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预报太阳活动引起的地磁扰动,本文用时间迭加法统计分析了磁扰Ap指数与太阳某些活动的关系,得到了一些对地磁扰动短期预报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从第13—22太阳周太阳和地磁活动特征和不同特点。应用自激励门限自回归时间序列模式及最大熵谱自回归数学方法去模拟和预报地磁aa指数年均值的峰值及时间。峰值是26—29,峰值时间是1994年春天或1993年秋天。第22太阳周地磁活动是中等活动的周。  相似文献   

3.
地磁二倍法[1]预报地震是我国地震预报研究工作中取得初步成效的一种方法。它是我国地震战线上贯彻群测群防科研路线的一个硕果,最早是大港油田工人工程师张铁铮同志应用磁暴二倍法[2]预报华北地区的地震时间要素取得较好效果,后来上海天文台地震室应用磁偏角二倍法[3]预报太平洋地区M≥7的地震时间要素也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太阳和地磁活动中的1.3–1.7 yr周期研究对于理解日地空间耦合系统中可能发生的物理过程十分重要.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最突出的磁场结构, Ap指数则是表征全球地磁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使用同步压缩小波变换得到太阳黑子数和地磁Ap指数的1.3–1.7yr周期,并用互相关方法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位关系.结果如下:(1)太阳黑子数和地磁Ap指数的1.3–1.7 yr周期呈现间歇性的演化特征,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2)地磁Ap指数在奇数活动周比相邻的偶数活动周的周期分量更高,表现出上下波动的变化特性;(3)地磁Ap指数和太阳黑子数的相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地磁Ap指数滞后太阳黑子数,仅在第18和第22活动周黑子数在相位上滞后.  相似文献   

5.
1989年3月太阳强烈活动期间,武汉电离层观象台用高频多普勒阵,对电离层扰动进行了连续监测。3月8日—20日共出现五次地磁急始(SC),在多普勒图上出现五次与SC相伴的,在文献中叫SCF或SCFD的频移变化。本文认为这是一种突发电离层振荡(SIO),当太阳风激波阵面冲击磁层时,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变化使电离层和  相似文献   

6.
太阳风行星际闪烁(interplanetary scintillation,IPS)研究在太阳物理,日地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经过近30年重点研究太阳风后,从90年代初开始,IPS研究在太阳风与日球观测的对比分析、行星际扰动与地磁活动预报,观测数据的层析分析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分析了在1989年3月13日发生的强急始型磁暴期间观测到的丰富的地磁脉动现象。文中给出各种地磁脉动发生的时间,波形曲线范例,并对各种地磁脉动做了付里叶谱分析。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地磁脉动和磁暴的关系,而且能使我们进  相似文献   

8.
2008年8月1日在我国北方可以看到一次日全食,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又能再一次看到日全食,2010年我国境内还可见到月食。为了迎接这些天象中最精彩的节目,我们就来制作一件预报未来日食和月食的“日月食仪”。这个日月食仪上有一个汉代画像石上的图案,那是一只飞鸟身上负着一只蟾蜍,原来当时通常把一只名叫跋乌(cun—wu)的三足神鸟视作太阳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根据星载原子钟钟差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一次差的灰色GM(1,1)钟差预报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相邻历元的钟差作一次差,然后以一次差后的值建立灰色模型预报一次差的值,最后将预报的一次差还原即得到钟差预报值.以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提供的采样率为5 min的精密钟差为实验数据,通过对不同长度的建模数据和不同预报步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报精度较传统的灰色模型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对于PRN01原子钟,其预报效果最好;采用一次差原理可有效改善和提高模型预报的精度和稳定性,应用于钟差较长时间预报是可行的,可靠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临潼对来自冲绳的100kHz低频一跳天波的时延及场强的实测,并利用相应的地磁扰动等资料,进行了有关低频天波信号变化与地磁活动的关系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1的狮子座流星雨,对中国的流星雨观测来说,是一个十分值得纪念的一年。最少,在近代的约200年来,这是在中国看到的最强的流星雨。而且,这是在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对流星雨预报最成功的方法有了以后,一次有准备的观测。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样的预报,我们大家都安睡于梦中,有多少人能够看到这场流星暴雨,又有几个人能够留下与大家共欣赏的观测资料呢?  相似文献   

