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0 a来宁夏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1955—2006年宁夏气温、降水资料, 计算了水分资源各分量,并结合1982—2003年植被指数(NDVI)值,分析宁夏水分资源各分量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南部较北部水分资源相对丰富;50 a来降水和可利用降水呈下降趋势,蒸发呈上升趋势,各分量大体经历了4个变化阶段;四季中秋季可利用降水的突变特征最明显,突变年在1978年,突变后各地区可利用降水明显减少,中部干旱区最明显;水分资源各分量有明显的16 a、8 a和4 a左右的周期变化。近20 a宁夏植被覆盖率整体得到提高,进一步分析表明,宁夏大部NDVI值的变化与自然环境和水分资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北地区地表水资源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5,他引:17  
利用NCEP/NCAR 1948~2000年共53年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和季节气温和(或)降水变化对蒸发量、地表径流量以及浅层和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地表水资源各分量与气温和降水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关系。还建立了气温和(或)降水变化对水资源各分量影响的简单统计评估模型,利用这些模型研究了东北地区地表水资源各分量对气温和(或)降水变化的响应情况,得出东北地区较小的"气候扰动"可能会导致径流量等地表水资源较大的变化和其它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表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探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20  
何清  袁玉江  魏文寿  龚原 《中国沙漠》2003,23(5):493-496
计算新疆三大区域地表水资源与气候的相关性,建立两者间的回归方程,进而探讨新疆地表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结论:①新疆地表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北疆以对水文年降水的正响应为主;南疆以对5~9月温度的正响应为主,以对高山区前年的水文年降水的正响应为辅;东疆对水文年降水的正响应及5~9月温度的负响应并重,对降水的响应更重要些。②北疆:当北疆8站水文年平均降水偏多(或偏少)10%时,北疆地表水资源会偏多或偏少7.2%。③东疆:当沁城5~9月平均温度为多年平均值时,巴音布鲁克水文年降水变化±10%,东疆地表水资源会出现±5.4%的变化;当巴音布鲁克水文年降水为多年平均值时,沁城5~9月平均温度偏高(或偏低)1℃,东疆地表水资源会减少(或增多)8.3%。④南疆:当南疆4站5~9月平均温度为多年平均值时,塔什库尔干前年的水文年降水变化±10%,南疆地表水资源会出现±1.3%的变化;当塔什库尔干前年的水文年降水为多年平均值时,南疆4站5~9月平均温度偏高(或偏低)1℃,南疆地表水资源会增多(或减少)11.7%。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各分量从该区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呈南多北少特征,其中该区东南侧的陕南、陇南、六盘山区及青藏高原东部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分别在500、200和200 mm以上,年降水可利用率在30%~5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达80~110 mm,而该区西部的河西走廊和青海西部的年降水量不足50 mm、年可利用降水量不到10 mm,年降水可利用率不足1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在20 mm以下;各分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5~9月是该区主要降水和可利用降水的集中期;降水在水资源各分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降水的小幅变化导致可利用降水的大幅变化是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但气温变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西北地区东部5~9月可利用降水异常分布的局域特征明显,常出现陇南、河东、高原、河西走廊等4种异常分布特征。近50 a来,区内可利用降水总体呈东部减少(六盘山区及陇南区尤甚),西部增加的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5.
湛江市雨水资源有效化技术途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春林  王季槐 《热带地理》2002,22(4):363-366
在分析湛江市降水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将汛期(4-9月)渲泄入海、不可利用的丰富降水资源有效化是解决湛江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经济、有效途径,并结合实际探讨了雨水资源有效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演变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林纾  王毅荣 《中国沙漠》2007,27(3):502-508
为揭示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演变特征,利用黄土高原地区7省区51站43 a的降水资料,主要采用EOF、CEOF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降水近43 a的时空演变及其资源信息在空间的流动。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年季降水对全球变化区域响应不同;年降水和秋季降水在1985年附近发生气候突变,降水明显减少;降水年际变化存在2~4 a振荡和11~18 a的年代际振荡,以2~4 a短周期振荡为主;降水响应敏感区在黄土高原腹地,空间演变信息在向东传播。  相似文献   

