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施工场地狭窄,无法运用传统方法进行变形观测的情况下,对深基坑的水平位移监测提出了全站仪坐标法。对全站仪坐标法监测水平位移的精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与工程实践,验证了对于不同等级要求的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只要选择适当的全站仪进行作业,即能保证精度符合要求,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深基坑日益普及的今天,对基坑稳定性的监测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效快捷地完成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成为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常用的4种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的方法,并对轴线法、小角法、极坐标法、自由设站法进行精度分析,当提高精度的措施在施工场地受限时,采用极坐标法结合自由设站的方法不仅计算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能满足较高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基坑变形监测工作中,受场地条件的限制,工作基点往往只能埋设在基坑边相对稳定的地方,因此,工作基点也会产生位移。针对在施工现场进行变形观测时工作基点易于发生变动的情况,分析和讨论了工作基点位移的确定以及其位移给观测点带来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修正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全站仪非固定站差分法监测深基坑坑壁位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站仪固定设站用于大坝、边坡等建筑物变形监测已有了不少成功实例,应用到深基坑坑壁位移监测到受到场地的限制。提出全站仪非固定站差分方法,并通过对某深基坑实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魏波 《北京测绘》2017,(6):117-120
目前,建筑水平的提高以及基坑施工期间事故频发等因素,对基坑进行变形监测以及监测精度也越来越重要。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有小角度法和极坐标法等多种方法,随着全站仪仪器开发生产的先进性,其仪器中的点投影测量方法在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应用中表现出更加方便、快捷、直观的优点,在节省外业观测时间和提高内业处理效率的同时,也更加精确地反映了基坑的变化,从而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对基坑变形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的各种方法及新技术,重点讨论和分析了视准线法、极坐标法与角度交会法,结合误差传播定律分别对各方法监测点精度进行推算;在极坐标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监测精度更高的双极坐标法。论文结合具体基坑监测工程,分别利用每种方法对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进行精度估算,并分析不同监测方法的适用情况,为类似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案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铁五号线第三方水平位移监测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健 《测绘工程》2006,15(5):61-64
通过广州地铁五号线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实践,介绍并分析TCA2003智能型全站仪在极坐标法水平位移监测中的适用性,提出平面位移量的计算方法,总结了第三方水平位移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水平位移监测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基准(设置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基本要求是在整个变形监测期间保持点位稳定可靠、使用方便;本文介绍的后方交会法即是一种建立基准的方法,在基坑周边场地狭窄、基坑自身形状不规则、监测精度要求高的条件下,实施本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结合具体的基坑监测实例,详细阐明了基坑边坡水平位移监测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与方法,介绍了徕卡TM30精密监测机器人在基坑边坡水平位移监测的使用方法,并对其效益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0.
在深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既能够保证精度,又可节省成本,是基坑施工监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讨论了四种常用的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并将轴线法、单站改正法、前方交会法与测小角法进行精度比较,得出:测小角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计算简单、操作方便、监测精度较高,是目前基坑监测中运用较广泛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曹占虎 《测绘工程》2014,23(9):70-73
地铁区间盾构法施工监测是确保地铁区间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分析盾构隧道施工地表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建(构)筑物倾斜监测、裂缝监测、隧道管片隆沉监测、隧道管片水平收敛监测等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及控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某地铁区间盾构法施工监测工程实践,分析所获得的横向地表沉降、隧道管片沉降或隆起、净空水平收敛监测的结果,得到相应横向地表沉降、纵向地表沉降和沉降过程的规律,以及隧道管片沉降或隆起、净空水平收敛监测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2.
变形监测数据不可避免会受到噪声污染,本文根据原始信号特征,通过合理的选择小波基,采用自适应阈值法去噪,可提取变形数据有用信号并恢复信号的光滑性,保留信号曲线的特征,达到较好的去噪效果。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王旭  刘文生  王昶 《测绘科学》2011,36(5):179-180,242
信号噪声的方差越大,信噪分离越困难,这样会降低小波在去噪方面的性能,使小波去噪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一种方法:采用模糊控制滤波器对含噪信号进行预处理,从而降低白噪声的方差;然后用软、硬阈值法分别对处理过的信号进行去噪.仿真实验表明,去噪后的信号的信噪比和均方误差均优于单纯使用软、硬阈值算法,具有很...  相似文献   

14.
