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6年开始,湖南省启动了区域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截至2007年9月30日,全省累计建站2107个。通过对湖南区域气象观测站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为兄弟省份开展区域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采用差值统计方法,对南宁市气象观测站、田东县气象观测站、邕宁县气象观测站、五合区域自动气象站2011年1到12月同期资料及南宁市气象观测站1991至2010年20年月平均值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为南宁市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序列延续和台站迁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7年1~9月南宁市降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分析2007年1~9月南宁市新城区地面观测站与市区内自动观测站的雨量和雨日,得出新城区地面观测站的一些特征.结果表明:南宁市区的东面是南宁市今年以来暴雨的高发区,给南宁市东面带来暴雨的回波的主要路径是从西南面往东北面移动.  相似文献   

4.
侯飙  隋丹 《黑龙江气象》2012,29(3):37-37,40
1引言黑龙江省从2010年开始陆续建成土壤水分站62个,站点位于全省多个地市县,观测站多处于农田和大地等场所,设备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精密部件的老化或损毁。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是新的项目,设备还处于试运行阶段,出现的故障率较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但是粮食生产时常受到旱灾的影响。为满足新时期抗旱工作的需要,河南省气象局自2009年开始布设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截至2010年年底在作物地段安装127部,在固定地段安装11部,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网覆盖了全省120多个县区,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土壤水分与干旱监测网络。为了实现高效管理、设备及时维护、确保自动...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新时期抗旱工作的需要,河南省气象局自2009年开始布设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截至2010年年底在作物地段安装127部,在固定地段安装11部,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网覆盖了全省120多个县区,形成了土壤水分与干旱监测网络.为确保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可靠,根据土壤水分数据采集基本原理,在分析大量土壤水分历史数据、确定土壤水分数据规律的基础上,基于最小二乘二次曲线的差值判断等算法,设计了土壤水分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系统可自动对水分数据进行判断,从而实现了实时的土壤水分数据质量控制,提高了土壤水分数据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人工观测站雷暴日的记载在雷电防护中的使用价值,通过对2008年雷电产品与同时段泰安观测站雷暴日资料分析发现:雷电产品反映的是一定平面内雷电情况,而观测站雷暴日资料代表了该站点观测到的雷暴情况,受雷声在大气内传导过程中的衰减作用影响,观测员对于那些距离远、强度低及频数少的雷电现象难以有效地判断记载,漏记率高,两者直接比较意义不大.本文以观测站为圆心,对50km以内半径做不同距离划分并统计相应雷电数后与雷电产品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观测站对5km范围以内雷暴的记载与雷电产品无显著差异,人工观测站雷暴日的记载数据可靠.由于人耳的听觉将那些距离远、强度低不易被人们察觉且影响较小的雷电进行了过滤,人工观测站雷暴日资料较雷电产品而言能为研究某一地点雷电情况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在,自动化几乎在气象学领域的每一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在美国气象业务中,自动化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观测、通信和预报.现就美国这三个方面的自动化现状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概述如下.一、观测1.地面自动观测现状在最近几年里,美国国家天气局已经研制了好几种陆地和海洋自动观测站,其中有自动气象观测站(AMOS),遥测自动气象观测站(RAMOS)、自动水文气象观测站(AHOS)、自动观测站(AUTOB)、部分参数自动观测站、大型导航浮标站(LNB)、自动浮标站以及暴洪报警站等.到1978年年底为止的各种自动观测站布站情况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9.
1 引言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面积8.46×104km2,在2006年以前大兴安岭地区气象部门有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平均1.41×104km2有一个地面观测站,气象站在空间密度和观测频次上,不能适应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要求.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共有52个观测站覆盖在大兴安岭的所有乡镇、林场,平均30 km有1个雨量站.实行了1 h一次的自动上传气温、雨量数据.通过对2007年1~9月的加密观测前后资料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大兴安岭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为林区的气象服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业气象是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台站的基本任务之一。我省从1980年开始恢复农业气象工作以来,十三个农业气象基本观测站都先后配有专人开展了农业气象观测和服务工作。81年4月凤翔农业气象工作会议,确定了各站的观  相似文献   

