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非饱和含黏砂土的广义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非饱和土4联固结仪和非饱和三轴仪,解决了用压力板仪测试土-水特征曲线无法考虑体变、净竖向压力和净平均应力影响的问题,进行了考虑净竖向压力和净平均应力影响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对未考虑净竖向压力或净平均应力的土-水特征曲线同考虑净竖向压力或净平均应力的广义土-水特征曲线的试验结果得出,净竖向压力或净平均应力是影响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与理论公式稳合较好,并结合非饱和理论和试验结果,拟合了可以反映净竖向压力或净平均应力影响的广义土-水特征曲线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岩土力学》2017,(6):1688-1696
由于水、土压力合算法存在一定的争议,首先对国内现行水、土压力合算公式在完全不排水条件和稳定渗流情况下计算正常固结黏土水、土压力的误差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发现计算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偏危险,误差可超过40%;然后根据等效原则,推导出了饱和正常固结黏土和超固结黏土的水、土合算公式,得到的公式与文献[2]建议的公式一致,同时证明了该公式与国外采用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水、土压力合算公式也一致;对于正常固结和轻微超固结饱和黏土,由等效原则得到的水、土压力合算公式高估存在渗流时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水、土压力的合力,而对于重度超固结饱和黏土,水、土压力合算可能低估存在渗流时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水土压力的合力,最危险的状态是负超静孔压完全消散时。水、土压力合算公式是采用总应力指标计算在假定完全不排水条件下饱和黏土进入主动或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的水、土总压力,公式并不能考虑渗流对水、土压力的影响,而渗流对水、土压力的影响显著,在实际工程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地震条件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及其分布的统一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勇 《岩土力学》2012,33(1):255-261
在非地震主动土压力公式的基础上,用微分薄层法给出了地震条件下主动土压力公式,其中填土面倾斜、墙背倾斜、填土为黏性土、墙背与填土间同时存在凝聚力c和内摩擦角? 作用、墙后破裂体存在水平向和竖向的地震加速度,目前所见的地震情况下和非地震情况下的主动土压力均是此公式的特例。对上述同一条件下的挡墙用过墙踵的整块破裂体作静力平衡分析(如库仑分析),得到的总土压力与文中微分薄层法得到的总土压力大小相等,但微分薄层法作用点位置明显增加,研究表明:设计抗震和非抗震各类挡墙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前,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已成为岩土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的研究对土的工程性质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4种用土-水特征曲线预测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的公式,用5个Bar的压力板仪测得了马家沟Ⅰ号滑坡体上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并采用MATLAB软件,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用国际先进的GDS非饱和反压剪切仪对控制基质吸力为50kPa和100kPa的非饱和土进行直剪试验,得到了相应的抗剪强度。用土-水特征曲线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4种预测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各预测公式的准确性,总结其优缺点。最后得出Fredlund预测公式的准确性最高,黄润秋预测公式最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5.
墙背粗糙导致墙后土体应力方向发生偏转,目前,黏性土中考虑土体应力方向偏转对土压力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首先在探讨墙后土体主应力偏转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沿主应力迹线分层形成曲线薄层单元。然后,通过分析曲线薄层单元的受力情况,建立曲线薄层单元的静力平衡方程,推导出平动模式下黏性土体土压力沿墙高分布的公式,进而获得黏性土土压力分析新方法。最后,将本文方法与实测结果和现有理论进行对比验证和参数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墙土摩擦效应的计算结果更能准确反映黏性土体土压力沿墙高的分布规律;土压力大小随黏聚力增大而减小;随着墙土摩擦角的增大,土压力合力逐渐减小,作用点高度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6.
两种膨润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滤纸法和压力板法对Kunigel-V1和高庙子两种膨润土进行试验研究,量测不同孔隙比情况下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土-水特征曲线与孔隙比之间的关系以及两种膨润土的土-水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用吸力与含水率的关系表示土-水特征曲线时,在吸力较大的情况下,孔隙比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不大;用吸力与饱和度的关系表示土-水特征曲线时,土-水特征曲线随着孔隙比的减小向右上方移动,即在吸力一定的情况下,饱和度随着孔隙比的减小而增加,并且此变化接近于线性变化。另外,孔隙比相同时,Kunigel-V1和高庙子膨润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比较接近,即两种膨润土的持水特性比较相近  相似文献   

