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近日,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委员会作出决定,13名青年地质工作者荣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分野外地质工作者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和教师奖三类。  相似文献   

2.
6月 4日 ,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青年地质科技奖授奖大会在北京举行 ,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田凤山同志参加了授奖大会并与青年地学工作者就新形势下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如何定位问题进行了座谈。每两年评选一次的这项我国地质界青年的最高荣誉奖 ,是由所在单位及有关单位推荐 ,并经中国地质学会评选委员会评选产生的 ,本次共评选获奖者 34名 (金锤奖 8名 ,银锤奖 2 6名 )。山东省地质学会推荐的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蔡忠 (石油大学资源系油藏地质研究所副教授 ,先后参加或负责国家攻关项目 2项 ,部级重点项目 7项 ,其中《油藏描述技…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从中国地质学会传来喜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副队长、总工程师常红梅,喜获"第二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工作30多年来,她始终奋战在地质一线,主持或参与重点地质勘查和科研项目及国家重大地质研究项目20多项,完成河南省财政地质勘查项目10余个。  相似文献   

4.
广西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勘查管理部主任黄同兴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中榜上有名,荣获银锤奖.  相似文献   

5.
<正>广西第六地质队(以下简称六队)现任总工办主任杨拓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正因为他的平凡,且在平凡中对于工作的极致追求和不断超越,让他成为绝大多数地质人可亲、可学、可敬的"参照范本"!正如他的领导同事所言:杨拓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极致,用心认真倾听来自大地深处的声音,勤奋踏实做出"不凡"的业绩。2016年9月,他获得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金罗盘奖",这是对他多年来不懈努力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6):F0002-F0002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的前身是地质制图专业组.1983年11月24—30日在北京召开了“地质制图专业组成立暨第一届全国地质制图学术讨论会”。从此.我国地质制图科技工作者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和互相交流的平台。1988年元月21日,中国地质学会正式批准建立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历任的主任委员有李廷栋院士和耿树方研究员。现任第五届的主任委员是耿树方研究员,秘书长为范本贤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0引言山东省地质学会是中国地质学会的省级机构,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发展地质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业务主管部门为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接受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业务指导和监督。1922年2月3日中国地质学会正式成立,至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百年来地质学会始终与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同兴衰、共命运,在建国初期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以来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地质支撑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促进地质科技发展及培养地学人才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见证了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整个过程。百年华诞也是地质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增强地质事业使命感和责任感难得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8.
各理事单位、各分支机构: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河南省地质学会决定对王泽众、温彦等六十名离、退休地质工作者颁发“地质工作突出贡献奖”,以表彰他们在我省地质科技、地质找矿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号召新一代地质工作者向老一辈地质工作者们学习,继续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的地质工作中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9.
1992年是中国地质学会成立70周年。中国地质学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我国从事地质工作具有一定经验和水平的科技工作者所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主要任务是团结广大地质科学技术工作者,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普及地质科学技术知识,出版学术刊物等,并促进地质科学技术与地质事业的繁荣、发展及水平的的提高,为地质战线出成果出人才,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中国地质学会从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学术活动,我国地质工作者一些重大研究成  相似文献   

10.
秋叶     
我是一名地质绘图员,从事地质事业已经18年了,但说来惭愧,做一名地质工作者的我却从来没出过野外,每到五月份,就看着野外分队的同志忙碌地准备行李物品,出野外,几个月后再见到他们有的黑了,有的瘦了,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有时看到他们收队回来显得很疲倦,就问他们在外面是不是很苦,他们总是淡淡的一笑说:“还行”。我不禁有些向往,想象着那山高、树绿、鸟鸣画一般的野外生活。今年机会终于来了,因工作需要我被分到了第四分队,开始了我向往已久的野外工作。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地质找矿工作陷入低谷。自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后,地质工作重新转入高潮。地勘单位纷纷从高校招聘专业技术人才,为地勘队伍注入了新的血液。就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而言,近几年已经累计招聘大学生有五十多人。青年职工数量逐年上升,且这些青年职工大多数都在野外一线工作,是促进地勘单位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青年员工的思想现状来看,他们胸怀创业的理想与激情,工作上进,求知欲强,干劲足,主流是好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从20世纪初才开始有自己的地质工作,1922年由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人创立了中国地质学会。新中国成立带来了地质工作的春天,地质工作才开始大转变、大发展,在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下,至今从总体上基本消灭了地质空白区,并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大国,在水文、工程地质等多个专业方面,也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地质工作为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地质队伍的骄傲。50年来,地质工作也经历了一些曲折,有过一些经验教训。去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地质工作50年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  相似文献   