11.
利用黔南州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和县级气象观测站的降水量资料,对比分析黔南州2011、2013年夏季干旱的特征。结果表明:2011年是于7月上旬—9月底的夏秋连旱,干旱程度为特旱,州的北部、中部和东部干旱严重,州的西部干旱稍轻。2013年是6月中旬开始,8月逐渐解除干旱的夏季干旱,州的北部和中部的局部地区干旱严重,中南部多数地区以轻、中旱为主。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分析干旱,比用县级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更能够清晰判断干旱的分布区域和干旱强度的层次,使干旱监测、分析更好反应出实际情况,由于观测的气象要素少,观测时间短,在干旱分析中也有不足之处,该文是区域自动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2.
深圳区域气象观测站网运行以来,观测数据传输及时率从2007年的96.6%,提升到2011年的99.9%,区域气象观测站网运行质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保证区域气象观测站网的稳定高效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1)牢固树立质量为本的理念;2)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运行维护管理方法;3)依靠技术创新解决遇到的问题和提升运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1958~2008年张家界地区的永定、桑植、慈利三个地面观测站51年雾日变化的研究,发现其都存在6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一年中大雾天气最多出现在冬季和秋末;张家界地区全天都有出现大雾的可能,但主要出现在早上,到了13h出现大雾的几率开始变得非常小;不同的地理环境也使三个站的雾日分布不均.晴朗辐射降温、微风、近地面水汽充沛和出现逆温层是形成辐射雾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消息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日季风合作第一次工作组会议于1993年3月12—14日在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举行.会上双方商讨了首次合作内容,主要有:1.西藏地区大气陆面相互作用观测和分析研究,包括在西藏地区设立热量平衡自动观测站和积雪冻土自动观测站;2.卫星资料的分析研究,包括季风环流大范围条件和冰雪状  相似文献   

15.
第Ⅰ部分研究结果 (徐枝芳等, 2007) 表明模式与实际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对地面观测资料同化效果有较大影响.此文在MM5_3DVAR同化系统中利用近地层相似理论将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直接三维变分同化分析, 考虑模式与实际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对同化效果的影响, 提出在地面观测误差中增加地形代表性误差来解决这个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地面资料同化分析时, 在其观测误差中加入一项新的误差--地形代表性误差, 能较好地解决地面资料同化分析中模式与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问题; 地面资料参与同化分析, 在观测误差中加入与模式和实际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大小相关的地形代表性误差时, 地面观测值对分析值的影响随着地形高度差异代表性误差的加入而减小, 同时又部分地将地面观测信息通过变分分析融进分析场, 使得低层分析更接近真实场, 且地面资料利用率更高, 24小时降水数值预报 (模拟) 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地区总辐射超太阳常数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地区(以拉萨站为代表)太阳总辐射的变化情况,分别使用常规观测站资料和自动观测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使用的是逐日太阳最大总辐射以及出现太阳最大总辐射的时刻。1993年开始实施的中日亚洲季风研究市场调节太阳总辐射是敏隔20min采集一次。基于上述资料研究发现有青藏高原太阳总辐射大于太阳的反常现象。并对这种反常现象进行了统计,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最后在非局域力学平衡(NLTE)假设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的深入与发展,全省地面观测站中大部分台站开始应用自动站观测,还有一部分台站应用人工观测.省级地面审核人员对单轨运行、双轨运行的自动站及人工站上报的各种资料进行了一年多的审核,经过总结,改进了工作流程,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吕文华  边泽强 《气象》2009,35(2):106-110
为了解决目前的计量检定标准设备和方法不适于地面气象观测站仪器,检测的自动化水平及工作效率低等矛盾,研究设计了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检测系统,特点是将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温度、湿度、大气压力、风速风向和降水等传感器和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数据采集器分开进行性能的自动检测.传感器自动检测系统采用多通道设计,可同时进行多个传感器的自动检测并自动输出检测结果.数据采集器自动检测系统可以对气象台站使用的各种不同的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采集器系统进行性能测试.文章所设计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检测系统提高了地面自动观测仪器的检测效率,确保了各台站的地面气象自动观测仪器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1979年11月1—7日在美国博尔德召开世界气象组织大气科学委员会的大气CO_2工作小组会议,发表了对大气CO_2一些关键方面的研究成果的评述。以下是有关评述的总结。一、碳循环的大气部分 J.T.彼得森(Peterson)指出最近对碳循环的大气部分的研究,主要是运用夏威夷莫纳洛瓦(Mauna Loa)观测站从1958年开始的资料。这些记录是碳循环大气部分方面最有价值,而且是独一无二的资料(见图1)。直至最近,研究人员所使用的其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近45年温度变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北省39个地面观测站1961-2005年气候观测资料,研究河北省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炎热日、寒冷日的变化趋势和特点.结果表明:近45年来河北平均温度显著上升,其中冬季增暖幅度最大,夏季变化不明显,而且20世纪60年代最冷,70、80年代开始增温,90年代至今最暖.各季节的最低温度增暖幅度均远高于最高温度,表明气候变暖主要体现在最低温度的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