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土资源部10日公布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进程,强调要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奠定产权基础。据悉,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结合国家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有关要求,将农房等集体建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结合国家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有关要求,将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纳入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范围,实现统一调查、统一确权登记、统一发证。此次系领导小组成立以来首次五部门联合发文,标志着集体土地确  相似文献   

3.
信息视点     
《浙江国土资源》2014,(8):19-23
<正>五部委:加快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日前,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结合国家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有关要求,将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纳入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范围,实现统一调查、统一确权登记、统一发证。此次系领导小组成立以来首次五部门联合发文,标志着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步入新的阶段和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国家相继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战略目标,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实有效地解决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顺利开展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余杭区制定了《余杭区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意  相似文献   

5.
正《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仅是过渡,最终的方向是制定一部不动产登记法。这样的观点得到许多法学专家的认可。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涉及国土资源领域改革的方方面面。如征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完善宅基地制度、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等等。事实上,这些方面正是国土资源法治建设的盲点,导致在依法行政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及《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文件的颁布实施,各省市的农房不动产登记工作也陆续展开,农房不动产测绘工作作为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中最重要的环节倍受人们的关注。如何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为农房不动产测绘工作提供精准、有效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1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并明确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其实早在2007年,《物权法》就曾经提出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2011年,住建部开始推行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建设;而2013年"两会"后,国务院更要求国土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务院法制办、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在2014年6月底前出台不动产登记条例。在此情形下,对中外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比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原国土资源部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01号)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17]43号)中,明确要求在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之时,要将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9.
为了落实《物权法》,年初,国家明确要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作为一项国家基础性制度建设,意义重大。该文针对目前不动产登记的状况,对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难点及统一登记机构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内容、区域、入市方式、产权抵押、村级规划、不动产统一登记、城乡一体基准地价体系、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实现了八个"全覆盖"。农村土地征收"一探索一规范一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五个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两探索、两完善"试点内容全面展开,三项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县9个乡镇146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完成18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其中就地入市6宗、调整入市12宗。出台宅基地抵押政策,市县两级政府注资3000  相似文献   

11.
一、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背景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权利涉及千家万户,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重要内容,是当前一项重点改革任务。不动产登记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  相似文献   

12.
浅析构建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不动产统一登记是指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要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建立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现代测绘技术发展,运用以"3S"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定位和数据分析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采集、存储、更新和管理模式,为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21年1月29日,广西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知》要求到2021年年底,农村"房地一体"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颁证率均达90%以上,基本实现"应登尽登"。请关注本期政策解读——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背景长期以来,我国不动产登记分散在多个部门办理。如:由国土资源部门办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由住建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由林业部门办理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登记;由农业部门办理承包经营权登记;由海洋部门办理海域使用权登记。不动产的多部门分散登记,既不利于保护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广西容县全力推进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截至2013年12月20日,该县农村宅基地已发证17.29万宗,占应发证的94.42%;农村宅基地及村庄重点区域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已完成2636公顷,占计划完成任务的七成多。一是加强领导,各司其职。该县根据国家和全区的部署,在县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在  相似文献   

16.
时政     
国土资源部已确定不动产登记武点城市3月10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今年要建立不动产部际联席制度,编制统一调刺,6月出台《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目前国土部对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推进进行了规划,将成立协调委员会,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将相关部门集合到一起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并成立不动产登记局,建立不动产登记平台和网络登记平台。据了解,国土部已选择了南京、宁波、郑州等几个城市作为试点。  相似文献   

17.
正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就是要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登记职能整合到国土资源部门,建立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律保障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作为不动产登记过程中产生的档案资料管理是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登记信息能否方便查询、登记结果的社会公信力等问题。较之机构、职责整合工作,登记档案整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系统阐述了不动产统一登记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于ArcGIS图形平台和Oracle数据库平台,对已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信息数据等进行整合,设计开发了城乡一体化土地登记管理子系统、地籍图形变更子系统、地籍信息系统社会化应用系统,初步建成了不动产登记中的地籍信息数据中心。  相似文献   

19.
莱芜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宅基地总登记,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在当前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中存在着违法用地、产权不清晰、一户多宅、跨区域购房等问题,与宅基地使用权有效行使不相适应。因此,需加强宅基地的管理和登记的政策研究,制定可行的政策与措施,其中尤其要加强对"一户多宅"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2019年4月15日,中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