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燃烧中和法测定黄铁矿中硫含量是一简捷的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以研究。第一,硫转化率低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不少资料用补正值来解决,而未涉及到,样品内部矛盾,实际上关系到矿物中硫的赋存状态,硫酸盐越高则转化率越低。燃烧法定硫如果采用理论值计算势必形成系统偏低。为此必须以标样来标定滴定液。第二,国内外介绍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频燃烧-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农用地土壤质量调查样品中碳、硫的含量,解决了土壤样品中碳、硫测定过程中存在的基体影响和低电磁感应等问题。对样品称样量、助熔剂的加入量、氧气流量等测定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了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相对误差(RE)小于10%,相对标准偏差(RSD,n=8)总碳小于2%,硫小于9%。方法能够满足农用地土壤质量调查样品的分析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红外碳硫仪测定矿石中高含量硫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探讨了用红外碳硫测定仪测定矿石中高含量硫需注意的一些影响因素,包括标样的选择、减少天平误差、称样量、样品的充分燃烧以及仪器的稳定性,说明了用红外碳硫仪测定矿石中高含量硫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用于分析矿石中低含量硫的测定结果较为准确,但对于高含量的硫,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不高。本文采用高频燃烧-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钼矿石和镍矿石中的高含量硫,选择纯铁屑和钨粒作助熔剂,高温燃烧分解样品,通过实验优化了样品称样量、助熔剂用量、仪器分析时间等测定条件。用国家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方法精密度(RSD,n=9)小于1%,加标回收率为96.0%~101.9%;与传统的硫酸钡重量法进行比对试验,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小于2%。针对不同的矿石样品,研究了实际样品与标准物质的基体匹配问题,消除了基体效应的影响,对于钼矿石和镍矿石样品中含量在1%~35%范围内的硫,均能够准确测定,解决了钼矿石和镍矿石中高含量硫的快速、准确测定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土壤及水系沉积物中全硫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度,提出了库仑滴定法进行全硫量测定的方法优化,探究了称样量、炉温、载气流量和催化剂种类等不同因素影响对土壤及用水系沉积物中硫含量的测定准确度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库仑滴定法测定土壤及水系沉积物中硫含量的最佳工作条件为炉温1 200℃,称样量0.100 0g,载气流量1.0 L/min;纯铁催化剂对于极高或极低硫值样品的测定结果稳定度更高,WO3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库仑滴定法相较于燃烧-碘量法和高频红外法对低硫含量样品测定更准确。相较于燃烧-碘量法和高频红外法,库仑滴定法对低硫含量样品测定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用燃烧中和法测定样品硫的含量时,发现与硫酸钡重量法他分析结果系统偏低。造成这一系统误差的原因主要是分析方法和仪器装置上的问题,其次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关。虽然对仪器装置和操作方法进行了尽可能的改进,但仍然没有明显的效果。因此,一般采用校正系数法来校正燃烧法的测定结果。关于校正系数法的校正系数,有关文献尚无详述,习惯上往往采用标样对照试验所得到的比例关系,作为改正分析结果的校正系数。如安徽省化工地质队化验室,即以一个标样 (鄂铜高全硫Ts=7.01%)用燃烧法作了106次平行测定,取其重合次数最多的一个值 (Ts=6.80%,n=32,表1) 来求取体正系数::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高温燃烧红外碳硫仪测定重铀酸盐中硫质量分数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五氧化二钒为助熔剂,在高温炉燃烧后,用红外吸收测定重铀酸盐中的硫,样品分析重现性好,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为0.26%;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7.1%~103%之间。  相似文献   

8.
<正> 按国家标准(GB2462-81)要求,测定硫铁矿和硫精矿中的有效硫,采用450℃低温进样,逐渐升温至850℃的燃烧中和法。但将管式电炉的炉温从850℃高温降至450℃大约需30~40分钟,这不便于连续测样,因而不能适应化验大量样品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采用850℃高温直接进样的方法。但用此方法测定有效硫时,又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将硫含量在20~30%或30%以上的样品,在850℃高温进样时,吸收液中常常出现少量黄色悬浮物。从而使分析结果偏低,影响化验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作了一些探  相似文献   

9.
