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在2013年度广西地质灾害实时监测系统建设示范工程总结会议上,广西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第4期建设通过专家验收,标志着广西地质灾害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已经基本建成。2009年以来,广西国土资源厅积极打造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在历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中发挥巨大作用,正如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应急处处长胡杰所说,广西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起步早,仪器数量多、品种全,并形成了一个系统平台,这项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高科技利器助阵,为地灾预警找到突  相似文献   

2.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发布并实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灾防治工作的规划。《规划》要求,全面完成山区丘陵区地灾调查,开展平原区地灾调查,掌握我国地灾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在地灾重点防治区的县(市)建立相对完善的群测群防体系。初步建立专业监测网;地灾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推进到市、县;分散的受地灾严重威胁的居民逐步得到搬迁;人口密集区、大中城市、风景名胜区及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的地灾隐患点逐步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3.
记者近日获悉,《贵州省“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十二五”期间,贵州将投入20.788亿元,用于95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和搬迁(避让)、地质灾害勘查调查与评价、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紧急救援体系建设、科研等地灾防治项目。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重点铁路线的安全运营,监测重点线路状况、形变位移等情况,结合多维传感感知手段,实时获取重点铁路运营线的环境状况、轨道坡体位移变化、运营视频等实际动态和预警告警信息,以此构建重点铁路运营线的自动化监测系统,为安全监测、决策管理提供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5.
三维激光扫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无人机及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测绘、监测以及早期预警系统(EWS)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源。本文基于上述技术,设计提出了一种针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GDMEWS)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复杂多变的特点,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多源空间数据库组成、开发模式、业务逻辑、系统开发的方法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论文以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滑坡和泥石流类型众多、典型多样的德钦县为案例区,探讨GDMEWS的体系机构及关键技术。首先,对系统的功能要求,监测及预测模型等进行了讨论;其次,研究了灾前预警、灾中抢险、灾后重建全过程的逻辑关系,开发防灾减灾和地质灾害管理支持工具;再次,阐述了多源监测数据集成方法和地质灾害机理模型的建立。最后,对GDMEWS的研发实现进行了阐述,并说明其在德钦县地灾的全过程实时动态管理、监测和预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地质灾害防治直接关乎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尽心尽责构筑地灾综合防治这一"生命工程",全面推动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和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地灾防治取得巨大成效:全国成功避让地灾6561起,避免人员伤亡31.6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7.4亿元。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今年以来,栾川县着力构建县、乡(镇)、村、组四级联防体系监测预警网络,目前,全县11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实现了四级联防监测预警。栾川县政府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乡(镇)和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防灾工作。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村设立兼职地质灾害防治“协管员”,负责本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东西南北     
《国土资源》2013,(6):60-61
辽宁构建部门互联互通地灾监测网近日,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积极构建防汛、地灾、气象等部门互联互通监测网络,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报告网络体系,各级国土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密切合作,构建防汛、地质灾害、气象等部门互联互通监测网络;对于经勘查查证、排查复核确  相似文献   

