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界中的变价元素广泛存在,不同价态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性状,反映了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在成矿过程中形成各具特征的元素组合和矿物组合。利用Eh—pH图解和部分变价元素不同价态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自然界中矿物的稳定性和不同价态元素的共存关系及迁移能力,从中提炼找矿信息,有利于提高野外找矿评价工作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2.
变价元素在找矿评价工作中的意义和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的变价元素广泛存在,不同价态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性状,反映了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在成矿过程中形成各具特征的元素组合和矿物组合。利用Eh-pH图解和部分变价元素不同价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自然界中矿物的稳定性和不同价态元素的共存关系及迁移能力,从中提炼找矿信息,有利于提高野外找矿评价工作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3.
氧化还原作用对自然界很多矿物的形成和分解都有很大影响,它是控制变价元素的分布、迁移、分散或集中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成矿介质的氧化还原电位和含矿岩石的氧化还原性质,对揭示矿床形成机理,发现矿化规律和普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界的很多元素都具有几种不同的价态,例如,铁有Fe~0、Fe~(2+)、Fe~(3+),铜有Cu~0、  相似文献   

4.
氧化-还原反应在金的内生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地壳中含量为ppb级的原子状态金,聚集成含量为ppm级的金矿床,先要使金离子化而迁移、聚集,再使其还原为金原子而沉淀.因此,氧化-还原反应是金内生成矿的主要机理.作为氧化剂、还原剂的变价元素,如Fe、S、C等不同价态天然化合物的存在,则是内生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铀、金地化性质有很大不同,但可共生、其内因是铀、金都是变价元素、铀、金的沉淀都是从高价态向低价态转变的过程,外因是还原体的存在。文中还讨论了铀-金共生与铀-金矿床及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6.
化探的数据处理和评价(尤其是多种方法数据处理及组合异常圈定等)目前尚无明确的技术规范,实际应用中多采用2种处理方法:①所选元素为成矿的指示元素,将分析的元素全部叠加来圈定全元素组合异常;②强调指示元素的相关性,按元素相关性圈定相关元素组合异常.文章以吉林延吉纺织厂金矿化探勘查为例,对比2种方法产生的不同异常特征,认为重视元素间的相关分析、运用相关元素组合异常更加符合地球化学找矿原理,所圈定的组合异常找矿意义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表生地球化学酸碱性风化,对矿体氧化露头成矿元素的滞留或流失、分散或次生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讨论在不同的酸碱性风化条件下,成矿元素按其本身的地球化学性状,另行组成适合表生环境的稳定化合物或矿物。进行元素再分配。利用成矿元素的地化性状,对元素表生地化行迹顺向追踪其次生富集,逆向追踪原生矿的矿物组合和元素组合,从中提炼找矿信息,指示找矿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8.
硫是一种变价元素,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系统中,形成各种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由于各种含硫化合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硫同位素分馏效应,热液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通常不同于成矿溶液的全流平均同位素组成(δS_(∑s)~(34)),H.Ohmoto(1972)指出,在同位素平衡条件下,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是热液溶液pH、fo_2,温度,离子强度及全硫平均同位素组成的函数。因此,热液矿物的硫同位素资料可以用来解释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和硫源。矿床硫同位素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确定成矿溶液的全硫平均同位素组成,它是判断硫  相似文献   

9.
沉积岩、风化壳和氧化带中FeO与Fe_2O_3的含量反映沉积和风化的地球化学环境,代表着氧化还原电位的高低,这直接影响着元素组合和不同价元素分布部位以至矿物的分带.因此对于与沉积岩、风化壳和氧化带有关矿产的找矿评价具有指导作用. 火成岩中FeO高,意味着岩浆在结晶过程中铁主要参与含铁的硅酸盐矿物,不利于形成磁铁矿,对于评价矽卡岩铁矿或含高价铁的金属矿床也是很重要的.根据硅酸盐全分析数据,按理论公式推算矿物组合时,同样要求有准确的FeO和Fe_2O_3的分析结果,否则就会造成推算上的  相似文献   

10.
马生明 《地质与勘探》2011,47(6):1124-1132
分散矿化的识别对提高地质找矿工作效率、适量控制资金投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有关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很不系统。文章以内蒙古垦山地区经钻孔验证未见矿的多元素组合异常为例,通过原生异常特征、矿石矿物化学计量关系、贫化元素指示作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对识别分散矿化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原生异常分带及元素组合特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