO振荡过程之间也存在着多尺度联系。  相似文献   

17.
用正交小波分析近百年来中国降水气候变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从小波函数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出发,针对小波基函数的选择等问题,从理论分析、方法比较以及实例计算等几方面对正交小波和非正交小波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用正交小波对中国17个站点近百年的年降水量序列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的结果:在对降水序列进行多尺度分析时,正交小波分解出的各个时间层次上的信号之间是相互正交,没有信息冗余.近百年中国降水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有不同的变化,且各地之间的显著尺度也不同.具有显著的小于3.5年、3.5~7年、7~14年的周期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一维Morlet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新余市降水的多时间尺度进行分析,发现新余市降水除在整个时域中有明显的3—5a的周期变化外,其他尺度周期信号的强弱在时-频域中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局部特征。但无论是较大时间尺度,还是较小时间尺度,新余市年降水、汛期降水均处于偏少期,且近期偏少趋势仍较明显;伏秋季降水则处于偏少末期,有向偏多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子波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的降水和气温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了一些变化周期,并对乌鲁木齐未来的降水和气温变化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小波变换作为新的信号分析工具,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然而如何将小波尺度与频率联系起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求解小波的中心频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弦波的模型,并将模型推广到任意采样间隔与任意小波尺度.由于模型的非凸性,传统的基于梯度的优化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Rossler吸引子的粒子群算法.实验给出了常见小波的频率值,并通过一个通信信号检测的例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