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从纵向展布、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新疆伊宁盆地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烃源岩特征。石炭系阿克沙克组烃源岩分布集中,厚度较大,阿克沙克剖面累计厚度达202.1m,总有机碳(TOC)含量平均为1.19%;干酪根类型为Ⅱ1型;镜质体反射率(Ro)平均为1.56%,表明干酪根演化进入高成熟阶段。综合评价认为,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伊宁盆地石炭系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2.
西天山上、下石炭统之间是否存在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争议颇大,制约了西天山晚古生代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伊犁地区石炭纪地层出露典型且完好,通过对该地区上、下石炭统接触关系的重新厘定,开展沉积学和岩相学研究。沉积学特征显示,二者产状一致,未见底砾岩和风化壳,且存在碳酸盐岩和火山碎屑物质"混生"的沉积特征,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和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之间并无明显沉积间断,应为连续的火山–沉积序列。该研究为西天山伊犁地区石炭纪为统一后碰撞裂谷盆地的认识提供了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Kutorginella产于苏联莫斯科盆地上石炭统下部卡西莫夫阶(Caks)和中石炭统莫斯科阶顶部(C_2m)及乌拉尔的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在我国贵洲、湖北及新疆乌鲁木齐东南等地该属产于中—上石炭统.Kutorginella akeshakensis sp.nov.产于新疆昭苏县阿克沙克沟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上亚组上部,与Gigantoproductus striatosulcatus,G.rectestrius,Striatifera Striata.Fluctuaria undata,Megachonetes zimmermanni.Semiplanus mikhailovensis,S.semiplanus及Lithostrotion,Diphyphyllum,Arachnolasma,GangamophyllumSiphonophyllia,Palaeosmilia,Yuanophyllum和Eostaffella等共生、它们是早石炭世晚期的典型分子.因此,该属从早石炭世晚期就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4.
天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部,是了解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过程的一个窗口.中国西天山温泉地区出露的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碎屑岩是西天山造山带早石炭世盆地演化和造山过程的重要物质记录.运用LA-MC-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阿克沙克组糜棱岩化砂岩中碎屑锆石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碎屑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介于428±5 Ma~331±4 Ma,表现出较宽的年龄谱,按照年龄及频率分布特征可以划分为3组:428 Ma、381~364 Ma和343~331 Ma.综合分析锆石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元素含量和区域地质资料,取得以下认识:(1)西天山温泉地区出露的阿克沙克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晚期,与其中的古生物化石时代一致;(2)阿克沙克组的物源为中酸性火山岩和沉积岩,主要来源于下伏的大哈拉军山组,属于近源沉积,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5.
西天山伊什基里克山一带东图津河组的确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伊什基里克山特克斯达坂一带地质调查,首次于该区发现了一套含晚石炭世双壳、珊瑚、腕足及植物化石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且其岩石组合及生物面貌与博罗霍洛山地层小区的上石炭统东图津河组可对比.东图津河组在特克斯盆地的首次确立,具有重要的地层对比意义,至少说明在晚石炭世伊犁盆地与博罗霍洛山地块具有相同的沉积作用及其构造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齐姆根-桑株河地区发育有寒武-奥陶系、石炭系-下二叠统、侏罗系及上白垩-古近系等多套烃源岩.据地震资料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在20 号断裂下盘的沉积厚度达2 000 m,是一套较好的烃源岩.石炭系-下二叠统烃源岩广泛分布,厚度大、有机质含量丰富,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为现实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地表处于低成熟油气生成阶段,覆盖区在生油窗之内,为现实烃源岩.上白垩-古近系烃源岩可达较好烃源岩标准,处于成熟阶段,但生油潜力有限,推测喀什凹陷应具较大的生油潜力.  相似文献   

7.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侏罗统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室内样品分析,对混积岩、混积层系、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侏罗统混合沉积在微观上表现为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沉积物组分的混积岩,宏观上则表现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相互叠加的混积层系,发育滨岸、碳酸盐岩缓坡、潮坪-潟湖3类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沉积学原理为指导建立了中侏罗统雀莫错组、布曲组和夏里组的混合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8.