稳健时序分析方法及其在边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平  何秀凤 《测绘科学》2007,32(2):73-74,80
本文将稳健估计方法引入时间序列建模,提出了基于稳健估计的自回归建模方法。采用某实测边坡两个监测点连续30期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当监测序列没有异常值时,稳健与常规自回归模型的预报精度相当;而当监测序列含有少量异常值时,稳健比常规自回归模型的预报精度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吴杰  苗恒亚  左工  余腾  李泽良 《测绘科学》2016,41(10):106-110,141
针对从GPS实际监测到的信号中去除噪声,提取真实信号的问题,该文对EMD去噪法、小波阈值去噪法,EMD小波去噪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实例分析得出:3种方法均可滤除噪声,但效果各不相同;EMD对信号分解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但在滤除噪声时可能因为模态混叠的原因造成过滤不完全,各分量中可能均含有一定量的噪声;小波滤波噪声效果和小波基、阈值函数及分解层数选择有关,具有主观性;对于EMD小波混合去噪方法,提出先用EMD自适应方法进行分解,分解出噪声主导分量和信号主导分量;对于高频噪声主导分量,可能含有少量有用信号,故须再用小波阈值法过滤出有用信号;而对于信号主导分量,再用小波滤除多余噪声,最后进行逆变换得到重构后的信号。实例表明EMD小波混合去噪方法能很好地去除噪声,是一种高效的去噪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全站仪交会法沉降监测,方便简洁地解决了测量人员不能进入的高速公路等特殊位置的测量问题,并通过对该方法的精度分析,论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以后类似的测量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蕾  刘立龙  陈东银 《测绘工程》2008,17(1):48-50,54
卡尔曼滤波作为一种动态数据处理方法广泛应用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文中针对传统卡尔曼滤波因动态噪声不准或不容易确定影响结果准确度的问题,提出并探讨了方差补偿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并通过传统卡尔曼滤波和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对GPS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其结果表明方差补偿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对GPS变形监测具有很好的剔除噪声的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科学、准确、及时地对地铁隧道结构进行监测分析,该文将重标极差分析法引入到地铁的变形监测中,并以南京地铁为例,对长时期垂直位移时序进行了R/S分析,研究地铁沉降监测点的变化趋势,并将R/S分析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具有一致性。结果表明:描述和刻画复杂非线性时序的R/S分析方法,能有效地对地铁变形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地铁变形时间序列数据的Hurst指数,不仅在时间上反映不同变形的趋势性及其强度,而且在空间上反映地铁不同部位的变形趋势特征。R/S分析方法适合变形监测项目的预报分析,在变形监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单模型进行噪声预测和评价的局限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的利用多模型进行道路噪声预测评价的方法。此方法在对比分析现有的道路交通噪声模型的基础上,选择了FHWA模型和HJ2.4-2009模型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以闻合高速公路数据为实验数据,分别利用上述两种噪声模型计算噪声预测值;再针对每个噪声监控点,分析两种模型计算的结果,采用折中法和取舍法对结果进行处理,确定每个噪声监控点的噪声值;并结合噪声质量标准对噪声值进行评价,利用ArcGIS Server的地图服务发布功能实现评价结果的网络共享。实验结果表明,每个噪声监控点的噪声值在未来几年都会越来越大,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20.
GPS变形监测的位移显著性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普遍采用的位移显著性检验方法,是人为地将客观上的空间位移问题转化为地方(局部)坐标系中的1维或2维位移问题来进行检验,既使位移检验在理论上的严密性受到损害,又使GPS能够在协议地球坐标系(ITRF或WGS-84)中同时精确测定空间3维位移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利用。由于在位移转换过程中会引入误差,可能导致位移显著性检验结果不可靠,尤其是当位移量小而坐标转换误差大时可靠性更低。为了避免由于位移转换存在误差而影响位移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用GPS进行变形监测时,直接在ITRF或WGS-84空间坐标参考框架下进行位移显著性检验的新方法—"变形误差椭球检验法",严密地推导了有关理论公式,给出了具体的检验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