7.
干旱荒漠土壤动物分布格局对降水脉动的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继亮  赵文智  李锋瑞 《中国沙漠》2014,34(5):1337-1342
在干旱荒漠区,降水呈现强烈的脉动特征(即降水频率、强度及数量的高度变异性),降水脉动变化对荒漠土壤动物的分布格局有显著影响。目前对降水脉动如何影响和调控荒漠土壤动物分布格局形成与维持的生态机制的认识非常有限。因此,深入开展干旱荒漠区降水脉动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及多样性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围绕“降水脉动驱动资源脉动影响土壤动物食物网结构”这一核心问题,重点从自然降水变化、冬季降雪变化和夏季降雨变化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最新研究进展做比较系统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探索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响应降水变化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前沿科学问题,这可为中国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理论、资源脉动生态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东  付强 《地理科学》2008,28(3):380-384
近年来,由于水田面积迅速增加,导致三江平原低湿地井灌水稻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吊泵"、局部超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三江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平衡急需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853农场为例,应用小波理论对853农场实测年降水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该区年降水变化的主要周期及旱涝变化趋势,为853农场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地下水资源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伊犁谷地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前哨,面积约5.56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3.38%。谷地平原由东向西倾,南北两列山峦向西辐射伸展,组成东窄西宽的喇叭状敞开地形,为西风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故降水充沛,素有干旱区“湿岛”之称。一、伊犁谷地的“三水”资源(一)大气降水众所周知,大气降水是一切水的来源,降水产流形成河溪,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不同的地貌部位,降水量不同。一般来说,山区降水大于平原地区。在一定的高度内,降水随山势  相似文献   

10.
前 言 我国目前进行的水资源评价,应当包括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个部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工作,水利部门和地质部门正在紧张地进行,且有些已经获得了成果。目前做降水资源评价的还较少,而评价的方法还很不成熟。然而降水不仅是水资源的重要部分,而且与地表水、地下水有密切关系,是评价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要参考条件。因此研究降水的区域分布、年际年内分配规律和降水资源的丰歉情况等,在当前是  相似文献   

11.
小流域是研究小微尺度水文水资源系统演变规律的理想对象,是用于计算河流产水产沙 的最小单元,是水文及水土流失研究与管理的最佳地域尺度。通过遥感技术,气候模式获得降水 数据,并驱动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和预测水文过程,是流域水文水资源研究的必然趋势。以 NO? AA-CPC-US 降水作为参照,在美国不同地区的 9 个小流域,评估卫星降水产品 PERSIANN,PERSI? ANN-CDR,TRMM-3B42V7,GPM-IMERG,雷达降水 StageIV 以及气候模式 ERA5 降水产品的精度, 并用这 7 种降水产品驱动 CREST 分布式水文模型,评估了 7 种降水产品的水文模拟效用。研究表 明:各降水产品与 NOAA-CPC-US 降水吻合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 StageIV 雷达降水,PERSIANN- CDR 和 GPM-IMERG 次之,再次是 PERSIANN 和 ERA5,最后是 TRMM-3B42V7。各降水产品在美 国北部高纬度地区和西部山地等区域的小流域降水估算精度略低,在美国中部,南部,东部的小流 域有较好的降水精度。在水文模拟效用评估中,设定相同率定期,分别使用 7 种降水产品率定 CREST 模型参数,得到率定参数集后,在相同验证期对流域日径流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NO? AA-CPC-US 和 Stage IV 雷达降水在各小流域水文模拟中效果较好,在美国北部和西部地区,使用 PERSIANN,PERSIANN- CDR,GPM- IMERG,ERA5 降 水 进 行 水 文 模 拟 时 需 要 谨 慎 。 TRMM- 3B42V7 的小流域水文模拟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甘肃省农业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气象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GIS支持下,采用机制法对作物生产潜力模型进行了光、温、水、土逐级订正,得到了甘肃省的光合、光温、降水、水资源及土地的生产潜力,其结果很好的反映了甘肃省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分布的空间格局,各级订正的有效系数进一步揭示了各种资源因子对农业生产的限制程度。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近40 a气候生产潜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小芹  刘明春 《中国沙漠》2011,31(5):1323-1329
 根据河西走廊20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4—9月温度和降水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使用Mann-Kendall检验、EOF经验正交函数、敏感性分析等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河西走廊农业气候资源与地理分布显著相关,东南部明显优于西北部。气候变化显著趋暖,气候生产潜力减少趋势明显,减少中心向西偏移,严重限制了西部农业发展。气候生产潜力对温度响应东部比西部明显,特别是祁连山东段增暖增益显著;对降水响应西部比东部明显,尤其是西部及临近沙漠边缘地带干旱区增湿增益显著; 暖湿效应使气候生产潜力普遍增加。在农业集中区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影响比温度显著,从根本上看降水是研究区域农业增产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黑河流域降水及河水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并阐明了中、下游盆地地下水系统与特征,探讨了盆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大数量相互转化的固有规律,深入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资源和环境负效应,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开发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日趋严重。随着大气中CO_2含量增加、全球温度上升和夏季风的增强,我国北方的东部和中部,可能出现夏季云量和降水增多,宜在山区边部和丘陵区修建大量碎石暗库,容蓄雨水并调节使用。我国北方的西部,今后降水和高山冰雪资源可能会变得更稀少,不得不依靠从邻近流域调水来补充水源不足  相似文献   