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广泛分布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界山,即成吉思汗山与哈拉阿拉特山.本文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界山石炭系—二叠系与盆地内玛湖凹陷等的地震地层,通过露头—探井—地震地层开展关联研究.界山下石炭统为海相碎屑岩地层,主要分布于成吉思汗山.上石炭统发育火山岩及海相沉积碎屑岩,二叠系下统发育—套陆相砂砾岩,主要分布于哈拉阿拉特山.盆内玛湖凹陷等的地震地层:下石炭统钻探见于中拐凸起,未获得可追踪对比有效地震反射;上石炭统佳木河组主要发育火山岩,局部变化为凝灰质砂砾岩夹火山岩层,风城组主要发育灰色白云岩、白云质泥岩,横向相变为凝灰岩或火山岩层,同位素测年结果明确时代归属上石炭统.通过探井地层岩性及同位素测年对比,地面露头区佳木河组与地震地层夏子街组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归属下二叠统;而地震地层佳木河组则对应地面露头哈拉阿拉特山组下部的火山岩发育段(局部夹灰色灰岩透镜体);地震地层风城组主要对应露头区哈山组上部的沉积岩发育段及阿腊德依克赛组.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海相地层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震旦纪至中三叠世四川盆地发育海相地层,共发育5套区域性烃源岩: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都发育泥质岩烃源岩,中二叠统栖霞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则为泥质岩和碳酸盐岩2种类型的烃源岩.研究发现:陡山沱组生烃中心位于重庆涪陵地区,筇竹寺组生烃中心位于成都-自贡地区,龙马溪组以万县地区和泸州-綦江地区为...  相似文献   

10.
唐勇  崔炳富  浦世照  王海东 《新疆地质》2002,20(Z1):108-116
根据对塔里木西南坳陷可能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的分析、评价及已知油气藏和重要油气显示点的油(气)岩的对比结果,该区存在着6套现实的烃源岩(1)下寒武统暗色泥岩及碳酸盐岩;(2)奥陶系的碳酸盐岩和暗色泥岩;(3)石炭系碳酸盐岩和暗色泥页岩;(4)下二叠统暗色泥页岩(5)中下侏罗统的暗色泥岩;(6)上白垩-古近系的碳酸盐岩及暗色泥岩.这几套烃源岩除白垩-古近系有待落实外,其它各套烃源岩均已形成油气显示或工业油气流.综合评价结果最为有利的含油气系统是寒武系,其次为石炭系,根据2个含油气系统的地理分布看,前者主要分布于巴楚隆起及麦盖提斜坡上倾部,后者主要分布于山前坳陷.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准东和腹部地区,根据野外地表调查,针对准噶尔东北缘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评价,研究区烃源岩主要为灰黑色碳质粉砂质泥岩、泥岩。结果表明:该区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上属差-中等烃源岩。姜巴斯套组下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中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Ⅲ为主;上段有机碳含量较低,据相关变化趋势推测其有机碳类型为以Ⅲ型为主。因此总体上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有机质成熟度总体上属成熟-高熟,主要为高熟。综上所述,准噶尔东北缘的石炭系是一套较有效的烃源岩,在该区寻找油气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孟仟祥  房嬛  徐永昌  沈平 《沉积学报》2004,22(4):729-736
采自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石炭系烃源岩和煤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表明,研究样品的有机质演化已达高成熟阶段,其母质来源以水生生物为主,同时有较丰富的陆源物质输入。除煤岩的沉积古环境较氧化且经历过较强的降解过程外,其余样品的沉积古环境均属于较还原环境,沉积介质为咸水环境,有机质总体丰度高。因此该区石炭系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是一套较一般侏罗系为好的烃源岩系,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3.