12.
地震这种地球物理现象 ,当震级较大和很大时 ,就可能造成较大或很大的灾害。由于地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孕育和发生的过程非常复杂 ,因而预报的难度很大。近几十年来 ,地震学家和其他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地震活动的规律 ,寻找更好的预报地震的方法。有些天文因素也被发现与地震活动有关 ,例如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球 ,它的运动对地震的影响就是人们非常关心的。让我们先看一些例子。 30多年前的 1 966年 3月2 2日 ,在河北的邢台地区发生了一次震级达 7 2级的大地震 ,那天正好是农历的初一 ,在那之后还陆续发生过一些余震 ,人们注意到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显示了近一、二年中北京地区获得的某些典型电离层扰动的高频多普勒记录。电离层的高频多普勒测量已有20余年的历史,对不同扰动形态也已有过一系列的描述和研究。本文的特点在于集中地将几种典型扰动记录汇集在一起,这些扰动主要涉及的过程是电离层中的声重力波以及伴随着太阳耀斑爆发的突然频率偏移现象。我们实际记录到的各种扰动形态在细节上要比本文选择的事例丰富得多,但我们认为选择在本文中的这些典型记录可以在总体上展示一些主要扰动形态的直观概念,结合当时电离层背景条件及太阳,地磁等活动情况,可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文中评价了23 周以来北京天文台的短期太阳活动预报工作,X 射线耀斑的报准率为89 .6 % ,太阳质子事件的报准率为62 .5 % 。另外,还叙述了第23 周峰年北京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工作的选题( 包括研究课题和实施课题  相似文献   

15.
《天文爱好者》2012,(1):51-51
2011年12月10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科协天文学社在体育馆的阶梯平台上举办了第一次路边天文活动——月全食观测。这次我们请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天文爱好者苏晨和他的好朋友张岭,并且他们给我们提供了一架天文望远镜。本次观测我们的器材有两个双筒,一架天文望远镜,还有三个单反相机,另外还有一套夜光星板,一张活动星图。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22太阳活动周(1986.1-1995.6;CR1771-CR1898)冕洞对地磁扰动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作为长期效应,赤道冕洞数和面积指数随太阳活动周伦与同期的地磁AP指数的长期变化基本一致,二者在a=0.01扒度水平上密度相关,表明赤道冕洞不仅对低年的磁扰有贡献,而且对峰年期间地磁拓动的贡献不可忽视的。对冕洞的短期地磁效应的研究表明,不论哪种类型的冕洞,在它们过中经后的1-4天,地磁4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2太阳活动周(1986.1—1995.6;CR1771—CR1898)冕洞对地磁扰动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作为长期效应,赤道冕洞数和面积指数随太阳活动周的演化与同期的地磁Ap指数的长期变化基本一致,二者在α=0.01的信度水平上密切相关,表明赤道冕洞不仅对低年的磁扰有贡献,而且对峰年期间地磁扰动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对冕洞的短期地磁效应的研究表明,不论哪种类型的冕洞,在它们过中经后的1—4天,地磁Ap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大冕洞比小冕洞引起的地磁效应较强烈;跨越赤道的冕洞比未跨越赤道的同级冕洞引起的地磁效应较强烈  相似文献   

18.
(接上期) 小行星掩星 此程序可以计算小行星、行星和其卫星掩星的预报,预报的结果可以在屏幕上直接显示出来,也可以直接打印或存到文件中。在计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更新小行星轨道根数,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软件自动下载更新(你的电脑里需要安装FTP软件),使用软件自动下载更新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低轨卫星轨道预报精度受到大气模型和大气阻力系数精度的制约,给一些高精度的空间和航天任务带来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沿迹方向误差发散规律的大气阻力系数计算新方法.首先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低轨卫星轨道预报中沿迹误差发散的分析表达式,定量描述初值误差和模型误差对沿迹误差的综合影响;提出利用定轨段的基本信息,优选预报段所采用的阻力系数,抑制沿迹误差的发散速率,从而降低沿迹方向预报误差的最大值,提高短期预报精度.以400 km附近的GRACE-A卫星的全弧段星载GPS高精度资料为基础,检验了方法的精度和成功率.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定轨预报方法,新方法能提高24 h短期预报精度约45%,成功率约71%,总体有效率约86%;方法对低、中、高等3种太阳辐射水平均有效,对于中低等级的地磁扰动也有效,具备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临潼(34°22'N,109°13'E)对来自冲绳(26°36'N,128°09'E)的100kHz低频一跳天波的时延及场强的实测,并利用相应的地磁扰动等资料、进行了有关低频天波信号变化与地磁活动的关系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当地磁扰动的日平均指数较高时,低频天波信号的时延、场强的变化也较为明显;(2)磁暴达主相的当日,低频天波信号的时延、场强大多有明显变化,并且对延、场强的变化还与低频天线反射点处于白天还是夜晚有关,若处于夜晚,天演变化较大。若处于白天,变化较小;(3)在磁暴初相时,低频天波信号的时延、场强无明显的变化;(4)低频一跳天渡时延变化值与磁暴主相最大变幅H值有较好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