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感受罗马     
去欧洲,不可不去意大利、不去罗马。去那里感受这座既曾是“欢乐的屠场”又是“文化发祥地”的名城。确实,没有延续七八百年的人兽厮杀,就不会遗下这座举世瞩目的竞技场遗址;没有意大利雕刻艺术家的鬼斧神工,我们面对的世界将苍白而单调。然而,创造出伟大文明的古罗马人,何以对残忍的角斗士表演如痴如醉,这不能不说是个难解之谜…… 一般人对罗马新城没有多大兴趣,倒是对墨索里尼把新城建在罗马旧城一边,多少有点儿想入非非。不知这个法西斯独裁者当时何以要将新城偏居一隅,出于何种考虑?可事实上,他似乎干了件好事,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2.
地名是人们对不同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特殊性与地域性。对地名地域性的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识记、运用地名,还能弘扬地域文化特色,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对整个国家的自然、人文地理因素进行分类,并举例展现我国各地区的地名地域文化。同时,根据这一地名命名原则,对山东省各市、县区的地名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并与广东省进行简单的比较,进一步反映出地名地域性在各地区的共同性与特殊性。此外从政策、品牌、老地名、居民等层面提出了规范地名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文化的解读离不开对其特定的地理区位、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的总体考量与剖析。大连文化是一种海洋文化,体现出开放性;是一种融和文化,体现出包容性;是一种外向文化,体现出先进性。突出“海”的特色、“洋”的特色、“融”的特色,应是大连在发展旅游业,建设国际化旅游名城的过程中,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应有的举措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将位于城市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在Google地图上完整体现,全样本统计、分析城市中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试图揭示世界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尤其是城市文明)发展历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显示:1)被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总数832项,其中417项与人类城市文明发展相关联,多数为城市的历史城区建筑景观;2)从空间上看,反映欧美地区城市文明的世界文化遗产最多,非洲地区最少,这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文明发达程度相关;3)结合时间维度,古代(3500 B.C.―A.D.500)城市中的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耕种农业发达的沿河地区以及宗教类遗址所在地;中世纪(A.D.500―A.D.1500)遗产数量的变化见证了中世纪城市文明由初期的式微走向后期复兴活跃的过程,亚洲等区域宫殿类、古典园林类、坛庙等多种类型遗产的出现说明了文明在欧洲之外地区的生长;16世纪至今遗产的数量最多,遗产类型更为丰富,出现殖民城市遗产、军事要塞类遗产、工业遗产以及线性文化遗产,展示了殖民扩张、工业发展过程,以及以线性的方式体现城市历史的动态发展和功能演变;4)从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文明的关系来看,城市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解决城市问题的智慧,展现了特殊城市深厚的人文艺术底蕴,同时宏观上世界文化遗产基本覆盖了全球人类城市文明的历史进程以及不同区域的人类文明,体现了不同地域的典型特色、文化多样性与发展的延续性。总的来说,在全球化以及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城市中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未来研究亟需利用更广阔、更多元的视角探讨跨地域、跨国界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南部新石器时代人地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考古及古环境资料,分析了河北省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特点、古环境演变规律和人地关系,认为环境对于人类活动及人类文化发展的制约是主要的,环境不仅影响遗址的数量及分布位置,而且影响文化的性质及存续时间。在气候温暖期,河北省南部地区较多受中原文化及山东文化区系的影响,而在气候变冷或变干期,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或受北方文化影响较大。但人类活动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变化,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局部地区的原始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使得先民们不得不频繁迁移,因此在河北省南部,多数遗址文化层较薄且少有叠压现象。太行山区植被的破坏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  相似文献   

6.