准确测定土壤中有效硫的含量,对土壤硫元素是否缺乏的判定及合理施用硫肥具有重要的意义.测定碱性土中有效硫的含量可以采用pH=8.5的碳酸氢钠浸提后测定浸提液中硫的含量.文章采用碳酸氢钠法浸提弱碱性土中的有效硫,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针对影响弱碱性土中有效硫测定过程中浸提液的氧化脱色、比浊液的酸度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详...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氧化焙烧工艺对碳质银精矿进行除碳、除硫预处理,试验确定焙烧温度为650℃。焙砂以3YL--NaCl无氰氯化体系浸出,研究了影响氯化浸出的因素:3YL用量、氯化钠浓度、浸出酸度、时间、温度℃及固液比等,并在试验确定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公斤级试验,得出Au、Ag、Cu、Pb、Zn的氯化浸出率分别为95.1%、91.6%、85.7%、95.2%、83.8%。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以废治废"的理念,通过湿式碳酸化法对磷石膏固定CO2的反应温度、时间、液固比和氮硫比对固碳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XRD和SEM-EDS对磷石膏原料和碳酸化产物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等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 磷石膏中的石膏在碳酸化过程中全部转化为方解石,而硬石膏由于溶解度小仅有部分转化为方解石,石英对于碳酸化反应是惰性的。优化的碳酸化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为65℃,碳酸化时间为60 min,液固比为3.0,氮硫比为2.25,固碳率达到95.24%。实验结果对固碳减排和磷石膏的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中硫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燃烧过程中,煤中硫会以硫氧化物等形式释放出来,污染大气以至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在对中国煤中硫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中国煤中硫在不同地区、不同煤层和不同形成环境中的含量与分布规律,阐述煤中硫形成的地质成因和影响因素.以及育机硫、无机硫和元素硫的赋存状态.概述了煤利用过程中硫的转化机理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对煤中硫的研究趋势和今后研究方向与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煤中硫的地质特征和洁净煤技术的发展(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媒中硫的含量大都由煤层的沉积环境控制,并取决于成煤物质是否曾受过海水影响及其受海水影响的程度。煤中硫的含量对于煤的有效利用甚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燃煤时有相当量的二氧化硫释放到大气中造成对环境有害的酸雨。因此,煤层中硫的分布和地质特征是评估煤的品质及解决有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参数。洁净煤技术是为了有效解决能源需求并减少用煤对环境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煤燃烧前的洁净方法(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煤洁净法)、烟气脱硫、吸附剂喷撒和各种媒燃烧技术(流化床、气化联合循环等)。  相似文献   

14.
吕嘉弘  罗智耀 《地球科学》2007,32(3):433-440
运用SPSS统计软件, 分析研究了木屑气化碳黑后形成的衍生燃料的商业化条件.根据商业化性能要求(抗压强度、挥发成分及热值) 与制备条件(粘接剂、成型温度及成型压力) 的相关性, 以确定最优制备条件.由衍生燃料燃烧温度、燃烧值、燃烧时间、灰分、含水率、总硫分及燃烧现象与传统商用木炭燃烧性质的对比, 确定最优应用条件.最后, 通过市场现状分析, 表明该衍生燃料具备价格和环保效益等多方面竞争优势.研究结果说明, 在综合考虑技术可行与经济效益后, 该衍生燃料的最优制备条件是: PVA-1000粘接剂添加量5%, 成型温度150℃, 成型压力130 kg/cm2, 制备出的产品符合目前商业化产品规范.其最优应用条件是: 最高温度可达550℃, 平均燃烧温度约350℃, 热值约24.284 MJ, 燃烧时间87 min/kg.整个燃烧过程温度释放均匀, 无烟无臭无味, 总硫分仅0.19%.燃烧后氮氧化物与硫氧化物的排放量比市售传统木炭低, 粒状污染物也在排放标准内, 燃烧后维持原型, 易清除, 最优市场价格为6元/kg.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环保及经济效益, 预计将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依据井田地质勘查资料及煤质测试结果,对马依西二井田内可采煤层中硫的特征及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区内各煤层煤中硫含量变化较大,自下而上以底部30、29煤为高硫煤,煤中硫分最高可达7.2%,下部19至26为中高硫-高硫煤,17-1煤层为低硫煤,上部3至12-1煤层为中高硫煤;在平面上总体呈东南高、北西低的分布态势。