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主要对华北北部地区的1989年大同地震、1991年大同地震及1998年张北地震3次强震前的形变异常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以形变异常的开始时间作为判断标准,形变异常的群体频次在强震前1~2年内均出现高于或接近2倍均方差的高值状态,显示出形变异常的中期异常,异常时空演化的三阶段特征表现不明显。若以形变异常的转折时间(或结束时间)作为异常判断标准,形变异常频次在震前1~4个月达到高值,显示出异常的短临信息,并且,形变异常的时空演化过程存在明显的三阶段(α、β、γ)特征。在对这些特征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形变异常的开始时间与转折时间分别作为判断标准,如果两种群体频次均处于异常状态,则表明异常已处于从中期向短期过渡的阶段,反之,异常仍处于中期阶段。这种形变异常的分析思路可作为形变异常从中期阶段向短期阶段过渡的一种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宁波台地倾斜在皎口地震活动中的前兆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波台地倾斜近几年来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其在皎口几组地震事件前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在分量图上,震前出现了短临期前兆异常反应特征,并且有异常时间越长,幅度越大,地震震级就越高的特点。此外还对异常出现的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安维光 《内陆地震》1997,11(1):22-28
对唐山7.8级地震前叠加在地形变,地电阻率,地应力等年变背景上的异常,用月差值法消作年变,使异常和异常指标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4.
应用地震事件判定前兆异常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献智 《地震研究》1996,19(2):121-126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发生显性地震前后,远场的一些前兆异常会呈现出明显的地震效应,所以,可以认定它们是地震兆异常。在这些远场地震前兆异常中,有的具有双重兆或多重前兆的性质即可以用于后继地震的预后,所以,对地后继地震来说,它们就是可靠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自70年代建成监测台网以来,发生几次中强地震,其中包括邻近地区朝鲜境内的天摩山5.7级地震和殷栗5.5级地震,为了更多地挖掘我省中强地震异常信息,更好地寻求预报指标,笔者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做了有关计算,发现该地震前,辽东半岛及邻近海域地震异常明显,宏观异常丰富,其主要异常标志类似于海城,营口,彰武中强地震,因此,殷栗地震异常总结对于确定我省中强地震预报指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部湾6.1,6.2级地震的前兆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时平  王林 《华南地震》1996,16(3):46-52
通过对北部湾6.1,6.1级地震前的震兆分析,认为地震是在区域地震活动出现中期异常背景的情况下发生的,前兆观测的趋势异常较为突出,但短临异常极少,地震活动性和前兆观测手段的趋势异常变化具有稳定性和准同步性,反映了震前区域应力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对宁夏地震重力测网1987年以来的野外观测数据进行了统一平差处理和精度评定,给出了判断重力非潮汐异常的标准,并对各期重力平差资料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宁夏境内中强地震前1年内可观测到重力异常变化,异常特征是正异常,且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等值线密集带的一侧或重力变化腹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时域扫描了辽宁地区70年代以来的前兆资料,提取异常,统计地给各异常加权,运用模糊综合方法算出本区前兆异常模糊综合值,并归一化,结合该区的强震事件,给出了辽宁地区强震危险性的前兆异常模糊综合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军 《四川地震》2002,(1):27-31
介绍了地震前地下水位异常的判别方法,分析了雅江地震前地下水位异常的演变过程及预测情况,同时还讨论了预测地震地点的难度,雅江地震在发生再次表明,迄今对地震的研究和认识仍是初步的,地震预报攻关研究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台湾峡南部Ms7.3地震的地下流体前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秀峰  张清秀 《地震》1996,16(3):307-310
1994年9月16日在台湾海峡南部发季了Ms7.3地震,发震时福州、厦门、漳州、东山等地普遍有感,个别房屋出现裂缝。震前福建省水化台网监测到水氡、水电导率、Ca^2+,K^+,Mg^2+,水位、水温等地下流体群体异常、异常列出现层次性,异常空间分布具有集中性,异常数量达到一定数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1976年松潘7.2级地震前,几个台站记录到的异常地震波形的形态特征及时空分布特征。异常波形可分为4种形态;震中距小于80km的台站都不同程度地记录到了异常波形;临近地震时,记录中出现的波形数量增多,振幅增大;临震前10天波形密集,呈现明显的突跳变化。根据异常波形的特征,本文还对异常波形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认为异常波形的出现是地震前孕震区岩石产生微破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7.3级地震前兆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现有资料,对台湾海峡7.3级地震前后所观测到的地震前兆异常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次地震前观测的属远源异常,其与粤闽两省及邻区所发生的几次中强震前的异常无明显的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地震前兆异常事件进行了综合评估,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计算发震概率,利用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群体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场,源兆的关系,分析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以唐山为中心在空间上划分三个区,近区,中间区和远区,分别计算了三个区各类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熵的时间演化值,分析了震前这种信息熵的场,源兆特征,震中近区的信息熵值要比中  相似文献   

14.