7.
根据桩-土共同作用的原则及荷载传递的规律,推导出分层土中静压桩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广东地区的静压桩试桩资料,对公式进行了修正。利用此公式,只需知道土的干容重γ、内聚力Cp、摩擦角ψ、压缩模量Es及土的轴向变形系数数Kv,即可求得桩的承载力和荷载-沉隆量曲线。与实测荷载-沉降曲线对比,该公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汪丁建  童龙云  邱岳峰 《岩土力学》2013,34(11):3192-3196
传统的土压力分析仅考虑了土体饱和强度对土压力产生的贡献,忽略了基质吸力及其变化对土压力的影响。运用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和饱和土朗肯土压力公式推导了非饱和土朗肯土压力公式,结合Iverson降雨入渗解析解,推导出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土压力公式。该公式将降雨入渗时的非饱和土压力表示为时间和深度的函数,更符合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土压力值相对于传统计算结果偏大,作用点偏高;此外,随着降雨的发生、入渗和停止,主动土压力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稳定”趋势,被动土压力呈现“增大-减小-增大-稳定”趋势,该现象由降雨过程中基质吸力改变所致。由该公式获得的土压力分布及变化规律可用于挡土工程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土压平衡式盾构掘削面支护压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勇  何川 《岩土力学》2009,30(11):3528-3532
土压平衡式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掘削面的支护压力严重影响着掘削面前方土体稳定性和变形。从理论上分析了掘削面前方土体的应力状态,并将其分为5类,根据支护压力的大小判定前方土体的稳定性。建立了三维有限差分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掘削面支护压力与变形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卸载情况下掘削面的支护压力与变形关系曲线具有抛物线特征,在加载情况下掘削面的支护压力与变形关系曲线具有双曲线特征,曲线的具体形态则与地层条件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过程中支护压力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吸力对弱膨胀土强度贡献的试验研究与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  孔令伟  郭爱国  陈建斌 《岩土力学》2008,29(7):1783-1787
对部分应用土-水特征曲线来预测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公式进行了归纳分析。应用压力板仪与非饱和三轴仪,测试了荆门原状弱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控制吸力的非饱和三轴抗剪强度参数,并将试验结果与各抗剪强度公式的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了各强度公式的局限性。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原状膨胀土的净法向应力摩擦角随着吸力的不同而变化,根据双应力变量理论确定的吸力对强度的贡献与围压有关,不同围压下吸力对强度的贡献不同,表观凝聚力 与吸力间符合乘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
粘性土被动土压力系数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粘性土的被动土压力系数是基坑支护设计中倍受岩土工程师关注的问题。作者先后总结出三种计算被动土压力系数的方法。为讨论不同计算方法对四类土的适用性,选用计算土层厚度为8m来计算每种土的被动土压力强度,其结果是对于软土而言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较相近,因而用任意一种方法都可以;对湿陷性黄土用等值内摩角法更有利于发挥土的强度;而对于超固结土趋于用库仑法;对于正常固结土来说用朗肯法更恰当。  相似文献   

12.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库仑统一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彭明祥 《岩土力学》2009,30(2):379-386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视墙后填土为服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理想弹塑性材料,指出库仑土压力理论存在的一些缺陷,明确提出极限土压力是由墙后塑性土体产生,并假定塑性区的一族滑移线为直线,即平面滑裂面,建立了更为完善的滑楔分析模型,求解了在一般情况下考虑黏性土作用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滑裂面土反力以及它们的分布,而经典库仑和朗肯主动土压力为其特例。  相似文献   

