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未来饮用天然矿泉水将问鼎我国饮料市场柴东浩(山西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中国人很早就有饮用天然泉水(含矿泉水)的习惯,但真正把它做为高档天然保健饮品而加以大规模开发饮用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1987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了国家标准GB8537-87,...  相似文献   

2.
韩继伟 《地下水》2014,(5):34-38
汤古乡黄牛厂泉因其独特的医药功能而著称。分析讨论温泉的天然特征,通过对泉点所处位置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及对泉水水样进行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检验。结果表明,该泉属于流量相对稳定的接触带泉;泉水中Li、Sr等多项指标符合界限指标要求,但锰及硼酸盐超过饮用矿泉水限量标准;泉水有一定的理疗功效,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3.
傲子峪矿泉水产于清东陵东侧采金坑道之中。1994年11月经河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鉴定,属低钠、锶-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该泉水量丰富,动态稳定,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傲子峪矿泉水产于清东陵东侧采金坑道之中。1994年11月经河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鉴定,属低钠、锶-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该泉水量丰富,动态稳定,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洪山泉流量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效平  宋儒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3):31-32,41
以39年洪水泉流量观测资料为基础,对泉水稳定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洪水泉39年的泉水流量动态曲线出现了4个高峰、4个低谷,峰谷交替时间间隔周期为8年左右。大气降水是洪水泉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对泉水补给存在着8年的滞后期,是控制着泉水的流量的主要因素,随着多年降雨量的减少泉水流量呈下降趋势,采煤及地下水超采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经排条件,影响了洪水泉水量水质,也是洪水泉流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今后应加强洪水泉的保护,进行合理开发以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太谷凤凰山矿泉水位于在建的太谷酎泉寺避暑山在,是锶-重碳酸-钙钠型低矿化度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泉水环境优越,开发利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7.
泉水是洪家渡盆地居民的重要饮用水源,近些年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泉水水质呈恶化趋势。为查明泉水中污染物来源及其地球化学过程,采集15组具有代表性的水样分析水化学、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碳同位素(δ13CDIC)特征。结果显示泉水组分以Ca2+、Mg2+和HCO-3为主,富集SO2-4,硫酸、硝酸与碳酸共同参与了研究区碳酸盐岩风化。泉水Na+、Cl-、K+和NO-3主要来源于肥料(如化肥、粪肥)和污水,SO2-4主要来源于煤层中硫化物氧化、雨水和污水。S01和S09泉因NO-3超标已不可直接饮用。泉水δ13CDIC值主要受碳酸盐岩溶解和土壤CO2的控制,但硫酸、硝酸参与碳酸盐岩风化使泉水δ13CDIC值偏正,且SO2-4、NO-3浓度上升;而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及人为输入污染物中有机质的降解导致泉水δ13CDIC值偏负。诸多因素导致泉水δ13CDIC值在-17.72‰~-8.74‰之间,平均值为-11.58‰。研究证实δ13CDIC与水化学相结合是探讨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示踪岩溶区地下水污染物来源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济南泉域地下水环境演化与保护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济南泉水为国内外水文地质界和社会所关注,保持泉水长期连续喷涌和泉域水环境良性循环是焦点之一。本文根据实际调查成果,分析了泉域岩溶地下水环境的演化特征,认为自然和人为双重作用导致了泉域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和水化学条件的改变,引发了泉水断流、地下水降落漏斗、地表水体污染和地下水质量下降等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优化泉域内外地下水开采布局、人工调蓄补源、控制城区向直接补给区扩展等是保持泉水喷涌和保护水环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较低,多以规模小、生产条件较简陋,间断性生产瓶装矿泉水为主。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认识不够;自发集资勘查开发的多,协调和计划指导的少;厂家亏损的多,盈利的少。河北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加强领导和监督管理,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定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0.
