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8,(9):6-6
章鱼又被人们称为“八爪鱼”,但是蕈鱼的八只触腕中,哪些是“手”、哪些是“脚”,要么都是“手”或者“脚”?最近,一只名叫“梅维斯”的巨型太平洋蕈鱼有可能帮助科学家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章鱼的“手”“脚”数量是相同的,4条触腕负责行动,另外4条负责进食和操纵物体。但科学家们通过仔细观察后认为,章鱼有6只手和2只脚。  相似文献   

2.
孙洁 《海洋世界》2012,(2):38-41
庄子在其名作《逍遥游》的开篇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据某些学者考证,这篇文章里所写的鲲,实际上就是鲸,而鹏,其实就是信天翁。你还在为体重增加而烦恼吗?你还在为减肥而发愁吗?信天翁的遭遇告诉我们:体重增加,那都是全球气候变暖惹的祸!  相似文献   

3.
在辽阔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喜欢“旅游”的小型鱼类———鱼印,它时常吸附在大型的鲨鱼、鲸、海龟的腹部或船底,自由自在地周游四海。由于鱼印的旅行是靠吸附在其他物体上前行,自己是毫不花气力的,故人们称它为“免费旅行家”。鱼印在旅行过程中,若遇上饵料丰富的海域或见到大型鲨鱼捕捉食物时,便留下来享受一顿鲨鱼吃剩下来的“美味佳肴”。然后再另找新的航“船”,继续它的旅行,如一时搭不上“航船”,便吸附在礁石或固着的物体上,作暂短的“休息”,等待良机,继续搭“船”前行。鱼印为什么能享受“免费旅行”呢?这是由于它的身体结构所致。鱼印的第一背鳍已变成了强有力的吸盘,位于头部上面,形似一只鞋底,因此,我国沿海渔民叫它“鞋底鱼”。鱼印的吸盘上有许多带齿状边缘的横皱褶,它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在船底上就像胶粘一样牢固,渔民给它取了个美名叫它“船底鱼”,或叫“粘船鱼”。鱼印的这一奇特习性,为渔民所用。渔民捕到活的鱼印后,就把它当作一种工具来捕获海洋动物。他们把鱼印的尾部扎透,用结实的绳索穿过去,再缠上几圈把它系紧,然后栓上船尾或放在活水舱里,一旦发现海龟,立即把数条鱼印抛出去,鱼印立刻会吸附在海龟身上,渔民只要拉紧绳索,把鱼印拖到船边,海...  相似文献   

4.
李丽 《海洋世界》2012,(5):54-57
被冠以"活鱼雷"的剑鱼20世纪40年代,英国一艘名为"巴尔巴拉"号的油轮在大西洋行驶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细长黑色物体往船体撞来,一声巨响之后,船裂开了一个口子,海水涌了进去。  相似文献   

5.
海涛 《海洋世界》2006,(8):26-28
在夏威夷的北部地区分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瀑布,有的甚至从上千米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看上去甚为壮观。如果你有兴致登上瀑布的顶部,就会在峭壁之上的水池中看到一种身长大约50厘米,体色呈棕色并带斑点的刺鳍鱼。夏威夷原住居民称这种刺鳍鱼为“长着类似蜥蜴脑袋的鱼”。据说这种鱼在岛上生存繁衍的历史几乎与夏威夷群岛形成的历史一样久远。那么这种刺鳍鱼最初是如何来到距离大陆很远的夏威夷岛的呢?它又是如何攀爬到岛上最陡峭的瀑布顶端的呢?  相似文献   

6.
有问必答     
《海洋世界》2009,(2):F0003-F0003
我是一名中学生,喜欢唱歌也喜欢看《海洋世界》,最近对“海豚音”很感兴趣,想问问鱼都会发出声音吗?  相似文献   

