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俊  李秉成 《地下水》2014,(2):113-115
探讨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环境的变化规律,通过西安何家营村全新世黄土剖面的地层岩性描述,运用磁化率年龄模型确定地层年代序列,根据所采样品的磁化率值绘制磁化率曲线来分析全新世气候变化。同时选取其他学者所建立的气候曲线进行对比,将西安地区全新世气候分为5分阶段:10~8.5kaBP,冷暖转换阶段;8.5~7kaBP,大暖期冷暖波动阶段;7~5kaBP,大暖期鼎盛阶段;5~3.4kaBP,大暖期温度波动暖和阶段;3.4kaBP至今,气温先下降后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2.
耀县黄土记录的全新世东亚冬夏季风非同步演化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多指标分析了黄土高原中部地区耀县黄土剖面,重建了全新世以来该地区季风变化过程。结果显示研究区全新世冬、夏季风并非同步演化,夏季风: 10.0~9.4kaB.P.快速转强; 9.4~3.4kaB.P.为全新世强盛期,但夏季风在强盛期并不稳定,其中在 6.8~5.9kaB.P.存在一个衰退事件; 3.4kaB.P.以来夏季风快速衰退。在8.4kaB.P.之前,冬季风强盛,并逐渐减弱; 8.4~6.6kaB.P.冬季风较弱; 6.6~5.7kaB.P.存在一个冬季风突然增强; 5.7~1.7kaB.P.冬季风为全新世最弱的阶段; 1.7kaB.P.以来,冬季风强度迅速增大,具有不稳定性。耀县地区全新世冬、夏季风的演化过程不同步可能揭示了全新世冬、夏季风演化的主控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3.
新疆罗布泊地区罗北洼地CK­2钻孔的孢粉记录揭示出: 32.0~9.1kaB.P. 植被演替明显,气候干湿波动显著; 晚冰期向全新世过渡期间,气候波动频繁且具突变性。31.98~19.26kaB.P.罗布泊地区处于末次冰期的盛冰期阶段,气候寒冷湿润,冷暖波动频繁,但幅度不大,研究区植被以草原-荒漠草原为主; 19.26~13.67kaB.P. 气候明显变为温暖干燥,植被以荒漠为主; 13.67~12.73kaB.P.气候冷湿偏干,植被以草原-荒漠草原为主; 12.73~9.14kaB.P.气候冷湿与暖干交替频繁,波动幅度较大,植被逐渐由荒漠向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其中, 16.45~15.39kaB.P.,14.27~13.67kaB.P.和 11.74~11.23kaB.P.之间的冷颤动分别相应于老仙女木、中仙女木和新仙女木事件; 15.39~14.27kaB.P.和 12.73~11.74kaB.P.之间的暖期则分别对应于欧洲博令和阿勒罗得暖期; 新仙女木事件后的气候具有突变性的特点,10.49kaB.P.前后的暖事件和9.14kaB.P.前后的冷事件,成为全新世早期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孢粉浓度和花粉组合所反映的罗布泊地区晚冰期以来的气候演化同全球性的气候事件具有显著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粉尘搬运的动力学原理,利用温湿度组合、风力强度变化和粉尘源区收扩演变特点,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官亭地区黄土的粒度、磁化率特征及其反映2.6万年以来的气候波动、区域环境变化以及冬夏季风关系等,划分了主要气候演化阶段,取得了以下重要认识:1)山脉阻挡是造成循化-官亭盆地黄土剖面记录气候波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拉脊山东南段是亚洲冬季风和高原冬季风系统的重要分割线;2)循化盆地和官亭盆地约26kaB.P.气候变化主要分为2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亚阶段;3)青藏高原东北缘官亭-循化地区全新世适宜期时间可能为6.0~3.7kaB.P.,官亭盆地和循化盆地黄土粒度磁化率明显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受风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同盆地东水头剖面孢粉植物群分析研究,揭示了全新世气候环境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草本植物始终占据优势地位,落叶阔叶植物和针叶植物虽然有时在木本植物中出现高峰,但仍然未形成稳定的森林景观.该区植被类型是以疏林草原和草原植被为主,气候温暖偏干.全新世大暖期在8.5~4 kaB.P.间,气候不稳定,气候波动明显,与黄土高原地区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气候不稳定性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红水河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和孢粉以及地层岩性的分析,在讨论了沉积地层连续性和记录完整性的基础上,重建了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的气候环境演变序列。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a,Fe,Mg,K,Na和Mn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结合其不同的孢粉组合,不仅与沉积环境紧密相关,而且可以很好地揭示该地区晚冰期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显示研究区在13.6~9.7cal.kaB.P.期间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3.60~13.08cal.kaB.P.,12.75~12.20cal.kaB.P.和 11.60~10.45cal.kaB.P.期间气候较温暖湿润;  13.08~12.75cal.kaB.P.和10.45~9.70cal.kaB.P.期间气候相对冷干;  而在12.2~11.6cal.kaB.P.期间,则表现相对冷湿。自11.6cal.kaB.P.之后,研究区进入全新世暖期,元素Ca,Fe,Mg,K,Na及Mn的含量和孢粉A/C比值变化曲线均表明在全新世初期气候波动频繁,并在11.3cal.kaB.P.和10.5cal.kaB.P.左右出现较强的冷波动。通过与其他研究区地质记录对比,指出研究区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冰消期气候环境变化尽管存在一定的区域特点,但基本格局与全球气候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陵剖面沉积物的高密度采样和有机碳同位素分析,重建了江汉平原江陵地区近9.0kaB.P.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0~6.31kaB.P.