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分析2001年干旱对岚县谷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子是岚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属耐旱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141d,播种面积每年均在4000hm2以上,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2%。由于岚县自然条件差,十年九旱,因此谷子平均产量仅为130kg至180kg左右。2001年岚县谷子在整个生育期主要气候特点是干旱。从播种到成熟的总积温为2824.8℃,日照1113.5h,总降水量为227.0mm,与谷子在生育期所需的气候条件相比,气温偏高,光照充足,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因此2001年岚县的谷子平均产量低,是正常年的3成左右。1苗期出苗到拔节期是谷子的苗期。在拔…  相似文献   

2.
飑线是一种中、小尺度的突发性强风,常出现在冷锋之前。狂风骤起,瞬间风速急剧增大,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剧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和冰雹、大风等灾害天气同时出现,持续时间短促,危害严重。1998-07-12-18~19时富平县美原镇遭受强飑线天气形成的大风、暴雨、冰雹的袭击,造成灾区倒塌房屋160间,受伤2人,摧折树木4880棵,约333.3hm2果园被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333.3hm2,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万元。1 强飑线要素分析1.1 高空环流  1998-07-12-08时500hPa图(…  相似文献   

3.
雨量器与蒸发对比雨量器属于两个相同容器,它们位于观测场中间位置的东西方向,相距约4m的直线上,大部分降水日数中,雨量与蒸发对比雨量的日累计值存在差异,差值大约在±01~±09mm之间。有极少数差值大于±10mm,有人认为,降水量越大,雨量与蒸发对比雨量日累计差值越大,其实不然。  设:R1为实测雨量日累计值,R2为蒸发对比雨量日累计值,以南宁地区马山县气象局部分实测雨量与蒸发对比雨量日累计值列表如下。年月日R1(mm)R2(mm)R1-R2降水最后结束时间199851112831…  相似文献   

4.
利用WPS(宽范围颗粒粒径谱仪)、Anderson Ⅱ型9级撞击采样器测量了2008年夏季典型日南京钟山风景区、鼓楼商业区与江北工业区大气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和质量浓度,分析了城市不同功能区气溶胶粒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功能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均比较高,达到104cm-3,数浓度谱均为单峰型,峰值集中在001~004μm;其中气溶胶粒子数浓度主要集中在001~02μm粒径范围内,其日变化受汽车尾气排放、混合层高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且呈现明显的双峰型;粒径为001~01μm的超细粒子对总数粒子贡献较大,鼓楼为9328%,江北为8166%,钟山为6652%;细粒子(粒径<11μm)与TSP质量浓度的比值钟山为92%,鼓楼3377%, 江北2498%;质量浓度主要为粗粒子(粒径≥11μm)贡献,但是鼓楼与江北的细粒子的贡献也非常大,说明这两个功能区的细粒子的污染值得关注;数浓度和相对湿度(RH)有密切联系,当RH<75%时其峰值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当RH>75%时其峰值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减少,并且相对湿度对细粒子的影响要大于对大粒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豆株高与气象条件和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分析发现,大豆株高与产量和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株高每增加1cm,每亩可增产1.2kg,株高达到80cm,大豆才能丰产.降雨是影响株高的主要因子,气温是影响株高的次要因子.在大豆生长期(6~8月),对降水和气温的要求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1990~1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荐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晚播回荐小麦覆膜,增温保墒效应明显,可提高地温2~4℃,节水30mm以上,促进了作物早发,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比单作回荐麦增产53.0%,小麦返青揭膜覆于相邻作物带,做到一膜两用,集水调水效应显著,协调了不同作物需水的供需平衡,带田总产8212.5~9125.0kg/hm^2,比单作增产45%~166%。  相似文献   

7.
1天气概述1998年冬季(1998年12月~1999年2月)我省的天气气候特点是:大部分时段气温异常偏高,降水显著偏少。全省季平均温度为18℃,较常年偏高28℃,其中鲁北、泰沂山区和半岛内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10℃以下,潍坊最低,为01℃,鲁西...  相似文献   

8.
甘肃东部旱作区小麦产量变幅大,不分生产力变化极不稳定,但潜力很大。冬小麦降水和土壤水分生产力平均为0.92kg/mm和0.85g/mm和0.75kg/mm。土壤贮水量是旱作区小麦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秋季土壤贮水量是翌年小麦产量的基础,有收无收的关键,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小麦产量对春季土壤贮水量的利用率最高,对小麦高产优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陇东黄土高原土壤贮水量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陇东黄土高原旱作区冬、春小麦生长期间土壤贮水量与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拔节至孕穗期是需水关键期,每增加10mm贮水量可使产量平均每亩增产11~12kg。土壤贮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弱,但随生育期后延,尤其在生殖生长阶段,深层土壤贮水量发挥了积极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玉林 《气象》1997,23(2):38-40
利用旬雨量与历史同期产量资料,使用积分回归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自然降雨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证实人工增雨对水稻产量提高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全省早稻亩产量随旬雨量增加平均为0.164kg/mm,晚稻亩产量增加平均为0.11kg/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