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物纤维粉尘的表面特性及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矿物纤维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性及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矿物产生毒理作用过程的假说和因素判定;研究了矿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应重视矿物表面-细胞物理化学作用,并依据初步试验提出表面特征是矿物纤维表征生物活性的关键因子(如表面活性域、催化作用等),而纤维性只是矿物表面特性的表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工业矿物纤维粉尘的表面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对比研究了7种工业矿物纤维表面官能团和表面行为的基础上讨论了矿物纤维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性及对环境影响的毒理因素,强调矿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重视矿物表面/细胞物理化学作用,提出矿物纤维表面特征是表征其生物活性的关键因子,如表面活性域等,而纤维性只是矿物表面特性的表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矿物纤维粉尘在酸中的稳定性与化学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一些矿物纤维粉尘耐酸蚀性及其酸蚀残余物化学活性的测试分析和对矿物纤维粉尘的酸蚀历程尤其在酸蚀过程中其表面活性基团的变化及影响耐酸蚀性及其化学活性的诸多因素的较深入的探讨,并结合作者以前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矿物纤维粉尘耐酸蚀性强弱及酸蚀过程澡表面活性基团变化与生物活性大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矿物纤维粉尘的酸蚀持久性与其晶体结构、结晶度、晶格缺陷多少有关,也与其表面官能团种类、位置及裸露程  相似文献   

4.
结束语     
该专集刊载的研究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活性矿物纤维表面介体及其活化机理研究”项目的部分成果。项目从探讨天然纤维材料的表面化学活性———生物活化———生物持久性———生物毒性———环境安全性出发 ,寻求工业矿物、环境医学、材料价值的联合评估。这本论文集反应了这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及时发表这些研究成果 ,无疑对推动我国环境矿物学和环境医学的发展以及缩小国内该领域的研究与国际前沿的差距是非常有益的。本专集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基金项目在矿物纤维粉尘表面官能团、矿物粉尘溶盐处理与改型、矿物粉尘的生物持久性 (体…  相似文献   

5.
纤维水镁石的环境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水镁石的环境安全性研究*董发勤万朴周开灿(西南工学院,绵阳621002)刘杰罗素琼**(陕南石棉矿,陕西宁强724401)(华西医科大学,成都610044)关键词纤维水镁石环境矿物粉尘安全评估由于大量纤维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众多的工业领域,非职业接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用Ganble溶液、有机酸及无机强酸溶解后的矿物粉尘残余物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矿物纤维粉尘纤维变短、长径比减小、柔性减弱、端部变圆,部分溶解成串珠状;粗大颗粒松散塌陷,表面粗糙度增加;片状粉为碎变细;硅酸盐矿物粉尘具有向以SiO2为主要成分的纳米级近球形颗粒转化的趋势。故提出在纳米级别上研究粉尘致病机理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矿物纤维粉尘表面及体内外安全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目探讨了天然纤维材料的表面化学活性—生物活性—生物持久性、生物毒性—环境安全性,试图寻求工业矿物、环境医学、材料价值的联合评估。研究工作对生物大分子静电配合物和阳离子配合物形成,对带电粉尘及其出溶阳离子的行为、粉尘及其衍生物与体液、细胞膜、胞内物质作用方式与细胞代谢有重要意义;也为粉尘毒性的可改造性及工业矿物纤维的安全处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对阐明氨基酸蛋白质膜功能与结构,以及含有外露蛋白质的其它机体单元的粉尘溶解、反应、配合与破坏;粉尘中的硅成分在体内的残留、溶解、运移方式、硅肺的治疗和…  相似文献   

8.
异形矿物的超细效应研究董发勤万朴彭同江宋功宝**(西南工学院矿物材料及应用研究所,四川绵阳621002)关键词异形矿物超细效应粉体性能用机械法制备超细矿物粉体的技术已经成熟,但对其细度变化所引发的一系列表面性质、表面结构、表面能及形态、颗粒力学的诸多...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新的产生NaI(Tl)探测器响应函数的方法。利用半经验方法,根据探测器的分辨率,在自定义参数的NaI(Tl)闪烁体探测器表面任意距离处,产生能量小于4MeV的点源在探测器的响应函数进行简单的蒙特卡罗模拟计算。计算过程是通过基于VC**6.0平台下开发的简易软件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色度学方法对采自松辽盆地"松科Ⅰ井"南孔的上白垩统泉头组四段(K2q4)、青山口组一段(K2qn1)的51件样品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CIE1976 L*a*b*表色系统分析发现,样品的色度参数L*和a*,b*和a*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负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564和-0.663),L*和b*则呈显著的正相关性。(2)样品的色度参数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的相关性分析表明,b*和TOC%呈现较显著的负相关性,TOC%与L*和a*的相关性不明显。有机碳作为碳旋回中的一部分,对松辽盆地古气候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b*受到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的制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反映古气候变化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利用真空有机吸附和红外光谱分析法,研究了几种纤维矿物粉尘对不同偶极矩的正己烷(偶极矩为0)、乙醚(偶极矩为1.16)和吡啶(偶极矩为2.19)的吸附特征及这种有机试剂对表面基团的影响。研究发现:纤维矿物粉尘对有机试剂的吸附能力并不完全与有机试剂的偶极矩大小成正比;部分纤维矿物粉尘对正己烷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吸附解吸后出现了1262 ̄1267cm^-1、1311cm^-1的新的IR谱带,它们应是部分纤  相似文献   

