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阳泉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特征,重点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与地质构造发衣、冲蚀作用和构造软煤煤层与围岩的组合、上覆盖层厚度和煤层自身结构的关系,阐述了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2.
小型地质构造带的预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生全 《西北地质》1996,17(4):12-15,11
本文以地质观点为主,提出了南桐煤矿5号煤层小型地质构造带预测的方法;提出了小型地质构造带既是各项地质指标在不同地段的同步变化带,又是小断层密集带的结论;而煤与瓦斯突出主要发生在小型地质构造带上。  相似文献   

3.
潘一矿8煤层煤体结构特征及煤与瓦斯突出区域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煤与瓦斯突出一直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问题。安徽煤田地质局勘查研究院开展的《两淮煤田煤层气储层特征研究》、《煤体结构判识技术在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在利用钻孔测井曲线判识煤体结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成功地将此技术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预测矿井未开拓区域内主要煤层的煤体结构分布,进而为煤与瓦斯突出区域性预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瓦斯突出煤层的无线电波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瓦斯突出煤体和非突出煤体的电学性质研究基础上,研究了瓦斯突出煤层的无线电波响应特征,为利用无线电波透视技术探测瓦斯突出煤体和进行瓦斯突出带的非接触式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瓦斯突出地球物理场的电磁波和弹性波响应特征,其响应是构成瓦斯突出地球物理场的介质条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层应力墙瓦斯突出机理认为,瓦斯突出煤层由关键层和伴随层构成。关键层和伴随层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和相互作用体现在物理场的差异上,把关键层(或瓦斯突出煤体)作为地球物理场中的异常体进行研究是可以利用地球物理方法识别的。突出地球物理场响应特征的研究为从地球物理研究瓦斯突出预测理论和方法提供了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瓦斯突出煤体和非突出煤体的电学性质研究基础上 ,研究了瓦斯突出煤层的无线电波响应特征 ,为利用无线电波透视技术探测瓦斯突出煤体和进行瓦斯突出带的非接触式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模拟测井曲线判识构造煤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通过对安微省两淮煤田测井曲线与矿井井下实见现结构破碎煤体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利用测井曲线判别构造煤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为新区地质勘探评价煤和瓦斯突出条件与危险性,为矿井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8.
王刚  武猛猛  程卫民  陈金华  杜文州 《岩土力学》2015,36(10):2974-2982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机制尚不明确的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煤与瓦斯突出强度的影响因素做进一步分析。通过三维突出模型的构建和不规则突出孔洞体积的求解,得出了突出煤体释放的弹性势能,结合突出过程中瓦斯内能和突出后能量的分析,得到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能量条件模型与突出强度预测模型。在统计10次瓦斯突出事故的基础上,运用能量条件模型与强度预测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突出前、后能量基本相等,突出强度预测值与统计值相差无几的结论,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为从能量角度进行煤与瓦斯突出的研究提供了量化手段。利用该能量条件模型进行了中梁山煤矿和化处煤矿突出实例的突出强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煤层的地应力和瓦斯含量是突出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坚固性系数和进尺对突出强度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突出强度对瓦斯含量变化的敏感度大于对地应力变化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9.
瓦斯突出煤体的介电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瓦斯突出煤体和非突出煤体的介电性质,对于探讨电磁波在瓦斯突出煤层中的传播规律和利用电磁方法探测瓦斯突出煤体的分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并结合现场考察,论述了电磁辐射强度与预测指标(钻屑量、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之间的关系,指出电磁辐射法是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一咱有效的先进手段。  相似文献   

11.
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的瓦斯压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的瓦斯压力效应,利用自行研制的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模拟试验系统和配比而成的中硬度的大型煤样,在煤样的含水率、配比方案、煤样成型压力等参数均恒定的条件下,恒定3种轴向载荷时,开展了5种不同瓦斯压力梯度的煤与瓦斯突出的相似模拟实验。实验表明,煤与瓦斯相对突出强度存在一个瓦斯压力阈值,超过此阈值时,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大则相对突出强度大大增强,且相对强度与瓦斯压力呈现正指数的关系;瓦斯压力作为突出发生的动力并对突出煤粉有一定的粉碎和搬运作用,可形成腹大口小的倒梨形突出孔洞;轴向应力对中硬度的含瓦斯煤岩体的突出具有正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分析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各种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极强的非线性逼真能力,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强度预测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模型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完成了评价指标的优化,并利用遗传算法对BP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的确定进行了优化。以重庆南桐矿区砚石台矿为例,对煤与瓦斯突出强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采用本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矿井实际突出状况一致,模型可靠,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控制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主导因素,根据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选用突出矿井的15个煤与瓦斯突出实例作为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最后运用3个煤与瓦斯突出实例作为预测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灰色理论—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满足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要求。通过分析和计算安阳矿区煤层的开采深度、地质构造(尤其是断层)与突出危险程度关系密切,在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防治工作中可以作为首选指标来考虑。  相似文献   

