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2023年8月22—25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下文简称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23年度学术研讨会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本次会议由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主办,西藏自治区地震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协办。22日晚上,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吴忠良研究员主持召开了学术研讨会预备会议,汤毅、薛兵、刘瑞丰、朱小毅、白玲、高尚华和张兵参会。会议梳理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具体事项安排,部署了专委会年度工作总结和明年学术研讨会的初步筹备工作。23日上午,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委员会主任吴忠良、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汤毅、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局长鲍挺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科研院校、企业等相关部门的六十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13日至1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与河南省地震学会联合举办,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河南省地震局及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为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协助.中国地质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与中心,部分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市县地震局、企业台站、公司等地震相关部门20多个单位50余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2021年10月16日-19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下文简称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21年度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召开.本次会议由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石嘴山市地震局和北京港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8月11日~14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协办,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监测二处以及挂靠单位地震预测研究所对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大力支持.中国科技大学、云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大学、防灾科技学院等高等院校,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与中心,部分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市县地震局、企业台站、公司等地震相关部门30多个单位60多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首届近海地震学术研讨会在三亚市召开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专业委员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地壳深部探测专业委员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海南省地震局联合发起的"中国近海地震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12月15日-17日在海南省三...  相似文献   

6.
《国际地震动态》2012,(4):48-48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于2011年8月12日至19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换届暨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山西省地震局协助,主管部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和挂靠单位地震预测研究所对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给予了很大关注,对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大力支持.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国地震局各直属研究所,台网中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湖北、广东、海南、宁夏、甘肃等省(市、自治区)地震部门30多个单位60多位专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6月25~27日在福建厦门召开了GPS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研讨会. 到会代表45人, 分别来自中国地震局机关、湖北省地震局、福建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地震预测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一监测中心、第二监测中心、北京市地震局、同济大学、河北地震局、河南地震局、新疆地震局、广西地震局、山东地震局、广东地震局、海南省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等各地震学会会员单位.  相似文献   

8.
《国际地震动态》2012,(4):49-5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于2011年12月26-2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地震电磁扰动专题研讨会.参加本次专题研讨会的有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蔡晋安,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杨树新,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钱家栋、赵家骝、关华平、副研究员席继楼,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员杜学彬、副研究员谭大诚,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卢军,上海市地震局研究员马钦忠,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员吴荣辉、田家勇、王兰炜、副研究员张世中以及该所其他从事电磁扰动观测研究的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9.
引言2013年11月18日-11月20日,“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地壳工程中心、地震台网中心、武汉地震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八院、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航天503所、上海天文台等多个单位的8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开展地震对策研究,并迎接将于198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6年10月7日—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全国大震对策课题协调会,其中包括城市地震对策、工程地震对策、特大地震对策和地震社会学等项课题。参加会议的有天津市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上海市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局、沈阳市地震办公室、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天津市地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震动态》2012,(2):41-43
我国地电场观测始于1966年邢台6.8级地震前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先后建成了由100多个台站组成的数字化地电场观测网,开展了中国大陆地电场背景变化探测及主要活动断裂带、重点监视区等区域性变化的观测与研究。为了更好地发挥地电场观测网的应用效能,探索地电场观测、研究和未来发展思路,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于2011年10月17—18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了地电场观测方法与技术专题研讨会。本次专题研讨会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全国地震电磁学科技术管理组地电管理部(甘肃省地震局)组织,江苏省地震局与江苏省扬州市地震局协办,上级主管部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及挂靠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给予了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地震学会的关怀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17-23日在福建省邵武市召开,大会主题为“地震电磁学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省地震局协办,并得到了挂靠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原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积极协助。  相似文献   

13.
《国际地震动态》2012,(2):35-36
在中国地震学会的长期关怀和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8月15—21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暨2011年学术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本次会议由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联合举办。中国地震局阴朝民副局长、监测预报司宋彦云副司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王海涛局长、第八届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薛兵研究员、副主任高景春研究员、朱元清研究员和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庄灿涛研究员,以及西北片区陕西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主管监测工作的副局长和监测处长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特邀代表共52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地震局和哈萨克斯坦科学与教育部地震科技合作协议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教部地震研究所的地震科技合作协议,《第六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19—21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此次研讨会是自1992年以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成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学会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于2011年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委员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①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成立;②学术交流。来自中国地震局各直属单位和省市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研究中心、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成都防灾研究所等单位,以及国内外强震动观测仪器主要生产和销售单位的近6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杜玮司长、中国地震学会郝记川秘书长到会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学会第5届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岩石力学学会第3届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2月1日至7日在长沙召开。与会人员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单位,其中包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西南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华东地质学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等。专业委员会主任马瑾教授致开幕词。全会共收到87篇论文或摘要,内容覆盖了震源物理、新构造活动、岩石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若新研究员、马瑾研究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耿乃光副研究员的倡议,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会议于1991年6月28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举行.来自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石油工业部、国防科工委和高等院校等系统的十多个单位,30多位从事岩石物理性质实验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国际地震动态》2012,(2):40-40
1会议概况 陈鑫连先生是我国地震科技工作的老一辈科学家之一,是地形变测量学科的奠基人和引领者,几十年来在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科学研究与地震科技管理等防震减灾事业的多个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适逢陈鑫连先生八十华诞。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与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以及中国地震学会地壳形变测量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发展论坛,以学术研讨会形式恭贺陈鑫连先生八十华诞。本次会议于2011年10月14日至10月17日在咸宁召开。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11月15日—18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2022年度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县召开。本次会议由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主办,海南省地震局协办。在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的大背景下,采取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遵循不给疫情防控添麻烦的原则,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科研院校、企业等相关部门60多名专家学者积极报名参加会议。但因疫情原因,会议最终以30多名专家线下参会、若干名专家线上参会的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地震局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教育部签订的有关地震研究合作协议,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教育部地震研究所签订的一系列科技合作协议,第八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24日至25日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此次研讨会是自1992年以来,中方与哈方共同举办的第八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它对于深入探讨天山地震活动规律,推进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地震科学研究发展,加强相互间国际地震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和推动中亚各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受中国地震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委托,承办组织此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以及中亚各国地震科学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