聚煤环境是造成煤中硫差异的主要因素,17-1煤发育于泛滥平原相中,以成煤植物所含的原生硫为主,煤中硫含量低,而其它煤层形成环境因受海水影响较大,存在更多以硫化铁硫为主的次生硫而使硫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煤中全硫含量的测定方法,目前多采用经典的艾氏卡重量法。有的单位曾提出燃烧酸碱中和法,其分析手续较重量法简单,但较燃烧碘量法复杂,测定速度较慢。我们对煤中全硫,用测定岩石中三氧化硫的燃烧碘量法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煤的灰分和硫、磷、氯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煤的灰分产率和硫、磷及氯含量的空间及垂向分布规律,并探讨了煤中硫。磷及氯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纪煤以中灰煤为主,部分为高灰煤;低灰煤仅分布在局部地区,且灰分产率与全流呈负相关;延安组以特低灰—低灰煤为主,中灰煤次之,空间上灰分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太原组以中高硫煤为主,山西组则以低硫煤为特征,空间上呈南高北低、西高车低之趋势;延安组亦以低硫煤为主。煤中形态硫以黄铁矿硫为主,有机硫次之,硫酸盐硫极少。从太原组到山西组再到延安组,煤中硫呈递减趋势,这与聚煤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该盆地煤含磷低,少部分为特低磷煤。煤中氯的质量分数值平均为425.8×10-6,空间上中南部高、北西部低;垂向上,下部煤层中氯的含量高于中上部煤层,这可能与煤中氯的成因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村前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物质来源,为矿床成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对铁铜硫化物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和金属硫化物进行硫、铅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铁铜硫化物石英脉中存在纯液相、气液两相、气液固三相和纯(极富)气相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56~417℃,流体盐度则分为明显的两个族群,一为低盐度(7.15%~13.88%NaCl_(eqv))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另一为高盐度(31.93%~43.79%NaCl_(eqv))的气液固三相包裹体,且二者在空间上具有共存关系,代表了流体的沸腾作用,成矿流体属中高温、高盐度岩浆热液流体。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矿石硫同位素组成为接近1的正值,属深源硫;铅同位素指示矿石中铅主要为上部地壳来源,有少量幔源铅或壳幔混源的造山带铅,表明上部地壳对矿质来源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高频燃烧-红外碳硫吸收法测定含铜烧结物中的高含量硫。对样品称样量、助熔剂的种类、加入顺序、用量等测定条件进行研究。由于样品含硫量的不同,根据矿石标准样品中含硫量的比例关系确定具体的称样量。以纯铁屑和钨粒作助熔剂,高温燃烧分解试样,红外检测可定量测定含铜烧结物样品中含量为1%~23%的硫。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4%~113%,相对标准偏差(RSD,n=6)小于2%。与经典的硫酸钡重量法对比,相对误差小于4%。建立的方法解决了大宗含铜烧结物中硫快速、准确测定的问题,已应用于实际的日常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新疆富蕴县蒙库铁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蒙库是新疆境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磁铁矿矿床,矿体赋存在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角闪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原岩为火山岩)中.探明铁储量1.1亿吨,全铁平均品位44%.矽卡岩广泛发育并与矿体关系密切,矽卡岩阶段主要发育钙铁榴石、透辉石等矿物,晚期矽卡岩阶段则以大量阳起石、绿泥石、透辉石并伴随磁铁矿的出现为特征.矽卡岩阶段石榴石中原生包裹体类型复杂,均一温度为348℃~500℃,盐度为9.6~12.85wt%;晚期矽卡岩阶段透辉石中富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41℃~490℃,盐度为10.73~12.9wt%;含子晶的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48℃~458℃,盐度为38.2~57.1wt%,石英气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166℃~382℃之间,盐度为9.6~13.04wt%,平均11.31wt%;方解石中富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45℃~265℃,盐度1.23%~9.6%,流体表现为矽卡岩化过程的中高温中等盐度到中温中等盐度流体再到低温低盐度的演化历程.δ34S的值显示硫的来源于均一的硫的储库,有少量地层硫加入.碳、氢、氧同位素组分表明交代火山岩的流体主要为岩浆晚期的热水溶液,在演化的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