对河北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量、水质类型、产地分布进行全面介绍的基础上,提出当前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发中的问题。叙述了不同类型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医学保健价值,并指出我省还有含碘、溴、锂、硒与锶、偏硅酸的多元素复合类型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殊医学价值,提出改进饮用天然矿泉水生产工艺的途径,为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开发利用预示了乐观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杨顺泉  李佐海 《湖南地质》1998,17(3):169-173,177
连云山矿泉水是一处优质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其形成受深大断裂控制,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资源潜力。长-柏大断裂带为一个矿泉水出露带,矿泉水资源远景巨大。  相似文献   

12.
黄镜友 《湖南地质》1992,11(2):134-139
湘乡市东山天然饮用矿泉水,是我省首次发现的大型含锌矿泉。它发育在北东向东台山含水断层带上,该断层长60km以上,倾向北西,斜贯湘乡境内,向西南通过歇马花岗岩体。在泉区,沿断层带发育一条硅化破碎带,最厚处达150m。断层上盘为白垩—第三系红层,下盘为板溪群,均为不透水层,对矿泉起遮挡保护作用。本矿泉水量丰富,每昼夜可取水2000t。泉水中锌和偏硅酸含量,已达到国家天然饮用矿泉水标准,另含10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属少见的优质矿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了靖宇县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类型、分布规律,矿泉水与构造、火山活动、地层岩石的关系和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发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东起 《地下水》2003,25(2):71-71,8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生活饮用水的习惯及我国目前的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对象,对今后我国在生活饮用水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及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对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常规饮用水净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我国饮用水水源的污染现状,指出我国一直沿用至今的常规饮用水处理技术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对人们健康造成的潜在影响。结合优质饮用水的概念,提出饮用水水质指标体系的发展方向。根据世界各国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认为吸附、氧化和膜技术及其结合是当前较有前途的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16.
郝奇琛  石建  苏晨  姜山  邵景力  万淼 《水文》2013,33(5):39-45
为有效解决鲁西南高氟区生活饮用水供水安全问题,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水质分析、岩土样分析、综合评价研究,查明高氟水的分布规律、圈定生活饮用水找水靶区。结合供水水源空间分布特征、供水现状及供水方式,因地制宜,提出了3种供水模式:以浅层孔隙水或岩溶裂隙水为水源的集中供水模式;以深层孔隙水为饮用水源集中供水并且以浅层孔隙水为生活用水水源的分散供水模式,以及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的集中供水模式。供水模式的划分可为鲁西南高氟改水工作及供水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7.
谈成龙 《铀矿地质》2005,21(5):316-320,315
劣质饮用水是导致人群体质下降、营养代谢疾病早期化的主要原因。水中析出的氡被人体长期摄入,会对胃、肺等组织产生辐射影响。发达国家饮用水的水质检测项目多达350项,其中,衡量饮用水氡水平的是最大污染水平。我国目前饮用水水质检测项目仅为35项。城市自来水、瓶(桶)装蒸馏水、矿泉水、纯净水等,农村深井水、地表天然水的氡检测及市场调查前景广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248个监测站点,36项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依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泰安市农村人畜饮水水质进行了评价。摸清了泰安市农村人畜饮水水质构成、超标参数、分布规律和污染原因,分析出泰安市农村地下水化学异常区、高氟区,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uitability of spring water for drinking and irrigation purposes in a part of eastern Himalaya, south Sikkim. There are many anthropogenic and geogenic factors contributing as a source of major cations and anions in the spring water. The spring water chemistry show a variation in EC, pH, TDS, Temperature, Na+, K+, Mg2+, Ca2+, Fe2+, Pb, Mn, Cu, HCO3-, Cl-, PO43-, NO3-, F- and SO42-. Mainly two types of water quality indexing has been used, one for suitability of spring water for drinking purposes and the other for irrigation purposes. For drinking purposes, Piper diagram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water type, water quality index (WQI) fo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saturation index for mineral dissolution in water. % Na, RSC (Residual Sodium Carbon) and SAR (sodium absorption ratio) have been used for irrigation suitability. Piper diagram shows that CaHCO3 type of water was dominant in the study area. The WQI depicted excellent category and SAR, percent sodium and RSC (Residual Sodium Carbon) depict excellent, good and permissible category for irrigation purposes.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 responsible for the variability in the parameters analysed of spring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