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江上游滇东北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简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介绍了“滇东北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的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滇东北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危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新近建立的滇东北山区坡耕地土壤流失方程测算了该区域坡耕地年均土壤流失量,探讨了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基本特征,分析了水土流失对耕地适宜性与可持续性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3.
滇东北山区坡耕地分类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子生 《山地学报》1999,17(2):131-135
从研究山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与合理利用和改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坡耕地的广义概念,建立了坡耕地分类系统,按此系统归并现有土地详查成果数据,得出了滇东北山区各类坡耕地数量,采用6个指标,分析了本区域坡耕地的基本特征,为研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改造利用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应用新近建立的云南金沙江流域土壤流失方程测算该流域各县(市、区)年均土壤流失总量和各地类年均 土壤流失量基础上,分析了该流域水土流失的总体特征、各地类水土流失特征和不同坡度级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特 征,为因地制宜地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藏东横断山区草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利用变化导致的土壤质量演变已经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然而有关西藏高原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很少.为此,探讨藏东横断山区草地转变成坡耕地后土壤质茸变化.选择3种土地利用类型:草地、短期耕作坡耕地、长期耕作坡耕地,采集土壤表层样品,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利用土壤退化指数(DI)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I_Q)评价了3种土地类型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草地垦殖后的短期耕作造成表层土壤容重、砂粒含量明显增大(容重:从1.11 g/cm~3增大至1.32 g/cm~3;砂粒含量:从43.3%增大至54.7%),粘粒、粉粒含量明显减小;长期耕作导致土壤表层厚度明显增加(从23.6 cm增加到30.6 cm),有机质与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29%、22%);两种坡耕地全磷与全钾含量变化均不明显.短期、长期耕作坡耕地DI与IQ均低于草地,表明坡耕地土壤质量出现退化.利用DI与I_Q评价出来的短期耕作坡耕地与长期耕作坡耕地土壤质量退化程度不一致,表明这两种指数不能等效地评价该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质量.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被认为是评价本研究区土壤质量状况的一种更合理方法.据此断定,长期耕作坡耕地土壤质量退化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玉盛  谢锦升  盛浩  陈光水  李旭 《地理学报》2007,62(11):1123-1131
通过对中亚热带山区天然林、人工林(用材林和经济林)、次生林、果园和坡耕地等7 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及质量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中亚热带山区天然林转变 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后, 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了25.6%~51.2%, 而表层0~20 cm 土壤有机碳 储量下降了45.1%~74.8%, 比底层土壤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土壤轻组有机碳储量(0~60 cm) 下降了52.2%~84.2%, 轻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从13.3%降到3.0% ~10.7%, 比土壤总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更为敏感。天然林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后土壤 有机碳损失巨大的原因主要与凋落物归还数量及质量, 水土流失和经营措施对土壤(特别是表层土壤) 的扰动引起土壤有机质加速分解等因素有关。坡耕地人为干扰最严重, 土壤有机 碳下降幅度最大。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主要与区域降水和地貌条件有关。因此, 保护山区脆弱生态环境, 加强天然林保护和植 被恢复, 合理营造人工林, 减少耕作, 对山区土壤碳吸存、减缓大气CO2 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以及促进山区可持续开发的生态服务功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坡耕地资源及其利用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我国坡耕地资源的数量、类型与分布,坡耕地中低产田主要障碍因子与成因,坡耕地的主要土壤类型做了详细地评述。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坡耕地五种主要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丘陵赤红壤开发中的问题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恬  朱照宇 《热带地理》2007,27(5):395-399,404
丘陵赤红壤是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土壤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的人为干扰和不合理利用使土壤性能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丘陵赤红壤的可持续利用。文中总结了丘陵赤红壤的基本特性及利用现状,探讨其生态环境重建及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认为丘陵赤红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养分贫瘠、表土砂质化、土壤结构退化、土壤水分性能退化、酸雨和重金属造成的污染等。指出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主要有: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培育土壤肥力,调节土壤水分;增加生物多样性,建立良好的生态结构;防治"三废"污染,使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农业与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9.
