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自主研发设计的非开挖随钻检测系统,采集非开挖钻进参数,进行非开挖钻进实时地层岩性识别,为非开挖施工提供安全信息保证。针对非开挖工程工勘资料缺乏,掘进地层岩性难以判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开挖随钻检测系统实时采集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地层识别模型,通过模型去识别未知地层,并将识别结果可视化展示。通过非开挖随钻检测系统在工程现场的实际应用,获得了包括钻速、扭矩、转速、拉力、泵压、泵量等钻进敏感参数作为训练样本,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采集的钻进参数进行训练,构造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对钻进参数进行分类,建立了以典型非开挖地层岩性分类为目标的分类模型,分别确定了杂填土、黏土、粉细砂、砾石和淤泥的地层分类标签。进一步,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结果,利用PCA主成分分析将地层识别特征降维至三维,实现了地层岩性识别结果的三维展示。将预测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以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非开挖实时钻进条件下快速识别钻进地层,识别正确率高达92%。该研究成果通过采集导向随钻参数,识别非开挖掘进段地层岩性,为非开挖扩孔阶段钻具选型、泥浆设计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运用叠层石进行晚前寒武纪地层分层和对比目前已成为晚前寒武纪地层工作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凡河盆地沉积了巨厚的晚前寒武纪地层,碳酸盐岩占了整个地层系统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发育了极好的叠层石礁体,这就为使用叠层石进行地层对比和区城地层对比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1978年以来,河南区调队对本省地层进行了系统地综合研究和区域总结。尤其对中生代以早地层补作了大量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全面提高了研究程度。本文据近年地层调查和综合研究新成果,提出本省系统的地层划分和综合地层地理区划意见,简要介绍了各时代地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济南千佛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早古生代地层在我国北方极具代表性,该文在结合前人的大量研究总结和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千佛山地区的岩石地层、沉积相、层序地层和区内存在的重要地质构造界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同时,结合该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中所处的位置对其地质构造演化和古地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全国地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成果交流会于11月8日-10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国土资源部系统、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中石化、中海油、煤炭和出版系统等数十家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三个地层剖面,对西乡地区的志留纪地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将该地区的志留纪地层划分为龙马溪组和崔家沟组,且首次建立起该地区志留纪的生物地层系统——笔石分带。但龙马溪组底部的笔石带则属奥陶纪。还将西乡地区的志留系与国内外有关的几个地区的志留系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新书介绍     
《中国岩石地层辞典》  由高振家等主编的《中国岩石地层辞典》一书 ,是以全国各省 (市、自治区 )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成果为基础 ,并作了大量的资料补充和研究编纂而成的。该辞典包括一百多年来中外地质学家在我国各类地质调查、科研和教学等工作中所创建的地层单位共 1 50 0 0余条 ,并应用现代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对本辞典内的所有地层单位的名称属性作了系统的对比和厘定。本辞典条目分为选用和不选用两种。对选用的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创名人、创名时间、层型及文献、地层特征 (层位、岩性、化石、上下接触关系等 )、…  相似文献   

8.
前言胶南隆起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江苏省北部。山东省区调队于1976~1982年在该地区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区调”),对变质地层及其构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并对变质地层重新进行了划分,笔者参加了该项区调工作,本文在上述基础上写成.文中除了对新划分的地层系统、建造特征、地层对比及岩相古地理进行简略论述外,对胶南隆起的大地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不当之处,请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9.
周口店地区地处华北板块的腹地,其地层序列发育齐全,在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但受后期变质、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影响,该区整个地层序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强烈变质和变形改造,给相关地质学研究造成很大困难。借助于北京市邻区相应地层的对照分析,尝试恢复周口店地区各时代强烈变质变形的沉积地层序列,分析其沉积环境,并对有关地层单元进行系统清理,在新的国际年代地层框架内重新厘定了周口店地区的地层格架。周口店地区沉积地层序列和古环境重建结果表明:该区一直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沉积古地理位置,其可能与该区后期独特的重大构造和变质变形活动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该次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工作取得的大量数据,结合收集的钻孔资料,对研究区土体工程地质层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依据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地层结构、工程力学性质,对研究区陆域地表以下,海底以下5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分层研究,并对各层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区内软土分布范围、饱和砂土液化进行了综合研究,为滨州海岸带港口及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东沟组由王钰等(1954)命名。由于小东沟组内涵含混,自创建以来,已使许多地层工作者对小东沟组的涵义、时代的理解,特别是使用于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中造成了一定困难。作者从小东沟组岩石组合、生物群特征,以及在地层系统中的位置等方面对小东沟组涵义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小东沟组是独立于小岭组之外的晚侏罗世岩石地层单位。鉴于小东沟组存在的缺欠,作者建议在本溪东营坊、新宾东昌台、桓仁暖河子寻找模式剖面。  相似文献   