12.
应用矿物包裹体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热史和油气演化阶段*郑旭明李良(地矿部华北石油地质局第三普查勘探大队,陕西咸阳712000)刘德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包裹体热史油气演化研究高演化碳酸盐岩烃...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2年消融期6~9月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采集冰川融水径流样品,分析探讨冰川融水中粉尘颗粒物对融水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尘特征在消融期的变化很好地反映了冰川消融过程,融水中粉尘浓度和粒径众数在冰川强烈消融期的7月份表现为最高。粉尘体积粒径分布主要包括大气气溶胶超细颗粒(0~3.0 μm,主要为PM 2.5),大气粉尘颗粒(3.0~20 μm),以及局地源的粗颗粒(20~100 μm);对雪冰消融释放的粉尘部分(3.0~20 μm)粒径分布正态拟合结果说明,融水中粉尘颗粒物有很大部分来源于积雪中的粉尘运移所致。同时,融水中化学离子相对组成及其浓度消融期变化都与粉尘有较好的一致性,意味着粉尘对融水化学要素有重要影响。此外,pH值和电导率(EC)消融期的变化也反映了粉尘对融水物理指标的影响。在粉尘浓度较高时,融水pH值和电导率也表现出高值;融水径流中的悬移质颗粒物(SPM)浓度和溶解质固体(TDS)浓度具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过程,反映了粉尘对于融水中溶解质含量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纤维矿物粉尘环境矿物学与环境医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全面评述了纤维矿物粉尘在环境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与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除应注重纤维间的特性差异(纤维剂量、长度、细度)的要求外,还应注意制样方法、样品产地、成因、成分等方面的影响,强调纤维断键、活性自由基、活性中心、纤维电荷、催化性质、氧化-还原强度,“表面介体”等因素的作用,阐明从表面活性及矿物-生物化学作用方面揭示纤维粉尘致病机理的重要性、即从矿物表面官能团、表面综合性状来探讨天然纤维  相似文献   

15.
北祁连东段甘肃天祝北部中侏罗世地层的发现及意义*孙柏年马锦龙(兰州大学地质系)本文1998年3月收到,4月改回。*兰州大学中青年人才基金(编号:870870)和博士启动基金(编号:870880)资助项目。第一作者简介:孙柏年,男,1955年生,副教授...  相似文献   

16.
大气粉尘中的矿物及其环境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粉尘中的矿物主要来源于土壤尘、建筑工地和局地扬尘,颗粒较小,一般呈不规则形状,表面凹凸不平。矿物粉尘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生物效应有其特有的生理作用。矿物粉尘表面活性基团影响粉尘的生物效应。矿物粉尘本身或刺激吞噬细胞而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和粉尘性疾病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气粉尘成分、表面特性以及矿物粉尘对人体正常宿主菌群的抑制性和毒性效应研究是矿物粉尘环境健康效应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纤粒矿物粉尘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兔肺泡巨噬细胞死亡率,用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乳酸脱氢酶(LD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来评价来自12个矿6床的6种矿物的12种结晶习性的矿物粉尘的细胞毒性,探讨其使巨噬细胞受损的机制。结果显示:沸石、硅灰石无细胞毒性,而其他的纤维状及片粒状矿物粉尘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说明矿物粉尘的细胞毒性与矿物粉尘的形态有一定关系,但主要由矿物粉尘的特性所决  相似文献   

18.
矿物粉尘表面活性位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通过酸碱蚀,强机械力和极性分子等表面作用,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手段分析了7放物粉尘的表面基团裸露,转化过程,总结了矿物粉尘表面存在的基团类型及其表面活性位的分布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转化,对讨论粉尘生物活性及矿物表面/细胞物理化学作用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巴林右旗三叠纪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政军  王瑜 《地层学杂志》1998,22(4):293-294
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处大兴安岭南段。自1972年内蒙古区调二队**提出相邻的陶海营子等地存在着三叠纪地层以来,大兴安岭南段三叠系的存在与否就一直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内蒙古区调二队(1988)进行1/5万地质填图之后,朱儒峰等(1992)根据发现的...  相似文献   

20.
袁方  谢远云  迟云平 《中国地质》2018,45(6):1177-1187
本文对哈尔滨尘暴事件(2011年5月11日)的干沉降和湿沉降粉尘进行了粒度、REE和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同时,为了限制尘暴粉尘的源区,还对东北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进行了表土采样。结果显示,干沉降粉尘呈双峰态粒度分布,众数值分别为3.6 μm和28 μm,而湿沉降呈单峰态粒度分布,众数值为6 μm。哈尔滨尘暴事件粉尘的粒度分布模式可与黄土高原黄土、红黏土及世界上其他地区的长距离搬运粉尘相对比。这些尘暴粉尘来自遥远的源区。干沉降和湿沉降粉尘表现出相同的REE模式和Sr-Nd同位素组成,它们来自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现代尘暴事件的干沉降与湿沉降粉尘相同的物质来源暗示了黄土高原黄土的细颗粒和粗颗粒组分有相同的风尘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