距今五千年左右,地球上正孕育着人类最早的文明。古埃及用金字塔表达对太阳的崇拜,古巴比伦人建造了理想中的空中花园,而在古老的中国,那是一个没有文字记载,充满想象的传说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岭南舜文化地理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国昭 《热带地理》2005,25(2):185-188
岭南地区有多处相传是舜涉足过的地方,流传着有关舜的传说,有的地方还有舜的纪念建筑、纪念活动和碑刻,它们构成了岭南的舜文化。这些“舜迹”和相关传说,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即分布在五岭古通道及与古通道相连接的通航河道附近。古老的传说常常给我们传递某些历史信息,这些“舜迹”的线状分布,展示了古交通线的走向,在地理上具有合理性。舜南巡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四五千年前中原与岭南人文交流的史实。弘扬和传播岭南舜文化,在今天有其现实意义,岭南的“舜迹”和传说,还有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12,(1):35-35
花岗石在地表分布很广泛,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利用的天然岩石之一。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古代开发利用花岗石的遗迹,如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印度的寺庙圣窟、古罗马的斗兽场等。中华民族对花岗石的开发利用可以追溯到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在山西省怀仁鹅毛口石器制作场遗址,有遗迹表明当时人们已在河谷谷坡上开采裸露的花岗石(煌斑岩、凝灰岩)来制作石器。  相似文献   

9.
南洞庭湖湿地景观文化的结构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是我国传统的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由三个国际重要湿地组成的湖泊。作为洞庭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蕴藏着独特的景观文化资源,在长江文明、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1999~2005年的调查结果,系统地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景观文化资源的结构特征:①物质文化(稻耕文化、船文化、建筑文化、生产文化、工程文化等);②精神文化(端午节、民俗艺术、湖乡忌禁、饮食文化、抗洪抢险、植物文化等);③制度文化(傩文化、楚文化、历史遗迹、湿地文物等);阐述了湿地文化的起源及地位,重点研究了15种景观文化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南洞庭湖景观文化的本质特征(湿地文化与水文化)具有国际重要湿地背景,典型的湘楚文化特点,突出的湿地特色,独特的世界遗产特点,同时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及完整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考古及古环境资料,分析了河北省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特点、古环境演变规律和人地关系,认为环境对于人类活动及人类文化发展的制约是主要的,环境不仅影响遗址的数量及分布位置,而且影响文化的性质及存续时间。在气候温暖期,河北省南部地区较多受中原文化及山东文化区系的影响,而在气候变冷或变干期,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或受北方文化影响较大。但人类活动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变化,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局部地区的原始植被,特别是森林植被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使得先民们不得不频繁迁移,因此在河北省南部,多数遗址文化层较薄且少有叠压现象。太行山区植被的破坏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we trace the history of tropical architecture beyond its supposed founding moment, that is, its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naming‐as‐such, i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We note that many of the planning principles, spatial configur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of tropical architecture could be traced to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from the eighteenth century onwards, and we explore three pre‐1950s moments of ‘tropical architecture’ in the British empire through building types such as the bungalow, military barrack and labourers' housing in the tropics. Unlike the depoliticized technical discourse of tropical architecture i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this earlier history shows that so‐called tropical architecture was inextricably entangled with medical and racial discourses, biopolitics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lonialism. We argue that tropical architecture should not be understood as an entity with a fixed essence that is overdetermined by a timeless and unchanging external tropical nature. Rather, tropical architecture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a set of shifting discourses that privilege tropical nature, especially climate, in various ways as the prime determinant of built form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stellations of sociocultural and technoscientific conditions. We thus see ‘tropical architecture’ not as a depoliticized entity but as a power‐knowledge configuration inextricably linked to asymmetrical colonial power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2.
