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家柱 《地理科学》1999,19(6):521-524
应用多时相遥感动态分析方法对长江南京以下河段近四十多年来江岸变迁进行调查,并建成江岸变迁图形数据库。对多期航道水深测量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建成航道水深数据库。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河床时空演变规律,结合沿江地质地貌,护岸工程等消息,对长江下游江岸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选择长江南京下关-栖霞山段作为研究河段,根据南京长江大桥、四桥附近的地质钻孔资料,运用Mapinfo软件,绘制南京长江大桥、四桥附近长江古河槽地质剖面示意图.在拟建南京长江四桥附近的6个钻孔采集了年代样品,在-59.33 m深度上河床相圆砾石层中沉积物样品中有机质的14C年代为14 682±110 aBP,据此判断,位于该沉积层下部的上一期沉积旋回应在15 000 aBP之前.结论认为,该研究河段约-65~-90 m的深槽为末次盛冰期时的长江河槽.古河槽相对狭窄陡峭,形成局部深切.槽中充填了一次从粗到细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3.
长江江苏段末次盛冰期古河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长江江苏段作为研究河段,根据南京长江三桥、长江大桥、长江四桥、润扬长江大桥、扬中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7个断面的285个地质勘探钻孔资料及参考文献中的8个钻孔资料,建立了7个长江古河谷地质剖面图。在拟建南京长江四桥附近、扬中长江大桥附近的7个钻孔进行了采样分析,获得了8个14C年代、1个ESR年代数据。通过分析发现,末次盛冰期长江古河槽镇江以上切割到基岩,镇江以下嵌在老河床相沉积层上,河槽在南京下关-栖霞山段形成局部深切;南京段约-63 m以下的河槽为末次盛冰期的古河槽,相对狭窄陡峭,宽深比较小,向下游宽深比逐渐变大,扬中以下形成分叉河道体系;古河槽中自下而上充填了从粗到细的沉积旋回,河床相沉积物向下游逐渐变细。  相似文献   

4.
1570—1971年长江镇扬河段江心沙洲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霄 《地理学报》2020,75(7):1512-1522
受黄河夺淮的影响,从1570年开始淮河下游由向东独流入海逐渐演变为南下入江,成为长江一条支流。这一变化为长江河流地貌的演变增加了新的变量,改变了长江镇扬河段原有的河槽特征和水流结构,洲滩冲淤、岸线进退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使用历史文献考证与古地图判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淮河入江口外沙洲群的形成年代与演变过程进行考证,认为裕民洲、南新洲等沙洲至少在17世纪前已经存在于淮河入江口外,是成化、弘治年间藤料沙等沦没后新淤长的沙洲。淮河入江后上述沙洲不断扩大、与新淤长沙洲一起向北并岸,致使镇扬河段北汊消亡,并由江心洲型河床向弯曲型河床转化。曲流的形成又使位于上游凹岸的瓜洲受到侵蚀,而位于凸岸的镇江不断淤积,长江镇扬河段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南京,简称为"宁",古称"金陵",江苏省省会,"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指的就是南京.南京是中国四人古都之一,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有"六朝占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城市的起源蕴含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之中,其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便是"水".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地区,水系纷繁复杂,境内除了有长江水系外,还有淮河与太湖水系.  相似文献   

6.
南京,简称为"宁",古称"金陵",江苏省省会,"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指的就是南京.南京是中国四人古都之一,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有"六朝占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城市的起源蕴含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之中,其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便是"水".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地区,水系纷繁复杂,境内除了有长江水系外,还有淮河与太湖水系.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河段共有近90个深槽,累计长度占河段总长的45%左右。它们分布在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河槽束狭部位的下方、水下岩埂的下方、狭谷急流奔泄及河道拐折处,槽底基岩岩性相对较软弱的地段。它们是在三峡地区构造抬升、流水强烈深切过程中主要由跌水掏蚀与急流冲蚀所形成的,其深度不受海面高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阻隔性河段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隔性河段能够阻隔上游河势调整向下游的传递,对稳定河势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以长江中下游34个单一河段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总结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归纳出阻隔性河段控制要素包括:单一微弯的河道平面形态、河段中上部无挑流节点;河相系数小于4;河道纵比降大于1.2?;凹岸黏粒含量高于9.5%;床沙中值粒径大于0.158 mm等。从Navier-Stokes方程出发,推导出河湾水流动力轴线弯曲半径的表达式,进而分析了各控制要素对水流动力轴线摆动及阻隔性河段形成的作用。阻隔性河段的判别条件为:不同流量级下水流动力轴线摆动力与河道边界条件约束力的比值始终小于1;阻隔性河段作用机理在于:即便上游河势发生调整,本河段的河道边界始终能约束主流摆动幅度,归顺上游不同河势条件下的主流平面位置,为下游河道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入流条件,从而阻隔上游河势调整向下游传递。  相似文献   