9.
近日,从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获悉,自福建省实施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以奖代补”政策以来。在引导各地少征占耕地。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地灾防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3年累计向52个县(市、区)下达补助资金7201万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气象监测网络的森林火险快速预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发生频繁且突发性强,进行森林火险快速预警对于减小森林火灾损失和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利用地面气象站构建实时气象监测网络,设计了运用气象监测网络的森林火险预警模型,可实现森林火险及时、快速预警。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预警因子重要性层次结构并确定预警因子的权重;运用Voronoi图技术,基于气象站点和实时气象数据,构建气象监测网络;利用叠置分析技术计算得出预警结果。基于该模型设计的森林火灾快速预警系统应用于青海省林业局,验证了系统可行性与适用性,该模型可全面、准确、快速地实现对森林火险的预警。结果表明:① 根据预警模型及实时气象监测数据,可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快速实现县级、林场级别的森林火险早期预警和及时响应;② 运用GIS可视化技术,可快速生成相关区域森林火险的空间分布专题图,直观地观察预警等级的变化情况。实践表明,森林火险快速预警对森林火灾进行有效预防、中断管理和制定扑救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对森林防火工作、保护森林资源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台州市围绕精细化风险调查、数字化预警处置、集成化综合治理,构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新机制、新体系、新格局.2021年以来,全市投入防治经费6400余万元,启动地灾风险调查数、地灾监测网络建成数、完成治理数等各项任务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12.
介绍位移传感器数据远程传输方法,阐述位移传感器数据解码算法,并验证解码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同时,将其应用于黑方台党川滑坡的变形监测,获得了滑坡监测点的实时形变信息,可为滑坡变形监测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由于近期天气多变,加之地质灾害发生带有一定的不可确定性和突发性,汛期的地灾预警预报工作到了最关键时期。为此,济源市国土资源局早动手、早安排、早部署,制订方案,划定351个地灾隐患点和13个高易发区、12个中易发区,确定防治责任单位及职责,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预报、速报、值班、巡查制度,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确保安全度汛。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以来,吉林省通化市国土资源局将地灾防治列入全年工作重中之重,汛期到来之际,各项措施有条不紊地开展,地灾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是落实责任,加强防治体系建设。从实际出发,编制完成了《通化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通化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相关人员分区监管和县、乡(镇、街道)、村、监测人分级负责的双套责任体系。二是全面排查摸清情况,做好预报预警。该局通过主管  相似文献   

15.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汛指挥部关于防御9号强台风(麦莎)的工作部署,浙江省国士资源厅先后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今年第9号台风(麦莎)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做好今年第9号台风(麦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厅地质灾害预报组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使用ALPS系统密切监测雨情变化,对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地地区实时发布预报预警。  相似文献   

16.
媒体广场     
正我国地灾防治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日前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截至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的各类标准已发布和审批88项,涵盖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等内容,标志着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央视新闻直播间)我国将新增80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日前农业农村部确定,作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举措,今年,我国将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新增的高标准农田将重点安排在粮食  相似文献   

17.
2013年遭遇台风期间,福建省宁德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采取5项措施,全力以赴防抗台风。一是领导到位。全体干部必须在岗在位,各级国土部门主要领导必须坐镇指挥,分管领导要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地灾防范重点乡镇、重点部位检查指导地灾防治工作。二是值班人员到位。实行双人24小时值班、领导24小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继续完善共同责任机制,充分依靠群测群防,盯紧盯牢地灾隐患点,强化监测预警和临灾应急避险,确保库区长治久安。"——7月12~13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巡查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浙江国土资源》2005,(7):29-29
6月30日,保存了545个县市地质灾害点和隐患点资料的两台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演示系统,分别摆到了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办公楼大厅内。这一系统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集成《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发研制的。调查取得了大量数据资料,初步查清了被调查区(县)的地灾隐患,调查登记各类地灾点66982处,调查发现地灾隐患点78944处;针对查出的重要隐患点,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监测预警体系,编制了防灾预案。目前,已完成调查的县(市)均编制了地灾分布与易发区图、地灾防治规划图等系列图件,所有调查数据和图形数据均已被纳入全国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数据库。  相似文献   

20.
受GNSS硬件设备、通讯链路以及观测环境等因素影响,GNSS位移监测数据往往包含粗差,无法反映真实的变形特征。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将稳健随机分割森林(robust random cut forest, RRCF)算法应用于GNSS位移监测数据粗差实时检测。仿真数据处理结果表明,RRCF算法粗差实时检测的准确率、精确率与召回率分别优于95%、98%、96%。地质灾害位移监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GNSS位移监测数据发生异常突变时,RRCF方法检测结果与实际异常值情况吻合且误判率较低。总体而言,RRCF算法对GNSS位移监测数据异常实时检测的准确率和可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