徽州古村落的景观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陆林  凌善金  焦华富  王莉 《地理科学》2004,24(6):660-665
富接江南、文风昌盛和秀丽山水是明清时期徽州地理环境的主要内涵,创造了灿烂的徽州文化。古村落是历史上徽州人生产生活的中心之一,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聚族而居、宛如城廓的村落以及村落中众多高大的祠堂、牌坊形成直观可视的文化景观,极大地渲染了古时徽州的宗法观念和宗法制度。文风犹存的书香村落拥有大量的书院、私塾等文化建筑,淡雅明快的居民等建筑大多饰以典雅工丽、寓意深刻的雕刻和楹联,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园林化是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园林化村落拥有的水口园林、书院园林和宅院园林等多种园林烘托了徽州古村落的园林情调。  相似文献   

13.
对宿迁市杨树产业集群的成因分析发现,资源禀赋、比较优势、集聚效应、政府支持和企业家精神是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些成因具有演替的特点,且其自身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些变化对认识集群的发展趋势、对集群进行调控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为解决当前宿迁市杨树集群发展中的低端恶性竞争、集群外部环境恶化等困境,调整产业结构、营造创新的氛围、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逐步建立自主品牌,开拓新的市场、化解农民种树的风险作等措施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古镇旅游发展迅猛.这一现象吸引了大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关于古村镇文化景观变迁方面的研究不多,有必要弥补这一不足.利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遥感影像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历史学、地理学等角度深入探讨了周庄古镇的旅游景点的类型和分布,民居的功能和结构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特征和类型的变迁过程,指出周庄古镇文化景观的变迁受到旅游发展、经济发展、人口变动、政府干预、科技发展5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徐霞客闽游与福建丹霞风景名胜及其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载田 《热带地理》2001,21(1):56-60
福建是我国丹地貌重要分布区,而且极具旅游价值。文中归纳了徐霞客一生5次闽游多与福建丹霞名胜有关的经历;分析了这位伟大旅行家对福建丹霞地貌形态特征、性质的科学描述和记载;从“闽游”的启示中,提出了福建丹霞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重视水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兰州城市建筑文化风格与特色的历史演变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城市建筑风格同中国其它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类似,主要体现了当代国际建筑发展趋势的影响。通过调查和统计发现兰州现状建筑风格与特色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是兰州发展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体现地域建筑文化,创造独特建筑风格和良好城市形象基础和条件。因此,吸纳现代国际建筑风格的精华、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要求政府部门放弃好大喜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行为,规划和管理者在城市规划和控制上更加稳健和富有远见。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ArcGIS和Flex技术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获取了大量的污染源基础信息,结合GIS技术的分析功能建立应用平台,对普查数据在地理空间上进行考查分析可以直观地揭示污染源的时空状况及规律,提高普查数据的实用价值,为环境保护的监管提供决策支持。在分析了环境保护工作的业务需求,研究了GIS软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OA软件架构,以ArcGIS Server和Flex技术为开发环境,面向污染普查数据分析应用领域的WebGIS分析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和功能实现方法,结果表明,GIS技术在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应用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根据已有研究的文献资料,对福建第四纪冰期时没有冰川活动进行论证.首先从早、中、晚更新世的化石研究资料,阐明福建地层古生物资料不支持“冰川说”;然后根据福建从北到南各地大量现存的第三纪以至古生代的喜暖孑遗植物,说明第四纪福建南北都没有冰川活动;再从福建的纬度和海拔2方面,证明福建第四纪不具备形成冰川的温度条件;最后指出所谓的冰臼,实为河水冲刷侵蚀而成的壶穴.  相似文献   

20.
何峰  李雨薇  陈征 《热带地理》2016,36(2):208-215
临武碉楼是湘南地区一类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历史悠久,在临武乡村分布极为广泛,但目前遗存不足10座。这些建筑通常选址于村口下方数十至数百米之处的古道旁或水塘间,被当地人称为“水口”“下守”。临武碉楼外形封闭坚固,四面墙体从上而下布满了排列有序的长方形射击孔,军事防御功能明显。此外,临武人还赋予碉楼宗教神殿、书院私塾、亭台楼阁和风水守护等功能。临武碉楼为研究临武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社会文化、建筑艺术、民俗风情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