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夕 《气象》1976,2(5):27-28
冰雹预报是人工防雹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准确的预报对于防雹的组织工作十分重要。同时,对于识别雹云以及防雹效果的检验也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大规模人工防雹群众运动的蓬勃开展,冰雹预报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里只就短期预报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防雹工作的发展,对冰雹预报的需求日益增加.在现行防雹技术手段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作业效果必须依靠比较详细的冰雹预报.国外在防雹效果的评价上提倡根据雹云强度、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选择相应的作业方法.本文介绍了原苏联的冰雹预报方法,它可提前6-12小时预报出雹云  相似文献   

3.
2005年5月30日延安地区遭受特大冰雹袭击,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通过各县灾后调查发现,采取不同的防雹作业方法,其防雹作业效果也不同,洛川县采用的防雹作业方法使受灾损失达到最小。利用洛川县711数字化天气雷达的探测资料,对这次防雹作业过程作个例分析,总结防雹作业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防雹成功的关键是要抓住有利时间,采用合适的作业方式,要有充足的用弹量,才能起到防御冰雹的作用,提高防雹作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防雹原理     
徐华英 《气象》1976,2(8):23-25
目前国内外在人工防雹中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爆炸法,另一种是用催化剂。现将这两种方法的防雹原理介绍如下: 一、爆炸防雹 我国在防雹作业中主要使用爆炸方法,最初是用土炮对云轰击,后来发展用土火箭和空炸炮在云中或云下爆炸,也有用高射炮轰击的。  相似文献   

5.
王雨曾 《气象》1987,13(8):3-7
本文主要根据最近几次国际人工影响天气会议文集及有关资料,介绍了苏联、美国、中国以及许多欧洲国家的外场防雹试验情况、防雹作业方法与效果评估方法,特别是冰雹落地动能统计法。 对于防雹作业来说,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及时、准确地确定播撒部位和作业时机。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全国正在广泛地开展轰轰烈烈的群众性防雹工作。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建立了各级防雹组织,坚持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努力改革防雹工具和提高防雹效果。为了促进防雹工作的迅速发展,不断改进防雹技术,各地编写了一些防雹手册。北京市水利气象局1975年编印的一本《防雹手册》简要地介绍了北京地区冰雹概况,常用的防雹工具,防雹的组织工作,特别强调了防雹工作中的安全教育及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美元  王昂生 《气象》1976,2(10):19-20
防雹效果是指雹灾减轻的程度,取得预想的效果是人工防雹的目的。客观、科学地检验防雹效果,对推动防雹工作的进展有很大意义。防雹原理和方法是否正确,只有通过防雹效果来检验,而防雹效果的科学检验又可以促进和发展防雹理论和方法。因此,进行人工防雹不能不注意效果的分析。但是,防雹效果检验是一个复杂而  相似文献   

8.
3月 1 7日山东省人工增雨防雹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省人工降雨领导小组副组长、降雨办主任蒋伯仁就进一步提高对人工降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各级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工作的力度、切实解决人工降雨防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等作了重要讲话 ;省降雨办副主任边道相作了“1 999年全省人工增雨防雹工作总结”报告 ,提出了 2 0 0 0年工作要点 ;济空飞行管制室主任陈志兵就空域管理问题作了讲话 ;滨州地区和烟台市作了典型发言。省人工降雨领导小组成员刘可先、各地市气象局分管局长、人降办主任及胜利油田人降办主任出席了会议。全省人工增雨防雹工作会…  相似文献   