16.
黑河流域大气降水水汽来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根据黑河流域取得的降水水样和降水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域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的时空差异与水汽输送的关系,定量估算了大陆性局地水汽循环在总降水中所占的比率.研究表明,春夏季降水主要受海洋性水汽来源影响,秋冬季降水受大陆性局地水汽来源影响;受水库水体蒸发水汽影响的附近区域降水氘盈余偏高,受海洋蒸发水汽控制的祁连山区降水氘盈余接近全球平均值10‰;基于氘盈余值估算,局地水循环对区域降水贡献率较大,占全年降水比例至少达31.06%.  相似文献   

17.
雅鲁藏布江流域不同源降水数据质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3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水量数据在年和月尺度上验证了中国地面降水网格数据、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降水数据和GLDAS(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降水数据的精度,并分析了不同源数据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和概率分布特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的降水数据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年尺度和月尺度上中国地面降水网格数据与实测降水量数值最接近;而CRU降水数据和GLDAS降水数据与实测降水量相差较大,在使用时需谨慎。从空间差异性看,年尺度上CRU降水数据在每个站点与实测降水数据的相关性均高于GLDAS降水数据,说明前者的空间一致性较好,但相对误差却比GLDAS降水数据大。从年内变化趋势看,中国地面降水网格数据能较好地反映流域降水月尺度的变化特征,CRU降水数据则在流域大部分地区的汛期时段都存在明显的高估,而GLDAS数据无法反映月降水变化趋势,年内坦化现象十分显著。从年际变化特征看,中国地面降水网格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实际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而GLDAS降水数据和CRU降水数据反映的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偏小,其中GLDAS数据的坦化现象更严重,会高估低降水值,低估高降水值。从降水概率分布情况来看,3种来源的降水数据均不能反映站点实测的极端降水事件。  相似文献   

18.
P426 .616 2003010047降水t时间序列变化的小波特征二Wavelet characteristicsofthe change in precipitation time series楠彤,王文圣…//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一2002,11(5)一466一470 利用小波变换对降水量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突变特征进行了探讨.以新安江流域黄山地区主汛期(5一7月)和年降水量为例,计算表明,其年际及年代际时间尺度在时域中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局部化特征;同时分析出 7主汛期降水具有8年、19年左右的周期,年降水存在6年、19年左右的周期.还表明,主汛期降水的时间尺度变化比较接近.图5参7(宋金叶)HNP463 .3 2003…  相似文献   

19.
天水地区近50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1961-2006年天水7个站每月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a天水温度和降水的突变事实。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气候变暖前后气温、降水的概率分布,比较了变暖前后时段天水气温、降水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初期天水气温、降水发生了明显突变,进入温度显著增暖和降水偏少时段;2)增暖后天水气温和降水的概率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气温偏冷的概率显著减小,偏暖的概率显著增大;降水偏少的概率明显增多,偏多的概率明显减少;3)气候变暖后天水地区和各气候分区气温上升幅度均较显著;降水距平百分率渭北区下降幅度相对突出。进而,讨论了温度增加和降水减少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湖南降水变化及与印度降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湖南和印度的降水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相关系数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近46 a来湖南降水变化趋势、湖南与印度降水关系以及湖南年降水的周期。结果表明:(1)湖南年降水微弱增加,存在4个特征时间尺度,分别为3 a左右、7 a、11 a以及22 a左右。同时发现年降水以22 a左右尺度上的周期振荡为主。(2)湖南冬夏降水显著增加,春秋降水微弱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夏季降水增加而降水日数却在减少,这导致了暴雨发生概率的加大。(3)湖南与印度降水关系较好。如同期,湖南与印度东北区降水关系最为密切,自春到冬,两者相关程度逐渐加大。降水的上述变化趋势致使湖南洪涝、旱灾和暴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