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花山花岗岩体与姑婆山花岗岩体是广西桂东地区相邻的2个花岗岩体,与该地区多金属成矿的关系密切,探明它们的成因关系对扩大桂东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前景具有实际意义。由于花岗岩体断裂构造的形成与花岗岩体成岩地质作用关系密切,因而通过其空间分布特征来分析比较相邻岩体的断裂构造特征有助于对岩体成因关联性的探讨。以ETM+遥感图像为信息源,在对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体遥感图像开展了SN,EW,NE和NW这4个方向的线性构造信息提取基础上,对2个岩体的遥感线性构造进行了对比统计分析、对比玫瑰花图分析、对比等密度图分析以及对比趋势面模拟岩体断裂构造应力场分布分析,最后通过综合分析获得2岩体在成因上所具有的关联性及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地区位于内蒙古二连浩特—东乌旗成矿带与大兴安岭成矿带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及成矿条件复杂。以该区域遥感信息为基础,并结合地质、物探、化探综合信息的研究表明,除NE—NEE向构造外,该区还存在大量的NW向构造,特别是在东乌旗—翁图一线存在1条重要的NW向构造带。沿该NW向构造带见有断续分布的遥感线性构造特征,它是该地区重要的磁场、重力场和地球化学场梯度变化界线,对中生代火山沉积建造的形成和区域成矿具有重要意义;构造带以东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主要以寻找铅锌银、钨和铁矿等矿种为主;构造带以西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明显减弱,找矿主要以铜、钼和铬铁矿为主。在找矿工作中,应高度重视NE与NW向构造交汇部位及与NW向构造密切相关的地球化学异常。  相似文献   

3.
岩浆从深部岩浆房沿构造带向上侵位时,随着温度的降低,一方面可在该构造带内形成与其形态和产状相适应的岩体;另一方面,岩浆也可以沿一些裂隙向构造带旁侧的低压、低洼空间流动,并在那里形成岩体。本文将前者称为主侵体,将后者则根据与前者的关系分别称为溢流体和溢离体。溢流体是指直接从主侵体流出且其问还保持紧密联系的部分,溢离体则指与主侵体相距较远且彼此已经中断联系的那些孤立岩体。本文分别对上述各类岩体的成矿和赋矿特征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并且指出只有主侵体才具有最好的成矿和赋矿条件.因而是找矿的重点和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遥感、重力资料在相山盆地铀控矿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结合地面重力资料综合分析是进行立体地质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带、线、环、块等四类遥感影像信息与地面重力梯度带、重力异常及基底起伏等信息的对比分析,厘定了相山矿田基底构造格架,对矿四构造演化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作了深层次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调整构造学术思想先导下,运用遥感-航磁复合分析技术实证东西向古亚洲构造系中南北向横向构造普遍存在的设想,以阴山中-西段为研究区,发现了多条横向构造带,它们在既有的区域构造格局分析与地质图件上少有反映或没有反映。新发现的典型横向构造分析表明,控制花岗岩等岩浆活动的横向构造带是“诊断性”控矿构造,在走向构造控制矿带展布的情况下,其控制矿床的就位,具有矿产勘查意义。  相似文献   

6.
遥感、重力资料在相山盆地铀控矿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结合地面重力资料综合分析是进行立体地质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带、线、环、块等四类遥感影像信息与地面重力梯度带、重力异常及基底起伏等信息的对比分析,厘定了相山矿田基底构造格架,对矿四构造演化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作了深层次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以下简称"高分遥感")数据信息丰富,能较好地用于识别微观岩性、构造等控矿信息。为了开展高分遥感数据在海拔高、基岩裸露的西藏荣勒地区的控矿信息提取研究,首先利用WorldView-2高分遥感数据确定最佳波段组合,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地层、岩性、岩体、构造、接触带等与铜多金属成矿密切相关的控矿信息进行解译;然后,利用ASTER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与矿化相关的铁染、铝羟基和镁羟基等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最后,综合区域铜矿成矿规律,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构建了岩浆热液型铜矿控矿信息遥感找矿模式,圈定出5个找矿靶区并通过野外查证发现了较好的矿化线索,为推进当地找矿进程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高分遥感数据可以满足我国西部高海拔环境恶劣地区的矿产资源勘查和资源评价需求,彰显了高分遥感快速、高效、可靠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8.