12.
地壳的变迁     
地球从形成、演化发展46亿年来.留下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大自然的巨大史册,这就是各时代的地层:地质年代的划分是研究地球演化、了解各处地层所经历的时间和变化的前提:1881年,国际地质学会正式通过了至今通用的地层划分表,以后又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一张系统完整的地质年代表。  相似文献   

13.
吕梁山区的前寒武纪地层研究开展较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王竹泉、孙建初等曾进行过调查,但未做系统划分。1958北京地质学院山西实习大队对吕梁山开展全面的1:20万填图,将该区下前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界河口群、吕梁山群、野鸡山群、岔上群、黑茶山群五个群,初步建立了该区前寒武纪地层格架,后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1:5万填图、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山西省岩石地层》(武铁山等)及本世纪初开展的1:25万填图,逐步建立起较为清晰的地层格架,即新太古界界河口岩群、古元古界吕梁群、滹沱系岚河群、野鸡山群、黑茶山群、中元古界汉高山群。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东西大巴山奥陶纪地层的差异性,划分为两个地层小区:宁强—西乡地层小区(西大巴山小区)和城口—巫溪小区(东大巴山小区)。对区内各剖面进行了划分和对比以后,分别建立起两小区内的综合地层分类系统。宁强—西乡小区分为三统、八组和十二个生物带(动物群),城口—巫溪小区分为三统、九组和十一个生物带(动物群)。将宁强—西乡小区宝塔组顶部的瘤状泥灰岩分出,与原涧草沟组合并,改称临湘组;并在剖面相互对比的基础上,讨论了七个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汝阳南部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与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区之间存在一条北西─南东向展布的逆冲推覆构造。调查区内延伸约35km。本文综述了该逆冲推覆构造的运动系统、滑脱面及原地系统的构造变形特征,并根据逆冲推覆的最晚地层、指向标志等特征,推断其形成于早第三纪末期,是喜马拉雅运动期的构造产物。  相似文献   

16.
根据湖南地层发育情况,依国际地层划分标准和中国地层指南要求,将湖南省境内原震旦纪早世划归新元古代南华纪,地层系统可分为3个相区.综合已有同位素测年数据,初步建立起南华纪年代构造格架,确立南华纪底界年龄为800Ma左右,顶界年龄为700Ma左右.  相似文献   

17.
江苏宁芜和溧水地区属于下扬子地层分区,早中侏罗世普遍发育陆相河湖相沉积,选取了下侏罗统钟山组、中侏罗统北象山组野外露头剖面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研究表明:钟山组为典型陆相曲流河相地层,北象山组主要为一套湖相地层,均代表了早中侏罗世坳陷盆地沉积,在坳陷盆地升降运动的主要驱动下,象山群(包括有钟山组和北象山组)中共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11个四级层序及若干体系域。通过下中侏罗统层序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内多重地层划分方案,并对下中侏罗统沉积相演变过程有了新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8.
储层砂岩波阻抗及拉梅常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层条件下应用岩石物理参数测试系统(MTS)测试了岩石纵横波速度,结合已研究成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总结了波阻抗和拉梅常数与不同地层条件的关系,得到地表条件下岩样(饱气)的波阻抗随岩石孔隙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个岩样(饱水)的波阻抗随着模拟地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各自相对应的模拟地层深度条件下,饱水岩样的纵波阻抗和拉梅常数值均明显大于饱气岩样的数值,但横波阻抗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9.
甘蒙地区北山盆地群发育大量煤系地层,但由于构造演化期次复杂,地震、钻井及相关的古生物资料缺乏,导致煤系地层的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资源潜力尚未明确。为了明确北山盆地群含煤系地层的时代归属,进一步确定资源潜力,为研究区的能源资源勘探提供基础资料,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古生物年代学为抓手,以北山盆地群黑鹰山盆地、公婆泉盆地及中口子盆地煤系地层中丰富的孢粉、古生物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煤系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煤岩工业特性、地震资料等证据对北山盆地群煤系地层时代归属进行了整体研究,重新厘定了北山盆地群煤系地层的时代归属。认为北山盆地群中各个盆地均发育了一套含煤层系,但这套含煤层系的时代归属并不相同,有的属侏罗纪、有的属白垩纪。仅北山盆地群最南部的中口子盆地南部区域以及盆地群最北部的黑鹰山盆地东部的含煤岩系为侏罗系,其他次级盆地的含煤岩系均属于白垩系。盆地群南部中口子盆地含煤岩系的归属问题呈现出和构造相一致的"南北差异",南缘出露煤系地层时代为中侏罗世,北部煤系地层时代为白垩纪。含煤层系归属问题的厘定为进一步确定盆地区的资源潜力提供了依据,可为北山盆地群含煤层系的原型盆地恢复及构造演化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1:25万内乡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被评审为优秀级项目主要成果对测区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系统划分对比,将原"太华群"解体为太华岩群和新太古代变形变质侵入体,为华北板块太古宙的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侵入岩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构造岩浆岩带划分,提高了测区侵入岩研究程度;对不同构造单元和不同变质地层单位的区域变质岩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研究,恢复了原岩建造,提高了区内变质岩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