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庄房屋变形和裂缝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吴官庄村下采煤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表变形与房屋变形的关系,求得了房屋裂缝宽度预测的典型曲线模型。该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对房屋裂缝的发育规律作出较为精确的定量预测,对房屋将出现的最大破坏程度有充分的估计,可保证村下采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影响矿区村庄房屋损坏程度的因素有很多,具有不确定性和隐蔽性.本文选取了8项影响因素作为房屋损坏评价的评价指标,建立了采动区房屋损坏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根据国内外建(构)筑物下采煤经验,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采用信息熵求取评价指标的权重,得出了样本数据的评价等级,并与BP神经网络、模糊模式识别法及统计学法等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该方法对峰峰梧桐庄矿某村庄房屋损坏进行了预测与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房屋损坏调查结果相符.将未确知测度模型应用于采动区房屋损坏评价,能解决房屋损坏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为房屋损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迄今,矿山开采沉陷领域的研究者们在采煤引起的地表移动规律研究及共服务于生产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膛目的成就,但是在复杂构造条件下采煤引起的特殊地表移动现象研究方面尚无明显进展。本文运用现代工程地质学理论和现代变形力学理论,对一个复杂的摺皱断裂十分发育的条件下采取露天和井下联合开采方式所引起的特殊地表移动现象及其规律作了分析,取得了预测规律与实际情况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出应用房屋特征点提取采动区房屋移动变形的方法,并通过误差分析理论,评价三维激光扫描直接获取数据与间接计算数据的精度,结果显示其精度能满足房屋移动变形监测要求。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分析采动区房屋移动变形规律,对村庄房屋下开采的安全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最优权组合预测法在采煤沉陷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小红 《测绘通报》2020,(4):111-115
煤矿地表沉降变形预测多基于煤矿开采沉陷预计理论展开,基于变形分析理论的变形预测模型目前多集中在单模型预测。本文基于组合预测思想,以非等间隔灰色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为预测单模型,以陕西北部某煤矿采煤工作面上方实测地表沉降值为数据源,以最优加权法对单模型预测结果开展了最优权组合,组合模型中两种单模型的权重分别为0.466 7、0.533 3。选取部分监测点的预测结果进行模型精度评价,结果表明:3种预测模型精度均达到了一级。经对比3种模型预测结果,最优权组合预测的模型精度较单模型明显提升,预测结果较非等间隔灰色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有明显增益。  相似文献   

6.
2010年10月21日三峡库区望霞危岩体发生崩滑灾害后,危岩体极不稳定,在降雨等作用下,可能会再次失稳,特别是悬挂在陡壁上约7万m3危岩体下滑的可能性更大,威胁下方乡村道路、村民、煤码头及长江航运的安全。在对近几次发生的崩滑灾害和新裂缝的详细调查、变形历史及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望霞危岩体形成过程、变形机理及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控于硬软相间的地层岩性组合及危岩体裂隙发育的情况下,持续性降雨、重力卸荷及采煤掏空扰动等共同作用造成了危岩体变形失稳。目前该危岩体总体向SW方向位移,具有明显的沉陷变形特征,且呈匀速变形,变形趋势持续增大,危岩体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库区蓄水后岩湾反倾山体产生变形,两次实地调查了边坡的变形情况,使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识别并比较蓄水前后边坡的变形特征,结合离散元颗粒流方法 (particle flow code, PFC)模拟预测其未来的变形破坏趋势,得到以下结论:(1)边坡的变形主要受边坡结构、地应力、岩性和水库蓄水的影响,其变形机制可概括为蓄水后浸水位以下岩体产生压缩变形,上部较软岩体对前缘的变形响应产生倾倒变形和层间错动,折断后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挤压前缘岩体,产生沿折断面的切层蠕滑变形。(2)蓄水后边坡视线向变形速率呈现出从InSAR变形边界由外向内逐渐递增的特征,PFC模拟结果与该变形特征相一致,InSAR监测大变形区的地层岩性为泥质灰岩和页岩互层,力学性质相对上下地层更差、更易变形,与InSAR变形特征相对应。(3)预测边坡的失稳趋势是结构面作用下浅层岩体塌方以及坡体上部的裂缝加宽,而不是整体的切层滑动。  相似文献   