13.
正4月22日,国土资源部举行《温家宝地质笔记》读书座谈会。来自一线的地质工作者代表,温家宝同志大学同学代表、老同事代表等人,畅谈研读体会,回顾与温家宝同志同窗、共事时的点点滴滴,回顾老一代科学工作者、地质工作者经历的时代故事,学习温家宝同志的地质情怀、科学精神、做事风格。为地质事业前仆后继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唐菊兴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练就了  相似文献   

14.
地质成图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图件是地质成果表现的重要手段,是衡量一个国家地质工作水平、地质研究程度和地质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地质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传统的成图方法是野外地质工作者,根据实地调查的记录结果。绘出地质草图,再由出版人员绘制地质综合板、复照、翻板、分板、制印,最后成图,这种手工制图方法在成图的精度上受多方条件的影响,如人、环境、仪器等。  相似文献   

15.
赵凡 《国土资源》2010,(1):20-23
<正>2010年1月3日,元旦假日,北京大雪纷纷扬扬。来自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石油、中石化、中国水电工程等单位的23位院士、专家,对2009年度完成的具有突破性地质成果进行了认真评选,遴选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这是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举办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中国地质学会有关人士称,  相似文献   

16.
1月3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召开会议,评选产生200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17.
正妈妈告诉我说,我的姥爷是咱们国家第一代的地质找矿人,他就是这样背着自己的行囊,一手拿锤子,一手拿着罗盘,一路上敲敲打打,足迹遍布了整座桐柏山。遥想当年,所有的地质工作者们,为了找矿都是这样辛苦,他们用双脚当做交通工具,走遍国家的每一寸土地;用双手拿着地质锤,一路敲打获得一块块矿石样本;用双肩扛起地质包,把沉甸甸的标本送回营地化验。他们风餐露宿,冒着野外随时会出现的危险,一路向前,就是为了给国家发现更多的矿产资源。地质队员  相似文献   

18.
正曾被列为危机矿山的小秦岭金矿区,经过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深部及外围找矿获重大突破,3年新增金资源量72吨。小秦岭金矿区是我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矿区地质找矿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过10余家地勘单位、地质院校和科研部门共同努力,先后提交各类地质报告30余份,探明金资源量350余吨。随着当地黄金生产的迅猛发展,矿区浅部资源日趋枯竭,严重制约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2010年初国土资源部、河南省政府决定加强区域深部及外围地质找矿工作。经过有关地勘单位共同努力,3年来新增金资源量72吨,其中灵宝市金源二矿新增金资源量20吨,达到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8月7日至10日,省地矿局局长、党组书记徐飞鹏带队赴四山林场、锅盔山、翠宏山等重点勘查区,慰问野外地质职工、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在“论学会”一文中写道:“西人之为学也,有一学即有一会……会中有书,以便翻阅,有器以便试验,有报以便布新知,有师友以便讲求疑义,故学无不成,术无不成,新法日出,以为民用”。1909年,张相文等创立“地学会”,并出版了《地学杂志》。1922年,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发起并创建了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学会之一,见证了中国地质事业8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成为团结和带领我国地质工作者为我国经济建设而努力工作的最具代表性的团体,成为推动我国地质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