下庄铀矿田控矿因素光-能谱融合图像解译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能谱融合图像处理、解译与部分野外验证,对下庄铀矿田发育的钾化蚀变带和低钍补体进行了识别与提取,指出铀成矿与钾化蚀变断裂带及低钍补体具有密切的成因与空间联系。另外,以能谱图像上发现的环状影像为线索,通过对岩体主体固结成岩后穹状构造隆升事件的研究,认为本区曾存在地幔柱,地幔柱作用引发了多种地质事件(或作用),这是形成铀矿田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根据遥感图像解译,结合地面地质、物化探资料分析,对铜官山地区成矿控制因素重新进行了认识,认为铜官山地区铜金矿主要受隐伏岩体控制,特别是受岩浆分异晚期浅成侵入小岩体控制。同时北东、北西向深切断裂对分异岩浆上侵也起到了控制作用。据此提出了北东、北西断裂切割的菱块状构造边角部位、环形构造内部及宝山-笔山北西向断裂延伸部位可作为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10.
尕尔穷铜金矿的发现是近年来在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取得的重要找矿突破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体类型主要有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和构造破碎带型2种。前人在该区的研究已经注意到矽卡岩与花岗斑岩的成生联系,斑岩型矿产的成矿潜力较大。该文利用多光谱遥感图像,以寻找区内斑岩型矿床为目标,开展了线性构造、环形构造、铁帽类色要素和围岩分带的遥感解译,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遥感羟基异常和铁染异常。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主要发育NW-NNW向、NE-NNE向和近SN向3组线性构造;环形构造按组合样式可划分为5个环形构造系;铁帽类色要素与遥感异常较吻合;区内围岩分带较复杂,但多属斑岩铜矿成矿的有利围岩。综合分析认为,5个环形构造系为进一步找矿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1.
根据遥感图像解译,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及物、化探资料分析和野外验证,发现夹皮沟地区存在如下构造格局:北部为大面积古生代及中生代花岗岩出露区,南部存在一个太古宙变质岩穹窿(会全栈穹窿),而南部与北部地区之间为一北西向板庙子-兴安屯弧形韧性剪切带(与夹皮为地区金矿带分布一致).根据区内断层、褶皱的性质与分布以及糜棱岩片理产状和糜棱岩的分布特征分析,笔者认为板庙子-兴安屯北西向弧形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及演化与会全栈穹窿有密切关系。据金矿的分布及储量资料,结合断裂的分布、断裂的交切关系等的分析,笔者认为北西向弧形韧性剪切带为该区金矿成矿的导矿构造,由其派生的北东、北北东向脆性构造为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2.
M数据在西藏活动构造解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遥感技术,利用TM数据,通过建立各类活动构造的解译标志,及进行野外重点地区验证,快速、准确地对西藏地区活动构造进行解译。该方法克服了传统调查方法周期长、费用高,许多地方不能实地调查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根据矿床遥感地质理论,解译分析老厂矿床线、环构造及蚀变信息,并结合地质、物化探信息,拟建老厂矿床线-环结构模 式。在区域性北西向线性构造带遥感地质背景下,南北轴向南老环和东西轴向透镜体系列叠加形成老厂环-环横叠式结构,二者分 别反映华力西期火山洼地和燕山-喜山期隐伏中酸性岩体,其叠加地段是有利成矿部位。影像上受北北西向线性构造控制的色调异 常斑块显示了近矿围岩蚀变的范围,并据此模式进行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4.