9.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大诗人王安石仅用了两句,就描述了镇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沿江冲积平原;居长江三角洲的顶端,南依丘岗逶迤起伏的宁镇山脉,北临浩荡奔流的长江,扼京杭运河与长江交汇段;处江苏省西南部,东南与常州相接,西面与南京比邻,北依长江与扬州、泰州相望。邻江近海的镇江在水陆交通上都有着十分便利的条件。闻名中外的“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于此;京沪铁路、沪宁高速、312国道穿市而过。而飞架大江南北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更将苏南、苏北紧紧相连,从而成为大江南北的又一主…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东西两岸城镇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城镇主要分布在东岸。目前经济中心依然延续在东岸。据分析,形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是地貌与经济两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那么,长江中下游(主要研究宜昌——南京段)两岸城市发展有何差异,形成原因是什么,以及未来发展格局怎样,就这三大问题进行研究无疑对中下游城市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左右岸城市发展差异1.两岸城市分布、规模及职能。长江中下游宜  相似文献   

11.
谷跃  王捷凯  黄琴诗  宋伟轩 《地理研究》2021,40(9):2459-2475
商铺租金是衡量城市商业活力与地段商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南京中心城区3294处商铺为研究对象,在通过核密度分析、莫兰指数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商铺租金时空格局的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从交通区位、周边配套、消费能力等方面挖掘商铺租金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南京商铺空间分布以新街口为核心,呈现出日益增强的中心极化态势,并与河西、东山和江北共同形成等级鲜明的商业集聚格局;主城区商铺租金的空间分布亦表现出以新街口为热点区、城北和城南为冷点区的核心边缘结构,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与局部空间集聚性,主副城区间租金分异程度逐年加剧;交通区位和消费潜力是影响主城区商铺租金的关键外部因素,而商业业态、商铺形象等内生因素同样会对商铺租金产生影响,在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了南京商铺租金时空分异格局。通过揭示南京商铺租金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及其组合变化,期待推进中国城市商业空间研究,并为地方政府、开发商和商铺投资经营者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江南京段历史洪水位追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何华春  王颖  李书恒 《地理学报》2004,59(6):938-947
沿长江南岸幕府山、燕子矶岸段的石灰岩崖壁上,保留着数道受江水浸淹形成的色深且具有溶蚀孔隙的水平印痕,沿江一线分布。在采石矶岸段的岩壁上也存在着高程大致相当的水位痕迹,反映出是保存在长江南岸岩壁上的区域性洪水位遗迹。经查阅现代水文记录与历史文献,分析对比区域地貌与沉积地层,初步论定:高出长江江面5~6 m,高程分别为8.5 m和9.5 m的第一道和第二道水位遗迹是与现代长江洪水位相当的古洪水位遗迹,目前虽然已脱离长江江面,但现代长江洪水仍可达到此高度,其重现期为10~50年;高程为10.5 m的第三道水位遗迹较南京有文字记载的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位仍高出0.3 m,相当于南京地区100~200年一遇的大洪水水位,由此印证长江南京段防洪堤高度合适;而最高的一道古水位遗迹高程为12.8 m,可能相当于全新世高海面时的洪水位。  相似文献   