属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晚期向干旱方向发展;6.31~4.97kaB.P.为冷干气候环境,在5.78kaB.P.达到极盛;4.97~2.50kaB.P.为暖湿气候时期,其间3.44~2.50kaB.P.湖沼泥炭发育,3360aB.P.、3110aB.P.、2935aB.P.和2710aB.P.为明显的降温期,尤以2710aB.P.的降温幅度最大;2.50kaB.P.以来温度相对较低,为冷期。江陵地区近9kaB.P.以来的气候变化与国内相邻区域的研究资料相一致,但又有区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浑善达克沙地磁化率和有机质揭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浑善达克沙地锡林浩特剖面磁化率、有机质等气候代用指标的变化特征和14C测年结果,分析和讨论了浑善达克沙地10.7kaBP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实验数据显示地层剖面磁化率和有机质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峰值段对应古土壤层,谷值段对应风成砂层.依据磁化率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将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气候变化分为5个阶段:10.7~8.5 kaBP,气候相对冷干,冬季风较强,夏季风相对较弱,但有增强趋势;8.5~5.8 kaBP,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风较强,冬季风相对较弱,与全新世最适宜期对应;5.8~3.5 kaBP,气候波动变化频繁,但夏季风和冬季风都相对较弱;3.5~1.9 kaBP,气候温暖湿润,仅次于全新世最适宜期,夏季风较强,冬季风相对较弱;1.9 kaBP以来,气候波动渐变冷干,冬季风逐渐波动增强,夏季风相对逐渐减弱.并且其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控制东亚气候的东亚季风夏季风北界的内蒙古盐湖沉积物记录了晚第四纪末次冰川盛冰期以来的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特征及各类重要的气候事件。通过对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盐海子Ya0 1孔岩心沉积物的有机碳、碳氮比、碎屑矿物成熟度、磁化率、氧碳稳定同位素和沉积物成分的研究表明 ,全新世大暖期起止时间为 8~ 4kaB .P .,其气候特征为暖干型。这一气候特点可与中国北方黄土、冰川、冲绳海槽沉积物及南海有孔虫Pulleniatinaobliguilocalata等代用气候材料所记录的气候波动进行对比 ,也可与加拿大阿尔伯特地区及北美大平原全新世的气候演变特征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0.
山西宁武地区全新世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实测剖面、室内测试分析,笔者通过对山西宁武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湖相沉积地层的孢粉、易溶盐、pH值、磁化率、碳酸盐和粒度分析,探讨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12400~10000aB.P.期间,显示气候干冷,但有逐渐变暖的趋势;210000~8000aB.P.期间,气候较温湿;38000~3000aB.P.期间,气候温暖;4距今3000aB.P.~现代,气候出现3次波动,整个气候向干凉方向发展。对山西宁武地区湖相沉积地层的进一步深入调查与研究,将会确定华北地区的全新世以来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阜平大沙河段位于太行山中北部地区,黄土类型与西部黄土高原一致,是黄土高原向东延伸的一部分。构成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缘,该区黄土复杂多样,厚度变化较大,成点状或片状分布。阜平沙河沿岸阶地之上、山麓背风地带、断裂带出露区发育有厚度不一的黄土层堆积。阜平沙河黄土物质来源复杂、既有西北风搬运来的物质,又有近地表生成的颗粒,堆积期间又经过明显的流水作用的干扰。大沙河黄土、古土壤的堆积、发育与更新世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同时又受到本区地貌和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峰 《岩土工程技术》2013,(6):292-295,300
结合某地铁站岩土工程勘察抽水试验的实践,介绍了采用抽水试验测定黄土层的渗透系数、影响半径的实例,提出了针对黄土地区综合渗透系数以及水位观测孔布设方法的建议,为黄土地区基坑降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区地形与植被分布规律对滑坡发生概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昊  刘飞  杜立新  隋松宇 《现代地质》2010,24(5):1016-1021
黄土高原区自然斜坡的地形与植被条件对滑坡的发生有一定的促进和抑制作用。通过将研究区划分为31 418个自然斜坡单元,利用ArcGIS区域统计功能提取斜坡单元的地形和植被参数,分析研究区斜坡的坡体形态和植被空间分布规律。依据区内292处滑坡调查点的资料,统计分析不同坡体形态下的滑坡发生概率。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正向类的凸型和直线型斜坡发生滑坡的概率明显高于负向类的凹型和阶梯型边坡;随着斜坡坡度和坡高增大,发生滑坡的概率增大;阳坡发生滑坡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坡向的边坡;随着NDVI增大,滑坡发生概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Theloess,widelydistributedinthenorthwestplateauofChina ,hasatalltimesbeenanimportantresearchsubjectofthestudiesonengineeringgeology.Duetotheunfavorableengineeringpropertiesofloess,aswellasthespecialtopog raphyandclimate ,thenorthwestloessplateauisaregionwithfrequentgeologicalhazardsandcomplicatedgeologicalengineeringproblems.Inthepast,mostoftheresearchersconsideredthelandslideasthemainandseriousformoffail ureoftheloessslopes,soloesslandslidesweregivenmoreattention (DuanandLuo…  相似文献   

15.
