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虎是兽中之王,是强壮、威武的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赋予虎丰富的内涵:虎是代表吉祥与平安的瑞兽,象征压倒一切、所向无敌的威力;象征着权力、热情和大胆。中国人自古有崇拜虎、喜欢虎的情结,数千年来在齐鲁大地也留下了许多与虎有关的地名,笔者粗略查阅了济南、淄博、东营、泰安、莱芜、菏泽六市的地名录,  相似文献   

2.
华新 《中国地名》2014,(10):76-76
日本科普作家实吉达郎在《有趣的动物行为》一书中写道:“老虎与狮子谁强这个千古悬案,一直是动物爱好者与对动物不熟悉者之间争辩不休的话题。” 迄今为止,可能还没有一个人亲眼目睹过狮、虎决斗的惊险场面,动物园或马戏团也不可能将进价昂贵的狮、虎放在一起,让它们斗个胜负,所以只能从一些间接的观察来推测和判断它们的强弱。归纳起来,有这样三种解释。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在宁城道虎沟地区的中生代陆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许多珍稀的古生物化石,被我国古生物学家称之为道虎沟生物群.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古生物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享有较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0,(1):73-73
虎庄镇位于辽宁省大石桥市西北部,历史上称为虎庄屯,是辽南四大屯之一,素有北牛庄南虎庄之说。虎庄原名谷张屯,清顺治年间,最早从山东移民到这里落户的是谷、张两家,因此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虎獐屯,据说原先这里有老虎等野兽出没;虎庄还被称为虎撞坟,传说有一只老虎受了重伤,被这里的一个老人救活了,后来老虎为了报答老人的救命之恩,  相似文献   

5.
大海大洋中有“凶猛如虎”的虎 鲸,河湖中的“霸王”则是貌不惊人 的虎鱼。 虎鱼是它们的本名,可现在却很 少有人喊它们虎鱼。原来早在88年 前,亚马孙某橡胶园里的一群工人, 说说笑笑顺着一条河流走路。突然, 其中一位失足落水,岸上的同伴还未 来得及抢救,他就已被虎鱼啃吃得只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09,(4):68-68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在四川省南部县五灵乡岐山坝村,村民明明是姓“虎”偏要读成“猫”?百家姓中没有虎姓猫姓,南部县五灵乡这一大怪姓来历至今成谜。“你千万不要叫我虎村长,其实我姓‘猫’。”南部县五灵乡岐山坝村村委会主任虎占安曾多次这样纠正初次见面的外来客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10,(1):5-7
提起百兽之王老虎,无人不惧。古人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民族都有关于老虎的民俗。  相似文献   

8.
许桂灵 《地理研究》2012,31(1):195-196
在我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流域文化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流域文化地理作为其中一个基本内容,最能反映流域文化的特质和风格及其地域差异,故在近年兴起的地域文化热中,流域文化史著作接踵而起。继江西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和2003年分别推出李学勤、徐吉军主编的《黄河文化史》、《长江文化史》之后,由中山大学黄伟宗、司徒尚纪教授主编、10位作者经多年笔耕、野外考察而成《中国珠江文化史》也于2010年由广东教育出版社隆重面世,洋洋洒洒,近300万字,堪为巨著。虽然其被冠以文化史之名,实也是一部珠江流域史地并重、交相融合的文化地理著作,在我国流域文化研究中堪为翘楚,殊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吴文化区域系统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吴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活跃的区域文化之一,吴文化区域自唐宋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其孕育、成长、成熟和转型发展过程中受吴地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整合演变模式。本文试从文化区域系统分析的角度对吴文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得出:(1)吴文化是水的文化;(2)吴文化区域系统是开放的巨系统;(3)吴文化系统在其整合过程中,形成斑斓的吴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东部第四纪冷期植被与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第四纪的冷期,中国东部华北和东北植物区,因深受干旱因素影响,广泛发展了草原植被。当时在欧亚大陆上,草原、森林草原和苔原可能曾自南欧一直分布到东亚。在南方植物区,亚热带针叶林曾在平原和丘陵广为分布。同时,许多喜湿热的类群则被保存于避难所中。由此看来,第四纪寒冷气候南侵到中国东部的强度和范围,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1.
威虎山、猛虎坪、虎啸岩、虎豹口、虎跳峡……如果你听到一个这样的地名,内心十有八九会陡生寒意。虎字当头,虎虎生威。2010年.时逢中国的农历虎年。这一期我们为广大读者精心准备了一组“虎”字地名。谈“虎”地名,自然绕不过“老虎”,我们就先来聊聊“老虎”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2010,(1):32-32
马公市虎井里(岛)原名叫做。好井”(闽南话虎与好谐音),那口井的位置在虎井岛东端,在清朝雍正年间,“妈宫”(即今马公市区)曾有部分先民,迁居到虎井岛落户,以捕鱼为业,才发现岛上那口井,井泉可以饮用因而得名“好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长期以来, 土地适宜性评价一直在土地规划利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近十几年, 农业土地 适宜性评价持续深入开展, 城市用地、旅游用地、土地整理复垦以及其他用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日渐增多; 基于此,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景观生态学被引入土地适 宜性评价, 可持续利用观深入人心;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方法上也有新的发展, GIS 在土地适宜性 评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使得土地适宜性评价更为灵活、科学。  相似文献   

14.
张超伟 《地理教学》2020,(8):61-64,21
研学旅行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2018年暑期虎峪自然风景区的一次研学旅行为例,通过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基于优化研学旅行设计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虎峪是良好的研学旅行基地,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维度优化后的研学旅行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庆元县是世界人工栽植香菇的发源地和主要栽培区域之一,素以"世界香菇之源"、"中国香菇城"著称。庆元菇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从事香菇生产800多年,延续至今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独特的香菇生产系统,孕育、造就的香菇文化更是丰富多彩。2014年庆元香菇文化系统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本文以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遗产重要性与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该系统的遗产功能,包括提供物质与产品生产、生态系统服务、文化传承、多功能农业发展等。研究可为我国食用菌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流行文化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文化,而在一些教师心目中似乎是边缘文化,在教学中不但易被忽视,有时甚至被置于不屑一顾、打入冷宫。如何打破对流行文化的成见,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融入流行文化的元素,是一个值得思考而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疆虎,是里海虎的一个分支,是大型的食肉动物,身体长而强壮。雄性和雌性一般单独猎捕和进食。夜间活跃,但在白天也活动。一般以大型有蹄哺乳动物为食,比如鹿、母牛等。里海虎一般3到4岁即发育到性成熟。雌虎一次产崽一般3至4只,一般情况下存活下来的不超过两只,死掉的和瘦弱的虎崽会被雌虎吃掉。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民众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古诗中拥有大量地理现象与地理规律的描写,既是极好的地理教学素材.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地理课堂,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文化自信.基于此,本文梳理了《唐诗三百首》中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诗句,并阐释了诗句与教学内容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10,(1):25-25
虎贝乡俗称“上西乡”,为闽东老区重点乡镇,老少边地区。其西南与古田白溪岔山脉相连接,因白溪岔山脉似“猛虎下山”状,虎首向蕉城,尾对古田,虎贝位于虎首前沿,当地群众修一贝河,通上堡流经溪东,挡住虎首之势因而得名。  相似文献   

20.
白鹤这一古老物种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从古至今,白鹤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崇拜。白鹤文化因此孕育而生,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用组成部分。研究白鹤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将有利于人们更深层次地了解白鹤,探究白鹤在我国分布区域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