8.
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实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指导矿井生产,鲍店煤矿专门在1310综放工作面上方设立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获得该区条件下综放开采时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有关参数,为矿区“三下”采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顾桥煤矿1111(3)工作面地表岩移规律和覆岩破坏规律情况的研究,揭示并阐述了该矿综采放顶条件下的地表沉陷变形规律和覆岩破坏规律,为今后指导"三下"采煤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表移动变形参数、且为土地复垦、恢复与重建矿区生态环境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聂红林  胡伍生 《测绘工程》2012,21(4):61-64,69
为了改变传统的变形监测方法存在的费工、费时与危险等弊端,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南京明城墙裂缝变形监测图像进行创新的像素标定以及灰度转换等一系列巧妙的图像处理后,获得了裂缝的变形值。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变形监测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操作性,而且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对裂缝的定量化变形监测实现非接触式无损测量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GNS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大坝变形预测方法为主要研究目的,针对大坝GNSS自动化监测数据大样本、高采样率、连续等特点,提出了一种结合小波分析与BP、NAR神经网络预测大坝变形的新方法。利用多尺度小波分析对GNSS大坝变形数据序列进行分解与重构,对重构后的低频近似序列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建模预测,对重构后的高频细节序列采取NAR动态神经网络进行建模预测,最后叠加各尺度下预测结果获得大坝变形预测值。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高、泛化性能好,可广泛应用于采用GNS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大坝变形预测。  相似文献   

12.
冯宝红 《测绘科学》2013,38(4):170-171,174
本文利用顾桥煤矿1111(3)综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处理成果和外业数码相片,分析了建构筑物破坏现象产生的机理及其影响规律。得出相关结论:建筑物产生破坏和变形主要原因是曲率和水平变形的影响,在其作用下,采动区地面建筑物砖墙上出现裂缝。通过分析采动区上方建筑物砖墙上裂缝的分布规律,为合理加固和维修措施提供了依据,从而可以在建筑物受采动影响以前,根据地表变形预计的结果,对建筑物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小地表变形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抚顺发电厂是一座坑口发电厂,受采煤等多种复杂人为及地质因素的影响,厂区发生一系列的变形和破坏.本文基于观测成果对厂区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随着矿区的发展,在铁路下采煤日渐增多,矿井下煤层开采后,造成铁路下沉变形严重,危及正常行车与安全。为研究地下煤层开采后铁路路基和线路沉陷的变化规律,给铁路整修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沉降参数,这就需要在沉陷区的铁路上建立观测点,对铁路进行沉降观测与研究。浚鹤铁路DKO 000~DK2 800段受鹤壁煤电公司八矿铁路下采煤的影响发生下沉变形,目前最大下沉值达2.5米,铁路的轨距、水平频繁超限,严重晕影响了行车安全。为此,笔对该段线路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周期进行了沉降观测。下面就沉降观测在施工中的应用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厚松散层条件下采煤引起的覆岩运动与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淮南矿区顾北矿13121工作面、谢桥矿11316工作面、张集矿1217(1)工作面等3个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资料为基础,并结合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进行研究,总结归纳了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产生的地表下沉系数偏大和地表移动变形活跃期等问题,获得了厚松散层条件下覆岩运动与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赫建忠 《测绘通报》1999,(10):35-36
本文从我国矿山测量的现状,矿山测量仪器及井下测量,新技术的应用,采动变形,“三下”采煤,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矿山测量的任务几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矿山测量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刘丹丹 《东北测绘》2014,(2):203-205
在变形监测过程中,获取监测资料以后,通过对高层建筑物观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掌握地基随时间的沉降规律,预测其下一步的变形趋势,并为可能发生的变形做好必要的准备,减少因非预计沉降带来的损失。灰色模型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及预测分析方法,本文在简单介绍了灰色模型分析法的基础上,利用灰色模型分析法预测了变形监测数据,并得出了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8.
卡尔曼滤波由于能够实时快速地处理大量的变形数据,并能够预测下一时刻的变化状态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的动态数据处理。本文论述了方差补偿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模型,将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模型应用到光纤光栅动态变形监测上,基于MATLAB编程实现模型的建立并运用该模型对建筑物变形进行分析与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实了方差补偿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在滤波和预测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变形预测在预报工程险情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针对施工中需及时、准确地预测变形的问题,本文利用小波变换原理对监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并采用BP神经网络分析不同训练样本下的预测效果和精度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小波消噪后的BP网络模型,以连续的近期观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对下期变形预测精度高,效果好,相对误差很小。因此,小波变换和BP神经网络模型在沉降变形监测工程中能作为预测研究与应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房屋震害预测效率,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房屋震害预测分类工作中。利用航空摄影测量、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出两种房屋震害预测分类数字化辅助方法。若预测区域有符合条件的遥感影像对,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获得DSM及DEM模型,进一步从层数上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另一种方法则是利用遥感技术提取有关建筑物阴影信息,由阴影计算建筑物层数,进而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自动统计不同类建筑物总面积,画出不同类建筑的地理分布图。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效率高,可以纵览全局,减少房屋震害预测现场调查工作量,提高震害预测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