银-额盆地石炭系—二叠系1100多个暗色泥质岩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热解分析结果表明,依据TOC的评价标准,银-额(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石炭系—二叠系暗色泥岩和页岩达到烃源岩标准的样品占总样品数的50%以上,达到好烃源岩标准的样品占总样品数的15%以上。纵向上银-额盆地石炭系—二叠系从下部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阿木山组/甘泉组、中—下二叠统埋汗哈达组、中二叠统阿其德组/菊石滩组到上二叠统哈尔苏海组,暗色泥质岩的有机质丰度具有从下到上总体降低的趋势;平面上同一层段中具有北部地区TOC高于南部地区、西部地区TOC高于东部地区的分布特征,这种分布特征与该区的沉积环境相吻合。研究区露头样品热解分析所获的生烃潜量和氢指数结果不能作为评价烃源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在野外地质勘查、典型剖面实测、样品采集及实验分析基础上,对拉布达林盆地潜在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上石炭统新伊根河组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力均较低,有机质类型为I型,普遍达到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为差烃源岩;2)中侏罗统万宝组有机碳含量中等,生烃潜力偏低,有机质类型为I型和II1型,处于低成熟阶段,为中等-差烃源岩;3)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有机碳含量中等,生烃潜力较好,有机质类型为II1型,处于低成熟阶段,为较好烃源岩;4)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有机碳含量较高,生烃潜力较好,有机质类型为为II1型和II2型,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为好烃源岩.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三塘湖盆地晚古生代发育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陆相火山喷发岩系,二者在岩石组合上均以中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为主,局部夹基性火山岩。通过岩性剖面和化石组合对比认为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为同一时代地层,没有上下关系,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对哈尔加乌组火山岩进行锆石SHRIMP U Pb定年获取年龄值为3196±98 Ma,表明这套火山岩含有石炭纪的部分,限定这套火山岩系的喷发时限为石炭纪中期至早二叠世。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火山岩发育多期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形成巨厚层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互层,具备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其下伏老爷庙组暗色泥岩夹层有机碳(TOC)含量较高(071%162%),属于一般烃源岩—好烃源岩,这套烃源岩与哈尔加乌组—卡拉岗组火山岩构成生储盖组合,上覆上二叠统芨芨槽子群泥岩为盖层,构成盆地与火山岩相关的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具有重大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吉中磐石地区下石炭统鹿圈屯组海相暗色泥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松辽盆地周边地区野外地质勘查、典型剖面实测、样品采集及实验分析,确定下石炭统鹿圈屯组为吉中磐石地区暗色泥岩发育的重要层位。应用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鹿圈屯组海相暗色泥岩进行了特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鹿圈屯组海相暗色泥岩平均残余有机碳高达1.99%,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为主,80%样品镜质体反射率介于2%~4%,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鹿圈屯组为磐石地区潜在烃源岩层,暗色泥岩地化指标优于松辽盆地晚古生代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气潜力。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三塘湖盆地晚古生代发育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陆相火山喷发岩系,二者在岩石组合上均以中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为主,局部夹基性火山岩。通过岩性剖面和化石组合对比认为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为同一时代地层,没有上下关系,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对哈尔加乌组火山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取年龄值为319.6±9.8 Ma,表明这套火山岩含有石炭纪的部分,限定这套火山岩系的喷发时限为石炭纪中期至早二叠世。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火山岩发育多期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形成巨厚层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互层,具备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其下伏老爷庙组暗色泥岩夹层有机碳(TOC)含量较高(0.71%~1.62%),属于一般烃源岩—好烃源岩,这套烃源岩与哈尔加乌组—卡拉岗组火山岩构成生储盖组合,上覆上二叠统芨芨槽子群泥岩为盖层,构成盆地与火山岩相关的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具有重大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据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可溶有机质特征分析,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上石炭统泥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26%,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Ⅲ型和Ⅱ型为主;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平均为0.24%,有机质类型较好,为Ⅱ和Ⅰ型;有机质正处于成熟阶段后期-高成熟早期,有的还处在大量生烃阶段,表明上石炭统烃源岩达到中等—好生油岩级别。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形成于较强还原条件下的咸水环境,具有丰富的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母质输入。运用地球化学指标和柴达木盆地北缘各构造带原油系统对比研究,表明石炭系烃源岩对冷湖、南八仙构造带原油没有实质性的贡献。马北构造带个别原油样品中表现出存在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的油源,揭示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系烃源岩是不可忽视的又一套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
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直接影响到其生烃能力的客观评价,特别对于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生烃能力评价的影响尤为严重。文章阐述了碳酸盐岩的普遍存在运移沥青,以及识别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的各种方法,并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为例,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识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该地区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范围宽,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主要由Ⅲ型有机质组成。在对烃源岩样品进行常规评价的基础上,用开放体系进行了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拟,对陆东-五彩湾地区的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尝试了高成熟烃源岩生烃过程研究及Ⅲ型干酪根液态烃排烃时间的估计,并对石炭系地层产烃率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最早在二叠纪(距今264 Ma左右)开始生烃,后期由于地层抬升,在古近纪早期(距今61 Ma左右)结束生烃。下石炭统产烃率大,液态烃排出时间估计在距今232~196 Ma之间;上石炭统产烃率较小,液态烃排出时间估计在距今196~178 Ma 之间,但天然气生成相对较晚,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天然气可能主要来源于上石炭统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