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董建国  陈祥达  袁聚云 《岩土力学》2007,28(Z1):263-266
各种工程事故表明:现有的土力学计算模型均未考虑应变局部化问题,故不能解释这些工程事故的发生,因此应变局部化和剪切带形成的研究成为国际土力学界研究热点之一。数值模拟是研究剪切带形成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数值模拟中首先进行剪切带形成条件的研究,接着考虑土质不均匀性的影响,引入弱单元和强单元,进行弱单元与强单元影响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1999年4月20日,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赵锡宏教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系Dr. Lo Kwang Wei合作的科研项目"土的损伤模型及其在土力学的应用"通过由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3.
《岩土力学》2023,(3):F0003-F0003
陈正汉教授新著《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一书,获202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于2023年2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大16开本,共1100页,分为上、下卷(照片附后)。该书内容是作者及其学术团队40年来在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领域创新成果的系统总结和结晶,分为六篇31章。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兴唐、许兵、黄鼎成和许学汉编著的《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理论与方法》一书,即将由地质出版社出版,由新华书店发行。  相似文献   

5.
上海粘性土剪切带倾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李蓓  赵锡宏  董建国 《岩土力学》2002,23(4):423-427
采用可量测局部侧向应变的平面应变仪,对上海地区第(2)层褐黄色粉质粘土和第(6)层暗绿色粉质粘土的原状土样,进行固结不排水平面应变压缩试验,观察土样的局部化变形过程,量测剪切带倾角,研究剪切带倾角随固结压力的变化情况,计算剪切带倾角的传统土力学理论解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根据剪切带内局部剪胀角的近似估算,初步研究剪切带内的变形机理,认为剪切带的形成与孔隙水的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圆度损伤是研究粗粒土力学特性变化的重要指标,为探索剪切过程中粗粒土圆度损伤的演化过程,定性及定量从能量角度对损伤本质进行分析。根据能量耗散原理,分析了剪切系统及单个颗粒剪切过程中能量的耗散与传递。结合弹塑性力学与热力学定律,定义粗粒土圆度损伤因子Dr,建立了基于能量耗散下的圆度损伤模型。采用剪切试验研究不同圆度的花岗岩和卵石颗粒的强度特性,以观测效果较好的花岗岩颗粒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法向应力下的圆度损伤演化过程,运用MATLAB对模型及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圆度不同的颗粒(花岗岩、卵石)随圆度减小,传递到颗粒内部积聚的塑性势能增大,更易在颗粒边界棱角处产生微裂纹使颗粒磨损,从而增大粗颗粒圆度,强度特性减小;剪切试验粗粒土圆度损伤演化过程存在2次损伤拐点,可分为圆度损伤响应、圆度损伤演化、圆度损伤稳定3个阶段;同一类型颗粒法向应力增大,达到损伤临界状态圆度损伤所需能量增大,圆度损伤因子减小。基于能量耗散下建立的圆度损伤模型阐述了剪切过程中的圆度损伤,试验结果能合理地反应圆度损伤演化过程中颗粒力学特性响应。  相似文献   

7.
砂土力学性质的细观模拟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周健  池永 《岩土力学》2003,24(6):901-906
基于颗粒流理论,对砂土的室内双轴试验和砂土剪切带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数值模拟,基本再现了砂土试样应力-应变关系。主要研究了颗粒粒径、颗粒摩擦系数等细观参数变化时试样宏观性质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了室内试验和颗粒流数值模拟试验的砂土剪切带特征。同时对比研究了模型试样颗粒粒径、颗粒刚度和摩擦系数等细观参数的变化,对剪切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颗粒流数值模型试验可以有效模拟砂土剪切带的形成与发展机理。  相似文献   

8.
填埋场衬垫系统中,土与土工膜界面剪切强度较低,易造成失稳破坏。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室内试验对土与土工膜界面的宏观剪切特性进行研究,而对界面剪切特性的细观研究较少。为了从细观角度研究土与土工膜界面的剪切特性,本文采用EsyS-particle程序对土工膜与土界面直剪试验进行了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采用摩擦接触模型模拟砂土;采用黏结模型颗粒模拟土工膜,通过紧密排列土工膜颗粒以模拟土工膜的光滑表面。通过室内拟合试验,选取和校准材料的细观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离散元模型能较好的模拟界面应力-应变关系;剪切带的厚度约为两倍平均土颗粒直径;剪切带中的土颗粒发生较大位移,孔隙比增大,而剪切带之外的土颗粒位移和孔隙比变化较小;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颗粒间接触力逐渐向左端集中,力链方向由垂直逐渐倾斜。  相似文献   

9.
李宏儒  胡再强  冯飞  刘寅 《岩土力学》2012,33(9):2803-2810
基于破损力学理论,将结构性黄土抽象成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结构块和摩擦带组成的二元介质模型。对结构性黄土体来说,局部化剪切带问题也是土体的破损问题,剪切带萌生发展的实质就是结构块向摩擦带转化的动态过程。应用结构性土的双参数破损率二元介质本构模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了平面应变压缩条件下结构性土中局部化剪切带萌生、扩展的过程,研究了不同缺陷方案下局部化剪切带的形态、特性与规律,发现结构性土中局部化剪切带的发展起初是由一段段不连续的微小局部破坏区域在外荷载逐步作用下渐进扩展连接贯通而形成整体剪切带的破坏形式。二元介质本构模型和常规有限元的结合,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局部化剪切带萌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分离科学与技术概论》简评刘满仓陈兴国兰州大学化学系兰州730000《分离科学与技术概论》由胡之德、范必威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阅读《分离科学与技术概论》一书,结合教学实践并和部分研究生讨论,认为该书和同类著作比较,有如下特点:①知识领域广。...  相似文献   

