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蒋建平 《世界地质》2007,26(1):33-39
为阐明土体中存在的构造形迹对工程建(构)筑物地基的影响,将土体中的断层、构造节理和构造裂缝统称为土体新近纪构造结构面,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土体新近纪构造结构面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体构造结构面分布广泛且具隐伏性,是发震断裂在土体中留下的变形形迹,是近期构造活动最直接的反映,对工程地基土体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郝泉沟金矿二云斜长花岗岩岩体内节理、断裂构造发育,划分为成矿前及成矿期构造。控矿构造主要是NNE向断裂构造,具双重结构面特征,金矿体严格受其控制。它们是由花岗岩的原生破裂构造(成矿前构造)经多期次多阶段构造运动、热液运移演化而成。通过对成矿机制、蚀变岩体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探部探矿应以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为主  相似文献   

3.
张忠义  肖文进  杨国龙  高军辉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11-2023030011
东天山晚古生代康古尔塔格构造—金矿带的中段南带开展构造控矿研究,为区域金矿定位预测与勘探提供依据。采用区域构造分析和构造解析方法,在雅满苏北部厘定出一类已发生变形改造的大型面状脆韧性—韧性剪切带,构造恢复表明,其形成于晚古生代造山早期向北的分层剪切或低角度逆冲剪切(S1//S0)作用,并作为区域金矿的一级控矿构造而成为俯冲带深源成矿流体向上运移成矿的主通道。在造山过程中递进变形的分层剪切或低角度逆冲剪切晚期、向南北向横向缩短转换阶段,伴随区域抬升和断褶作用,拆离剪切带分支断裂开始成生并向上突破,导致封闭在拆离带内运移的深源含矿流体以断层阀方式分流排泄,成矿流体沿分支断裂向上运移,在断裂上盘或上盘背斜枢纽处的低序次的断裂、破裂中聚集卸载,形成充填石英脉和交代蚀变岩型(造山型)金矿,并有时限为276. 5±2. 9Ma的石英闪长斑岩侵入产出;晚期褶皱、断裂等叠加构造则对矿床(体)破坏、改造及保存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坑式铁矿位于闽西南晚古生代坳陷盆地内,是福建省境内最主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受岩性界面及构造结构面控制,尤以硅钙面控矿作用显著。马坑式铁矿主矿体定位于林地组(C1l)石英砂岩与经畲—栖霞组(C2j—P2q)碳酸盐岩的岩性界面(硅钙面)。通过对马坑式铁矿硅钙面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划分了五类主要的成矿结构面类型:林地组与经畲组—栖霞组、经畲组—栖霞组与文笔山组、经畲—栖霞组内部碎屑岩与灰岩、经畲组—栖霞组与花岗岩类以及推覆(滑脱)界面。研究认为马坑式铁矿主矿体受不同的物理化学岩性界面(硅钙面)控制,这种界面在构造活动及流体参与过程中容易形成扩容空间,构成成矿地球化学障,有利于成矿物质的沉淀富集。在以上认识基础上,建立了以硅钙面为主要成矿作用标志的马坑式铁矿成矿模式,认为运用硅钙面控矿理论指导闽西南地区找矿预测的具有重要的找矿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甘肃白银郝泉沟金矿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深入研究郝泉沟金矿床的控矿构造特征,以指导其深部及外围地质找矿,增加地质储量,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云斜长花岗岩岩体内节理、断裂发育,可划分为成矿前及成矿构造。控矿构造主要为NNE向断裂,具有明显的双重结构面特征,金矿体严格受其控制。它们是由花岗岩的成矿前构造经多期次、多阶段构造运动和热液交代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6.
白云金矿是辽宁省青城子矿集区大型金矿床之一,文章根据矿山资料及野外详细调查,主要对矿区的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进行了梳理。成矿构造主要为成矿期活动的断裂和褶皱,利用侵入其中的含矿岩脉(石英斑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和煌斑岩)确定成矿期断裂主要为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成矿期的褶皱主要为姚家岭—天桥岭—李家堡子倒转向斜,该倒转向斜是青城子一带印支期岩浆活动形成的推覆构造形成;成矿结构面主要分为四种,即侵入岩与围岩接触面、层间断裂面或接触面、围岩断裂或裂隙面和水压致裂结构面,并从力学角度分析了这四种结构面的产生机制。最后,讨论了在强烈的由南向北挤压应力作用下,含矿热液沿不同的张性裂隙侵位形成不同矿体样式。  相似文献   