14.
以阳泉矿区某矿71404工作面的突出事件为例,利用疏系数自回归预报的动态数据处理方法对该工作面突出的具体时间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处理。实例证明,该方法行之有效,预测精度高,它为研究煤和瓦斯突出并进行有效预测预报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魁  刘泽功  刘健 《岩土力学》2015,36(3):711-718
国内外学者对煤与瓦斯突出过程及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使用的均是型煤试验,很少涉及地质构造对突出的影响,而且数据监测均未深入到煤体内部。基于相似模拟试验思想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新思路,在实验室搭建了综合考虑地应力、瓦斯压力及煤体结构的大型石门揭煤的煤与瓦斯突出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包括试验箱体和反力架、液压加载系统、密封系统、试验监测系统;设计了线充气和面充气系统,用来模拟煤层的瓦斯赋存差异。同时,利用该试验平台进行了石门揭构造软煤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石门揭构造软煤过程中煤岩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以及突出过程中煤层内瓦斯压力和声发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巷道开挖过程中,掘进工作面前方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且越靠近构造软煤应力集中现象越明显;突出发生的瞬间,在突出点附近的位移产生了突变;在突出发生前,声发射信号有一次降低;掘进工作面前方煤岩体应力释放,煤体裂隙增大,为瓦斯的快速放散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透视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瓦斯矿井采面内,当存在地质构造形成的煤层松动破碎带和软分层带,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透视法是利用电磁波在这些破碎带和软分层带的传播过程中,被折射、反射、吸收和屏蔽,使信号减弱或消失,形成的透视阴影区来分析工作面内地质构造,达到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目的。经实际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应力和瓦斯压力作用下深部煤与瓦斯突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巨鹏  杨森林  王亚林  吕家庆 《岩土力学》2014,35(10):2769-2774
基于目前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均为人为控制突出口打开的实际情况,自主研制了可改变轴压、围压和孔隙压,实现突出口自行打开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仪。以典型高瓦斯矿井-阜新孙家湾矿为例,试验模拟了煤层开采深度分别为900、 1 100、1 300 m时,突出煤层临近工作面区域在地应力和瓦斯压力共同作用下诱导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全过程。试验利用轴压、围压模拟地应力作用,孔隙压模拟瓦斯压力作用。经相似理论计算确定了3种开采深度下轴压和围压值、孔隙压逐级增加得到了突出时瓦斯压力,并拟合了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深度、轴压、围压、瓦斯压力与突出距离、突出强度间均呈幂指数增加规律。随深度增加,地应力与瓦斯压力对突出影响增量逐渐减小。瓦斯压力对突出影响作用存在3阶段特征,分别为急剧影响增加阶段、稳定影响增加阶段和缓慢影响增加阶段,确定了瓦斯压力对突出影响变化率最大值,即瓦斯压力变化异常区与稳定区分界点为0.75 MPa,对应开采深度为350 m,与前人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由此可以推断,随深部开采,地应力与瓦斯压力共同作用下煤与瓦斯突出频度将增加,但强度和破坏程度增加率将趋于平缓。所得结论对该矿深部煤与瓦斯突出机制认识和预测防治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趋势面与传统统计两种方法圈定异常进行比较,认为在黄矿厂矿区利用趋势面方法圈定异常有一定的优越性,并用对该区三丘田矿段化探异常进行重新圈定,结果表明三丘田矿段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赵志刚  谭云亮 《岩土力学》2009,30(7):2186-2190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研究通常是通过监测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启动比较敏感的指标来进行,指标监测数据的大小和变化规律是进行预测的基础。首先介绍了一步预测和多步预测的基本原理,然后对2组瓦斯浓度数据序列利用全域法、零阶局域法和一阶局域法进行了对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加权一阶局域法的预测精度相对较高,该方法对混沌性强的数据序列的预测精度高于混沌性弱的数据序列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经成为解决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的重要手段,而突出区域特殊的地球物理特征为这种技术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实验室测试资料表明:突出煤层的地震波速度约为正常煤层的1/3,因此煤层突出区域具备利用地震技术进行检测的物性条件;地震正演模拟结果显示,煤与瓦斯突出部位的煤层地震反射波的传播时间、能量和频率特征,与正常煤层存在明显差异;实际资料表明,煤层突出地段在地震资料上出现地震波至时间加长、振幅减弱、频率降低等特征,这与理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初步分析认为:地震资料的时间、振幅和频率变化等特征,可以作为利用地面地震圈定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