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苎翁泉,又呼陆家井。唐隐士陆羽号‘桑苎翁’,著有《茶经》传世。陆家井为苎翁泉。余杭县志也有类似记载。”(《集刊》1986年第一期总第三期)于是把陆羽著《茶经》的地点进一步定格在余杭双溪。接着,又有张堂垣先生的《陆羽泉记》,称:“弟子沈君偶见《双溪十景诗》,其中记有苎翁泉,知余正苦于寻觅,乃撕下此页,辗转送来。”又说:“根据县志记载,几经查访,果在双溪附近找到苎翁泉。又据《双溪十景诗》、《苎泉怀古》诗和《余杭县志》所记,陆鸿渐隐居苕溪,当更确切。”(《集刊》1989年第一期总第六期)所谓的《双溪十景诗》被称为“古书”,…  相似文献   

2.
历史时期塔里木河流域水系变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极为丰富的地理与历史文献,诸如《山海经》、《史记》、《汉书》、《水经注》)、《大唐西域记》、《西域水道记》、《新疆图志》等,都有对塔里木的地理环境,山川道里,城廓兴废,人文习俗的详细记载;近代学者对塔里木盆地的历史考古,地理考察,沙漠探险和地形测绘,著述颇多,特别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卫星照片,更可使我们“神”瞰盆地全貌。这些都为我们研究塔里木盆地水文网的变化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邹逸麟 《地理研究》1993,12(2):103-105
舆地之学,在我国渊源流长。《山海经》、《禹贡》是我国早期地理学的代表作。秦汉以后随着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视野的扩展,不断有新的地理著作出现。魏晋六朝时期编撰地记、图经成为一代风气。六世纪郦道元注《水经》引用了数百种资料,其中大部分为地理文献,可谓"集六朝地志之大成”(清陈运溶《郦州记序》,载《麓山精舍丛书》)。《隋书经籍志》载当时所存地理著作140部1400卷。《宋史艺文志》载地理类总志、方志达400种部。明清以还至近代,新出现的地理著作更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4.
正重庆市立足于地名记史留影,强化便民惠民,多载体打造"地名文化名片",深化普查成果转化应用服务民生。编制地名图书"记史"。一是完成《国家标准地名词典·重庆卷》(第一部分)3700余条、71万余字词条、释文编撰,启动《国家标准地名词典·重庆卷》(第二至八部分)、《国家标准地名志·重庆卷》编撰。二是抓紧开展编写《重庆市标准地名志》《重庆市标准地名录》,编制《重庆市区划地名图册》,采用数字化工艺,编绘序图组、区县地  相似文献   

5.
褚绍唐先生是我国地理教育界一位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1985年我有幸成为先生的关门弟子之一,师从先生整整三年。先生知识渊博、学富五车。他的研究领域广泛,编写了《新中国地理》、《地理教学法》、《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旅行路线考察图集》、《徐霞客游记选  相似文献   

6.
施惠,浙江杭州人,元末明初南曲著名戏剧家之一,其创作的南戏《拜月亭记》被誉为“四大南戏之首”。由于其作品的广为流传,其故里杭州也被誉为“戏曲之乡”。《拜月亭记》主要描写了穷秀才蒋世隆与尚书之女王瑞兰的爱情故事,歌颂了他们之间的坚贞爱情,  相似文献   

7.
《宋史》:"泸溪。下城一:会溪。熙宁八年十二月置。砦三:池蓬,镇溪,黔安。"《元丰九城志》记泸溪:"有武山,武溪,城一,熙宁八年置。会溪。寨三。嘉佑三年置池蓬,熙宁三年置镇溪,八年置黔安。"文中泸溪,即今泸溪县。这表明其时镇溪,属泸溪县。砦,古文通寨,指防御用的栅栏、营垒。因古代在驻地砍伐树木,树枝,排列如鹿角,御兵防敌,故名砦,后引申为寨。共和国《吉首市志》、《泸溪县志》皆记宋熙三年(1070)置镇溪寨,并视为建政之始。  相似文献   

8.
鄯善:位于吐鲁番盆地之东,属吐鲁番专区,清代设县之前,地名辟展。辟展在汉代属于东师前国的东境,北魏以后属高昌国。据《魏书》、《北史》记,高昌国有八城(隋代增至十八城),高昌城(今高昌古城即其址)东百六十里有白棘城,《魏书·唐和传》作白力城即清之辟展城。北宋人王延德奉命出使高昌,留有行程录,收在《宋史·外国传》高昌条下。王延德记:“[经]鬼谷口避风驿,又西行八日至一地、名宝庄”,鬼谷口避风驿是  相似文献   

9.
“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雾,朱帘风飞而霞卷,彤扉开而彩盈……”这篇精彩的文章是600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写的《阅江楼记》。许多后世之人按文索骥,却始终不见楼之踪影。后经考证,这篇《阅江楼记》中有关“阅江楼”的描写只是一种想象。1360年,朱元璋率兵8万,在卢龙山上设伏,打垮了率40万兵马来攻应天府的劲敌陈友谅,一举奠定了在应天建都(改名南京)立国,一统天下的基础。为纪念这一重大胜利,洪武六年,他下令将卢龙山改赐名狮子山,下诏在山顶建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又令诸大臣各写一篇同名文章。其中以大学士宋濂所写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自古就有华夏、神州、赤县、九州等名称。“九州”之称来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是大禹把中华大地划分成冀州、青州、豫州、扬州、徐州、梁州、雍州、充州等九州。然而,一些古文献所记九州的名称并不一致。上述九州典出《尚书·禹贡》,而《周礼·职方》所记九州,有幽州、并州,而无徐州、梁州;《尔雅·释地》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州而无梁州。古文献存在不同的记载,世间就出现“三代丸州”的概念,即《尚书·禹贡》所记为夏九州,《周礼》所记为周九州,《尔雅》所记为殷九州。由…  相似文献   