7.
於晓晋  王维襄 《地球科学》1997,22(6):609-613
阶状构造是地壳岩石断裂面上的一种小型构造,它反映地壳岩石在断裂形成时期的应力状态和两盘运动趋势,提出了一类阶状构造的力学解析方法,表明阶状构造形成条件,主断面与阶面形成的应力状态,结构面力学性质鉴定和断面相互错动趋势判别等等,由计算自动得出。  相似文献   

8.
郝泉沟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照志 《甘肃地质》1999,(Z1):78-81
郝泉沟金矿二云斜长花岗岩岩体内节理、断裂构造发育,划分为成矿前及成矿期构造。控矿构造主要是NNE向断裂构造,具双重结构面特征,金矿体严格受其控制。它们是由花岗岩的原生破裂构造(成矿前构造)经多期次多阶段构造运动、热液运移演化而成。通过对成矿机制、蚀变岩体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探部探矿应以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为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湖南郴县枞树板脉状铅锌(银)矿床控矿(含矿)断裂构造的详细研究,认为控矿断裂构造内部具有弧形断层面及其所夹持的构造透镜体组成结构形式;控矿断裂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控制矿化带及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控矿断裂的结构形式和力学性质影响并控制矿化形式和矿化富集程度;富矿体产在控矿断裂内部弧形断面较为发育且又较破碎的部位;富矿体单体产出特征是呈不等轴透镜体状,长轴向南西侧状,侧伏角55°~60°,长(斜高)与宽之比近于2∶1,富矿体组合规律是斜列状,自北东向南西逐个降低出露标高,轴线向南西侧伏,侧伏角15°~20°  相似文献   

10.
在构造体系的研究中,破裂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鉴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划分构造体系、鉴定构造型式的一项基础工作。各种类型的破裂结构面,切割、改造了附近的岩块,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构造变动和动力变质作用,形成复杂的构造岩带。构造岩的宏观构造形变,必将导致其内部组分发生相应的变化。诸如-矿物内部的滑移和错位、粒间滑动和旋转、碎裂、重结晶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含陡缓倾结构面的反倾岩坡在自重条件下的折断面演化特征,以苗尾水电站右坝肩倾倒变形体为地质原型,通过在坡体内不同部位预置切割岩层的非贯通裂缝开展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反倾岩坡在自重条件下的折断面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含陡缓倾结构面的反倾岩坡破坏以折断面的形成为标志,折断面的形成分为3个阶段:初期(0~40g,g为重力加速度)为局部岩层断裂阶段,以岩层局部断裂及后缘岩层前倾为主要破坏特征,坡体表面位移变化量较小;中期(40g~80g)主折断面形成阶段,坡体深部结构面自上而下断裂扩展连接形成主折断面,坡体表面位移变化量约占总位移量的3/4;后期(80g~120g)为多级折断面形成阶段,以坡体内部断裂岩层应力重分布为主要变形特征,坡体表面位移基本保持不变。(2)结构面间岩桥断裂具有瞬时性,但折断面的形成是渐变发展的过程,主要受陡倾结构面控制,主折断面处裂缝应变量最大,受力方式最为复杂,次级折断面处裂缝应变量次之。(3)基于断裂力学,简化了复杂应力状态下含结构面的反倾岩坡压剪断裂判据和岩层不平衡力公式,揭示了主折断面处岩层不平衡力呈现由坡体高度1/3处向坡底和坡顶两侧变小的规律,折断面的形...  相似文献   