7.
金希 《海洋世界》2012,(2):14-17
雄性太平洋高冠会花大量时间在一个位于水位线上方的小岩洞入口处不停点头,努力引诱路过的雌性进入它的洞里。绝大多数鱼类的一生都在水里"泡着"。鱼为什么非要生活在水里?对于这一人尽皆知的问题,立刻给出一个答案的话,恐怕有相当一部分人还真的说不清楚。什么,你说陆地上有猫?这还真是一个……精彩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未见记载的真鲷变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纪明 《海洋科学》2000,24(6):51-51
1997年5月20日上午10时许,作者走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水族楼一个实验室时,屋内静悄悄,空无一人,只见前面一个玻璃水族箱里养着鱼,跨近一看,十几尾鱼在里面乱窜,当时便意识到这是由于人影突然出现对鱼构成了一种外来刺激的缘故。作者随即情不自禁地仔细观看,它们到底是些什么鱼?奇怪!一时间竟认不出来。疑是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体侧确实有多条黑色横带即黑鲷的特征,但体侧色不是青灰色而是浅白淡红色,且身体和尾柄均比黑鲷稍长。不一会,约过了8~10s,那些鱼都恢复了原样呈鲜红色,体侧的黑色横…  相似文献   

9.
世上所有的动物都爱自己的子女的,鱼类也不例外。那么鱼类是怎么样保护后代的呢?一般地说,产卵多的鱼类是不太关心自己的子女的,它们产完卵就游走了,让子女在海洋中随波逐流,自生自灭。例如产卵冠军———翻车鱼屯,它一次产卵可达3亿粒,卵产出后自然地漂浮在海洋中层,然而很大一部分卵是无法受精的,同时又很容易被各种鱼类所吞食,即使孵化成功的幼鱼,也常常被风浪折磨得死去不少,所以说翻车鱼屯的产卵量虽然很高,但真正能发育成大鱼的却是廖廖无几。在鱼类中凡是子女少的,它却十分关心自己的子女,千方百计地进行保护,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例如,生活在美洲沿岸的介司鱼,它为了保护好后代的健康成长,每当要产卵时,雌鱼都要选择最大的涨潮时期,将卵产在海水上缘的潮湿泥沙中。这样,海水既不能淹没所有的鱼卵,也不会把鱼卵冲走,反而还能很好地保持湿度,使鱼卵正常发育。把卵产在这个地方,还可以避开敌害,同时由于太阳光的照射,又有一定的湿度,无疑这种难得的外界条件,促使受精卵能很快地孵化。往往在下一次的最大涨潮时期来临之前,孵化出的小鱼已进入了大海中。海洋里还有一种叫海鲶的鱼,这种鱼全身裸露无鳞,它们的主要食物是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在众多的鱼类中,数海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首次从南海的金钱鱼Scatophagusargus(Linnaeus)消化道里检获鱼居叉盘吸虫Waretrema piscicola Srivastava,1939,并对其形态结构进行重新描述和绘图。比较了来自不同宿主的鱼居叉盘吸虫的大小及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08,(6):5-5
生命是离不开水的,人可以几天不吃东西,但24小时不喝水就会陷入危险。对于生活在海洋里的鱼类来说,它们喝水吗?它们生活中的海水是咸的,不是不能饮用吗?它们会不会也觉得“口渴”呢?  相似文献   

12.
主编手记     
有时候我们会好奇,动物们都是以何种状态在海洋里生活呢?它们每时每刻都是怎样在广阔的大洋中穿梭,又是怎样跨越大洋找到自己的伴侣?它们是独自出击还是结伴而行?其实,这些海洋动物的生活基本可以拿来与人类相比照。  相似文献   

13.
正每桌年宴都有一道有鱼的菜,不管是清蒸还是油炸,不管是干烧还是红焖,总归要有一道有鱼的菜,几乎家家如此。中国人喜欢在喜庆的日子里图个"吉利",在年宴上人们都喜欢用"鱼"这个音,表示"年年有余"。其实图"吉利"并不都是迷信,迷信、迷信,要执迷地相信。年宴上有"鱼"的人家,并不一定都相信有"鱼"以后的日子就好过,无"鱼"以后日子就陷入困境,但人们还是想在喜庆的日子里听"吉利"话,讨个好  相似文献   

14.
那颜 《海洋世界》2012,(6):60-63
当潜水者在珊瑚礁里徜徉时,不期然就能与躄鱼狭路相逢。只是大多时候,潜水者不会发现它们的存在。因为躄鱼是最本色的伪装大师,伪装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天性。  相似文献   