密云石匣小流域土地利用对土壤粗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北京密云石匣小流域坡面径流试验小区的坡耕地、休闲地和荒草地的坡上部、坡中部和坡下部,分别对表层和剖面进行了采样,用筛分的方法分析土样中大于2mm石砾所占百分数来确定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壤粗化程度。试验结果表明:休闲地、坡耕地和荒草地小区的土壤粗化程度为休闲地>坡耕地>荒草地。假设荒草地石砾所占百分数为正常值,用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石砾所占百分数与荒草地石砾所占百分数的比值来表示该土地利用下的土壤粗化程度指数,则0-1cm土层休闲地和坡耕地的粗化程度指数分别为2.96和2.07。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剖面层间的粗化特性也存在差异。荒草地剖面层不存在土壤粗化;休闲地和坡耕地剖面层则存在土壤粗化。本研究可为土壤退化等级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坡耕地侵蚀过程与土壤理化特性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少燕  查轩 《山地学报》2002,20(3):290-295
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问题是制约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探讨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和土壤退化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应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坡耕地壤侵蚀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侵蚀过程中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的演变规律;明确了不同中下坡面单位时间产沙三个过程特征;揭示了泥沙中不同粒级颗粒组成、团聚体和营养元素迁移规律及导致土壤退化加剧的原因;提出了防止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应用已建立的土壤流失方程进行了滇东北山区基于可持续利用的耕地适宜性评价,以土壤抗蚀年限为主要指标,将山区耕地适宜性和可持续性程度分为高度适宜(高度持续)、中度适宜(中度持续)、低度适宜(低度持续)、有条件适宜(有条件持续)、不适宜(不可持续)5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流失方程在山区耕地适宜性与可持续性评价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Using newly developed soil loss equation of the sloping cultivated land in the northeast mountain region of Yunnan province,the author in the paper calculated the annual averge soil loss amount of the sloping cultivated land in this region,approached the seriousness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erosion,and analysed its harms to the sui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cultivated land.The main conclusions were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确定滇东北山区土地用途分区方案基础上,根据我国有关法规和政策,制定了各个用地区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相似文献   

14.
滇东北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水土保持措施因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滇东北山区坡耕地5种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等高带状耕作、地埂、生物防冲带-绿肥、生物防冲带-苹果、水平梯地(梯田)对土壤流失量的控制作用建立试验小区并进行连续3年实测,得到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P值,为建立坡耕地水土流失方程、进行土壤侵蚀预测预报、制定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It is of speciall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northeast mountain region of Yunnan province to map rationally out the strategy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This paper has detailedly analys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resources,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and use,and the potentialities of land utilization in the region.The paper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mapping correctly out the strateg y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16.
滇东北山区土地垦殖指数与退耕还林规划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分析研究该区域基于可持续利用的合理耕地规模基础上,确定了全区及各县(市)合理垦殖指数;采用垦殖合理度和不合理度2个指标定量评价了现状垦殖指数的合理性程度。结合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了该区域退耕还林战略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
滇东北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作物经营因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建立滇东北山区4种代表性作物种植类型———玉米、马铃薯、黄豆、玉米-黄豆间作对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影响试验小区并进行连续3年实测,分析确定了作物经营因子(C)值,为建立坡耕地土壤流失方程、进行土壤侵蚀预测预报、制定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奠定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本区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土地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云南金沙江流域水土保持型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水土流失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性的头号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它已成为广大山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最大障碍和主导性制约因素。未来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是可持续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山区可持续土地利用有着特殊的内涵。本文以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的全国生态建设重点区域——云南金沙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对水土保持型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内涵、原则和重点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制定了该流域水土保持型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指导思想、基本方针、主要目标、规划方案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