江宁台地电阻率异常震例的中短期预报回归方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军 《地震》1994,(3):39-43
本文研究了1983年以来江宁台300km范围内Ms>4.5地震的50km范围内地方小震的地电阻率异常震例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分析统计了异常参量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建立起中短期预报回归方程,大体给出江宁台所能监控的不同强度地震的最大范围和一般距离;研究表明江宁地电前兆异常有其自身的特征。充分研究单台单手段的前兆异常对地震综合预报水平的提高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杨明德  胡爱真 《内陆地震》1997,11(4):337-344
介绍了青海省兴海7.0级地震前水氡,地下水位,地表形变,地震活动性,气象及动物等出现的异常,并对震前的预报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6.
地震前兆复杂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张国民  石耀霖 《地震》1994,(1):2-11
本文选用向各异性的准弹性介质模型和震源组合模型,应用有限元数模拟方法,研究了短阶临阶段地震前兆的复杂性。给出:临震异常的显现程度取决于观测点距发震构造的贴近程度。观测点赵接近发震构造,异常越明显。在时间分布上,异常先在外围出现后在震中区出现,呈现为异常从外转播的特征。此外,对于在同一观测点上的多手段(多种物理量)观测,由于不同物理量各自依赖于孕震过程中不同的变化因子,因此,同一观测点上的不同物理量  相似文献   

17.
王文祥  刘勇 《华南地震》1995,15(4):49-53
介绍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提出异常次数合成和异常数据合成两种资料处理方法,并阐述了如何根据异常预报地震三要素。指出该仪器的主要优点是可能确定电磁波异常所在的方位角,并由8次震例对仪器的性能和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8.
云南近期M≥5级地震前的地磁短临异常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云南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中强震前1个多月内,大多数地磁曲线都有较明显的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过程,笔用这些异常对其中的几次地震作了一定程度的预测。通过对这些地磁短临异常的分析,认为在云南M≥5级地震前,多台项地磁会出现准同步异常;在成组地震连发的过程中,地磁对后续地震的预测尤为有用,通常是第1个地震发生后,异常明显恢复,在下次地震发生前再次出现新异常,且异常可以多台同时、多次出现;地磁对时间预报的贡献较大,但在地点判断上相对困难,预报时地点必须参考其它预测项目。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利用地下流体异常预报地震主要依靠的是单项观测资料,随着地震预测研究的深入和监测技术的发展,开展单井多项观测和提取综合前兆异常已是面临着的新任务。本文据张道口井的多年多项流体观测资料,提出了单井流体异常综合信息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疆沙湾5.2级地震地下水流体前兆异常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道  张洪斌 《地震》1997,17(3):297-303
列举了1996年1月9日新疆沙湾5.2级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的最新资料,总结了地震孕育由稳态进行非稳态过程中流体异常的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流体前兆异常以中短期为主,订集中分布在距震中200km范围内,异常形态和幅度复杂多样,并对这次地震的跟踪预测,前兆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