11.
从前,济南城南门内外,有多处纪念古帝虞舜的名胜古迹,像舜耕山、舜祠、舜井、舜坊;南门则命名为舜田门。据《墨子》、《史记》等古籍记载:“舜耕于历山”。这历山,山在何处?自古以来说法不一。有人考证,它在济南。济南古称历下、历城,都和历山的名称有关。历山,又名舜耕山、千佛山。 以舜相称的祠井、坊等纪念性建筑物等胜迹,最早的一批都在千佛山。1400年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有:“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下有大穴,谓之舜井。”唐代封演《封氏见闻记》称:“齐州城东有孤石,平地耸出,俗谓之历山,以北有泉号舜井,…  相似文献   

12.
在斯里兰卡西南部的卡卢特勒附近,有一个以中国东晋高僧法显名字为名的法显石村,千百年来一直被斯里兰卡人民作为两国历史交往的重要纪念地。 法显石村传为佳话是有一番来历的:1500多年前,中国东晋的著名高僧法显有感于“经律舛缺”,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偕同学慧景、道整等从西安西行求法,度流沙,越葱岭,遍历北、西、中、东天竺等地,后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住两年,获得多种佛经梵本,由海路归国。他据旅行见闻,撰《佛国记》。书中所记斯里兰卡的情况,比斯里兰卡最古老的经史书《岛史》和《大史》早100多年。因此,…  相似文献   

13.
博斯腾湖的盐化原因及其控制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很早就有对博斯腾湖的记载,如《前汉书·西域传》讲“焉耆国……近海水多鱼”;《水经注·河水篇》称它为“敦薨之诸”;《西域水道记》称之为“巴喀喇赤湖”。就水域而言,博斯腾湖在新疆是仅次于罗布泊和艾比湖的第三大湖;就水质而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唐宋游记散文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对名山胜水生动描绘、真挚赞美的优美篇章,而且在地名学史上也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命名成果及美学寄托。一、命名类型1、用方位命名。如元结《右溪记》:作者在近文尾时写道:“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用气候命名。如元结《寒亭记》:作品结尾时写道:“于是休于亭止,为商之曰:‘今大暑登之,疑天时将寒;炎蒸之地,而清凉可安。不合命之曰‘寒亭’?’乃为寒亭作记,刻之亭背。”3、用数字命名。如白居易《三游洞序》,是作者与兄弟及朋友元稹三人同游洞为之命名:“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  相似文献   

15.
刘兴亮 《热带地理》2012,32(5):470-475
明万历朝的军事家、政治家郭子章,战功卓著,政绩突出,也是一位成就出色的大学者,其地理学尤其是历史人文地理方面的著述极为丰富。渊博的知识、非凡的经历,加上严谨的治学精神,造就了其地理学著述的价值。其地理学著述中,《郡县释名》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注释地名渊源的著作,在地名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黔记》、《豫章书》等大量方志,涉及江西、贵州等省之自然、人文地理内容;此外,郭子章在西南民族地区行政区划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也在《黔草》等地方文献中多有体现。这些地理学著述为研究郭子章地理学思想、历代地名沿革、明代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重庆市本着"地名记史留影,强化便民惠民"的原则,以成果服务民生,打造地方文化名片为目标,多渠道、多载体开展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一)抓编研,存史留名一是完成《国家标准地名词典·重庆卷)》(第一部分)3700余条、71万余字词条、释文编撰,启动《国家标准地名词典·重庆卷》(第二至八部分)《国家标准地名志·重庆卷》编撰。二是抓紧开展编写《重庆市标准地名志》《重庆市标准地名录》,编制  相似文献   

17.
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生,居五大医学家之首(其余四人是: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他创立了中医“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扁鹊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治病救人的故事广为流传,司马迁在使记》中特立《扁鹊传》,以示纪念。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进入正史的医生。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494年,吴越二国之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夫椒之战”。关于夫椒地望,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也不一:一说在今江苏苏州市境,见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一说在今江苏无锡市境,见宋乐史《太平环宇记》卷九十二“常州武进县”条;一说在今浙江绍兴市境,见宋嘉泰《会稽志》卷十八引《郡国志》。在这诸说中,以江苏苏州市境说影响最大,诸如越史权威学者蒙文通先生所著的《越史丛考》、新版《辞海》以及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等均属此说;笔者对吴越史关于夫椒地望的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觉得夫椒地望浙江绍兴市境(即越地)说…  相似文献   

19.
明朝是旅行家辈出的时代,王士性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他“少怀尚子平之志,足迹欲遍五岳”,其一生游历,除福建外,遍及当时的两京十二省。“余已遍海内五岳,与其所辖之名山大川而游,得文与诗若干篇记之矣。”其所记之文即是众多精彩的游记与记游诗,结而成集为《五岳游草》,其文“极简练,而又文采焕然”。  相似文献   

20.
嘉州揽胜     
清初著名学者王士祯在其《蜀道驿程记》 中说:"天下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 州。"此言虽说过誉,但也客观地道出了嘉州 风光的非同凡响。自唐代以来,嘉山嘉水便名 播域中,遐迩古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