12.
张建明  程培生  李壮 《江苏地质》2023,47(3):249-258
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庐枞矿集区北部、NE与近EW向基底断裂交会处,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区地质、矿化蚀变、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西湾铅锌矿的主要赋矿围岩为中三叠统周冲村组灰岩角砾岩,控矿构造为基底褶皱隆起带、基底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和“硅钙面”对铅锌矿体的控制明显。NE向断裂为导矿构造,其次级断裂及其形成的破碎带和“硅钙面”为容矿构造。根据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及铅锌矿赋存特征,认为西湾铅锌矿床的控矿因素为地层和构造,该矿床为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3.
东天山晚古生代康古尔塔格构造—金矿带的中段南带开展构造控矿研究,为区域金矿定位预测与勘探提供依据。采用区域构造分析和构造解析方法,在雅满苏北部厘定出一类已发生变形改造的大型面状脆韧性—韧性剪切带,构造恢复表明,其形成于晚古生代造山早期向北的分层剪切或低角度逆冲剪切(S1//S0)作用,并作为区域金矿的一级控矿构造而成为俯冲带深源成矿流体向上运移成矿的主通道。在造山过程中递进变形的分层剪切或低角度逆冲剪切晚期、向南北向横向缩短转换阶段,伴随区域抬升和断褶作用,拆离剪切带分支断裂开始成生并向上突破,导致封闭在拆离带内运移的深源含矿流体以断层阀方式分流排泄,成矿流体沿分支断裂向上运移,在断裂上盘或上盘背斜枢纽处的低序次的断裂、破裂中聚集卸载,形成充填石英脉和交代蚀变岩型(造山型)金矿,并有时限为276.5±2.9Ma的石英闪长斑岩侵入产出;晚期褶皱、断裂等叠加构造则对矿床(体)破坏、改造及保存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清晰直观地了解高应力下硬岩破坏(岩爆、片帮、应力型塌方等)孕育过程中岩石破裂演化过程,根据岩石破裂面的特点,依据微震监测数据的矩张量结果,推导并得到了岩体破裂面空间方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根据运动夹角? 来判断岩石破裂类型的确定方法。借助此方法,在实例研究中进一步证明了深埋隧洞矩张量分解判断破裂类型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依托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这一典型工程,依据破裂面的方位角、倾角特征和岩爆宏观破坏情况,初步探究了即时性应变-结构面滑移型岩爆的孕育过程:在岩爆孕育初期,以张拉破裂为主,由于硬性结构面的存在,在开挖扰动应力调整初期,破裂面由岩体浅层往岩体较深层硬性结构面扩展,张拉破裂面尖端接近硬性结构面时,硬性结构面上发生剪切滑移,若较深层岩体内部还有其他硬性结构面存在,则在该硬性结构面尖端,除随着岩体浅层切向应力的持续增大,往开挖面扩展外,继续以张拉破裂面型式往深层扩展,至较深层硬性结构面上剪切破裂产生,最终以剪切滑移面为破坏面边界往开挖面发展,并最终将岩体抛掷而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九寨沟7.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及震源破裂的构造动力学问题,从地质调查、测试与震源构造动力学理论分析相结合的角度阐明:此次地震发生在处于高法向应力左旋剪切受力状态的岷山隆起带北端与西秦岭地槽褶皱带之南缘文县-玛沁断裂相交汇部位;沿"九寨天堂"-震中-五花海以及上四寨村-中查-比芒一线发育的两条具有构造破裂特征的NW向地裂缝带,是"隐伏状"地震断裂错动造成的地表同震破裂,前者是本次地震的控震构造,后者是NW向断层的次级同震复活及扩展;此次地震的震源断层错动过程受NW331°走向的陡倾角(∠87°)断层节面控制的走滑型剪切破裂,断裂两端的剪切破裂表现出持续扩展趋势;震源构造动力学过程实质上是地壳深部沿NW方向左旋剪断"凸出体";地震断裂带两端破裂扩展的持续发展,将导致地壳"凸出体"逐步剪断贯通。  相似文献   