13.
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制图技术,通过对长江下游河床及江岸形态、结构、组成物质及其时空变化的分析和识别,建立近五十年来长江河道演变图谱。在此基础上研究长江下游河道演变规律,预测河势发展趋势,评价江岸的稳定性,为长江治理、防洪以及岸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泥沙特性和输移规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对不同河段的泥沙特性和输移规律的对比分析,确认长江河口来沙丰富,在河口潮流不对称和重力环流的作用下,大量泥沙向滞流点辐聚,形成最大浑浊带。最大浑浊带含沙量高,泥沙絮凝沉速快。潮流强劲,引起床沙再悬浮,输沙能力强。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活动区与河口拦门沙位置基本一致。本研究成果对于加深认识河口拦门沙的成因和变化,以及航槽治理具有重大的现实间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长江南京-镇江河段3个现代河漫滩沉积孔上部100 cm的粒度特征,探讨宁镇河段现代河漫滩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GB孔、ZR孔和ZH孔沉积水动力较小,沉积物颗粒较细,均以粉砂为主;ZR孔的砂含量最多、沉积粒径最大、粒径和砂含量由底层向表层增加;ZH孔分选系数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认为:河流比降、河势、分汊河床演变以及滩面植被是影响宁镇河段河漫滩粒度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末次盛冰期长江南京段河槽特征及古流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南京长江大桥、三桥、四桥的地质钻孔资料,绘制南京段长江古河槽地质剖面示意图.对拟建南京长江四桥附近的四个钻孔进行了采样分析,从钻孔沉积物样品的14C年代及阶地形成时间,可以判断,南京段约-60m~-90m的深槽为末次盛冰期时的长江河槽.钻孔揭示,南京段长江古河槽狭窄陡峭,呈V型,在南京长江大桥附近形成局部深切.根据长江三桥、长江大桥附近古深槽断面形态及底部沉积物颗粒级配,选用沙莫夫公式、河海大学公式等,计算了末次盛冰期时河槽底部的泥沙起动流速及断面平均流速.根据流量-流速-过水断面之间的关系式,计算得出末次盛冰期时长江的流量约为12000~16000m3/s.  相似文献   

17.
徐维祥  张凌燕  刘程军  杨蕾  黄明均 《地理科学》2017,37(11):1659-1667
利用区位熵、耦合协调模型、趋势面分析、引力模型等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功能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其空间联系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2004~2014年,各个城市单元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逐渐形成三大连绵较高协调集聚区,长江经济带总体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下游高-中上游低”的空间趋势;空间联系的最大引力线联结格局比较稳定,长三角城市群是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基地和优势集聚区;长江下游地区空间联系的网络密度与网络结构的复杂程度远高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并且逐渐形成由以长三角为核心城市圈,牵引长江中上游城市多极化发展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8.
名胜组景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景观的组合,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城市地标和旅游资源。以南京的金陵四十八景为例,研究名胜组景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金陵古代名胜组景依赖于自然地理环境,密集分布在长江、钟山、秦淮河等山脉和河流附近,同时也受人文地理界线的影响,较集中于南京城墙内;民国至当代的金陵四十八景的空间分布呈现东进南延北拓态势,逐步扩散至人文地理边界以外的外城郭,进而扩散到郊区县市(江北、高淳、溧水)。名胜组景的这种时空变迁特征与城市变迁存在强烈的关联。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景景观可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金陵四十八景的时间演进过程中呈现自然景观数量减少、人文景观数量增多的趋势,景观景名、排序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古今游憩偏好的变化、旅游需求的变化、历史文化景观的积累、宗教变革、土地利用、社会职能的转变、时代文化的差异都对此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的鱼米水镇。根据沙家浜镇广泛分布的河网水系所展现的"乡镇湿地"这一地域特征,探讨了长江下游农耕文化保育,并提出了湿地生态保育恢复策略。沙家浜湿地小镇的规划可追溯历史、提炼文化、挖掘精髓,力求将湿地生态保育与文化保育相互协调统一,并使湿地产业特色得到显著提升。通过现状及案例分析,重点阐述"沙家浜湿地小镇规划"及"产业发展对策",从而实现湿地产业发展与湿地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下游南京-镇江河段河漫滩粒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长江南京-镇江河段3个现代河漫滩沉积孔上部100 cm的粒度特征,探讨宁镇河段现代河漫滩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GB孔、ZR孔和ZH孔沉积水动力较小,沉积物颗粒较细,均以粉砂为主; ZR孔的砂含量最多、沉积粒径最大、粒径和砂含量由底层向表层增加;ZH孔分选系数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认为:河流比降、河势、分汊河床演变以及滩面植被是影响宁镇河段河漫滩粒度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