11.
《内生铀矿床及其研究方法》一书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核能地质教研室章邦桐、张祖还、倪琦生编著,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陈祖伊、韩泽宏审校,刘其润任责任编辑。现已由原子能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粘性土局部化剪切带变形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上海典型粘性土的平面应变不排水压缩试验,观察了剪切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再现剪切带的形成过程,对剪切带形成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粗粒土试验与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粗粒土既是一种天然地质体,又能用作建筑材料,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力学性质研究对实际工程实践至关重要.在大量关于粗粒土试验与力学性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分析和总结:将粗粒土试验分为三类,包括室内试验、原位试验和数值试验,分别对每种试验的试验原理、仪器、方法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介绍;根据粗粒土力学性质研究现状,重点对粗粒土的剪胀性、颗粒破碎性和软化性这三种特性从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描述方法上进行了深入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粗粒土力学性质研究方面存在如下不足:现有方法和理论存在一定局限性、宏观特性发生机理假设缺乏客观验证、宏观特性难以用细观力学演绎、多相耦合下的力学性质鲜有研究.最后,从试验、理论和数值仿真试验角度提出关于粗粒土力学性质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重磁电数据处理解释软件RGIS》一书由地质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张明华、乔计花、黄金明、王成锡、韩革命、田黔宁、刘玲、胡麟臻等人编著。该书中,介绍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研发,当前  相似文献   

15.
金矿工作者圆了一个金色的梦──介绍《金矿物鉴定手册》1993年春,在我国黄金开发热潮中,由蔡长金编著、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金矿物鉴定手册》一书问世了。这是我国金矿工作者盼望已久的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际使用价值的工具书。作为一种独立矿种的金矿物鉴定...  相似文献   

16.
刘文白  刘兹胜  周健 《岩土力学》2009,30(Z1):201-205
桩的上拔承载性能的宏观力学现象与桩周土细观结构变化相关,应用细观力学的颗粒流(PFC2D)数值模拟方法对承受上拔荷载作用的桩基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了上拔荷载作用的桩及桩周土的细观力学特征,研究了桩侧摩阻力的分布、桩周土剪切带的形成过程,较好的再现了桩的荷载-位移关系的实验结果,并与宏观物理实物试验的位移实测结果作了对比分析。分析了土体中剪切带形成过程中的颗粒间的细观变化及其形成过程,当上拔荷载达到极限时,上拔桩的剪切带形成原因是密砂的应变软化效应;颗粒流数值模拟的颗粒接触力与实物物理试验桩侧摩阻力是同一的,数值模拟的荷载-位移曲线与实物物理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一致;桩侧摩阻力、桩上拔过程中剪切带的形成过程、桩上拔荷载-位移关系与颗粒流数值模拟的颗粒分布、速度、接触力的细观参数的变化密切相关。桩承受荷载过程中土颗粒细观结构变化的颗粒流仿真,是关于细观力学特征与宏观力学响应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书讯     
由汤经武、杨学敏副教授编著的《微型计算机在地质构造解析中的应用》一书即将由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阐述了中小尺度构造和显微构造解析的微型计算机方法.在结合地质阐明计算和绘图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列举了优势方  相似文献   

18.
袁宇  刘润  付登锋  孙国栋 《岩土力学》2022,43(7):1989-2002
原状土的结构性作为21世纪土力学的核心问题,一直以来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软黏土的结构性损伤这一力学行为会对海洋结构物基础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以海底原状土的结构性特征为研究对象,推导了考虑黏土结构性的SANICLAY模型的数值实现格式。通过子增量步显式算法和有限元的二次开发,实现了结构性多屈服面本构模型在有限元方法中的应用。通过与不同应力路径下的三轴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开发的子程序可准确模拟海洋黏土所具有的结构性。基于不同应力路径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了不同固结和剪切条件下土体塑性势面和屈服面的演化规律,揭示了土体固结可降低结构性损伤程度以及剪切过程中土体产生结构性损伤的机制。将二次开发的子程序应用到具体的边值问题中,开展了可考虑土体结构性影响的海上风电筒型基础静承载力研究,揭示了土体结构性对筒型基础的地基破坏模式、峰值承载力和残余承载力的影响;引入残余衰减比来表征土体结构性破坏后筒型基础的残余承载力,并建立了残余衰减比与结构损伤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颗粒流理论模拟砂土的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健  池永 《岩土工程师》2002,14(3):1-6,40
文中采用颗粒流理论模拟了砂土双轴试验和砂土剪切带的形成与发展机理。通过颗粒流数值模拟试验再现了砂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同时研究了砂土细观参数变化时其宏观力学性质的反应。对比研究了室内试验与颗粒流试验砂土剪切带的形成与发展机理,同时研究了当细观参数如颗粒大小、刚度、摩擦系数变化时,砂土剪切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基于离散元的冻结砂土三轴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伟  姚晓亮  王文丽 《冰川冻土》2019,41(6):1388-1396
采用离散元软件中的平行黏结模型模拟冻土中冰-土颗粒间相互作用。通过调整模型细观参数,模拟了特定围压不同试验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冻结砂土的三轴试验规律。进一步对比分析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细观参数中的刚度系数和黏结强度对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影响较大,设定的黏结强度参数与温度成反比而和应变速率成正比。在宏观上,峰值强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进一步分析离散元中颗粒的运动产生的剪切带倾角表明:剪切带倾角与温度成反比,而应变速率对其的影响较小;根据已有数据结果,剪切带与内摩擦角间的统计关系符合经典土力学中的摩尔-库伦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