16.
李四光(1953a)创建了结构面的概念,定义为:“为描述和制图的方便,各种结构要素在三度空间的方位可以用结构面表示出来”。李四光(1953b,1999)将结构面按力学性质分为张性、压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五类。陈国达等1978年创建了成矿构造的概念,定义为:“与矿床形成及改造有关的构造”(陈国达等,1985)。叶天竺等(2014)认为,成矿构造与成矿作用有着复杂的组构关系,是既控制了矿体的赋存空间,并提供了成矿作用动力来源的综合系统;同时,成矿作用空间定位涉及岩性、断裂、裂隙、物理化学界面,实质上已经超出了经典意义上的“构造”概念;故根据成矿作用的基本特征,为了描述成矿空间位置广泛存在的特殊界面,提出了“成矿结构面”的概念。成矿结构面指成矿作用过程中赋存矿体的显性或隐性存在的岩石物理及化学性质不连续面,也就是赋存矿体的各类界面。  相似文献   

17.
侯泉林  刘宏伟  郭谦谦 《岩石学报》2021,37(12):3645-3655
伸展褶劈理(extensional crenulation cleavage,简称C’面理)作为韧性剪切带内常见的构造面理之一,在递进变形过程中是否旋转以及其如何影响剪切带面理(S面理)是尚未解决的构造地质前沿问题。本文统计了不同剪切带中C’面理、S面理和C面理(糜棱岩面理)的夹角。结果发现,从剪切带边缘向中心随着应变逐渐增大,C’面理与剪切平面(C面理)的夹角(α)呈近正态单峰式分布,表明C’面理在递进变形过程中不旋转。在C’面理发育的情况下,S面理与C面理的夹角(β)随着应变的增加逐渐增大,即S面理在C’面理形成后发生反向旋转,因此原用于计算剪应变的公式:tan 2β=2/γ失效。强弱互层材料的应变分配结果显示,一般剪切条件下,粘性分层与剪切平面的夹角(β)减小到20°时,强硬层的运动学涡度接近于0,即表现为纯剪切,而软弱层表现为近简单剪切;β小于10°时,强硬层发生反向旋转。由此可见,伸展褶劈理是不均匀岩层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应变分配(strain partitioning)的结果。随着递进变形的进行,S面理与C面理的夹角逐渐减小,强硬层被分配以更多的纯剪切而布丁化,随后内部产生微型剪切条带并扩展形成C’面理,承担应变分配的简单剪切。至此,随着应变分配的完成,C面理上的剪切作用自行停止,因此C’面理不发生旋转,而S面理在C’面理的制约下开始反向旋转。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介绍了滇黔桂金三角地区金矿成矿构造环境,研究及总结出该区微粒浸染型金矿的四种(断裂,褶皱、环形构造,不整合面)控矿构造类型,并对构造控矿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构造分级控矿,控矿构造与容矿岩石组合控矿,褶皱构造与断裂联合控矿等规律,及“不整合面构造带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成矿及控矿构造体系”的新观点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富集区, 区内一些重要矿山已逐渐成为危机矿山, 深部找矿是当务之急.运用趋势面分析法对3个典型东西向南倾矿脉的矿体厚度及品位进行处理, 分析了断裂构造控矿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结果表明: 东西向矿脉主要向南西侧伏; 控矿断裂具有由南西向北东斜上左行逆冲的活动性质; 多阶段矿化具有"Ⅰ阶段成脉、Ⅱ阶段金矿化、Ⅲ阶段金铅叠加"的过程; 由矿体侧伏与断裂产状波状起伏联合控制的近平行等间距展布的2组结构线的交汇部位是矿化富集地段; 据此指出了各矿脉深部找矿预测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构造形迹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鉴定,是研究、划分构造体系的基础。压扭性结构面是李四光同志提出的结构面力学性质的五种类型之一,它的特征主要是直压力#与水平扭力同时作用;先压后扭,或先扭后压的情况,则属于次序(或者可以说是复合)问题。据我们学习和野外实践,初步认识到的有下列几个特征。 1、断裂的一侧出现牵引褶曲,它的褶曲轴线与断裂面呈倾斜状,是直压力和水平扭力同时作用的结果(图1),与其它结构面的区别见表1。铜峪矿区的F_5断裂旁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