多源遥感数据综合解译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假彩色合成、融合及纹理分析等增强处理方法提取研究区构造信息,进而对研究区进行综合解译;通过分析水系、色调、纹理、地貌及岩性等特征,判断出杭锦旗地区存在一小一大、内外相套的2个环形构造,发育的北西向、北东向2组共轭断层和一组北北西向断层,与环形构造相互构架,构成研究区特殊的构造体系。经分析预测,这些构造是受周边南北向构造应力共同挤压而形成。  相似文献   

15.
板块构造成矿理论认为西昆仑叶尔羌河中下游地区属于Au、Cu及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但因其野外地质条件恶劣,交通状况差,地质勘探极其困难而影响了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此我们利用航天遥感技术的优势进行了找矿有利地段预测研究。在研究中首先对区域地质遥感影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根据板块构造成矿理论对矿化作用进行了空间划分和成矿条件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成矿相关影像特征信息的提取,圈定出Au、Cu及多金属矿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6.
板块构造成矿理论认为西昆仑叶尔羌河中下游地区属于Au、Cu及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但因其野外地质条件恶劣,交通状况差,地质勘探极其困难而影响了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此我们利用航天遥感技术的优势进行了找矿有利地段预测研究。在研究中首先对区域地质遥感影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根据板块构造成矿理论对矿化作用进行了空间划分和成矿条件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成矿相关影像特征信息的提取,圈定出Au、Cu及多金属矿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7.
大型斑岩铜矿的遥感信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影像解译的不同规模级别的线性构造、不同类型的环形构造和线-环组合类型以及色彩异常影像是寻找斑岩铜矿,特别是大型斑岩铜矿床最有用的遥感标志。1.砂岩铜矿的规模直接与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线性构造相联系区域性斑岩铜矿带直接受大型区域线性构造带和它们的汇聚格局控制,这种区域线性构造带多为区域压性壳断裂或超壳断裂,在遥感图像上常显示为浅色带,其长度超过100km,被称为主干边缘线性构造带(处于隆起单元向坳陷单元过渡部位,靠近隆起单元一侧).此外,一系列次级线性构造往往与主干边缘线性构造成一定角度相交,共同形成一种贯通性构造,在遥感图像上也常显示为浅色线;并直接控制斑岩铜矿田的分布和矿床的定位,被称为横向线性构造,长度一般1km-100km,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略),均显示张性特征。事实上,与斑岩铜矿有关的蚀变矿化直接受控于更低级别的线性构造(断裂和裂隙),它们常构成统一的环状和放射状断裂、裂隙系统。2.不同组合的多层环形影像是斑岩铜矿的不同呈矿环块构造的映像几乎所有的斑岩铜矿都与环块构造有关,特别是Ⅲ或Ⅳ级环块(直径50km-500km,包括环隆、环陷及褶皱-断裂环块等).它们控制了斑岩铜矿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遥感区域地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重阐述将塔里木盆地(地块)划分出“内、中、外三环体(带)”的构造新格局;提出该区存在着巨大的“环式弧形构造系统”及其相应的“环式弧形成矿带”与“环式弧形地质环境带”的新论点与新概念,揭示该区矿产资源的成矿、控矿规律,建立行之有效“多位一体”的遥感地质找矿模式;发现环绕塔里木盆地油气、钾盐、煤、铀、金属、建材及宝玉石等5个环状成矿带和罗布泊特大型钾盐矿产基地;以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区内4大富水区,并提出塔里木地壳具“稳定之中不稳定,不稳定中有稳定”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将连山关地区航空放射性伽玛能谱数据经过通用计算机进行插值、数据压缩和灰阶转换后, 输入到数字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增强、分解、叠合、复合、分类、提取等处理,并与地质、遥感等 数据拟合,形成各类专题图像。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地质分析研究,新发现一些地质构造及矿化 现象,并提出一些新看法,不仅对认识连山关地区铀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和进一步找矿有重要意 义,而且会促进伽玛能谱数据的二次开发和多源地学信息数字图像综合处理技术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