15.
莫知 《海洋世界》2009,(4):18-23
把鲨鱼当作宠物养在自家的水族箱里,这个想法怎么样?宠物市场上可真的是有鲨鱼销售的。但是。它们真的适于和你生活在一起么?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14,(4):2-3
近日科学家们表示人们严重低估了海洋里鱼的数量——大多数鱼类从未被捕捞过。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卡洛斯·杜阿尔特教授表示海洋中层鱼,也就是生活在海洋表面下方100--1000米深处的鱼类,组成了全世界鱼类生物量的95%,且从未受到渔业的影响,秘诀在于它们躲避渔网的能力。杜阿尔特教授搭乘西班牙考察船赫斯珀里得斯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全球旅行,他带领的科学家小组收集了海洋中层鱼的回声探测。他表示,大多数海洋中层鱼在夜间会在靠近海洋表面处进食,而白天进入更深水域以避免鸟类攻击,它们能够在5米远的范围内探测到渔网并设法避开。  相似文献   

17.
阳光明媚,蓝色的海面上轻风细浪波光粼粼,一群孩子正在沙滩上戏耍。突然一个男孩惨叫一声,昏倒在地。立即被附近的大人抬送医院。是谁伤害了这个男孩?啊!原来伤害男孩的是世界上最可怕的鱼——毒鲉,人们称之为海滩“杀手”。  相似文献   

18.
我家住在离海边只有几十米远的地方,能听见大海的浪涛声,我是闻着海潮和鱼虾的味道长大的,这种味道不在海边的人是不习惯的,他们受不了那种略带腥味的空气和海边的喧闹。而我恰恰相反,一时闻不见那种味道和渔民伯伯出海时的喧闹声,就好象少了些什么。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每年的春天,家里都要去买鱼送给爷爷和外公,因为我们老家有春天吃鱼的习惯,这时候,就比较谁最孝顺了,因为我们家住在海边,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我们总是买很大很大、很鲜很鲜的鲅鱼,那鲅鱼足有一米多长,黑亮黑亮的,可好吃啦,我最爱吃当地渔民做的一种叫作“红闷家常鱼”,做法实际也很简单,用家常面酱作佐料,用温火慢慢的炖,俗话说“千炖豆腐万炖鱼”,鱼炖的时间越长越好吃,一定不要性急。特别是用那种生铁锅做的鱼更好吃,如果再加上玉米饼子,那简直是渔家一绝。每次吃鱼,都会把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高兴得合不拢嘴。我渐渐长大了,我们仍然每年买鲅鱼到了买鲅鱼的时候了,可我纳闷,我大了鲅鱼却越来越小了呢?我不解的问爸爸:,今年又,为什么“鱼妈妈哪去啦?为什么就剩下鱼孩子了呢?吃这么小的鱼多可惜啊!”爸爸笑了笑说:“是啊孩子!我们现在吃的是子孙鱼啊!”“为什么要吃子孙鱼呢...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11,(1):11-11
我们提到幸福的时候,有多少次是因为口袋里的钱更多了? 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不停地被人们问道,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认识,并且在不同的时期,一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也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总体上讲,在我们的周围,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见解——有钱就能带来幸福。那么,钱真的能买到幸福吗?  相似文献   

20.
美国海军在历史上有过两艘名字都叫作“蝎鱼”的潜艇,在不同的时期却遭到了相同的命运。第一艘“蝎鱼”号是1942年7月20日下水,10月1日编入海军服役,代号为“SS278”,这艘“蝎鱼”号主要在太平洋海域担任打击日军舰船的作战任务。1943年7月,“蝎鱼”号攻击了由5艘驱逐舰护航的一个日军船队,击沉了其中的“阿山丸”号和“国友丸”号两艘货船,日军驱逐舰几次用深水炸弹攻击,都被“蝎鱼”号避开,“蝎鱼”号毫发无损地回到了中途岛基地,并因此战绩而获得了2颗星章。10月,“蝎鱼”号再次出战,又因显赫的战绩而获得3颗星章。12月29日,“蝎鱼”号最后一次离开珍珠港出航,5天后,“蝎鱼”号报告说艇上有一名船员骨折,要求与在附近海域的另一艘潜艇“鲱鱼”号会合并转移这名伤员,但“鲱鱼”号因海上风浪大,不安全而拒绝。在这之后,“蝎鱼”号就与人们失去了联系。美国军方认为“蝎鱼”号被日军击沉了,包括舰长施密特中校在内的5名军官和50名士兵全部阵亡。但战后在日军的档案里,却找不到任何记载。1958年,美国海军建成了一艘核潜艇,仍然命名为“蝎鱼”号,1959年12月19日,在弗吉尼亚的诺福克军港举行了下水仪式,施密特中校的女儿玛格丽特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