9.
198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随中国气象专家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参观了苏联高山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验气象研究所以及位于北高加索的防雹综合试验基地。通过访问,对苏联的人工防雹工作,特别是以“雷达——火箭”为主要手段,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较大作业规模的人工防雹业务系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针对我国实际,下面就苏联的双波长雷达、防雹火箭、作业设计和组织管理等情况作一概要介绍。一、双波长雷达苏联的(?)——5双波长(3.2和10cm)雷达是专门为人工防雹设计的新型雷达。它不仅同时具备3cm和10cm常规天气雷达测示降水云体回波结构和强度的能力,同时还具有测示云内降水(冰雹)粒子大小与分布的功能,是人工防雹作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XR-05型防雹增雨火箭发射控制系统控制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并给出了电路原理图及性能检测方法.为XR-05型防雹增雨火箭发射控制系统的用户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冰雹作为一种短时强灾害天气,常给农业、建筑、电力、交通甚至生命财产等造成严重影响,人工防雹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中首先介绍了冰雹形成机理和雹云物理研究情况,然后围绕人工防雹机理、技术、科学试验及效果评估这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人工防雹工作的进展,增进对人工防雹科学问题的认知,从而为促进中国人工防雹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累积带理论”和“循环增长理论”是冰雹形成的最常见理论,限于早期的雷达观测技术和缺乏完整的冰雹数值模式,早期认知的冰雹形成机理存在一定的局限。(2)雹胚一般分为冻滴胚和霰胚,冻滴胚由过冷雨滴冻结而成,霰胚则是冰晶、雪花撞冻生长而成。冰雹云中哪种雹胚占优势,主要看云底温度的高低。雹云的发展依赖于水汽条件、动力不稳定条件、风垂直切变等关键因子。(3)人工防雹主要遵循“播撒防雹”和“爆炸防雹”2条技术路线,“利益竞争”和“早期降雨”是常见的6种防雹原理假说中最广泛被用来作为防雹作业设计依据的2种播撒防雹理论。(4)人工防雹技术上多采用通过飞机、地面火箭、地面燃烧炉等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或通过地面高炮向云中发射含人工冰核的炮弹等方式,影响冰雹的生长过程从而达到抑制或削弱冰雹生长的目的。(5)大量外场试验证明人工防雹效果有较大的地域差异,需根据各地冰雹云特征及其降雹特点制定和发展本地适用的人工防雹技术体系。(6)人工防雹效果检验仍然是制约人工防雹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常用的统计检验、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检验技术方法均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由于雹云变化迅速、降雹过程短促,人工防雹技术实施的时效性以及防雹效果评估仍存在较大的困难。今后应更多地借助多种探测设备进行冰雹云的精细化探测,开展有科学设计的人工防雹外场综合试验,运用统计检验、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检验技术方法评估防雹效果,推动人工防雹事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单回顾苏联人工防雹工作历史及理论和实验研究,着重介绍苏联的“雷达-火箭”人工防雹业务系统,概述了苏联人工防雹工作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动态。苏联的作法,对于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其中包括防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3个方面介绍增水防雹火箭弹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标识,加强对增水防雹火箭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10-2018年黑龙江省降雹资料和人工防雹作业数据,统计分析了冰雹发生的变化和人工防雹作业的特征;同时人工防雹作业与冰雹发生的站次数在月际变化上呈正相关,人工防雹作业时段合理。  相似文献   

15.
满城防雹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满城5年(1986-1990)防雹试验期间,年平均雹灾面积为633.33公顷,比防雹前10年平均减少2193.33公顷,防雹效果达77.6%。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析满城防雹试验结果表明,满城5年防雹试验是有成效的。经济上投入产出比为1:17.6或1:23。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气象》1999,(2):3-5
同志们:今天,请自治区人工降雨防雹指挥部成员来开会,主要是研究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区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刚才自治区气象局赵国卫局长对我区人工降雨和防雹工作作了全面汇报,与会的各位领导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就人工降雨防雹工作谈几点意见:一、进一步提高对人...  相似文献   

17.
防雹减灾专家系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防雹减灾是一项重要且科学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了提高防雹减灾工作的效益和作业的科学性 ,我们研制了防雹减灾专家系统。该系统是一个知识库 ,集成了防雹减灾工作需要的有关理论、技术和数据。对于防雹减灾工作者它可作为防雹减灾作业的决策工具 ,用于指导防雹减灾作业。对于科研人员它是一个研究平台 ,可以提供研究工作所需要的观测数据和设备。本文着重叙述研究该系统的理论依据 ,包括防雹减灾原理 ;冰雹云的预报、识别方法 ;防雹减灾作业技术 ,包括作业时机、作业部位、作业量的确定方法 ,各作业点、作业方位仰角的计算方法等 ;还包括物理效果检验方法以及防雹减灾作业所用的主要设备仪器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人工防雹效果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美元  亢雪巧 《大气科学》1978,2(2):124-130
冰雹是我国农业上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也是一种很典型的强对流云活动的产物。因此开展冰雹和人工防雹的试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十多年来我国各地广泛开展了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搞好人工防雹,需要科学地分析人工防雹的效果。但防雹效果的检验是一个复杂而尚未完全解决的课题,看法也并不一致。在这里,我们想从所收集到的国内实际资料出发,用统计方法讨论有关人工防雹的效果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加拿大阿尔伯塔新的防雹计划和1996年防雹作业进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新防雹计划依据阿尔伯塔雹暴的概念模式进行飞机播云作业。在播撒剂、播云方式、气象保障等方面都有改进,而且采用最新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跟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针对我国情况讨论了阿尔伯塔新防雹计划对我国防雹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利用雷达指挥WR-1B型火箭进行防雹作业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文全  李斌  胡寻伦 《气象》1996,22(7):52-56
介绍了一种新型(WR-1B型)增雨防雹火箭的结构,催化作业过程以及其性能特点同现有的三七高炮比较所具有优越性,同时阐述了用雷达指挥火箭进行防雹作业的技术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