金犇  谭红兵  张玉东  柳子豪 《水文》2017,37(2):89-96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山地-沟壑区黄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对六盘山东西两侧山区及其西部典型黄土高原山地-沟壑区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合理选择采样点,采集了浅层地下水监测水样。对采集的样品水化学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盘山地区浅层地下水以低TDS重碳酸盐型为主,径流途径较短,循环条件较好,保持了较好的天然淡水资源状态;而在山地-沟壑区水化学类型则复杂多样,TDS平均值达1 870mg/L,淡水资源相对匮乏。结合各类水化学图可以看出,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离子来源优势机制以岩石风化为主,并且在山地-沟壑区受到不同程度蒸发作用控制。通过分析地下水中的离子浓度比以及锶元素,发现六盘山区主要为补给区和径流区,山地-沟壑区则是补给区、径流区和径流滞缓区,黄土地下水可能有来自六盘山岩溶水的补给。氟离子浓度和硬度超标是影响区域内水质的最主要因素,在受蒸发作用影响较大的地区尤为突出。黄土高原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和质量参差不齐,保护好区域内较好的淡水资源并且按照地下水分布规律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宏观调控,是缓解黄土高原水资源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马兰黄土粘土矿物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永双  曲永新 《地质论评》2004,50(5):530-537
本文在回顾和总结中国西北黄土粘土矿物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供了采用现代X-射线衍射(XRD)定量测试技术(包括粘土矿物样品处理和全自动数据处理技术)对陕北晋西12个县市马兰黄土粘土矿物定量研究的最新结果。测试结果表明,马兰黄土的主要粘土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相对含量为60%~70%),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伊利石。伊利石在黄土中主要呈两种形式存在,即单矿物伊利石和伊/蒙混层矿物中的伊利石。研究还发现,各地马兰黄土粘土矿物组成变化不大,但在神木、河曲、偏关一带伊/蒙混层比有局部增高的现象。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黄土中粘土矿物不是以单粒形式存在,而主要是以集粒粘附物的形式包裹在碎屑颗粒表面。黄土中粘土矿物组成及其存在形式一方面可以充分揭示黄土物源区的表生化学环境特征;另一方面,伊/蒙混层矿物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膨胀性粘土矿物和它在黄土粘土矿物中所占地位,对于认识马兰黄土在水作用下的湿陷变形和强度衰减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吉建华 《探矿工程》2010,37(2):59-61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基本特性,结合工程实例,说明夯实水泥土桩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原理、施工工艺及应用效果,提出了施工中注意的问题,为在本地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湿陷性黄土处理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的大部分地区,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性大。本文从湿陷性黄土发生的原因、评定以及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本工程湿陷性黄土处理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杜绪  王建兴 《探矿工程》2011,38(4):58-60
地基湿陷性是黄土地区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之一,也是引起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形式。结合西安一些高层建筑物采用组合地基处理法取得的技术效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介绍。论证了组合地基处理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可消除部分或全部湿陷性,从而改善地基的承载力,减小地基变形。  相似文献   

20.
腾格里沙漠南缘武威黄土沉积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张虎才  李吉均 《沉积学报》1997,15(4):152-158
对腾格里沙漠南缘武威黄土剖面18个样品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剖面中8种常量元素氧化物总量平均值为88.99%,且整个剖面中变化微弱(87.26%~90.46%),显示了构成武威黄土物质组成的均一性;反映风化程度的Fe/FeO和Al/SiO,值变化较为明显,平均值分别为1.46(1.02~2.86)和0.19(0.17~0.22);稀土元素总含量平均值为185.42(169.31~199.82)μg/g,稀土分布斜率较大、有较明显Eu异常,ΣLREE/ΣHREE值平均为8.23(7.38~9.60),表现出较显著的轻重稀土的分镏作用,指示着一定程度的风化作用;而代表原岩特征的稀土参数Eu/Sm、Sm/Nd、Nd/La、δCe、δEu等变化不大,反映了不同时代黄土物质来源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