13.
压溶碳酸盐岩地层厚度恢复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岗  柳广弟 《地质论评》1998,44(6):590-595
通过碳酸盐岩压溶作用基本特征的分析,笔者提出了压溶的碳酸盐岩地层厚度恢复的原理和公式,同时还探讨了缝合线有机质丰度的校正方法与公式。实际计算结果表明了碳酸盐岩地层的压溶作用是很强的,压溶的碳酸盐岩地层厚度在相应的碳酸盐岩岩心长度中所占的百分比最低为2.10%,最高可达58%,主要集中于31%以下,平均为11.60%。  相似文献   

14.
彭润民  纪秋林 《岩土力学》2009,30(Z2):34-38
基于Mononobe-Okabe假定,通过对滑动土体中水平薄层单元的分析,建立了墙体平动(T)模式、墙体绕基础转动(RB)模式和墙体绕墙顶转动(RT)模式下的被动土压力的一阶微分方程,给出了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土压力作用点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将该理论计算公式与库仑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压力强度分布呈曲线分布,合力作用点到墙底的距离依(RB)模式、(T)模式和(RT)模式次序增大。  相似文献   

15.
裴熊伟 《探矿工程》2016,43(3):56-59
压水试验水压式栓塞较其他类型栓塞可靠、灵活,但一直存在试验结束后排水泄压难题,使该类型栓塞使用局限于浅孔及地下水位高的钻孔。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案,设计了新型水压式栓塞结构。解决了一直以来水压式栓塞的排水泄压难题,突破了试验孔深限制,使水压式栓塞能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该新型水压式栓塞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孔隙水压力量测的延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考虑,用压力传感器量测土中变化的孔隙水压力会存在延迟效应,本文阐明了延迟效应的机理,并以饱和土孔压消散试验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延迟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体积压缩系数和传感器敏感元件的刚度因数,从计算结果看出,除硬粘性土外,延迟效应对孔压量测结果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7.
高温高压下电解质溶液热力学性质的研究不仅对探讨地球内部流体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很多实际工业过程中也都有广泛应用。本综述了近10年来高温高压下电解质溶液热力学参数的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的进展,实验设备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以获得更高温度和压力下的数据,理论计算不仅有待于实验的发展,也与溶液的结构理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试论大气压波动引起的地表呼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气温白天高晚间底的周期性变化,大气压也会呈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会导致透气性土壤地表进行“呼吸”,即气体通过地表上下运移。设定一个单一土层系统,其下边界为一个稳定的地下水位或不透气底板(如基岩)作为究对象。建立了描述大气压波动导致的土壤中气压变化的数学模型,并求得了其解析解。讨论了土壤孔隙度,土层厚度,空气渗透系数,以及大气压波动的波幅等参数对地表呼吸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Static and dynamic active earth pressur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ummary The dynamic active earth pressure on retaining structures due to seismic loading is commonly obtained by using the modified Coulomb's approach which is known as the Mononobe-Okabe method. This method has generally been used for cohesionless soils only. A general solu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i.e. static and dynamic) active earth force for a c- soil as backfill was developed by Prakash and Saran in 1966 based on the simplifying assumption that adhesion between the wall-soil interface is equal to the cohesion of the soil,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backfill is horizontal, an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vertical acceleration can be neglected. This note presents an improve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static and dynamic active force behind a rigid retaining wall based on its geometry, inclination of the backfill, surcharge, strength parameters of the backfill, and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wall face and the soil. The effects of adhesion, inclination of backfill, and vertical components of seismic loading for a typical retaining wall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现有技术情况下求取欠平衡地层压力的方法以及存在的缺点,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井底压力采集短接,通过现场试验,实测出关井求压过程中井下气液两相流时的井底压力,根据常规试井理论和地层渗流理论建立一种利用实测数据计算地层压力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在井筒内建立压力平衡,采用实际测量出的平衡点的井底压力,消除了套压、立压不稳定以及钻井液密度不准带来的误差,准确计算出该井段各分层地层压力的大小。该方法非常接近实际地层压力,使关井求压计算值误差降低4%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